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轉行被嘲“年紀大”: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

引言:

很多職場人說:女性的30歲和男性的35歲是職業發展中的一道一道坎。

對於女孩子來說,30歲的你有沒有結婚,有沒有生孩子?不管怎麼回答都不合適。對於男性來說,35歲要想在招聘市場上找到一份不限年齡的工作簡直是難,而想要轉行更是難上加難。

年齡,真的是問題所在嗎?

進入職場的前6年,曉娟換了好幾個行業,雖然工作內容都與銷售相關,但她並沒有積累下太多有價值的工作經驗。

靠近30歲的時候,曉娟認真反思了一下,覺得之所以缺少經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和行業有關。過去她都在流動性極大的行業上班,自己的領悟能力一般,上司也根本不會用心帶人,所以她的能力幾乎是在原地踏步。

想清楚這一點後,她決定換個行業深耕幾年。在做了小半年的職業調查後,她覺得自己對新媒體行業比較感興趣,或者說對運營這個崗位比較感興趣。於是在網上參加了一些口碑不錯的培訓班之後,曉娟就毅然決然地辭職了。

剛開始時,她似乎很順利地就進入了一家“互聯網教育”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職業教育,有自己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唯一的問題是在她入職之前需要通過3個月的“培訓期”,培訓期間需要去分銷聽課,不用幹活兒也沒有工資,但是萬一沒通過考核就需要交幾百塊錢學費。

儘管身邊人都覺得這是個坑,但是曉娟實在是太急於轉型了,她迫不及待地需要這樣一個工作機會。

兩個月後,她發現了很多問題:老闆似乎沒提過入職的事,培訓內容跟她的工作沒有太具體的聯繫,好幾個一起參加培訓的“同事”都提前退出了。

仔細想了想,她覺得這家企業其實是在變相收費,終於決定退出。

31歲轉行被嘲“年紀大”: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

不知道是因為幾個月的培訓消磨了鬥志,還是因為這個工作錯過了黃金招聘期,重新回到招聘市場上的曉娟發現自己更找不到工作了。

勉強參加了幾個企業的面試,她發現工作的內容跟自己在線上學習的天差地別,而且那些可能作為她直屬領導的人們似乎都是外行,面試時總是把“增粉”、“裂變”掛在嘴邊,但是卻一毛錢費用都不打算花,提到的方法也跟街邊掃碼送禮品的低級營銷無異。

陷入困惑的曉娟通過某平臺約了一個同城的互聯網運營“行家”,對方是某公司營銷部門的總監。本希望獲得一些有指導性的意見,沒想到那個近40歲的男人卻潑了她一盆冷水:

“現在互聯網公司招運營都愛招剛畢業的小姑娘,你的年齡不合適。如果你真想做的話,去一線城市或許還會有機會。”

曉娟沮喪地說,我翻譯了一下專家的這兩句話,一是說我們這個三線城市的互聯網行業不行,二是我太老了。

三線城市,30歲以上的人就沒辦法轉行到新媒體,做運營之類的工作了嗎?

我覺得未必,並且給曉娟做了以下幾個問題的拆解。

31歲轉行被嘲“年紀大”: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

1. 為什麼看起來不錯的轉型方向,在實際求職時卻屢屢碰壁?

在找職業生涯諮詢師做轉型規劃時,大多數諮詢師一定會讓諮詢者做一個“職業訪談”,就是讓你去找一個目標行業的工作者,訪談這個行業的實際情況,包括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等。

這個方法沒錯,但是很多人受限於手上的人脈資源有限,恐怕不能找到合適的訪談人選。

就拿曉娟來說,訪談時她找到了一個在一線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朋友,小她幾歲,入行有兩三年了,雖然工作能力還不錯,但是也還沒有達到比較高的視野。

這樣的訪談結果勢必就導致了一些“初始設定”方面的差距,比如:

一線城市的行業狀況真的適用於曉娟所在的三線城市嗎?

一個差不多剛畢業就入行的小朋友,他求職時面臨的選拔條件真的適用於曉娟嗎?

對方對於新媒體和互聯網的瞭解是侷限於他所在的公司,還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要求?

這些差距使得曉娟的訪談結果不那麼具有參考意義,更難以落實在當時、當地,自己身上。

除了每個個體的發展機遇不同,做職業訪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一些硬性指標,尤其是瞬息萬變的媒體、互聯網行業,以及比較高端的技術研發行業。

在你不打算考慮換城市的時候,本省本市的行業發展情況尤其值得考慮!

31歲轉行被嘲“年紀大”: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

2. 你求職的時候,年齡真的是最大的問題嗎?

雖然曉娟做了一個不那麼接地氣兒的職業訪談,那麼她的選擇方向就一定走不通嗎?換句話說,31歲這個年齡,她真的沒辦法轉型做運營了嗎?

