明英宗朱祁镇做了俘虏之后,他在瓦剌的生活,是不是比宋徽宗要好一些呢?

史学达人


明英宗朱祁镇在瓦剌的生活比宋徽宗要好得多,他不仅没有受到侮辱,还得到瓦剌的高规格礼遇。朱祁镇被瓦剌兵俘虏后,也先急忙赶来行君臣之礼,当然也先是臣,朱祁镇是君。瓦剌军队的生活条件差,但是朱祁镇获得了最好的生活条件,除了大批军队保护他的安全外,还有瓦剌美女伺候他的起居。一年后,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归国,瓦剌高层与之依依惜别,不胜感叹!反观宋徽宗在金国的非人待遇,明英宗朱祁镇简直活在天上人间。


大秦铁鹰剑士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说实话,明英宗朱祁镇的俘虏生活,确实是要比宋徽宗好一些。朱祁镇的生活好,不是因为瓦剌心肠好,也不是因为朱祁镇会做人,而是因为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朱祁镇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大明在,因此才能过上好日子;同理,宋徽宗日子过得差,也不是因为宋徽宗人品多烂,而是因为宋徽宗背后已经没有了国家的支撑,他就是一个破败君主,谈不上权力也谈不上尊严。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居住情况

先看两人的居住情况吧。明英宗朱祁镇的居住情况不太好,但是还是在普通人的水平的。据记载:

“帝既入沙漠,所居止毳帐敝帏,旁列一车一马,以备转徙而已。”

在沙漠之中,温差很大,但是朱祁镇还有一个毛帐篷可以用来住,还有一车一马可以用来作为代步工具。因此朱祁镇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至少说还是保障了最为基本的住宿条件。

我们再来看宋徽宗,宋徽宗住的情况也不太好。在《大宋宣和遗事》中,说金人将宋徽宗一行人送到了五国城居住,其中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放在一个土坑之中饲养。说实话,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太信任的。

按照比较可信的说法,宋徽宗先是被金人送到了中京的相国院居住,这里原来是辽国的官员府邸,在此处中院住着金军、东院住着宋徽宗、西院住着宋钦宗。虽然住宿条件一般,但是相对于风餐露宿来说要好很多了。

之后宋徽宗一行人又被关押到了御寨之中,在某些说法中也因为他们是被关在土围子里面。我比较倾向于可能宋徽宗一行人被关在一个类似于监狱的地方,生活条件比较差。

因此综上来说,朱祁镇住的是普遍牧民住的帐篷,生活困难;宋徽宗则是住在房屋之中,类似于监狱,生活一样困难。因此在住宿条件来看,两个人差不多,但是朱祁镇相对来说自由性大一些。

二、饮食条件

说实话,我认为就饮食条件而言,两个人应该差不多。蒙古人饮食主要是以奶制品和羊肉为主;金人的饮食则更偏向于汉人的饮食方式,他们从事种植专业,偶尔打猎采摘,以粮食为主食,配上肉类和蔬菜食用,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金人非常爱喝酒,而且喝醉了就爱发酒疯。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朱祁镇到了蒙古之后,在饮食方面往往都是以肉和奶为主。蒙古人在食用这些物品的时候,往往是烹制粗糙,卫生不佳。曾经有人用“腥膻酸薄”四个字来形容蒙古人的饮食特点。认为牛羊肉“腥膻”,现在还有很多人受不了这个味因此不吃牛羊肉;另外是“酸”,酸指的就是蒙古人喜欢食用的酸奶和乳酪一类的奶制品了。这种奶制品并非我们现在所食用的加了大量糖分的美味可口的奶酪和酸奶,而是真的很酸的奶制品;最后是“薄”,薄指的就是当地饭菜味道寡淡,少调味品,少蔬菜。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朱祁镇到了蒙古之后,在饮食方面自然是十分不适应。但是至少说朱祁镇因为有大明在背后,因此在饮食方面没有受到瓦剌的克扣,该吃吃该喝喝,并且还按时参加瓦剌的各种聚会。

至于说宋徽宗,则可怜多了。在向北迁徙的路上,宋徽宗一行人基本上一天只吃一顿饭、喝一次水;太后生病了,没有药,没有医生,只有一杯热水。路上有倒毙的牛羊,马上就会被人分食而尽,因此可以说宋徽宗的日子过得非常凄惨。这种日子男人还能挨得下去,但是宋徽宗的妃子们已经不行了,因此往往都是被人背着或者是用马驮着前进。

因此就饮食方面来说,虽然宋徽宗虽然吃的比较适应一些,但是吃不饱;朱祁镇虽然吃的不适应一些,但是吃得饱。我认为吃的方面还是朱祁镇比较爽一些。

三、心理条件

除了生活质量外,我们还要关心两位皇帝的心理健康问题。

朱祁镇的生活比较好一些,因为除了他自己之外,他还有随从袁彬和哈铭。据记载:

“帝独居毡庐,南望悒郁。二人时进谐语慰帝,帝亦为解颜。”

袁彬和哈铭会陪着他聊天,还会给他讲讲故事。另外,也先还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朱祁镇;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还跟朱祁镇成为了好朋友,因此就精神状况看,朱祁镇在也先的地盘上有朋友、有亲随、敌人对他也比较尊敬,除了想家之外别的都还好。

