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常说:“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是啥意思?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成为了我们今天璀璨的明珠。从古至今,农业都是我国所重视的产业,农业是立国之本,同样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依靠农业生存的人被称为农民,而农民所居住的地方,就叫农村。农村具有一定的景观性和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进入工业化之前,大多数人都是居住在农村的,可以说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身的,农村也是最接近我国传统文化的地方。在很多地方的农村中,我们还能看到传统的影子,农村老一辈人常说的俗语就是古人留下来的。俗语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之一,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古人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又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今天。

民间百姓对俗语的喜爱,不用多说,从他们日常对俗语的运用就能看出来,这些俗语贴合生活,包罗万象,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老百姓的心声,特别是农村中老一辈的人,对俗语深信不疑。俗语说,民间有四大香“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除了吃就是睡,那这句话啥意思呢?其中又有何道理?

农村老人常说:“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是啥意思?

什么是开江鱼?开江鱼是东北特有的,每年的春季,东北地区冰雪融化,春暖花开,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的冰层也开始融化,融解开的很多冰块顺着江水流淌,这就是开江。有一种鱼,只在这个时候出现,所以就叫开江鱼。

这种鱼只会出现短短的半个月左右,且味道及其鲜美,物稀而贵,可遇不可求,所以开江鱼就如同人们所说的的“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一样,能够吃到说明很有口福。“开江鱼”因其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市场上的价格也不菲,开江鱼指的是开春以后所捕获的第一批鱼,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不仅养的膘肥体壮,而且口感也极佳。

在以前的农村冬季食材较为匮乏,在开江期间能吃上开江鱼,除了能够满足口舌之欲外,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满足。在民间甚至说,品上一口开江鱼,连神仙都不想当了,可见其是多么的鲜美。

农村老人常说:“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是啥意思?

什么是下蛋鸡?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所谓带蛋鸡就是肚子里还有一个刚刚成型的鸡蛋,还有未生长完全、未产出的母鸡,这类鸡蛋在母鸡肚子里还是比较小的、呈现金黄色状态。在农村普遍认为这样的母鸡肉质最佳,特别鲜香味美、营养,一般来说不是有什么贵客登门或重大的事情,农民是不愿意杀的。因此,在农村还有“再穷不卖下蛋鸡”的说法,这也说明了下蛋鸡的珍贵。

至于“回笼觉”。在以前,能睡上回笼觉的基本都是懒汉,或是那些有钱又闲的富贵人家,为什么?勤快的人老早就下田耕干活去了,农民哪里还能捞着睡“回笼觉”。那时候没有农药、化肥,农业生产全凭人力中耕细作、除草、松土等农事活动,这么多的农活在哪等着,那个勤快人舍得睡“回笼觉”?因此在那个年代,对于农民来说,如果能偶尔小睡一会,那真是一种享受,所以能够睡个回笼觉就是以前很多农民所向往的,梦寐以求的。现代人更有千金难买回笼觉之说,因为它可以辅助失眠患者,告别失眠的困扰,还有人称为“美容觉”。

农村老人常说:“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是啥意思?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不是太高,她们只能依附着男人生存,不能轻易地抛头露面。所谓的二房妻,在古代比较受用,古时候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二房妻当然要比正房香,有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男人总是将目光放在外边,对于身边的人反而很嫌弃,古人正是对这样的现象见怪不怪,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由此可以看出,民俗民谚,凝聚着民间智慧,用最通俗的话语,表达着深邃道理。尽管时代不同了,也适用于当今。涵养资源,不竭泽而渔,不杀鸡取卵,同样是我们的发展准则。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创造美好生活,同样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感情专一,不色欲淫乱,同样是匡正我们品行的传统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