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

阿丹151014015


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宝钗迅速地搬走了。探春对此发出了惊人之语:“

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


探春何出此言?其实这是她在借题发挥,以引出后面那句话: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前后两句话,分别表达了探春的两种情绪:对宝钗的羡慕和对自己的悲叹。



探春羡慕宝钗什么?羡慕她有着进退自如的行动自由,想搬走就能搬走,不必深陷贾府内斗无处可逃。


因此,她对自己有着深深的悲叹:身为贾府女儿,即使对这个环境千般万般看不惯,也不得不泥足深陷,无处可逃。


结合探春的个性,她一直期望能逃出这个泥潭:“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


这句话,说出了探春内心的绝望,尤其是对家族男人的绝望。看看家里这些男人们,除了奢靡享受,哪有一点事业心?



男人不立业,女人忙着内斗,“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个家迟早会被折腾散了。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如果探春的身份是像宝钗一样的亲戚,她早就搬走了,不愿意趟这滩混水,即使关系再好,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人生消耗在这样的泥潭里。



这也是探春和宝钗最大的不同,从佛学的角度来说,探春属于小乘 ,只求独善其身,能逃多远就逃多远,因此她的结局是远嫁。



宝钗则属于大乘,以拯救为己任,所以她的结局是嫁宝玉,明知贾府和宝玉都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依然跳进来施拯救之力。


浮生漫读


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第二天就搬走了。她过来李纨处打招呼,李纨和尤氏一点不意外,两个人听后相视一笑,李纨作为王夫人的儿媳妇,与薛宝钗关系近很多,于情于理都挽留一下。不想探春进来不但不留直接撵人,甚至说了一句特别不好听的话:“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这对在贾家住了五六年的薛宝钗来说,多少有点尴尬。

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贾探春这句话带着气,带着火,带着昨晚怒打王善保家的余威,甚至多少有点豁出去任凭王夫人、邢夫人责罚的小忐忑。作为贾家庶女,身份认知是探春最看重的,也是她背负着的枷锁。她在抄检大观园的反应最激烈。

第一,她强烈反对抄检大观园这种家庭内斗,内耗的丑事。

第二,她强烈反对王善保家的这种造谣生事,挑拨是非的奴才。

第三,她强烈反对自己成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抄检挑战了她自尊心的底线。


所以,第二天薛宝钗一说要走,探春带着余气“撵起了亲戚”,属于情绪的释放,反正说不说薛宝钗都会走。与其让亲戚在家里看到自家出丑,不如各自丢开倒好。

不过,贾探春气愤之下有点口不择言。尤其那句“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对薛宝钗来说特别扎心刺耳。“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乍看很啰嗦,属于那时代口语倒装句。意思是,亲戚关系好,不在于必须要天长地久住在一起才表示感情好,真正的情意不分距离远近。贾家人一起生活一辈子,还不是各种争斗不休。但对薛宝钗住在贾家五六年不搬走,确有点扎心。

薛家来到贾家,一住就五六年,就是“死住着”不走的。薛家与贾家虽是亲戚,并非可以长住不走。男权社会中,贾家直系才是真亲戚,林黛玉住在舅舅家,外祖母又在怎么都行。薛姨妈住在姐姐家和姐夫一家人住一起,怎么都好说不好听。何况自己有家有业住下就不走的亲戚,古今中外都很难替他们找到一个圆脸的说法。

贾探春言语揭开薛宝钗在贾家狠住着的事实,并不是对薛宝钗本人不满,或者对薛家住在贾家不满。大人都不说话她也无缘置喙。宝钗性格好,探春又很喜欢她。探春撵宝钗在于揭开一个事实:抄检大观园这事一发生。薛宝钗一定住不下去。王夫人、邢夫人等明知道是这个结局还要当着亲戚面抄检,有一部分针对薛家无疑。贾探春认为王善保家的挑头,当然是邢夫人背后的授意。所以探春话里话外都将矛头指向邢夫人,认为邢夫人看不惯薛家在贾家住那么久,有意借抄检大观园既逞了与王夫人私怨,又撵走薛家给王夫人好看。



探春想的不错,可她再想不到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等待已久下手整治怡红院撵走晴雯等人的机会。王夫人先斩后奏撵走晴雯,表明对贾母插手贾宝玉的人生早都不太满意。她想将自己的儿子掌握在自己手中,贾母认同的她都很反感。王夫人固执的认为贾母的溺爱害了贾宝玉,贾母给的晴雯等都是妖精。如果袭人不向她投诚,王夫人连袭人也不信任。这使得王夫人对有机会整顿怡红院,哪怕误伤薛宝钗也不在意。她笃定薛家不会太在意,比谁都清楚薛家的想法。薛宝钗连这点委屈也受不得,也不配做她儿媳妇。王夫人在儿子贾宝玉的问题上极其现实,谁都不能干涉她!