但是宋徽宗就很差了。金人喜欢喝酒,喝醉了就喜欢折磨这个皇帝,有时候让皇帝跳个舞,有时候让皇帝唱个歌。宋徽宗还要忍耐自己的妃子被金人掳掠,自己的臣民被金人残杀,还要忍耐金人对于自己的侮辱,可以说在金人的营地之中,宋徽宗毫无尊严可言,因此宋徽宗的生活应该是蛮惨的。

因此就精神状况来看,我认为朱祁镇是要好过宋徽宗的。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引言

土木堡之战,明朝惨败,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明朝的精锐丧生在大漠,随后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在朱祁钰和于谦的带领下明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朝转危为安。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金兵攻破东京,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后妃、大臣3000多人被金兵裹挟北上,金兵占据了黄河流域,赵构建立南宋,在金兵打击下不断逃亡。明英宗和宋徽宗两人都从最高统治者一下变为阶下囚,所不同的是,明英宗和宋徽宗的俘虏生涯待遇不一样。


在物质生活上明英宗的生活质量远远高于宋徽宗。

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我们从这四方面比较一下他们的差别。

衣:明英宗在瓦剌生活的一年多里,主要穿的是瓦剌的皮衣、皮帽,当时瓦剌的当权者也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经常让人给明英宗送一些皮袄,使得明英宗在塞外过了一个比较温暖的冬天。宋徽宗在寒冷的东北,因为没有御寒的衣服,只能躺在土塌上,不敢出门,甚至因为寒冷都不能说话。

食:明英宗在被俘期间主要吃的马肉、羊肉、马奶等草原食品,为了保证食品供应,也曾规定两天杀一头羊,七天杀一头牛,偶尔还会有马肉。在瓦剌就是普通民众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天天有肉吃,虽然待遇没有明英宗作为皇帝时高,但是作为俘虏没有挨饿,已经非常不错了。宋徽宗在五国城期间,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和他儿子宋钦宗一共能得到四碗饭菜,这些食物根本吃不饱,经常挨饿,可以说两人在饮食方面差距非常大。

住:明英宗居住在帐篷里,居住条件和普通瓦剌人差不多,室内比较寒冷,以至明英宗经常让袁彬等人进帐给他暖脚。宋徽宗居住在一个土室当中, 室内有小台可坐二人,面积狭小,冬季非常寒冷,没有取暖条件,总的来看,他们二人居住方面差异不大。

行:明英宗被俘,被交给也先(瓦剌的当权者)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来监管,近侍袁彬给明英宗取水喝,被误以为逃走,受到瓦剌人的责打。宋徽宗在五国城写了许多抒发心情、思念家乡的诗,后来因为后金的检查,把这些诗篇都烧掉了,只留下《燕山亭》北行见杏花等几首诗。从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他们的身份是俘虏,受到限制,没有自由,言行都要时刻注意,避免引火上身,当然明英宗相对自由一些,因为伯颜帖木儿非常欣赏他,在各方面给予明英宗比较多的照顾,包括在行动上给予尽可能的自由。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宋徽宗生活是极其悲惨的,明英宗虽然生活方面要好一些,但是本质上也是一个高级的俘虏,尤其是在行动方面受到限制、监视,说明了这一点。

在精神上两人非常压抑,迫切想要摆脱俘虏生活。

明英宗被俘这一年,经常被迫干的事就是“被刀架在脖子上,到明朝的边关如宣府、大同或者北京城去喊话帮助蒙古人“赚开城门””,迎接他的是明朝边关的枪林弹雨,非常危险;另外,明英宗的生活方面有诸多不适——人生地不熟,思乡心切,并跟来到瓦剌的明朝使节说:“只要能让他回到家乡,愿意抛开一切身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我想他说这样的话,不是因为他在蒙古生活的不好,而是因为在心理比较沉重、压抑,时时刻刻处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宁愿用一种普通人的生活换取俘虏生涯的终结。

宋徽宗在两件事情上反映了他的心情。一次是在被押往依兰期间,他的郑皇后去世,因悲伤导致一只眼睛哭瞎,头发脱落。另一次是在五国城期间,精神上的压抑加上无时无刻的监视,宋徽宗把衣服撕成条,连成绳,想要自杀,幸亏赵恒发现的早,只在脖子上留下一道疤,此事不久后即去世。通过这两件事,我们看到宋徽宗在心理上已经完全崩溃,想要通过自杀这样的一种方式终结这种俘虏生活。

总体上评价,明英宗整体上就是被软禁了,表面上瓦剌给予他应有的礼遇,生活上待遇尚可,行动不自由、精神紧张,但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多;反观宋徽宗则像是被流放了,粗衣糙食、身边的妻子死去、弟弟因饥饿而死,毫无尊严的日子没有尽头,看不到希望,最终在饥寒、羞辱、痛苦中离世。

