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馬島戰爭,擁有航母的阿根廷為何打不過日薄西山的英國?

亻睹mU536809


一句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做為老牌帝國主義,儘管英國在戰後一落千丈,但是實力猶存,平時看起來病怏怏的,經常喊著自己沒錢了,但是碰到事了,尤其是在戰時,不是像阿根廷這樣的地區性國家所能抗衡。

英國能夠打贏這場戰爭,政治上得分超過軍事。

首先是國內的團結一致,上下齊心,這方面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應對這種事情下的表現值得讚揚。

軍事方面,英國派出一支由兩艘航母,多艘42型驅逐艦組成的編隊前往馬島進行戰鬥。

被英國人撒切爾還要求西方國家一致對外,暫停與阿根廷的一切合作,出於英國的外交壓力,這些西方國家不得不同意英國政府的要求。甚至像法國這樣的特立獨行的國家,也不得不暫停向阿根廷出口先進的飛魚型導彈。最後連自家產品的弱點,也被英國人縐抖落出來。本來而正因為英國人的外交努力,斷絕了阿軍從西方國家獲取先進武器的可能。從而在源頭上削弱了阿根廷軍隊的實力。

戰爭初期,由於阿軍處於本土優勢,便採用以逸待勞的方式,利用多年來積累的西方先進武器,打得英軍損失慘重,兩艘新式的42型驅逐艦,一艘運輸艦等都被飛魚導彈搞沉。

時間一長,阿根廷人就撐不住了,因為阿根廷是個典型的農業大國,沒有良好地工業基礎設施,其所擁有的武器,包括那個唯一的航母都是從西方進口得來的,在沒有武器國產化的情況下與西方國家為敵。不被西方國家封鎖才怪呢,一場場戰鬥下來,阿軍手中的武器是打一發少一發,這就導致後期阿軍一直處於保存實力狀態。

反觀英軍,土氣高漲,各類軍事物資供應充足,穩穩地拿著制空,制海權,之後便對馬島的進行兩棲登陸,最終逼迫阿根廷被迫投降。


兵說


1982年的馬島戰爭是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場海陸空聯合大作戰,雖然馬島距離英國本土十萬八千里,在阿根廷家門口,但是最後擁有地理優勢和兵力優勢的阿根廷竟然在家門口敗給了英國。那麼,阿根廷為何就敗給了早就日薄西山的英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真相。

馬島戰爭的起因是馬爾維納斯群島本是阿根廷的地盤,但後來被英國殖民,到了二戰後,英國依然佔據著馬爾維納斯群島。當時的阿根廷由於國內經濟低迷,通貨膨脹嚴重,國內矛盾激化,阿根廷軍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的焦點,緩解國內危機,就決定發動馬島戰爭。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下令出兵馬島,並且迅速佔領馬島,馬島戰爭正式爆發。針對阿根廷的軍事行動,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非常強硬,派出了特遣艦隊去教訓阿根廷,這特遣艦隊基本上有兩艘航母艦隊、1個兩棲登陸部隊特遣群和1個潛艇特遣群。英國這次派出的特遣艦隊陣容豪華,真可謂集中了英軍的精銳部隊。阿根廷軍隊也集中自己的精銳部隊,以逸待勞,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在英國軍隊出兵後,勢如破竹率先就攻佔了南喬治亞島。隨後,英軍的核潛艇用魚雷直接擊沉了阿根廷的海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這令阿根廷十分憤怒,作為反擊,在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擊沉兩日後的5月4日,阿根廷的空軍在發現英軍的先遣艦隊後,派出戰機攜帶飛魚反艦導彈,貼著海浪以超低空飛行,躲避英艦的雷達,在離目標20海里的地方突然拉昇,發射飛魚反艦導彈,一舉將英國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擊沉。隨後,雙方進入白熱化階段。

