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学很重要吗?

圆满0415


国学的内容很多,有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还有诗词歌赋、明清小说等,这些都是国学的范畴。

有人读了几首诗,就说自己学习国学了。有人读了几句《论语》,就说自己学国学了。有人读了《水浒传》,就说自己学国学了。当然,这种说法是对的,我们也应该去学习这些经典。

现在人学习国学,除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大部分人只是学习国学中的很少很的一部分。

国学相关的典籍资料太多太多,而且由于现在人的古文文字水平有限,阅读古籍有很大难度,所以想要学习国学到很深的程度,有相当的困难。

所以,我们学习国学,要有目标,要有选择。现在网络信息很多,相关讲解很容易找到。我们可以先听听当代的名家讲座,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在他们的帮助下能够入门,然后去认真学习。


书法赏鉴


国学很热,国学很重要,学国学更重要这已经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通识。

我们要强调现在的国学很重要!但是,必须首先要搞清楚国学到底是什么?

“国学”这个概念最早是“国立学校”的意思。如最早的先秦著作《周礼·春官宗伯》“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此处“国学”指都城的国立学校。又如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是南宋朱熹建成的、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叫“白鹿洞国学”。在这里“白鹿洞国学”就是“白鹿洞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

从中国古代一般到明清,泛称古代的学问为“古学”。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为了和西学有所区别,就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清代康乾之际,为了和宋明理学有严格的区别,又渐渐称为“汉学”。到了近现代,著名的学者章太炎提出了“国故之学”。不过,中学、汉学、国粹、国故等名称都不是总揽全局的概念,最后学者选定了“国学”这一称谓,因为它有纵览诸家、包罗万象之意,这是“国学”一词的大体渊源。

中华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 “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我们认为,国学中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是中国学问的最初源头,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形态。国学就是以“六经”为核心的中国学术,是中国人立国和做人的基本依据,是中国人的精神源头和根底。

近代中国,由于灾荒、战争、动乱和政治运动等诸多原因,导致中国几代的知识分子深受西学影响,中国文化都呈现相当的“西化”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有了一定累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有了很大恢复,精神生活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人们自然而然的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寄托和人生信仰,因此。国学热也是大从的内心需求。

学习也是一种信仰。人没有信仰,精神就无处安身,就无法明白真正的成功其实是内在的,与财富并无直接的关系。人们要有自己的哲学认知,才能安顿他的心灵,才能在他遭遇挫折时也有所寄托。

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下,知识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现在无数传媒把它变成大众化的学问,而短时间的速成班,其结果只能接触到其皮毛,不求甚解、断章取义,将一个系统性的国学知识,做了一些片面的理解。

在成功学泛滥成灾时期,狼性、激进、浮燥之风绑架了国学,让人们无法静心解读国学那沉厚的文化沉淀。

在泛娱乐化、金钱之上社会中,一些国学班把传统的经典文化不加选择的灌输给学员,以致于引起很多人对国学的反感,认为国学中的封建思想会对性格尚未成形的青少年儿童造成不好影响。

现在媒体传播的国学都是基础常识。国学思想真正在生活中的应用,要严谨的研究产生。大众娱乐化的国学只是一种形式,一种传播方式。

现在有人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学习国学了。这是错误的,我们现在还是要学,而且要努力、认真、用钻研的态度继续学习国学。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世界未来的希望在中国。”在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走上以精神为中心进程中,中国的国学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现在有人说,科技这么发达,我们还研究《易经》有什么用?

《易经》不是天命之学,不是神学,它是古代的一个朴素的辩证之学,通过卦辞和爻辞,来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不停变化的。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最坏的爻可能存在着变好的原因,最好的爻也可能存在着变坏的原因。无论拿到什么爻,它都不提供结论,而只提供你思维的方法。

现在电脑一打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关闭电脑,头脑一片空白,这怎么能成为自己的一个学问呢?知识文化是要经过心灵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血脉。

庄子讲了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看到一个农民抱瓮而灌,子贡说,现在的人发明了桔槔,用力小而作功大,你为什么还用罐来浇水呢?农民说,人们一有了机械必有机心,有了机心,人类的堕落就开始了。

这则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学习国学不能有机巧之心,而是要学习到能转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的学问,学习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的国学主要解决心灵的问题,它可以使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人心灵丰富。杨振宁先生、陈省身先生、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等对中国的诗文都非常的喜爱。读古诗词犹如春风徐来,惠风和畅,就会帮助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现在学习国学不是为了抵制西学,相反,我们还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学习他们好的、有用的地方。但是,我们更要学习我们的国学,把国学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国学的终极目的是“为己”之学,而不是为人、为物、为事而学。孔子在《论语·宪问》里提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强调学习的目的应侧重于道德学问的提高与升华,“为己”之学的终极目标是“利他”。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由于“为己”之学提升到自己的心灵境界时,那么人类本身已存在的“不虑而知”的良知就和天地本体同在。那么,我们提倡的感激之心、敬畏之心、恻隐之心、知耻之心便会成为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心灵的长城。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和谐安定!