求職時,年齡的確是一個問題,這不可否認。

但認真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年齡的限制其實並沒有太分明的界限。比如同樣是30+的全職媽媽復出,有的人根本找不到面試機會,有的人卻能順利找到收入還不錯的工作。

其實年齡背後的深層原因是——經驗。

同樣是30+歲轉運營,如果你過去有比較靠譜的策劃經驗或者是營銷背景,轉型不會那麼難。

換個思路想一想,如果你把年齡當成自己求職的限制,那就真的是把自己鎖死了。

因為年齡是不可以更改的,而且每一個明天你都比昨天更“老”,不管你怎麼發愁都改變不了。

但當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經驗的差距上,這件事就沒那麼難辦了。如果你真的想做新媒體運營,但是當下又缺少相關的經驗,是否可以先做一些線下營銷類工作豐富履歷,或者先參加一些線上的運營實習來積累經驗?

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

用這樣的視角看問題之後,許多無法調和的矛盾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

31歲轉行被嘲“年紀大”: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

3. 三線城市,30+的人想轉行做新媒體/互聯網運營,應該怎麼做?

我在《想入行新媒體運營?零基礎小白入門攻略,帶你深度瞭解這個職業》( )這篇文章裡提到過:運營是一個龐大的崗位類群,根據公司業務性質的不同,細分為內容運營、產品運營、數據運營和社群運營等。

所以,你想做的究竟是哪一類運營呢?

以曉娟為例,她比較想做的是內容運營和社群運營,這兩項在三線城市還是有相應的工作機會的,只是比較少罷了。

剛剛我們已經排除了年齡的因素,那麼應該怎麼去提高相應的經驗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內容運營和社群運營的具體工作內容。

內容運營俗稱“寫文章的”,比較初級一點的是沒有原創能力的小編,只需要蒐集相關的資料進行搬運或整合就行了,沒什麼技術含量,也不建議想要積累職場競爭力的人去做。

稍微高級一點的是有原創能力的寫作者,這時候不僅要求文字功底,對互聯網熱點也需要保持相當敏銳的嗅覺和深挖深層邏輯的能力。

社群運營俗稱“群管”,比較初級的是給你一個線下付過費的客戶群,你只需要在群裡搞點動靜,把大家維護好就行了,比如小區業主群。

更高一級的是從零開始的付費社群,也就是說你不僅要自己去挖掘種子用戶,還需要在線上搞一系列營銷,最後引導大家付錢買單。

31歲轉行被嘲“年紀大”: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

拆解之後就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兩個崗位裡比較初級的那一批人是恐怕是不需要特別招人的,既然工作內容的要求不高,那麼辦公室裡隨便找個文員或者客戶去寫寫公眾號或者維護一下客戶群就行了,大多數公司都不會再專門招一個人,多付一份工資給他。

對於比較高級的那一部分人,專業能力就很重要了,顯然不適合新手轉型。

再把格局放大一點,這種純線上運營的模式可能不需要在本地招聘穩固的員工,或者哪怕公司的業務做得已經很不錯了,坐班的員工也不需要很多人(三五個就夠了)。

比如內容運營,既然只需要供稿,那麼是不是可以找比較專業的寫手呢?這樣的兼職形式完全可以按質量選拔,按篇計費,不需要給員工交五險一金,更不需要租大辦公室。

比如社群運營,群裡的大多數人還都是有工作的,那麼常規的8小時以內群裡是最不活躍的,反而是早上、午休和下班後,還有周末和節假日是群裡最有可能鬧騰的時候。

這時要怎麼界定上班時間呢?

如果劃定出來8小時,下班後的時間不免有員工覺得“不想管,反正我已經下班了”。反而是按任務計算的線上兼職形式比較合適,也就是給那些原本就在群裡很活躍的人付點勞務費,讓他們把社群帶活帶火。

線上兼職的工作模式的確會給線下想要轉型找工作的人造成了衝擊,但是換個思路想,你是不是可以先找一份其他工作,再不愁溫飽的情況下開始做兼職,等能力得到提高後再完成主職工作的轉型呢?

所以我建議曉娟多練練寫作,多泡泡社群,在群裡找到一些磨練的機會,一步一步來轉。但與此同時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一份賺錢的工作。

31歲轉行被嘲“年紀大”: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

對於想要轉型的人來說,我建議大家在一開始做調研、做計劃的時候,謹慎一點、細緻一點,把所有可能產生的影響因素都考慮進去。

然而一旦選定了方向,就要拿出“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的氣勢,不要再擔心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路,不要被所謂專家和前輩的負面建議嚇倒,而是卯足了勁兒往前衝!

疲憊的時候,就去重溫一下《當幸福來敲門》,多重放幾次這段話: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

31歲轉行被嘲“年紀大”: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