5月21日晚上,英軍開始在東福克蘭島北岸登陸,並且迅速攻破阿根廷的防線。在阿根廷的天然防線被攻破後,阿根廷的陸軍就直接放棄了抵抗,向英軍投降。就這樣英國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打贏了馬島戰爭,英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了,對外外交也更加強硬,甚至一度想為了香港而戰,但最終還是被我們給嚇退了。

英國之所以能夠打贏這場戰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實力決定一切。雖然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被美國、蘇聯等趕超,甚至是日薄西山,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軍隊的家底還是很大的,就這次馬島戰爭,英國就派出了豪華陣營,光航空母艦就派出了兩艘,這是阿根廷軍隊所不能比擬的。

二是美國、法國等國家的支持。在馬島戰爭中,美國向英國提供衛星情報支援;在阿根廷用飛魚反艦導彈擊沉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後,迫於英國的壓力,法國直接停止向阿根廷出售飛魚導彈;而阿根廷的鄰國智利更是時刻監視著阿根廷的一舉一動,只要阿根廷的空軍一起飛出任務,英國在外海的艦隊就會收到智利的預警通知,這讓阿根廷空軍的突襲行經常是無功而返。

三是阿根廷軍隊是“爛泥扶不上牆”。阿根廷的空軍在馬島戰爭中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並且立下了汗馬功勞,給予英軍重創,但是阿根廷的陸軍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守島作戰中,在阿根廷的天然防衛線被突破後,阿根廷陸軍就直接投降,最後將近10000人的阿根廷陸軍向英軍投降,完全沒有死戰之心,又豈能勝利。而英國則是破釜沉舟,不收復馬島誓不罷休,連英國皇室第三順位的王位繼承人安德魯王子都參戰了,可見英國收復馬島之決心,狹路相逢勇者勝。

總之,在馬島戰爭中英國能夠迅速戰勝英國,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實力決定一切,阿根廷根本就不是英國的對手。馬島戰爭,阿根廷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英國通過勝利,進一步鞏固了國際地位和自己在馬島的佔領,阿根廷想要再重現奪回馬島更是難上加難。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1982年馬島海戰爆發之前,英國剛剛在1980年初退役了自己最後一艘大型正規航母皇家方舟號(鷹級,排水量5萬噸級),而且不太喜歡海軍的工黨政府也不允許皇家海軍新建航空母艦,當時的英國海軍跌進了歷史最弱的冰點。相比而言,馬島海戰那幾年算是阿根廷海軍最強大的時候,甚至擁有航空母艦,可惜即便如此也最終沒有擊敗英國海軍。

圖為馬島海戰中皇家海軍兩大主力:競技神號航母和無敵號航母。

在馬島海戰之前,阿根廷海軍剛剛收到了從英國購買了2艘42型驅逐艦,這是當時英國海軍最為新銳的軍艦,排水量4200噸,擁有雙臂式海標槍導彈發射裝置,燃氣輪機動力,反潛直升機等現代化配置,海標槍導彈射程25公里,在當時算是區域防空導彈,還可以攔截反艦導彈。阿根廷海軍還有一艘購買自美國的二戰老舊巡洋艦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不過這都不算什麼,阿根廷還有航母。

圖為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巡洋艦及其艦員合影。

阿根廷海軍當時裝備了一艘帶有斜角甲班和彈射器的正規航母,名字叫做五月二十五日號,這艘航母也是從英國引進的,應該說,阿根廷就是用從英美進口的主力軍艦,和英國打了一仗。這艘航母滿載排水量19000噸,可以搭載12架超級軍旗攻擊機,當時阿根廷還給這艘航母配備了A-4天鷹攻擊機,這些攻擊機都可以掛在1枚飛魚導彈升空作戰。相比於阿根廷海軍當時的春光滿面,英國海軍當時則陷入了戰後第一個低谷期。

圖為阿根廷海軍裝備的42型驅逐艦。

在馬島海戰中,英國海軍投入了輕型航母競技神號、無敵號兩艘航母,當時無敵號還不叫航母,只是叫做指揮巡洋艦,他是皇家海軍瞞著工黨政府,以建造巡洋艦為名義,建造的一艘可以搭載海鷂戰鬥機的航母,目的是保留皇家海軍的艦載航空兵部隊。當然,工黨政府最終還是發現了這個“陰謀”,準備將這艘新服役的航母轉賣給澳大利亞,但是還未成行,馬島海戰就爆發了。