三元智慧


我觉得不应该问 现在的国学重要吗?而是应该问,为什么现在的国学越来越重要?

我先问一个问题,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有才华?

想必家长们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这么有才,正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鹏举在一次演讲中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这也是国学于人的重要性。从字形上看,‘化’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也是一个人,‘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演变的过程。学习国学,可以让一个懵懂的孩子慢慢过渡成为思维成熟的文化人。”

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语文不仅仅因其基础学科的重要意义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关乎每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卓越语文也正好契合着这种观点,在卓越语文看来,语文学习应实现三大功能:知识的习得、思维的培养、文化的传承,这三者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最终成就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换句话说,语文学习追求的是“情”和“智”的共同发展。“我们一直希望给孩子提供一套情智共生的学习体系,这样的学习体系从发展思维、提升能力、涵养性情三方面促成语文素养的养成,并且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能量”

卓越语文所强调的“情智共生”,正是国学的精髓所在

仅从语言文学这一项上看,虽然诗文均有格律,但事实上,从汉赋到唐诗,再到宋词、元曲,不仅格律在不断创新,诗文的创作,也从应制到叙事,不断发展为更注重于个人情绪的表达与情怀寄托。就好比同样是宋词,苏东坡和李清照,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仅从作品本身就能一观作者其人、其时、其事。

在人生最关键的阶段与国学相遇,将给孩子插上传统文化的双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章帅


是的,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我们精神的基础。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来源于国学。

一个民族的强大,首先必须做到文化自信。国学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与人为善,国学传承了一种不离不弃的坚守和信仰。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国学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隔壁喜欢写诗的老王


一国之学,即为国学,当然重要。

国学之所以被称为国学,不止是代表国家的学问,而是一个国家能够在漫长的历史中薪火相传,百花齐放的历史见证。

很多建国不久的国家没有国学,因为他们的历史太短暂,没来得及积累。而中国五千年,盛衰治乱,全在国学。后人发扬,必然能够找到作为人以及人类所要追求的任何事物的答案。至少,这个答案的时间尺度可以有五千年。你说重不重要?


玩转易经


国学的内容很多,有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还有诗词歌赋、明清小说等,这些都是国学的范畴。

有人读了几首诗,就说自己学习国学了。有人读了几句《论语》,就说自己学国学了。有人读了《水浒传》,就说自己学国学了。当然,这种说法是对的,我们也应该去学习这些经典。

现在人学习国学,除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大部分人只是学习国学中的很少很的一部分。

国学相关的典籍资料太多太多,而且由于现在人的古文文字水平有限,阅读古籍有很大难度,所以想要学习国学到很深的程度,有相当的困难。

所以,我们学习国学,要有目标,要有选择。现在网络信息很多,相关讲解很容易找到。我们可以先听听当代的名家讲座,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在他们的帮助下能够入门,然后去认真学习。


中廉宣教网


何为国学?古代帝王推崇儒学,现代社会提倡民主,古代生产力是手工,现代制造业需要科学技术。人文礼教是精神的寄托,科学技术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如果发达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和大量的科学家做后盾,他们的人文礼教不会影响世界也不会引起别人关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不可能靠礼学让生产力迅速发展壮大,靠古人思想引领不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国家发达了,国学会不会就是科学技术呢?国学不在古代,国学应该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知识可以学习实践。


小小民心1


国学当然是重要的。

内心平静,精神内守,最重要是解决好人的内心世界的问题。内心平静,与人为善,与左邻右舍、朋友家人和谐共处,接人待物,不急不躁,这岂不是情商高?与外部世界,不争不强求,清山绿水,天与人合一,这岂不是我们天天说的环保?精神内守,知足常乐,这难道不是我们滋滋不停以追求的幸福感吗?精神内守,淡泊是志,处乱不惊,就会身康体健(可以去看中医书),这不就是我们常常用钱来追求的健康吗?人在静下来之后才会生智慧,象太极拳、瑜伽(虽不是中国的,但和国学相通)都是让人静下来(当然,太阳拳也是讲阳刚的,不过是在阴中求阳)的运动,动中取静。平静内守,不亢不卑,谦谦君子,是一种精神境界,也会带来有形无形的财富,难道国学只是阿Q式的自我欺骗吗?

国学的精髓之一就是里面有很多用来达到这些境界的方法。儒家、道家讲修身、讲无为,而方法以佛家最为彻底。不妨多看多悟,必定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