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啥意思,有道理吗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乃至全人类最珍贵的宝藏,在这些诸多的文化当中,农村“俗语“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俗语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成,是先人们在长久的实践生活中总结而来的,在时间的沉淀中,俗语发出了灿灿的金光,让人们从中学习到了,书本上未曾记载的知识,有阐述人情的,有记载故事的,有批驳揭露的,有教导农事的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啥意思,有道理吗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句比较经典的农村俗语,文字上可能有点不雅,但意思挺贴切的,说的是民间四大香:"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这十二个字,除了吃就是睡,那你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又是啥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说的有没有道理。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啥意思,有道理吗


什么是开江鱼?开江鱼是东北特有的,每年的春季,东北地区冰雪融化,春暖花开,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的冰层也开始融化,融解开的很多冰块顺着江水流淌,这就是开江。有一种鱼,只在这个时候出现,所以就叫开江鱼。这种鱼只会出现短短的半个月左右,且味道及其鲜美,物稀而贵,可遇不可求,所以开江鱼就如同人们所说的的“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一样,能够吃到说明很有口福。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啥意思,有道理吗


“开江鱼”因其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市场上的价格也不菲,开江鱼指的是开春以后所捕获的第一批鱼,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不仅养的膘肥体壮,而且口感也极佳。在以前的农村冬季食材较为匮乏,在开江期间能吃上开江鱼,除了能够满足口舌之欲外,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满足。在民间甚至说,品上一口开江鱼,连神仙都不想当了,可见其是多么的鲜美。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啥意思,有道理吗


什么是带蛋鸡?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所谓带蛋鸡就是肚子里还有一个刚刚成型的鸡蛋,还有未生长完全、未产出的母鸡,这类鸡蛋在母鸡肚子里还是比较小的、呈现金黄色状态,在农村普遍认为这样的母鸡肉质最佳,特别鲜香味美、营养,一般来说不是有什么贵客登门或重大的事情,农民是不愿意杀的。因此,在农村还有“再穷不卖下蛋鸡”的说法,这也说明了下蛋鸡的珍贵。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啥意思,有道理吗


至于“回笼觉”。在以前,能睡上回笼觉的基本都是懒汉,或是那些有钱又闲的富贵人家,为什么?勤快的人老早就下田耕干活去了,农民哪里还能捞着睡“回笼觉”。那时候没有农药、化肥,农业生产全凭人力中耕细作、除草、松土等农事活动,这么多的农活在哪等着,那个勤快人舍得睡“回笼觉”?因此在那个年代,对于农民来说,如果能偶尔小睡一会,那真是一种享受,所以能够睡个回笼觉就是以前很多农民所向往的,梦寐以求的。现代人更有千金难买回笼觉之说,因为它可以辅助失眠患者,告别失眠的困扰,还有人称为“美容觉”。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啥意思,有道理吗


所谓“二房妻”。肯定是比较年轻漂亮,虽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旧社会多少达官贵人都妻妾成群,过去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现代社会有点权有点钱的男人都热衷于“二奶”,这是为何,我想不用多说了吧!剩下的就由你来说说吧!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啥意思,有道理吗


其实,在农村流传的“四大”俗语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地方还有四大浪的说法:“人浪笑,马浪叫,驴浪呱哒嘴,狗浪跑断腿”。虽说有些粗俗,但也形象接地气,对现在的人来说就是在生活中寻找段子。欢迎分享更多有趣的农村老话、俗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