圖為阿根廷海軍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

另外,英國海軍還投入了42型驅逐艦5艘,分別是加的夫號、謝菲爾德號、考文垂號、艾克賽特號、格拉斯哥號,42型驅逐艦在80年代首開軍艦電子設備集中化先河,以空間設計取代了噸位設計,要求軍艦具備較大的空間去容納新型的雷達設備,同時他還建設了一個高度自動化的作戰指揮中心,當然這也為他後來被擊沉埋下了伏筆,因為這一中心是唯一的,一旦軍艦被命中,軍艦的整個指控就會陷入癱瘓。

圖為被飛魚導彈擊沉的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

此外,英國海軍當時還有1艘較為老舊的82型驅逐艦布里斯托爾號,裝備海蛇防空導彈,戰鬥力比起42型要稍差,但是編隊指揮能力更強。皇家海軍還在馬島海戰中投入了4艘利安德級護衛艦、7艘21型護衛艦、2艘22型護衛艦。當然,這些軍艦並非同時到達,先期抵達的英國海軍特遣艦隊主要包括2艘航母、4艘42型驅逐艦、3艘21型護衛艦、3艘補給艦和1艘大西洋輸送者號運輸艦(改造為可以起降海鷂戰機的軍艦)。

圖為被擊沉的英國海軍42型驅逐艦。

從作戰的編成來看,阿根廷海軍規模較小,但是比較精悍,藉助岸基航空兵的支援確實有機會在近海擊敗英國海軍。就當時的戰況來看,阿根廷也確實打出了一定的實力,先後擊沉了兩艘英國海軍42型驅逐艦,分別是謝菲爾德號和考文垂號。英國海軍當時沒有艦載預警機,不能探測到低空突襲的阿根廷攻擊機,為了保護整個艦隊的安全,英國海軍只能派遣防空能力較強的42型驅逐艦前出警戒,阿根廷則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了這些落單的驅逐艦。

上圖為馬島海域的皇家海軍攻擊核潛艇,下圖為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被命中的部位。

另外,阿根廷海軍還擊沉了兩艘英國海軍的21型護衛艦,這些戰績就是現在來看都是相當不錯的。阿根廷海軍還有兩次機會差點擊沉了無敵號航母,第一次是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在夜間巡航中,發現了遠處的英國海軍艦隊,準備起飛超級軍旗攻擊機,發起二戰後世界上第一次航母對決,然而由於當天無風,超級軍旗艦載機無法搭載導彈起飛,只能作罷,白白浪費了一個非常好的翻盤機會。第二次則是阿根廷5架攻擊機空襲並且擊傷了無敵號航母,但是並未將其擊沉。

上圖為被擊沉的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巡洋艦,可見其艦首已經被炸斷。下圖為馬島海域的英國艦隊。

但是由於英國海軍投入了核潛艇作戰,征服者號核潛艇在1982年5月2日擊沉了阿根廷海軍主力艦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巡洋艦,導致阿根廷海軍開始畏懼出戰,英國開始逐步的掌握了該海域的制海權。同時,阿根廷從德國購買的4艘MEKO360型護衛艦被德國推遲交付,直到戰後的1983年才交付阿根廷海軍,法國也開始禁止出售阿根廷飛魚導彈,還被迫把飛魚導彈的短板告知了英國,這時候孤立無援又彈盡糧絕的阿根廷就只能孤軍奮戰,但是沒有了制海權的阿根廷,再也不能威脅到英國海軍,也不能再支援守島部隊,最終戰敗。

上圖為皇家海軍核潛艇在馬島海戰期間的部署地點,下圖為馬島海戰期間英國海軍22型護衛艦為航母護航。

縱觀整個馬島海戰,阿根廷發揮的很好,也表現出了很高的戰鬥素養,軍隊也表現出很高的戰鬥熱情,尤其是航空兵部隊,連續擊沉了4艘英國軍艦,讓阿根廷軍心大振,但是最終,由於自己沒有生產武器裝備的能力,在外購武器變成不可能的情況下,阿根廷的導彈只能是打一發少一發,軍艦隻能是沉一艘少一艘,最終耗不起只能投降。這次海戰告訴世界其他國家一個道理:金錢買不來國防現代化,武器國產化才是王道呀!