两人生活差距较大的原因

明英宗的有利条件。明英宗是在土木堡之战后被俘的,瓦剌除了消灭明朝主力,并没有获得多少实惠。明朝并没有灭亡,所以此后需要利用明英宗作为人质向明朝索取赎金,甚至利用他曾经是皇帝的身份帮助打开明朝边塞的城门,灭亡明朝。当这些举动都失败以后,也先认识到灭亡明朝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就更不敢得罪明英宗了。一方面是害怕明朝的报复,另一方面是瓦剌想跟明朝互市。蒙古是一个游牧政权,生产、生活资料非常缺乏,迫切需要明朝的手工业品,这时候明英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可以软化因土木堡惨败后双方的敌对关系,进而恢复双方的互市,所以明朝因景泰帝的关系,不想迎回明英宗,但是瓦剌几次要求明朝派使节迎回明英宗,原因就在这,因此明英宗可能一开始在蒙古待的不是太舒服,后来在蒙古的生活应该相对比较惬意的。

宋徽宗面临的不利条件。宋徽宗是在靖康之变,东京攻破后被俘的,金国掠夺了大量人口和金银,宋朝一百年来的积蓄都被掠夺,已经不需要利用宋徽宗索取钱财。金国已经灭亡北宋,占据了黄河流域,这些地区可以给金国提供手工业品、农产品,不需要和南宋互市;而且金国的国力在当时要比南宋国力强盛,不怕得罪南宋,这样宋徽宗的命运就比较凄惨了。


麒麟阁论史


根据史料记载,朱祁镇被俘期间,瓦剌人被他的特殊魅力所打动,对他礼遇有加,特别是也先弟弟伯颜帖木儿。。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70多年前,蒙古贵族被赶出中原,逃亡大漠!也先虽然不是黄金家族的人,但他也是蒙古人。虽无家恨,却有国仇。也先是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对众人说道,我以前不断向上天祷告,希望大元有朝一日能够重新统一天下。现在,果然应验了。明军被我打败,天子也在我手。一个名叫乃宫的人说到,上天把仇家赐给我们,杀掉他吧!听到这句话,伯颜帖木儿开口了,他大怒对也先说,这人是个什么东西,哪里有他说话的份儿,然后他用一个字儿,打发了这位乃宫,滚。伯颜帖木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皇帝居然没有死,这说明上天还没有抛弃他,而且大明皇帝对我们一直都还不错,如果也先大人主动把皇帝送回去,能得个好名声,岂不是更好吗?众人听后是纷纷点头,也先也同意他的看法。并且就把朱祁镇交给了伯颜帖木儿看管,史料上就是这样记载。

根据绑匪集团内部安排,朱祁镇由绑匪第2把手伯颜帖木儿看管。估计这位二当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朱祁镇,是个有着特殊才能的人。

朱祁镇的才能,就是他善结人缘。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人,让我们一见如故,感觉温暖,如沐春风,这种气质往往是天生的。我们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朱祁镇正好是一个这样的人。年仅23岁的朱祁镇是一个相当宽厚的人,他虽然身为皇帝,却对身边的下人很好。对大臣们也是礼遇有加,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形容并不过分。正是他的这种特质使得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他乡的茫茫大漠里,朱祁镇始终保持着泰然自若的态度,即使对自己的敌人也是有礼有节,这个时间一长连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军官都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二当家,伯颜帖木儿。

朱祁镇先生是开创了历史,在这种能力的影响下。此后的伯颜帖木儿不但数次要求释放人质,还主动为其争取皇位,每每看到这些记载都让我目瞪口呆,这真是一种可怕的能力。

以至于在送朱祁镇回明朝时,伯颜帖木儿是很够意思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搞完仪式,大家都陆陆续续的回去了,可是伯颜帖木儿却一直陪着朱祁镇,走了一天的路,一直到了野狐岭才停下。他不能再往前走了,这里已经是明朝的势力范围,他随时都有被敌方明军抓住的危险,伯颜帖木儿在这里下吧,最后一次看着他的朋友,这个在奇异环境下结交的朋友,想到从此天人永隔竟嚎啕大哭起来。他拉住朱祁镇的马头,声泪俱下的说道:今日一别,何时方得再见?然后他以袖掩面擦一把眼泪,翻身上马向瓦剌方向飞奔而去。从此,他们再未见面。






知行合一2020


明英宗朱祁镇是因为“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擒住的,而瓦剌当时只是想通过俘虏朱祁镇向明朝索取利益。后来,当瓦剌得知明朝又新立了皇帝朱祁钰,又见朱祁镇没有了利用价值,便将俘虏了1年的朱祁镇放了回去。

而宋徽宗则不同了,如果你了解过靖康之耻,就会知道在靖康二年,金兵是直接南下攻取北宋的首都东京,除了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将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等其他三千余人一起带到金国去了。正是因为如此,北宋直接灭亡了。

由此可见,朱祁镇的遭遇相较于宋徽宗来说是很幸运了。

一、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是怎么被瓦剌放回来的?

1、凭借当了14年皇帝的朱祁镇,用其独特魅力影响了瓦剌

当日朱祁镇率领50万大军亲征瓦剌,在“土木堡”的明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朱祁镇被俘虏之后席地面南而坐,泰然自若,没有露出贪生怕死的神情,这让蒙古的那些骑兵都为之惊叹。

由于他的这份镇定,让他得以成功的躲过了瓦剌普通士兵的胡乱砍杀,他也被送到了瓦剌首领也先的帐下。

史料之中曾记载,朱祁镇因为自身的个人魅力以及待人诚恳,不仅影响了看管自己的瓦剌士兵,而且还和也先的弟弟伯颜贴木儿成为了好朋友。

不仅如此,瓦剌不但没有虐待朱祁镇,还让弟弟伯颜贴木儿安排朱祁镇,在他的营帐中休息,就连他的妻女也都来侍奉朱祁镇了。

除了行君臣礼,还给朱祁镇献上丰富的食物和美酒。

我想连朱祁镇都不会想到,回国之后被朱祁钰软禁的7年,都还没有当初被瓦剌优待的日子好!

