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京劇內行人士說郭德綱表演的京劇不好,為什麼卻有外行因為郭德綱喜歡上了京劇?

南宮詩農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也都懂,但是人們不願意面對。這個道理就是任何一個事物都應該與時俱進。京劇當時為啥收到當時觀眾們歡迎,是因為大家愛聽,符合潮流。但是時代變了,沒有一個事物說是不修改,就可以一直讓大家喜愛的。

馬連良,梅蘭芳如果活到現在,也會對自己的唱法不斷修改的,不改的話就會被淘汰。當時梅蘭芳能出頭,不也是自己改革了麼。我們傳承下來的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要留齊精華,去齊糟粕。這個事,相聲裡有郭德綱在做了。京劇裡,還沒有這個人。

我說的再直白一點,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不是說你唱的像誰,學的像誰,學到了多少哪個派的真傳,而是觀眾喜不喜歡聽,絕大多數的觀眾能不能愛聽。

當時的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等等大師,為啥那麼火,那都是經歷過市場檢驗的,他們在劇場,開一場能賣出票去,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能掙大錢,你現在試試。

讓京劇迴歸市場吧,市場是檢驗你這東西好不好的重要標準,如果票賣不出去,開專場唱戲的都餓死了,那就是不好聽,說明觀眾不認可。你覺得它再好,那也就是小眾了,一部分人愛聽。如果想像相聲那樣火遍全國,粉絲眾多,很年輕人愛聽,追捧,京劇必須做到好聽,好聽,好聽,與時俱進。

郭德綱唱的好不好,改的對不對,就讓廣大的群眾來評判吧吧,好聽不好聽是唯一的標準。如果不好聽,年輕人不願意聽,這東西快傳承不下去了,你非說是堅持傳統,那我也只能笑笑不說話了。



佳寶大俠


我家是京劇世家,我奶奶從7歲開始唱京劇,我父親和我二叔一個唱小生一個是唱老生的,我奶奶是青衣、老旦什麼都會,這也是受我奶奶薰陶出來的。

我和我父親都是郭德綱的粉絲,但是我和我父親探討過京劇的問題,很現實的說京劇沒落了,不行了。很多京劇愛好者都開始玩評劇了。可能是評劇相對京劇來說簡單一點。

內行的說郭德綱京劇不好,畢竟京劇的難度比較高,但是看的人和喜歡的人少之又少。因為郭德綱喜歡京劇的也只是剛剛開始,你讓這些觀眾去喜歡京劇裡其他東西是很難的。很多京劇大家一直努力都沒有成功。主要原因是京劇只有內行人接收,外行人聽不懂,他的一板一眼,動作,舉止、神態要求太高了。

有人說一門藝術只有內行欣賞,外行人不願意看,畢竟門楷太高。郭德綱也只能算是個愛好者的水平,好在嗓子好。郭德綱也說過只是玩玩,讓大家也多多關注京劇,功德無量的事。內行人聽個樂,外行人看個熱鬧。不要以為郭德綱唱京劇京劇就能復興,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外行人因為郭德綱就喜歡京劇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說能多關注一下京劇。真的讓觀眾看京劇大戲的話,他們也困。


80後二貨奶爸


還有很多人都質疑張雲雷呢?很多人都唱過《探清水河》,但唯獨他唱過,讓我有了想學的衝動。我現在會《探清水河》《相思賦予誰》《乾坤帶》《擋諒》《鎖麟囊大團圓》《秦淮景》《大西廂》。學會一半的有《春秋亭》《定軍山》《花牆會》又叫《楊二舍化緣》《白蛇傳》《打新春》《韓信算卦》。差不多他唱過的都能來兩句,也瞭解了很多以前沒聽過的傳統曲藝。不管是誰唱的,但結果是好的,復興了傳統藝術文化,就應該點贊👍


蘇文卿卿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外行負責捧熱了藝術,內行負責品味藝術,相益得彰。用郭德綱的話說:你們負責高雅,我負責搞笑——當然這是指相聲,擱在京劇也未必不可。正宗京劇演員講究從小科班出身,四十多歲的郭德綱自然已經沒這個機會,但憑其對京劇的赤誠和痴迷,以及為京劇引流,讓更多年輕觀眾演員花錢聽戲,已然難能可貴了,不必過多苛求。

京劇也好,地方戲曲、相聲曲藝也罷,一旦成為小眾藝術,其衰亡不遠矣,何談發展和繁榮。二十年前的相聲藝術何嘗不是如此,演員為了任務而表演、為了仕途而用心,淺嘗輒止,精於功利而荒於鑽研,相聲成了小溪中的浮石,踩過去了沒幾個人願意回頭,哪怕看一眼。

如今京劇藝術的頹勢,一點也不亞於當年的相聲,甚至有過之。而且,比起相聲藝術的極度容易平民化,一直身居廟堂深處的京劇,深奧而難懂、嚴謹而乏味,草根民眾不容易接受,侷限性很明顯。