圖為馬島海戰期間的競技神號航母及其海鷂戰機。


海事先鋒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蘭克群島”,整個群島由778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22萬平方公里,英國於1833年開始對“馬島”進行殖民統治,1892年,“馬島”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獨立後的阿根廷宣稱對該島擁有主權,1982年,阿根廷對“馬島”實施了軍事收復,“馬島戰爭”由此爆發,由於阿根廷不敵英軍戰敗撤軍,英國重新佔領“馬島”至今。


在“馬島”戰爭前,阿根廷的軍事力量並不弱,不然,怎麼敢冒然去收復“馬島”呢?,當時,阿根廷的空中力量在南美是最強的,擁有17架法國“幻影-3”戰機,37架“短劍”,以及38架美國“天鷹”攻擊機,阿根廷還是南美第二大海軍強國,擁有一艘輕型航母,二艘萬噸級巡洋艦,還有數艘常規艦艇,此時,又是“馬島”在手,國內距“馬島”不過600公里的距離,面對1.6萬公里遠道而來的英軍,為何被打的大敗呢?

這是因為阿根廷的軍事實力強大隻體現在南美地區,和英國相比還是遜色不少,英國在“二戰”後,雖然開始衰落,但“瘦死的駱駝終究比馬大”,何況英國還有美國為首的“北約”支持,雖然“北約”沒有直接參戰,但作為“北約”的法國立即暫停了向阿根廷交付艦載攻擊機和“飛魚”導彈,當時,阿根廷只有5枚“飛魚”導彈,先期打完了,後期就沒有了,你說這個仗還怎麼打下去?。


此外,阿根廷近二百多年沒有發生戰爭,軍官不會指揮,士兵訓練不力,這和經歷過“二戰”的英軍無法相比,本來“馬島”上是有機場的,收復“馬島”後,應立即對島上機場進行修整,並將國內攻擊戰機佈署在島上,可阿根廷決策者根本沒有深遠的考慮,當英國的遠征艦艇到達時,戰機還需從國內機場起飛去攻擊,這樣,距離的優勢蕩然無存,戰機要飛行600公里抵達“馬島”後,再去攻擊英艦,大多數飛機連回程的油都不夠,只能加掛副油箱減少掛彈,致使作戰能力下降。

雖然阿根廷也有一艘航母,但這艘航母是英國40年代建造的,服役超過了30年,當時設計航速24節,可實際20節都難到達,已經快要退役了,該艦在開戰後不久,就返回了軍港,尤其是巡洋艦被英軍擊沉後,阿軍更不敢派航母出征了,艦上的23架艦載機全部轉陸基使用,所以,擁有航母的阿根廷,根本沒有發揮航母的作用。


雖然面對困境的阿根廷軍隊也很英勇,並擊沉了英國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但整體上不是老牌英軍的對手,當武器裝備和戰術素養佔優的英國海軍陸戰隊登島作戰時,阿根廷守軍在彈盡糧絕之下選擇了投降,英國重新奪回了“馬島”控制權,此次戰役發生在1982年4月-6月,是美蘇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陸海戰聯合作戰,雖然,英國憑武力重新佔領了“馬島”,但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判定,“馬島”位於阿根廷領海內,應屬於阿根廷。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我說:戰爭中打輸的,通常都是因為低估了對手跟他打仗的決心。

或者說在戰爭中,決心大的一方肯定會擊敗決心小的一方。然後我說了一串的戰例,其中就有英阿馬島戰爭。

後來評論區有人給我留言,拽文:如此重大之事豈是決心二字所能概括者乎......所以我就把他拉黑了。其實戰爭勝負這些事你追溯到根源,就是決心兩個字。

決心大的,準備就認真,準備就充分。準備充分,他的部隊動員就迅速,訓練就充足。準備充分,他的炮彈就多,坦克就多,飛機大炮就多。準備充分,他的作戰計劃就更詳細。

決心小的,準備就不認真,準備就不充分。準備不充分部隊就不精神,彈藥就不充足,作戰計劃就不精緻......