2、也先与脱脱不花产生分歧,错过攻打最佳机会

也先的父亲脱欢曾经统治了蒙古的东部地区,而也先在继承父亲首领之位后,又先后征服了女真及朝鲜。

由于脱欢不是黄金家族出身,在脱欢费尽心思统一蒙古之后,想要自称可汗,却没人服他,最后共立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上位成为了大汗。不过,名义上脱脱不花是大汗,但实际掌权者还是也先。

其实,在也先心里是一直想彻底铲平脱脱不花的,好让自己的家族代替黄金家族。于是,也先在1447提出了南征,求“大元一统天下”的想法。只是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朱祁镇率领的50万大军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当脱脱不花听到朱祁镇被俘的消息的时候,立马带着军队从辽东赶来与也先汇合,想趁机一举拿下北京。

可是,也先的私心并没有和脱脱不花联手,就这样两人产生了分歧,所以,这件事就一直晾在那。

可明朝那边没有闲着,在于谦的提议下,景泰帝朱祁钰成为明朝新的皇帝,并且于谦还将周边的布防都完备了起来。

原本奇货可居的朱祁镇,这个时候反而不能成为要挟明朝的筹码了。

3、朱祁镇被俘,明朝弃天子保国家,让瓦剌防不胜防

在朱祁镇被瓦剌大军俘虏后,明朝那边安排了朱祁钰为皇帝。让明朝短时间内稳定了内政边防。

原本奇货可居的朱祁镇,现在却没有了利用价值。也先既不能用他去攻城略地,又不能用他向明朝索取利益。

况且,当时瓦剌势力相较于明朝,还是有差距的。而此时的朱祁镇反而成为了烫手的山芋,处于劣势的瓦剌,只能将朱祁镇做个顺水人情给放回来。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了1年,就被放回去了。那对于宋徽宗来说,也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吗?


二、宋徽宗后期的俘虏生活都是怎么度过的?

1、金国受降的仪式——牵羊之礼

牵羊礼的发明者是金国,是用来接受投降的一种刑罚。在宋徽宗抵达到金国都城后,金人将宋徽宗与宋钦宗押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行“牵羊礼”。

牵羊礼就是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而这些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无异于胯下之辱。

让人想不到的是,宋徽宗还是忍受了这样的侮辱,毕竟宋徽宗是人,人在对生命做出选择的时候,为了生存还是会去选择行这样的牵羊之礼。

2、金人起侮辱性封号,称宋徽宗为“昏德公”

名将岳飞诗中曾经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金人破城,宋徽宗被废庶人。被俘虏的宋徽宗多次被金人凌辱刁难,而他的妃嫔还都被金人抢去糟蹋,苛待谩骂更是不在话下。

到了金国之后,宋徽宗还要被强制命令穿上丧服,在金人先祖面前磕头叩拜,意为献俘。

除了忍受牵羊之礼的侮辱忍受牵羊之礼的侮辱,金人还封宋徽宗为昏德公,讽刺他昏聩无能。这让我们不禁感慨,亡国之君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

3、宋徽宗俘虏期间,生育了6个儿子和8个女儿

对于金人,除了对宋徽宗的各种侮辱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刑罚了。宋徽宗在金国俘虏的日子里,虽然没有被金人以礼相待,囚禁在五国城,失去了自由。但是,他的妃子还是能每日陪伴他。

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记载,“入国后,又生六子八女”,宋徽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这八年里生育了6个儿子和8个女儿。

宋徽宗的后半生一直被金国囚禁,死也没被接回南宋。

1135年,宋徽宗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中病逝。而且,宋徽宗到死都没被金人放过侮辱,因为金人将死后的宋徽宗尸体熬成了灯油。


综上所述,朱祁镇因为其较高的情商,与瓦剌士兵关系的处理上非常好。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俘后,还受到优待且与敌人结下深厚友谊的皇帝。而宋徽宗则是因为其自身过硬的身体素质,使得自己尽管身为阶下囚,却仍然不忘传宗接代的初衷,最后也算是给赵家王朝奉献了很多主力军。


秋原历史


被俘虏的明朝皇帝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二十三岁的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击溃,自己也做了俘虏。对于被俘的情形,明朝史书的记载是,八月十五日,面对着汹涌而来的蒙古骑兵,朱祁镇席地面南而坐,丝毫不惧,虽刀箭不能侵。一时之间,蒙古骑兵都惊叹为神。


蒙古一方的记载则是,朱祁镇躲在“坑”中——也就是地窖,被蒙古士兵拽了出来,其身边的宦官、虎贲、文臣,都被箭雨射的如同刺猬一般。想他若席地而坐,不死才怪,因此蒙古一方的记载更为可靠。朱祁镇被拽出来后,蒙古士兵急火火地剥去他的衣甲时,发现他衣着华丽,与众不同。蒙古士兵知道这是个大人物,赶紧报告给也先弟弟伯颜帖木儿。


