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希望萬曆成為堯舜,沒有想到萬曆一生怠政、懶政、視財如命

萬曆在眾人面前大言不慚講主義,心裡卻藏著生意,還盯著張居正家的儲蓄罐。說來也不奇怪,老師尚不能以身作則,豈能奢望學生像樣?這對師生常以聖人作為共勉的榜樣,說穿了都是自欺欺人,估計萬曆自己都會覺得噁心。他有嚴重的逆反心理,完全不照張居正說的去做,卻做張居正只做不說的事。

萬曆不光怠政、懶政,還嗜財如命,極端小氣吝嗇,這可能和他母親不太高貴的基因有關,即便頭戴皇冠,身穿袞服,骨子裡還滲透著小家子的市儈氣。

張居正希望萬曆成為堯舜,沒有想到萬曆一生怠政、懶政、視財如命

後張居正時代,萬曆都在與民爭利,一生樂此不疲,經常挪用國庫的錢到他大內私庫供其揮霍,還派出大小太監到各地區當稅監、礦監,剝削斂財,曾經在短短五天內,太監們就給大內搜刮了二百萬兩,萬曆笑得嘴都合不攏,天下水深火熱,民怨沸騰,一片罵聲,什麼狗皇帝,老胖子;死太監,爛屁股。反正萬曆也聽不見,他要錢不要臉。

張居正幻想著萬曆能成為像堯舜、文王、武王、唐太宗這樣的聖君,結果卻是水中撈月,緣木求魚,枉費了一番苦心。自古以來,萬曆這樣的人君還真是少見,書讀得一點不少,人品是一點沒好。

張居正當政到第十年倒下了,氣血早虧,鬚髮變白,時常眼前一片漆黑,昏昏然不辨東西,人參、海馬、海狗腎,連北極熊都不起作用了。他的症狀跟萬曆頗為相似,師徒兩都有異於常人的天賦,終生好色不懈,以至於縱慾過度,精力大損,以張居正每天的頻率,早在三十八歲時就該死了,能拖到五十八歲,還是因為體質實在太好。


張居正希望萬曆成為堯舜,沒有想到萬曆一生怠政、懶政、視財如命

不知道萬曆皇帝的真實想法,他親切慰問,還尊稱張居正為太師張太嶽先生。有明一代,267年,能獲得太師稱號的僅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國元勳徐達大將軍,一個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自知將不久人世,在遺書說他自己是受任越大,負載越重,羸弱之軀已不堪駕馭。這話就像唱俄羅斯民歌《三套車》,你看這匹可憐的老馬,它伴我走遍天涯,如今要把他賣了去,今後苦難將伴隨著他。張居正這匹老馬,油盡燈枯,終於死掉。

屍骨未寒時還備極哀榮,朝廷的封典規格很高,以王侯之禮安葬,太師、太傅,上柱國,文忠公各種諡號、尊號都加上,兒子都封官賜爵。但到了第二年,張居正的內援馮寶被髮配到安徽鳳陽守祖陵,然後抄家,果然金滿箱,銀滿箱,這位大伴就這樣落幕了。馮寶倒臺,就等於向外界釋放明確的信息,清算張居正的時機到來了,萬曆就是推波助瀾的人。

長期受到張居正打壓的勢力都迅速反彈,紛紛指責死去的張居正如何如何地壞,對張居正的清算呼聲越來越高,受到張居正生前提拔的張思維、申時行做為新內閣成員都紛紛避嫌,與張居正劃清界限,撇清關係。萬曆馬上頒旨:張居正不思精忠報國,怙(hù)寵行私,殊負恩眷。今已歿(mò),姑且不究。說是不究,是場面上的話,很快就究了,而且一究到底,絕不姑息,張家的財富,萬曆垂涎很久了。


張居正希望萬曆成為堯舜,沒有想到萬曆一生怠政、懶政、視財如命

李太后也不肯為張居正說話,因為她曾求張居正給她父親和弟弟,老少泥水匠各封一個爵位,這樣她孃家人就可以終生吃皇糧了。但張居正一秉大公,不徇私情,給拒絕了。李太后這下就給惹毛了,這大明王朝姓朱不姓張,我爸爸弟弟吃朱家不吃你張家,你橫攔在中間冒充什麼包公?再說你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廉潔,什麼便宜、好處、物質享受你拒絕過?你對你自己怎麼不秉公執法?

去年張居正還在泰山頂上,今年就跌倒十八層地獄裡去了。張居正江陵老家的地方官很壞,以前對張家順得像奴才,現在狠得像惡霸,聖旨還沒來,他就把張家封了,不給出入,不給吃飯,餓死十幾個人。張居正的大兒子受不了折磨,上吊自殺了。他在遺書裡諷刺萬曆,說萬曆是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有史可查的最最最聖明天子,還大罵迫害張家的地方官是條惡犬。遺書讓萬曆看得臉紅了很久,他怕人家說他辜負師恩,無情無義,就把地方官撤職發配了。


張居正希望萬曆成為堯舜,沒有想到萬曆一生怠政、懶政、視財如命

萬曆又當了三十八年皇帝,國勢一天比一天差,由於在王儲的問題上和大臣們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這個懶惰的胖子更加懶惰,他心灰意冷,沒由來地拿自己的江山破罐破摔,堅持長年不上朝,不批閱公文,不任免官員,不說好也不說不好,任國家機器徹底癱瘓,他唯一有興趣的就是斂財。

有一年身體不適,感覺今天要死,便有所感悟,下旨給內閣,說以前與民爭利是錯誤的,有損大明天子形象,如今想通了,要把大內的私庫轉交國庫,多做有利於民生的事。大家正為萬曆的轉變感到高興,萬曆居然身體好轉,硬是把聖旨取回去和他之前的感悟一起作廢。

萬曆死後,繼承他位置的是他很不喜歡的兒子,他喜歡的兒子由於大臣普遍反對只好去河南當個什麼福王,萬曆除了把自己的一半積蓄給了福王,還愣是封他幾百萬畝地,好讓這個寶貝兒子坐吃山不空。可惜十幾年後,福王被李自成宰殺,身體和兩頭梅花鹿一起熬在一鍋大鍋裡,取名“福祿湯”,每人舀一碗喝,福王沒有坐吃,自己反倒被吃掉。

張居正一直到萬曆的孫子天啟當皇帝才被平反,因為國勢飄搖,國盡民窮,人們才想起張居正的好來,而此時張居正已經死了近半個世紀,墳頭上的樹都可以兩人合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