探春想不到背后有这些不能说的意思。她只对抄检大观园丑事不满意,对薛宝钗因此而走感觉不体面。满腔怒气、失望的情绪,借薛宝钗走发泄心中不满,也是她唯一能做的。毕竟她的说法,薛宝钗、李纨、尤氏都懂。只是也不必狠住着不小心误伤薛宝钗。尤氏聪明马上拿出惜春要与宁国府决裂的事出来转移话题。人家一家人都这样了,薛宝钗又有什么可说的,她住在贾家那么多年不走,本就自取其辱,真玻璃心早都住不下去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君笺雅侃红楼,进入主页去寻找下一篇文章。不妨顺手关注下,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的王国,在里面一群青少年的女孩们和贾宝玉整天无忧无虑的过着生活,但是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外面世界的变化终将会影响到这个青春的王国。薛宝钗说出这句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其中有几点深层的意思。

第一,薛宝钗已经明显感觉到,贾府里面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了,贾府里本来就是一个情况非常复杂的局面,里面各个派系的斗争都非常明显,其中王夫人,王熙凤邢夫人,这些人看上去和气一团淡其实背地里都是勾心斗角的,薛宝钗实在是不想参与到贾府的这些争斗中来,因为薛宝钗的目标是成为贾宝玉的妻子,这个时候明确的表示支持任何一方,对他来说这趟浑水都是趟不得的,所以说薛宝钗搬出大观园,是个明智的决定。


第二薛宝钗因为哥哥薛潘不争气,什么事情都不管,所以说薛宝钗虽然是住在大观园里面,但是对外面的世界也是非常了解的,薛宝钗本来就比他们几个大一两岁,接触社会的经验也要比他们多,因为要打理家族的生意,所以就要经常的和外边的人接触,薛宝才这个时候搬出去,已经明显的感受到贾府的一些危机,已经很严重了,尤其是贾府在政治方面,可能已经受到了很明显的暗示,危机已经快要到来了,正如查抄大观园的时候所说的那样,外边的人还没动手里边的人却先动起手来了,这本身也是一种暗示,薛宝钗当时作为学渣的主要人员,对外面世界的危险程度,远远比大观园里的小孩子们要认识的深刻,所以说薛宝钗说出这样的话,有一丝丝的绝情,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大家不管关系再好,真的到了生死的那一刻,肯定是该走的走该,该逃的逃。


第三,薛宝钗是个非常理智的人,他不像贾宝玉那样,非常的感性,薛宝钗一般都是用理性在思考问题,他这个时候搬出大观园,明显是认为这个时候不管是外部的环境还是贾府内部的争斗,都需要些保障去避一避风头了,毕竟薛宝钗在贾府是一个外人,也就是所谓的亲戚,在这么一个身份,非常尴尬的情况下,搬出大观园应该是薛宝钗最好的选择了。薛宝钗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成为贾宝玉的妻子,为了这个目标,薛宝钗可以放弃很多东西,有些不重要的感情该放弃就要学会放弃,人有时候就是太注重感情这方面了,最后落得个非常凄惨的下场。


薛宝钗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孩子,自己年纪轻轻就要准备到宫里选秀女,享受你失败之后,又为了家族的兴起,没办法又要想嫁给宝玉,这样的女孩子其实心里也是非常苦的,宝钗跟黛玉一样,也是饱读诗书,非常有才华的,书里面薛宝钗一直在吃冷香丸,就说明薛宝钗这个人心肠非常的热,就是因为心肠太热了,所以要用冷香丸来压一压心中的热情,这样才能达到中和的效果,才能不被自己所伤害


昭烈名臣



贾母对王夫人组建李纨、探春、宝钗协理大观园三人组的事情应该是很不了然的。

所以当晴雯教唆宝玉“装病”逃避贾政老爷问书的件事发生之后,贾母便立即利用宝玉“装病”这事儿严查大观园管理上的漏洞,亲自主持的大观园查赌撵走十几个参赌的大小赌头上夜婆子们。