八月十六日,锦衣卫校尉袁彬遥遥看见一群蒙古人在高岗之上围着朱祁镇,皇帝坐在地上,狼狈不堪,他不禁心中一悲,嚎啕大哭。这哭声嘹亮,朱祁镇都听见了,他将袁彬召唤了过来,询问他会不会写字。袁彬通晓文墨,朱祁镇随即令他缮写圣旨,进京讨要珍珠六托、九龙段子、蟒龙、金二百两、银四百两,赏给也先。名为赏给,实则讨好,做了俘虏的皇帝,就好比待宰的羔羊。

落难皇帝的草原生活

被俘之时,朱祁镇极为狼狈,盔甲衣物被剥光,随身物品只剩下了个金龙绣枕头。中秋之后,塞外即进入寒季,被俘的众人缺乏御寒衣服,冻得呼天叩地。朱祁镇被俘后,安置在伯颜帖木儿的部落之中。也先对朱祁镇很是重视,中原皇帝做了俘虏,不但史上罕见,更是奇货可居。八月十九日,也先给皇帝送来了皮袄、铺盖。蒙古人穿肥大的长袍,以绳子束腰,既可保暖,又利于骑行。衣服皆窄袖,以方便草原上劳作征战。一般蒙古人的衣服以羊皮制作,部落头领以水獭、貂鼠、虎豹等动物兽皮制作衣服。


朱祁镇顾不上什么礼制,只要能御寒,蒙古人的衣服照样穿上。昔日锦绣龙袍身,当下皮袄笼中囚。不过问题也有,蒙古人的衣服虽能御寒,但制作粗陋,味道极重,怎么也不能和宫廷御用相比。后来利用使者返回京师的机会,朱祁镇让人带来貂裘等御寒衣服。不想衣服送到后,却被投靠也先的太监喜宁强行讨去。

到朱祁镇生日时,也先送了他一件黄蟒龙貂鼠皮袄御寒。也先还特意给朱祁镇弄了名翻译,方便沟通。翻译哈铭是回回人,能说蒙古语。朱祁镇被俘时,哈铭正好出使蒙古,就被羁押下来,随侍在皇帝左右,每日帮忙沟通,照料饮食起居。

穿是问题,住也是难题。伯颜帖木儿专门送了一顶“窝儿帐房”给朱祁镇居住,这应该算是高档帐篷了,不过再高档,也不能与京师相比。蒙古人的帐篷,房门朝东南,睡觉时不设床榻,牧民席地而卧,头向西睡。冬日寒冷时,常将犬羊放入帐篷取暖一起睡就,“群然聚食于一幕,而主仆不分也”。


皇帝落难了还是皇帝,臣下遵循礼法,不得随意进出皇帝的帐篷。可没多久,臣子们一窝蜂地涌入帐篷,睡在毡子上帮皇帝取暖。大明王朝派来的使者看到,落难的皇帝与蒙古人一样,在帐篷里“席地而寝”。

虽然也先、伯颜帖木儿有御寒衣物,有“窝儿帐房”馈赠,可塞北的寒冷却不是朱祁镇所能抵挡的。冻得受不了时,朱祁镇让手下陪自己一起睡,并抱住皇帝的双脚帮取暖。塞北的寒夜中,君臣五六人没有任何尊卑地,挤在帐篷里一起淌着清鼻涕,睡在一起取暖。哈铭睡的香时,一双大脚肆无忌惮地搁在皇帝胸口,皇帝也没有任何怨言。天气寒冷之际,也先还让老婆给朱祁镇送了蒙古人的靴子“铁脚皮”,以为御寒。

穿着臭烘烘,羊皮四卷的袄子,形象与蒙古人并无区别的朱祁镇不无懊恼。哈铭看着皇帝不开心,特意将他母亲制作的白绢汗衫、底衣,送给他穿,总算找回点文明人的感觉。朱祁镇让属下回京师沟通时,一定要给自己带来衣帽,好穿的斯文些,挽回点尊严。


倒也不是也先小气,不肯让朱祁镇吃好喝好住好穿好,蒙古人的生活就是如此。作为一部之长,也先的待遇,不过帐篷稍微宽敞些,酒稍微烈些,皮袄稍微暖和些而已。让他在大草原上,给朱祁镇弄道肥美的烧鹅,比他越过长城,逐鹿千里要难多了。

在食物上,也先倒是大度,每两天送来一只羊,每七天送来一只牛,供朱祁镇及侍从的官员食用,此外还不时送来牛乳、马乳之类供饮用。十一月廿一日是朱祁镇生日,也先跑来帮他庆祝生日,杀了匹马,摆开宴席,热闹一番。也先每举办宴席时,都要将皇帝拉上作陪,“碗酪盂肉粗块长啜,亦更互相吹弹歌舞以为乐”。在一群狂饮暴食的粗壮蒙古人中,皇帝只能屈膝承欢。