決心是內在的根本,其他的東西,都是決心的一種外在體現。

咱們還得說甲午戰爭,為什麼中國打輸了?就是清廷的戰爭決心小於日本的戰爭決心。更主要的是清廷不瞭解日本的決心有多大。如果清廷的戰爭決心大於日本,就是決心要滅了日本,直接買10艘、20艘鐵甲艦也就完事了。何必只有定遠、鎮遠兩艘艦苦苦支撐。而從戰後賠款看,買20艘定遠、鎮遠對於清朝財政而言,根本不是問題。

日本想滅亡中國,而中國只想嚇唬日本。這就是決心上的差距。

日本是提前幾年派間諜進來,把中國從上到下查了個門清。然後全國動員,天皇每天只吃一個飯糰,女孩子當妓女,為買軍艦捐款。中國對日本既然是嚇唬嚇唬就得了,所以也就馬馬虎虎,幾年海軍不買一發新炮彈......等打起來,立馬分出勝負。

肯定是決心大的贏。

而英阿馬島戰爭也是如此:英國的戰爭決心大於阿根廷的戰爭決心。或者說阿根廷壓根就是低估了英國的決心。

首先阿根廷發動馬島戰爭就是心術不正。

當時的阿根廷處於軍政府的統治下。阿根廷政府治國無能,國內搞的非常混亂,經濟崩潰,通貨膨脹、大規模失業,然後老百姓遊行示威......阿根廷政府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兵馬島的。

阿根廷政府是為了緩解國內的危機,為了轉移老百姓的視線,為了增加自己的凝聚力而選擇了佔領馬島。所以他這個初心就不是真的要跟英國打。

正是站在這個出發點上,導致阿根廷政府和英國打仗的決心本身就不強。然後就又衍生出兩個兩個原則性錯誤:

1,低估了英國跟他打的決心。

2,自己的戰爭準備非常不充分。

阿根廷佔領馬島以後,英國是群情激奮,覺得受了奇恥大辱,立即派出了艦隊遠征。

英國的決心大於阿根廷的決心。

馬島在阿根廷的家門口,也是阿根廷率先主動出兵的,英國離馬島隔著半個地球,是被動的應戰。但由於決心上的差距,反倒是英軍的戰爭準備要遠遠比阿根廷的戰爭準備更充分。

當時阿根廷政府以為大英帝國日落西山,他們佔領馬島,英國也就是口頭抗議一下,沒想到英國人會不遠萬里的來跟他玩命。所以阿根廷佔領馬島以後,並沒有認真的準備迎戰。派上去的陸軍缺糧少彈,在家門口,後勤補給跟不上去。也沒有認真的建立防禦工事和機場。

而英軍是怒氣衝衝的趕來,一路上,搭載的步兵堅持訓練。到了馬島以後,反倒是英軍非常適應那裡的惡劣氣候,英軍在島上冒著風雪前進,而阿軍士兵則躲在碉堡裡瑟瑟發抖。一經交手,阿軍就投降了。

阿根廷輸了馬島戰爭,但他們實際上只死了600多人。死了600多人就選擇了投降,承認輸了一場戰爭,這在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是難以想象的事。由此也能看出阿根廷人打仗決心的脆弱。如果阿根廷人能拿出死6萬人的決心,是不是也輸不了?