几天之后王夫人就紧跟贾母的“铁血行动”,利用“绣春囊”事件抄检大观园清理怡红院撵走晴雯芳官等人。所以探春才说“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面对贾府内部如此激烈的内部冲突,宝钗马上搬出了大观园,由王夫人组建的协理大观园的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组也自然就此散了。

事实上贾母的大观园查赌“铁血行动”,引爆了基层管理婆子们与以怡红院丫头晴雯芳官等为代表的“轻狂丫头们”之间长期积压的种种内部矛盾利益纠纷。王夫人顺水推舟的利用以王善保家的为首的婆子们集体设诉晴雯芳官等,迅速行动先斩后奏清理了怡红院。

探春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当然是在讥讽贾母和王夫人在几天之内,分别发动的两场查赌和抄检的“撵人大战”,第一波贾母查赌撵出去十几个婆子、第二波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撵出去十几个丫头。

李纨探春宝钗协理大观园三人组才刚刚取得的一点“兴利除弊”的改革成果,就此被贾母王夫人的“撵人大战”冲垮了,宝钗为了躲是非立马搬出大观园去了。

胸怀大志、立志改革想要为振兴贾府出力的贾探春在此时,内心中的愤闷和失望可想而知。对于宝钗的离去和大观园从此之后,荣国府大观园将要会更加寥落的前景,探春只能发出“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样的哀叹了。


阿丹151014015


“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

这句话出自向来懂事不拘泥小节、且与宝钗一向亲近的三姑娘探春,所以显得格外突兀和无情。但站在三姑娘的角度来看,对待宝钗搬走的态度,却并没有什么不对。

一、情感方面

很多人都说探春更亲近宝钗,可抛却王夫人和贾宝玉这层关系不说,贾探春和薛宝钗之间可是没有丝毫关系的。探春和宝钗走得近,除了宝钗温柔大方值得一交之外,更多是为了讨好嫡母,所以才与之为善。

而林黛玉是探春的嫡亲姑表姐黛玉,两人有着血缘之间天然的亲近感,虽然面上淡淡的,很多事很多话不言自明。就算略有差错,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黛玉的靠山是宽和的贾母,而薛宝钗的靠山是面慈心狠的“活菩萨”王夫人,作为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庶女,三姑娘内心对薛家其实颇为忌惮。

二、地位方面

原本府里只有史湘云和三春姐妹,云妹妹四妹妹年幼,二姐姐又是面团儿一样的性子,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探春出头露面,风光无两。

可是薛林两位表亲来了之后,无论琴棋书画、诗词女工待人接物,都是两位表姐领先。作为力争上游的庶出姑娘,探春的心情可想而知。

三、家族方面

薛家虽然祖上出过一个入阁的紫薇舍人,但传承至今,已是徒有钱财的商贾之家,就算占着皇商之名,在户部挂个名头,始终是势弱了。薛宝钗家有寡母长兄,还年复一年地住在贾府,无疑是因为想借着贾府的威风。

常在河边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眼光高远的探春也怕薛蟠再多来几次命案,这样糟心的亲戚,还是早早划清界限的好。

同样是亲戚长住,黛玉是不得已而为之,并没有想藉着贾府的家势权利做利己的事情 ,可宝钗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打着借势的目的来的。

贾府本来就已经四面楚歌,摇摇欲坠了,还有这么一家拖后腿的亲戚,也难怪探春要说这个话了。

四、婚配方面

贾宝玉这个哥哥相较于贾珍、贾琏两位兄长,也算得上是个好哥哥了。看着长姐为了家族兴衰放弃个人幸福入宫,贾琏和凤姐夫妻两个过得水深火热,二姐迎春被亲生父亲当成货物抵债,自己的未来也遥遥无期。探春明白:如果兄弟姐妹之中有一个能按照自己的心意过活,那肯定是贾宝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的情谊众人皆知,探春虽然不见得认同林姐姐做宝二奶奶的能力,但她是真心希望二哥哥能够得偿所愿,迎娶心爱之人,得到一段美满姻缘的。面对“金玉良缘”这个绊脚石,面对无处不完美,挑不出错处的宝姐姐,探春心里相信也是无奈得紧!