蒙古人的饮食相当粗陋,《北虏风俗》中记载,蒙古人的主要食物是马乳与肉食,“其食肉,类皆半熟”。蒙古人也以米面为辅食,如用肉汁煮粥,用面和马乳。米面等粮食的来源,一是与中原的贸易,二是在蒙古地区的汉人进行耕种。米面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肉食的不足,并非主食。米粮等食物在草原上仍属稀缺物品。哈铭四处寻找米面,所得甚少,皇帝不得不大口咀嚼着羊肉。到了次年七月份,大明出使蒙古的使者,送上了“大米数斗”,朱祁镇才不必忍受羊肉的腥膻味儿。


蒙古人口渴时就饮马乳,冬季寒冷时缺少马奶,就将提炼而成的奶酪,用热水融化后再饮用,其味腥膻无比。朱祁镇无法忍受蒙古人的马乳,嚷嚷着非要喝水。可皇帝身边缺人,昔日的大臣们都要亲手喂马。虽然寻找水源费时费力,为了让皇帝解渴,臣子不得不在寒冷天气中四处寻水。袁彬去寻找水时,被蒙古士兵误以为他想要逃跑,遭到痛打,这让皇帝愧疚无比。哈铭四处奔走,总算找到了水源,将冰砸开取了水进上。

与中原地区相比,蒙古地区的婚姻就随意的多,联姻更是最为普通的政治手段。蒙古女子可以离婚,弟弟可以在哥哥去世后与嫂子结婚等习俗,在汉人看来无疑近于禽兽了。据哈铭记载,也先曾欲将自己的妹子送给大明皇帝暖被窝。看着粗大彪悍的蒙古女子,朱祁镇婉言拒绝,保住了龙体清白,不然就要有龙种遗留在蒙古了。

不过这是为尊者讳的笔调,沦为人质的朱祁镇,时常忧虑性命不保,面对着也先送来的女子,他根本无法拒绝。《蒙古源流》中记载,朱祁镇在塞外娶了名为莫鲁的妻子,生下了儿子朱大哥子。《蒙古黄金史纲》中则记载,蒙古人将一名叫摩罗丫头的女子嫁给了朱祁镇。当然,朱祁镇在塞外就是遗下了龙种,返回中原之后他也绝不会相认。不然某日突然冒出个儿子,带了如狼似虎的蒙古兵前来认爹,这将是何其尴尬。


蒙古人总是在不断迁移,朱祁镇也跟着不停移动,寒风凄凄中,四处奔走的皇帝苦不堪言。哈铭向也先讨要了一辆车,一匹骆驼,让皇帝躲在里面避寒,“但行营,爷爷坐车内,将猫皮褥坐遮盖”。迁徙过程中,根据天气情况,朱祁镇或乘马,或坐暖车,初时不善于骑马的他,慢慢地也能骑马自若。

落魄的皇帝此时也开始学会体恤臣子,到底都是患难之人。袁彬因为找水被打,朱祁镇送去银两加以安慰。袁彬生病之后,朱祁镇亲自喂他喝粥以出汗。吃剩的食物,则赏给了同样沦为俘虏的汉人。

在草原上的朱祁镇,此时已被尊为太上皇,他生怕弟弟贪图皇位,不肯让自己回京,向来到草原的大明使者表白:“如今虏人要和是实情,你每回去说,克将些衣服段匹来与我做人情。(若能回去)着我守祖宗陵寝也好,着我做百姓也好。”落难皇帝心中所求,不过是中原平民的日常生活,粗茶淡饭而已。


鲜侠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待遇的确要比当年宋徽宗赵佶父子被金人俘虏之后要好很多。倒不是因为瓦剌人仁慈,而是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综合造成的。

主观因素

这是被明王朝以及后世吹捧最多的因素,那就是明英宗的人格魅力。靠着人格魅力,被俘的明英宗不仅获得了对手的尊重,而且还和也先的弟弟伯颜成了好朋友!看看这情商,打群架打输了、让人家给抓了,结果不仅没有受虐,还跟对方“大当家”的亲弟弟成了好朋友,也没谁了!

虽说这里面或许有着“夸大”了,但明英宗的情商的气节还是值得称道的。宋徽宗父子就是俩废物点心!被金人俘虏之后,不仅气节全无,宋徽宗的女儿被金国皇帝强纳为侧室,这位被俘皇帝居然还恬不知耻、上表谢恩!相对而言,明英宗被俘之后还是保持着“帝王风范”的,不仅没有摇尾乞怜、而且颇具气节。为了维护帝王的尊严,连瓦剌人送来陪睡的美女,明英宗都拒绝了。或许是这种所谓“人格魅力”让历来尊重“硬汉”的蒙古人对他抱有了一定好感吧,加之情商颇高,很快明英宗居然和也先的弟弟伯颜成为了好朋友。甚至后来伯颜还主动提出,带兵去北京帮明英宗夺权!当然,这种不明原因的“好意”最终还是被明英宗拒绝了。

客观因素

前面说得是明王朝和明粉们一直吹捧的原因,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方面原因,但却不是主要原因。明英宗与宋徽宗父子存在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金人俘虏宋徽宗父子是在宋王朝(北宋)被灭之后!而明英宗被俘时,强盛的明王朝依然岿然不动地伫立在瓦剌的南方!