換成中國人就得喊:跟他幹,死十億,我們還剩四億。

馬島戰爭中最亮眼的武器就是飛魚導彈。

阿根廷人用飛魚導彈擊沉了英國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這個謝菲爾德號即便是放到37年後的今天,都不是弱艦,在當時是頂級的戰艦。用飛魚導彈擊沉謝菲爾德,是非常輝煌的戰績。隨後,飛魚導彈又擊沉了一艘大型運輸艦。

阿根廷空軍用飛魚導彈給英軍造成了巨大傷害,但關鍵問題是:他們只有5枚飛魚。

這就又能追溯到初心、決心上。

如果阿根廷政府真的下決心跟英國幹,在戰前做充分的準備,買100枚飛魚,再來5架超級軍旗戰機,是不是就打贏了?跟清廷只買兩艘鐵甲艦,不再多買,完全是一個道理。

當時的飛魚導彈也不過是二十萬美元一枚。100枚是兩千萬美元,是一艘謝菲爾德艦的六分之一價格。加上超級軍旗戰機,也不過是1艘謝菲爾德艦的錢。用1艘驅逐艦的錢打贏一場戰爭,是不是很划算?

如果阿根廷政府是真心想打,決心很大,他會更加認真的準備戰爭。在開戰之前就把這些導彈、飛機買回來。但正是由於他的三心二意,撩閒,訂購了十四枚導彈,到貨5枚之後,就開戰。結果一打起來,法國那邊直接把他剩下的九枚飛魚給扣下了。

你說這事兒是怪法國人不講信用還是應該怪你自己太輕佻?

阿根廷的戰爭決心很差,導致他的戰前準備非常潦草,沒有一個可靠前期情報分析工作,這才導致他出現了一系列的致命戰略誤判:英國真的來跟他打,法國在關鍵時刻停止武器供應,美國向著英國......這些問題他都算錯了。在這些錯誤的基礎上才出現了戰場上的陸軍訓練補給跟不上,士氣低落,工事機場不健全,導彈稀缺,炸彈不爆炸......這些問題,並最終導致戰敗。


前兩年日本的政府官員表現出對美國的某種不恭敬,然後美國的武官對媒體放話:歷史的垃圾桶裡躺滿了低估美國韌性的國家。之後日本人又老實了很多。日本當年之所以敢偷襲珍珠港,也是低估了美國的決心。他們預測的是美軍受到重創,就會退回美洲老家。沒想到美國是舉國動員把日本滅了。日本人要是能提前看到美國人的決心,也就不會惹他們了。日本輸了二戰,歸根結底還是輸在決心兩個字上。

希特勒是低估了丘吉爾和斯大林的決心。

麥克阿瑟是低估了毛澤東的決心。

少帥是低估了關東軍的決心。

追溯到長平之戰,也是趙國低估了秦國的決心......

即便是在我們老百姓中間,他工作比你乾的漂亮,背後也是他的決心比你強。


銳度何老師


馬島,全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屬於拉丁語國家的稱呼;而英國人將其稱為福克蘭群島,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距離英國本土1.3萬公里,同時距離阿根廷卻只有500公里,歷來視作是阿固有的領土。

阿根廷軍政府,為了擺脫國內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轉移民眾對政府的怨聲載道,於是,派兵收復了馬島。

瞬間,就點燃了國民高漲的愛國熱情,獨裁的加爾鐵裡將軍一下子就成了深明大義的領導人,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廣場,表達對將軍總統的支持。

軍政府判斷英國,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島嶼,橫跨大半個地球,不遠萬里前來,與阿根廷爭個你死我活,且阿根廷海軍擁有航母和巡洋艦,實力足以和英國海軍抗衡。

但加爾鐵裡將軍卻失算了,他遇到了英國強勁的政治對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得知福卡蘭群島被阿根廷佔領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宣佈戰鬥,並迅速派遣了一支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特混艦隊遠征南半球,伊麗莎白女王的次子安德魯王子都加入了這場戰役,可見日已落帝國上下對這場戰爭是勢在必得。