亲戚之间的情分,处一处就有了,但远的香近的臭不是没有道理的。

探春生在贾府,除非出嫁别姓,否则就只能在这方寸之地的大观园安住。再怎么花团锦簇,再怎么锦绣高粱,又怎么比得过外面的广阔天地?探春对薛宝钗离开的态度,未尝没有羡慕她的意思吧!

诸位以为如何?


如意间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凄凉话,大观园再好,终究不是桃花源,它是荣宁二府的大观园。

贾府在安富尊荣中走向衰败,这些泼天的富贵其实是假的,一旦皇帝恩宠断绝,所有的富贵就好比烟消云散。好了歌预告了一切的结局。

宝钗等姑娘住在大观园内,群芳荟萃,姹紫嫣红,大观园有一个和和睦睦的鼎盛期,但外在环境在变化,大观园的姑娘们长大了,爱情欲望也在滋长。

抄捡大观园不是一件寻常事,它说明贾府内部的破绽丑陋已经公开化了。大观园这样一座和美的女儿国理想国被戳破了!姑娘们必须回到现实中,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了。

宝钗当然聪明世故,第二天从大观园搬走避嫌是必然的,以免闲话或尴尬。贾探春是贾府的思想者、明眼人,狠角色,才自精明志自高,抄捡到她那里,她的一番话犀利冷静,一巴掌打出风骨,真是厉害人。“你们别忙,自然连抄你们的日子有呢。”当然,后来这句话是应验了。

贾探春正值青春芳华,已经多少看出了贾府的积弊,看破了贾府里内里的是是非非。她也曾积极兴利除弊,但一个庶出的贵族小姐,终究无能为力,悲情远嫁。

贾探春听到宝钗搬走,她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当然不是与宝钗有芥蒂,她是预感到,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宴席。抄捡大观园,就是个不祥的预兆呢。

元、迎、探、惜,贾府四春里,探春是最有思想深度的气质女。



青霞人文


问题:《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

事由:《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薛宝钗找了个借口,来找李纨,要搬出大观园去。宝钗道:“……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李纨和尤氏相视而笑。 不一会,探春来了,薛宝钗把事情告诉探春,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 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解答:

一,发泄对抄检大观园的忧虑、悲愤和不满。

贾府抄检大观园,探春开门秉烛以待,说自己的丫头都是賊,她自己就是窝主,素来就比别人歹毒,断然拒绝对她的丫头们搜查。王善保家的招惹作势,“脸上早着了她一掌”。探春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了探春关注整个家族的命运,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

王昆仑、吕启祥说探春“见识远虑,是大观园中唯一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

而此时宝钗要搬出大观园,探春知道是因为抄检大观园所致,所以,探春说出“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的话来, 正是发泄她对抄检大观园的忧愤和不满。

二,心灵相通,理解薛宝钗的所思所想。

抄检大观园,唯独没有抄检宝钗的房间,王熙凤的理由是,宝钗是亲戚。要说宝钗是亲戚,黛玉也是亲戚,不抄检宝钗,就应该也不抄检黛玉。王熙凤表面上是向着宝钗,骨子里是把宝钗当作了外人。精明如宝钗,定会深解个中三味。因此,她第二天就自请搬出大观园。

所以,向来与宝钗要好的探春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何况你这个亲戚? 即使 “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与其等别人来撵你走,不如我来撵!

宝钗也肯定明白探春的意思,不会着恼。

三,暗示宝钗放下宝玉,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薛家人在贾府一住就不走,薛姨妈的内心所想,宝钗一心一意嫁给宝玉,在贾府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但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贾母肯定是不偏向宝钗而偏向黛玉的,王熙凤是“老太太喜欢吃的东西,我都喜欢”的人,她是唯贾母马首是瞻。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王熙凤把宝钗当成外人。更重要的是宝玉,他并不同意“金玉良缘”,而要的是“木石前盟”。

探春理家时,与宝钗朝夕相处,平时与宝钗接触也较多,而与黛玉基本没有接触。所以,探春是亲宝钗而远黛玉的。

探春自己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推己及人,探春希望宝钗走出感情的藩篱,不要在宝玉这棵树上吊死。而应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探春对宝钗说,你不必在这里死住着,“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

遗憾的是,宝钗并没有探春的远虑,虽然嫁给了宝玉,但落得个“金簪雪里埋”的守寡结局。


初晓兒


老住人家不走 烦啦😊 再说 人家希望黛玉宝玉搞对象 不喜欢这个宝丫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