金人为何敢公然侮辱、虐待宋徽宗父子?原因很简单,在彼时的金人看来,彻底灭宋只是时间问题,宋徽宗父子是彻彻底底的阶下之囚,金人想怎么捏都可以!他们根本不需要顾及宋王朝的感受,因为宋王朝已经没有了。彼时宋高宗赵构的南宋政权与其说是王朝,倒不如说是流亡政权!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宋议和、金人知道短期无法灭掉南宋之后,还是一定程度上还是开始善待宋钦宗赵桓的,不仅将已故的宋徽宗由昏德公改追封为了天水郡王,还将彼时在世的宋钦宗由重昏侯改封为了天水郡公,而天水县男,正是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当年的爵位。换言之,彼时金人已经不再侮辱宋钦宗了,天水郡公等于是源自老赵家自己祖上的爵位。

由此也可见,被俘皇帝的待遇是和自己的母国直接挂钩的!没有强大的母国,被俘皇帝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明英宗虽然被俘,但明王朝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全部消灭,明王朝依然保持着绝对的经济、军事优势。尤其是在“北京保卫战”之后,军事上受阻、瓦剌人也自知无力撼动明王朝的根基,只能利用手里明英宗这个“奇货”与明王朝讨价还价,谋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换言之,明英宗是彼时瓦剌人手中唯一的“本钱”!瓦剌人又怎么舍得让明英宗磕着、碰着?还不得好吃好喝供起来?万一明英宗有个好歹,这趟南下的活儿瓦剌人等于就是白干了。

再就是也先的长远战略考量了。瓦剌、鞑靼与明王朝的对峙状态短期内不可能有所改变,但处于综合弱势地位的瓦剌根本无力吞并明王朝。那么,获取短期利益可以,但长期与明王朝为敌,弊大于利。更重要的是,瓦剌地处北方苦寒之地,很多生活必需品、还有一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都必须通过与明王朝的边境互市获取。一旦杀掉或虐待明英宗,即便是为了顾全帝国的颜面,明王朝与瓦剌恢复边境互市也将遥遥无期!到时候,倒霉的只能是瓦剌。既然只是一个筹码,瓦剌就没有必要虐待甚至杀掉明英宗,相反更应该好好养着。一旦明王朝形势有变,瓦剌甚至还可以利用明英宗夺取皇位的需要,支持其与景泰帝兄弟阋墙,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后来也先的弟弟伯颜曾提出带兵帮明英宗回北京夺权,难道不会是也先战略谋划的一个方面吗?这个真的很难说。

综上所述,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明英宗在瓦剌期间的生活要远比宋徽宗父子在金国的待遇好得多。但是,有多奢侈恐怕也谈不上,瓦剌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又地处苦寒之地,不可能给明英宗在紫禁城内的组织待遇,也给不起。长期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明英宗,在瓦剌住着毡帐、吃着牛羊肉和奶制品、喝着马奶酒……恐怕也未见得过得有多舒服,起码不适应在所难免。但瓦剌人对明英宗还是相对比较客气的,不仅保证了物质供给,也没有给予人格侮辱,某种程度上还有些“待若上宾”的味道。否则,也先的弟弟怎么可能和一个“阶下囚”成为朋友?不过,也先如此也不是因为仁慈,恐怕也未见得就全是冲着明英宗的“人格魅力”。说白了,因为明英宗活得好好的、美美的,也先才能获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恐怕才是明英宗的囚徒待遇好过宋徽宗父子最大的原因所在。


农民工歪说历史


我是喜欢历史的一杯清茶饮江湖,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朱祁镇和宋徽宗被俘后的生活对比

明英宗朱祁镇做了俘虏之后,他在瓦剌的生活,比宋徽宗好多了,有多好?一个在天堂(朱祁镇),一个在地狱(赵佶),而且是十八层的那种。

皇帝被俘,在历史上有两次最为出名,其一为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其二为明英宗朱祁镇。他们被俘后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宋徽宗赵佶,被俘九年,自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3月)踏上去北方的路上开始,一直到1135年6月4日去世为止,赵佶的生活就剩下两个字了“侮辱”。无论是对他的精神、还是肉体。还有他的家人、臣子,都进行了毫无人性的侮辱,尤其是女眷们,更是遭到了灭绝人性的精神与肉体的侮辱。在宋人编著的《靖康稗史》中详细的记载了这些悲惨的事情,看到这些史料,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有人会“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了。

精神的折磨要比肉体的折磨更痛苦,赵佶就是在这样的精神侮辱中崩溃后去世了。

而朱祁镇和赵佶的待遇完全不同。看看朱祁镇的待遇。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觉得是国家实力、对手、个人价值以及个人的魅力导致了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此时的北宋已经灭亡,南宋赵构苟延残喘,覆巢之下无完卵,更何谈实力了,而明朝只是少了一个皇帝,全国城市无一陷落,瓦剌无法杀死一只有病的老虎的,反而要担心惹怒病好后的老虎。

赵佶的对手是刚刚灭了辽国想一统天下的金国。此时的金国灭宋指日可待,赵佶等人已经毫无用处了,金人又怎么会善待阶下囚呢。而朱祁镇的对手是由北元分裂而来的瓦剌,被明朝灭国的手下败将,还是一个分支,所以瓦剌在精神上就被明朝压制住了,另外朱祁镇奇货可居,也先又怎么能不善待他呢。