儘管阿根廷海軍擁有航母和巡洋艦,但都是二戰時期的落後艦艇,不具備現代化的作戰能力,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核潛艇“征服者”號用重型魚雷擊沉了阿根廷唯一的排水量1.2萬餘噸的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以後,對整個阿根廷海軍的打擊是巨大的,包括航母、驅逐艦和護衛艦在內的海軍,就一直躲在軍港內,成了馬島戰爭的旁觀者。

阿根廷陸海空軍中,由於畏懼戰爭,海軍事實上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和花瓶,徹底廢了,毫無作為,因此阿根廷只是空軍和陸軍在戰鬥。

但陸軍也是菜鳥,當英國軍隊在斯坦利港登陸時,守島阿根廷陸軍幾乎沒做什麼像模像樣的抵抗就投降了,此役,英軍損失士兵17人,阿軍戰死55人,卻有1050名官兵成了英軍俘虜。

因此,整個馬島戰爭,事實上只有阿根廷空軍在苦戰,並且給了英國皇家海軍以極大的殺傷,美製A-4和法制超軍旗攻擊機,採用超低空飛行模式,在接近英國水面艦艇數十公里時,突然拉起發生飛魚空艦導彈,或飛躍艦隊上空臨空投擲航彈的方式,擊沉了謝爾菲得號、考文垂號42型驅逐艦;羚羊號、熱心號21型護衛艦;大西洋運送者號滾裝船;格拉海德爵士號登陸艦等。

阿根廷空軍的飛魚導彈儲備量非常有限,臨時再向導彈供應方法國航太所訂購時,由於英國通過外交渠道的施壓,法國方面拒絕了再向阿根廷提供飛魚空艦導彈,甚至將英國海軍提供了飛魚空艦導彈的技術參數。

最終,阿根廷空軍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靠航彈臨空轟炸,風險實在過大,面對有所準備,有防空導彈和小口徑高射炮,僅有的戰機都保不住,空軍扛不住了,海軍廢了,陸軍投降了,阿根廷註定了戰敗的結局。


國平軍史


阿根廷馬島戰役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對本國軍力的盲目自信;低估了英國的實力和決心;高估了美阿之間的關係。

阿根廷發動馬島戰爭的原因

馬島戰爭前期,阿根廷經濟危機嚴重,民眾對政府非常不滿。為轉移國內矛盾,挑起民族情緒,政治強人加爾鐵裡決定收復同英國有爭議的領土——馬島。

在發動戰爭前,加爾鐵裡評估了一下對手英國以及國內外形勢,覺得戰爭還是有勝算的。首先,歐美解除武器禁運後,阿根廷的軍事實力得到了極大發展。

其次,英國國力在逐漸衰弱,其適合遠洋作戰的航母,僅剩老掉牙的“競技神”號和剛服役的“無敵號”兩艘輕型航母。長途遠征,英國無優勢可言。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美國給了阿根廷幾根“胡蘿蔔”,加爾鐵裡就誤認為阿根廷在美國的地位很高,從而產生了“英、阿交戰,美國會中立”的錯覺。基於以上因素,加爾鐵裡認為馬島戰役阿根廷有很大勝算。


不過最終加爾鐵裡的如意算盤都落空了,馬島戰爭以阿根廷慘敗而告終,而加爾鐵裡本人也鋃鐺入獄。究其失敗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阿根廷戰敗的主要原因

一、戰爭準備不足。阿根廷沒有自己的國防工業,而戰爭前重要的戰略物資儲備不足,當歐美實行武器禁運後,很快就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

此外,阿軍平時不注重武器保養,導致戰爭時因炸彈引信失靈或過期,使投下的炸彈有40%沒有爆炸,大大降低了殺傷力。


二、後勤保障工作差。首先沒在馬島修建機場,使得阿軍的飛機只能從遠離戰場的本土起飛,其作戰半徑受到極大的限制。其次在馬島沒有儲備足夠的物資,英軍封鎖海域後,部隊很快缺衣少食,彈藥匱乏,根本無力作戰。