如何化解這個難題,恐怕只有讓京劇藝術更加兼容幷蓄,並加以宣揚普及,而利用名人效應吸引年輕人、擴大受眾面,無疑是最有效、快速的方法。

這點上,郭德綱無疑是最佳選擇,既有對京劇的酷愛和虔誠,並已拜師入派,且有大量曲藝粉絲群體,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熱捧。從麒麟劇社成立至今的入座率看,對京劇的弘揚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包括當紅相聲小生張雲雷,也在嘗試表演京劇,既豐富了相聲舞臺藝術,也傳播了國粹。

此外,還有德雲社的“京劇神童”陶陽、“梨園小東皇”王佩瑜等,也都在孜孜不倦的為京劇付諸心血。只要抱著嚴謹心態且對藝術做出了貢獻,就應該褒獎。與其高雅得無人問津,不如先考慮如何生存,一旦京劇生命力都成問題了,還在吹毛求疵,到頭來只能淪為笑柄。


岑詮


於魁智唱的京劇都飽受內行人詬病,更不用說是郭德綱了。

所以永遠不要聽一個同行對另一個同行的評價,因為我們看的是熱鬧,而他們看的是名利。

爭不過你,貶低你總可以吧?

你看主流相聲界,有誰誇過郭德綱的響聲說的好?

雖然說郭德綱在京劇方面也算是外行,但是由於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導致了這個京劇外行比京劇內行還有市場,人家不貶他貶誰?

不過與相聲不同,京劇是一門真真正正吃功夫的藝術,郭德綱在這上面投入的精力有限,所以那些內行人對他的評價基本上是正確的。

因為他在京劇上本身就是個外行,所以已經沒有誇大其詞、欲加之罪的必要了、

雖然我是一個外行人,但是也能聽出郭德綱的京劇,過多依靠的是嗓音的天賦條件,缺少那種京劇獨有的韻味。

最明顯的就是他唱的京劇全部都是甩高腔,這聽起來的確是相當的過癮,但過癮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

術業有專攻,所以京劇上他是真的不行,充其量只能算是個頂級票友吧!

但是他這個頂級票友對京劇的推廣作用,可能要超過3個京劇頂級名家,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郭德綱唱京劇是純粹是出於熱愛,而並非是謀利,所以我們無需苛責他的唱的是否專業。但凡有一個人因為他而喜歡上京劇,這也是他為京劇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可惜我並沒有因為郭德綱喜歡上京劇,而是因為郭德綱喜歡上了北京小曲兒。


半尺海深


他唱的是不是專業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他不唱的時候京劇已經沒什麼人聽了,尤其是年輕人,老郭唱的是不是字正腔圓那是專業問題,而讓現在的年輕人再次喜歡上國粹,才是他最大的貢獻!如果非要以專業人士的身份來吹毛求疵,那你們可以去試試把年輕人拉進劇場去聽你們唱,如果沒那本事最好祈求能多幾個老郭這樣在你們看來的非專業人士,因為有了這樣的人,你們才能多吃幾口飯!


中年天津大叔


京劇內行說郭德綱京劇表演不好正常,郭德綱自己也沒說自己的京劇好啊。他始終是一個戲曲愛好者的身份,比不了專業的。

好不好都有人踩,於魁智那麼大的角兒,網上批評他的人也不少。

那為什郭德綱的京劇不好,那還有人因為他喜歡上了京劇了呢?

那是因為郭德綱的影響力大啊。老郭肚囊寬敞,會得多。聽郭德綱的相聲,小曲小調是他的一大特色。聽了他的相聲之後,大家才發現,原來中國民間有這麼多豐富優美的曲藝形式啊。

老郭唱這些東西,都是相聲裡面的“學”,學肯定只能學個大概相似就行了,不能拿他跟人家京劇院的比。

現在的京劇跟以前的相聲一樣,被束之高閣,大多數老百姓都只能每年春晚聽上那麼一兩段戲曲聯唱,長此下去,必然走向衰落。

郭德綱唱京劇就是一個玩票的性質,但他是真愛京劇,怕他完了,所以才在推廣京劇方面不遺餘力。老郭利用他的影響力推廣京劇是件好事,外行多聽幾次不就是內行了嗎?關鍵是你得先讓人家有興趣進來。

前幾天,郭德綱在上海連演兩場,又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人民大會堂的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這說明京劇界對老郭的貢獻還是認可的。

這對京劇界也是一個警示,現在的京劇都要靠一個愛好者來推廣了,努點力吧,內行們!