其实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个人的魅力,要是赵佶保持了汉族皇帝的尊严,哪怕是作为画家、诗人的风骨,他都能得到金人的尊敬的,但是很遗憾,这些赵佶都没有,他丢失了最后获得尊严的机会;反观朱祁镇,保持了皇帝的尊严,所以有了忠心的部下、朋友(居然是敌人中排第二位的人),被敌人尊敬后,吃穿住行还算什么呢。

所以说,无论皇帝还是百姓,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丢掉自己的骨气,更不能丢掉民族的骨气。




一杯清茶饮江湖


明英宗和宋徽宗,这两位皇帝都做过敌人的俘虏。

明朝明英宗年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亲自带兵攻打瓦剌。因明军准备过于仓促和一些不利的指挥,瓦剌大败明朝,就连明英宗本人都被俘虏了。

而宋徽宗也一样,在东京保卫战中,金军攻破汴京,将宋徽宗一干人等全部俘虏,北宋也就此灭亡。

那么,这两位皇帝在做俘虏期间,谁的生活更好一点呢?

明英宗被俘虏期间,日子过得还不错

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和宋徽宗被金军俘虏,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明朝比瓦剌强大,而金朝比北宋强大。

虽然瓦剌人在土木堡之变中大败明军,但是他们依旧没有轻视明朝的资格。因此,明英宗在他们手上就成了重要的筹码。

比如在随后的北京保卫战中,瓦剌太师也先就准备利用明英宗皇帝的特殊身份,使得明军投鼠忌器,以此扩大战果。只不过他的计谋被于谦等人识破,于谦果断力荐孙太后改立朱祁钰为皇帝,一举粉碎了也先的阴谋。

既然明英宗是也先的重要筹码,那么自然不会亏待他。《明史》中记载,也先俘虏了明英宗以后,是又惊又喜,对其致礼甚恭,奉帝居其弟伯颜帖木儿营,以先所掠校尉袁彬来侍。

这还是在也先刚刚打赢土木堡之变这场战役之后,也先对明英宗的态度。而也先在北京保卫战中被明军大败以后,他对明英宗的态度则更加恭敬。

宋徽宗被俘虏期间,日子过得要多惨有多惨

宋徽宗被俘虏期间,那日子可就惨了。众所周知,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来,重文轻武就成为了北宋的习俗。因此北宋文人气息浓重,善武气息却略显薄弱。

基于此,北宋便一直打不过那些外族。在宋徽宗这一代,各地更是纷纷起义,严重削弱了北宋的实力。因此,金朝根本不必顾及北宋朝廷的面子,可以对宋徽宗百般侮辱。

事实也的确如此,靖康之变以后,宋徽宗被金人俘虏。金人要求宋徽宗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随后,金人更是将宋徽宗封为昏德公,以示嘲笑。

这种种的精神折磨,远比肉体上的折磨,更让宋徽宗感到崩溃。

同样是被俘虏,宋徽宗和明英宗的待遇为何如此不同

首先,明朝比瓦剌强大很多,哪怕是明军在土木堡失利了,瓦剌太师也不敢小瞧明朝,这也是也先尊敬明英宗的原因。而金人就不同人,在他们眼中,北宋就是懦夫。这北宋的皇帝,更是昏庸无能,否则金人也不会给他一个昏德公的名号。

其次,明英宗有着很大的战略价值,而宋徽宗没有。一开始,也先想用明英宗做诱饵,使得明朝投鼠忌器,从而被打败。北京保卫战失败以后,也先更是忙着修复和明朝的关系,自然不会对明英宗怎么样。要知道,明英宗的母亲孙太后依旧健在。

而宋徽宗则不同,因为在他被俘虏以后,北宋已经灭亡,是赵构建立了南宋。这样一来,宋徽宗的存在,不仅被赵构金人嫌弃,也被赵构嫌弃。面对这样一个人,金人会对其有好脸色看吗?

结束语

宋徽宗和明英宗结局如此不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实力的不同,造成这结局的不同。


小云轩谈史


其实是一样的,我并不是说英宗跟徽钦二帝一样惨,而是徽钦二帝跟英宗一样生活得还行。

亡国之君的下场,无外乎被杀,或做个富足翁,

被杀很好理解,亡国之君被杀很正常,失去权力就跟死了一样了。

做个富足翁,其实是大多数亡国之君的下场,给一块封地(食邑)给你养着,几代之后就衰退了。

很多皇帝也乐于这样,比较“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他成功了杀了前代亡国之君全家,后代皇帝得天下了,也会杀了你全家的。

至于说,公然侮辱前代皇帝的,这是基本没有过的,只存在于野史和神话故事里,毕竟大家都是成熟的政治家,不是山大王,做这种事上不了台面,也得不到什么乐趣。

从有限的历史记载中,徽宗的女儿都嫁给了金国的贵族,有了这样的背景,你认为金国贵族有可能侮辱徽钦二帝?显然不现实。

所以,徽钦二帝的生活状态,跟刘禅是差不多的,做个富足翁,无权的侯爵,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少量的侍女奴才使唤。

那些所谓的坐井观天,不过是后人杜撰的,为了满足廉价的优越感而已,当不得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