三、指揮系統混亂,全軍將士戰鬥意識薄弱。由於阿根廷長期沒有經歷戰爭,高級將領都沒有實戰經驗,所以在指揮上,無法進行有限協調。另外,阿軍也沒有戰鬥的決心,面對英軍的猛烈攻擊,阿軍幾乎都是一觸即潰。


四、武器上的差距,特別是預警導航系統。阿根廷的導航系統被美國停用後,阿軍的飛機、導彈基本都變成了“瞎子”,其導彈的命中率直接降到不足10%。

反觀英軍這邊,英軍在戰爭中首次使用了空中預警機,從而阿軍的一切軍事行動,都能被英軍提前掌握,兩邊一比較,結果可想而知。

馬島戰爭的勝利,讓英國彷彿又看到了當年“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在後來,撒切爾夫人訪華討論香港問題時,還曾拿它來要挾中國,不過還是被鄧小平一句話“中國人窮是窮點,但打起仗來還是不怕死的”,把傲慢的英國人給鎮住了。




花木童說史


馬島海戰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一場外交上的角逐。很明顯,在這一方面,英國表現的更好。

在馬島海戰發生的第二天,聯合國安理會就在英國的推動下,通過了502號決議,而也就是這一決議,使得阿根廷立馬就處於一個不利的局面,他們被安理會要求立馬從和從群島撤出軍隊。



而且,不僅如此,安理會還大舉英國是受害者的旗號,為英國佔領了道德上的制高點,於是阿根廷的這一行為就已經被定性了,這種靠武力去爭奪領土的方式開始被譴責。


英國獲得了安理會的支持,獲得了美洲國家的幫助,他們還將歐洲國家也拉到了自己的陣營之中,實現了對阿根廷的武器禁運。就連法國提供給阿根廷的飛魚導彈的信息都被他們通過外交手段給獲得了,於是阿根廷又失去了一個具有威懾力的殺傷性武器。

還有就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他們和阿根廷的關係還是十分密切的,在馬島戰爭之前,兩國的關係空前的友好,阿根廷認為美國至少會保持中立的態度,但是很明顯最後美國倒向了英國,給英國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後來戰爭結束的時候,阿根廷大罵美國騙子。



可以看出,安理會的作用不是一般的大美國的轉變態度更是清楚的展現了沒有永遠都盟友。


圍知歷史


馬島戰爭爆發時,阿根廷海軍共編有33艘艦艇,其中1艘1.5萬噸級“5月25日”號航母,1艘“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2艘導彈驅逐艦及3艘導彈護衛艦。這些艦隻設備陳舊,缺乏現代化的反潛設備,英國海軍則派出了兩艘航母率領的特混艦隊,又派出了“征服者”號核潛艇和4艘常規動力潛艇。隨後宣佈對馬島實施海空封鎖。此舉有效限制了阿根廷海軍作戰編隊的活動範圍,削弱了馬島與阿根廷本土聯繫,為英軍下一步作戰行動創造了條件。

從實際作戰能力看,阿根廷海軍的巡洋艦雖排水量達1.3萬噸,卻是“睜眼瞎子”。英海軍核潛艇是個“精明獵手”。5月2日,英核潛艇擊沉了阿海軍巡洋艦。阿根廷空軍雖有斬獲,但局勢逆轉,馬島已成孤島,斷絕了同外部的一切聯繫,駐島陸軍投降,戰爭落下帷幕。


皖北隱士


82年4月阿根廷出兵馬島即英國人稱的福克蘭,英國首相撒徹爾夫人交給國防大臣傑夫里豪一張空白支票稱:奪回福克蘭,需要多少錢就多少錢。最終花費了10億英鎊。兩國開戰後只能說阿根廷太背了,馬島海戰中最英勇的是阿根廷空軍,但空軍運氣太差,A一4天鷹攻擊機為了躲避雷達探測,超低空接進英艦後投彈命中英國軍艦,因彈藥儲存太久失效,竟然有三分之一沒有爆炸!如果不是這樣,英國人承受不了損失只能撒退,永遠失去福克蘭!,英國人太幸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