最後不得不批評下曲協主席,除了隔段時間出來反下三俗,對曲藝行業有貢獻基本為零,多少曲藝形式在這二三十年的時間裡滅亡了。


黑貓視界


這個問題還挺有代表性的。講真的,我對此也一直覺得是一個很有必要說清楚的問題。

我們先說,郭德綱的京劇是不是京劇!我的回答是,確實是京劇,不管是形式上唱腔上。都能看得出是一個京劇的樣子。那我們再看,他的麒派到底怎麼樣?我說實話,路子不對。

可能有人要說,他是拜了師傅的,拜的趙麟童。假如是這麼一個思路的話,那他就不算正宗的麒派傳人。因為趙麟童本身是私淑周信芳。就像當年新豔秋私淑程硯秋一樣。只能說他是學麒派!

當然,是不是正宗傳人這並不影響他的唱功和唱腔是不是好。但是,據我所知,郭德綱的唱功確實不是很好,與麒派的唱腔,除了樣子有點像,其實內在完全是兩碼事。就類似於鳩摩智用小無相功催動少林武功一樣的性子!所以,郭德綱的京劇,只有一部分外形,內在很欠缺。

那有人又說,郭德綱把京劇帶火了,救活了。我想這個問題無可辯駁,很多人通過郭德綱認識京劇,並喜歡京劇。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只喜歡郭德綱的京劇。很多人說,傳統京劇不好聽,聽不懂。所以不愛聽。那其中的問題,並不是郭德綱有多神,而是現在大環境的悲哀。快餐文化盛行,崇洋媚外橫行。世人沒有耐心去深入瞭解一些經典,基本上傳統文化,都在沒落,除非變得快餐。而且認為國外的就是好的,交響樂一票難求,即使聽不懂,照樣拍照顯擺,顯示自己有多高雅。明明自己國家有好東西,卻視而不見。這是國人的悲哀,居然還有人沾沾自喜!文化的倒退與被入侵。短期內,看不出什麼,長此以往,精神滅國非誇大之詞!


天際白痕


本來不想說的,因為只要說了,肯定會被一幫人黑的。我覺得這個題目有些毛病,現在很多人人都說因為有了郭德綱,開始喜歡上了傳統相聲和京劇,因為有了張雲雷喜歡上了京韻大鼓。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身邊有不少鋼絲和德雲社的粉絲,到了現在他們還是不知道趙心敏是何許人也,他們還是覺得太平歌詞本來就是應該高門大嗓的唱,他們接受了郭德綱,可是接受不了常連安,接受了張雲雷的小曲和京韻大鼓,可是從來不聽那些名家的單絃,也覺得劉寶全唱的並不好聽。所以說,郭德綱帶火的只是德雲社。因為聽郭德綱而成為戲迷,花幾百元去聽京劇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德雲社的粉絲和相聲迷、戲迷、曲藝迷,本來就是兩個群體,想通性很小,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對於郭德綱的評論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這兩個群體不要說是在網上無法達成統一的意見,就是在生活中也是無法探討的。德雲社的粉絲說,郭德綱的京劇唱的熱鬧,馬連良的京劇,沒有唱詞我聽不懂。所以說,這根本就是兩個群體。


八大棍


首先,我不相信會有京劇專業人士批評郭德綱唱得不好。郭德綱不是專業京劇演員,他和專業演員之間沒有利益糾葛,所以郭德綱唱得好與不好都是玩票,並不會搶人飯碗,人家犯不著批評他。

郭德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廣和普及京劇藝術,為京劇吸引了大量新鮮的觀眾,客觀上把京劇這塊蛋糕做大了,所有從業者都從中受益,都應該感謝郭德綱才是。


說郭德綱唱得不好,那是把他和專業京劇演員相比了,然而郭德綱就是個玩票的,難道唱得不好就沒有唱戲的自由了嗎?真正的專業京劇演員人家都明白得很,知道郭德綱對這個行業的意義所在,都巴不得郭德綱能像振興相聲一樣振興京劇呢。


真正批評郭德綱的是些什麼人呢?是一群為了批評而批評的人。他們懂相聲嗎?肯定懂一點;他們懂京劇嗎?當然也懂一點,但是他們有郭德綱懂得多嗎?顯然沒有!一個在相聲和京劇上都沒有郭德綱專業的人,拿什麼去批評郭德綱呢?

郭德綱說過“我和火箭專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燒煤,煤還得精選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學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同理,郭德綱正眼看一眼那些所謂批評家們,那他就輸了。


正所謂“無知者無畏”,對於無知者的批評,不搭理他就行了;郭德綱該唱京劇唱京劇,該說相聲說相聲,活的瀟灑自在,多好!


要我說,京劇就是門檻太高了,太多外行想摻和一下都摸不著門道,如果有更多類似郭德綱、張雲雷這樣既有人氣,又有京劇基礎的人參與進來,京劇的振興指日可待。你們想象一下,當今人氣最旺的那些流量小生們,如果每一個人都時不時的秀上一段京劇,那何愁京劇沒有市場?可惜的是,他們真的沒那個本事!

京劇已經低谷這麼多年了,讓郭德綱摻和一下能變的更差嗎?既然不會更差,反而有可能變得更好,就應該放手讓郭德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闖一闖,說不定會有奇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