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兩次坑慘曹操,赤壁之戰後他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菩薩我想對你說


說到蔣幹,其字子翼,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也是現在大家熟知的“二坑曹操”的主人公!

但是歷史和演義總有差別之處,要說這人究竟是什麼樣?之後的結局又是什麼?還需要分別說說。

不過這其中也有一個重點,不論在演義之中還是歷史之中都極為關鍵,可以這說“成也蕭何敗蕭何”,就是其辯才!

1、演義中的“庸才”蔣幹。

《三國演義》之中的蔣幹,最出名的就是赤壁之戰前充當曹操之說客,企圖勸說周瑜投降。要知道,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中,赤壁之戰就是首當其衝的,可以說,能形成三國鼎立,曹操由一統天下的可能,降至三分天下正是因為此一戰。只可以,他卻在這重要時刻“智商下線”成就了蜀、吳的崛起。

在當時,都知道水戰是關鍵,而作為曹操的對手,周瑜自然擔心蔡瑁和張允這兩個唯一會水軍的將領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

這時候,曹操卻偏偏因為蔣幹和周瑜是同窗的關係,就讓他來勸降,哪裡知道周瑜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他盜走假的張、蔡二人的“投降書”,以反間計除去了這二人。

這時候,我們可以看一下,為什麼說辯才是蔣幹失敗的關鍵?

首先辯論之中的五大要點,也就是辯者的思維模式:他們需要首先聆聽以掌握對方論點,對於蔣幹來說,對方的“論點”就是“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從這裡,周瑜已經給蔣幹立下了一個形象,就是我不會投降,我高風亮節。而這,也讓蔣幹在心底認為,此人不因陣營不同而可交,自然也就不疑有計。

其次,辯者需要理解對方的論點,以評估對方下一步部署,既然心裡有了對人的判斷,那麼此刻蔣幹自然認為勸降不可為,那麼要做的是什麼呢?就是辯者的第三步,分析以針對對方論點中的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論點。

巧的就是,周瑜恰恰在這時候,主動暴露出來了自己的“缺點”——假的降書,這時候,對於蔣幹來說,自然就是立刻反擊,也就是辯者的表達自己的論據,而這也造成了二位水軍將領的冤死。只可惜,他從來都沒有想到,這一切都是步步踏入了對方的圈套,蔣幹的失敗可以說是辯者思維的結果。

而正是這種自以為的勝利,蔣幹又犯了一個辯者的錯誤,那就是乘勝追擊,他覺得自己立了功,於是再次提出去江東勸說周瑜,這一次,他帶來了大名鼎鼎的鳳雛龐統,也帶來為了演義之中與借東風同樣關鍵的鐵鐵索連環,這才導致曹操兵敗赤壁,甚至連曹操都差點交代在這裡。

不過演義之中,終究還是給了這位歷史名士一些顏面,在被火攻後,曹操率兵狼狽逃走,遭到了劉備的截殺,而蔣幹在葫蘆口,為了救曹操,和曹操互換衣裳,被張飛誤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忠心耿耿,將功抵過了。

2、歷史上的名士蔣幹

其實他本是九江的名士,絕非《三國演義》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首先蔣幹對於曹操來說,並沒有那麼多的忠誠感,他的本質是個文人,只不過是曹操南征時候,強徵入幕府的。

對於蔣幹來說,這是無奈之舉,但是更無奈的是,曹操更命他去勸降周瑜。蔣幹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語打動的人,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同窗時候早有了解(演義之中同窗許久,卻不知周瑜愛用計,且聽說了話才瞭解周瑜性格,實在有些不合常理了。),所以他去,也不過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但是,對於蔣幹來說,作為一個辯才,細緻觀察對手也是他重要的性格之一,只是歷史上的蔣幹,絕沒有衝動。在周瑜帶著蔣幹巡營的時候,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願後。蔣幹在整個過程中,也都只是“但笑而不語”,從來沒有作過勸降周瑜的意圖,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群英會。對於他來說,他的目的已經達成了。

而至於蔡瑁、張允被攻殺,其實也是蔣幹最為冤枉的一件事,因為當時荊州兵有一部分仟亂,這時候為了平亂,張遼、于禁進攻,可惜蔡張二人死於亂軍之中。

還有那鐵索連環,也只是因為曹操當時的狀況讓他有些膨脹,兼之慣性思維,認為船多之後不好固定,只有把船拴在一起才可以發揮自己的兵力優勢。

其實正如《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的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他是一個風流的名士,有辯才,且其實並沒有對於曹操那般忠心,被迫無奈進入曹營之後,曹操恐怕也知道他的想法,因此並沒有額外重用他,故而蔣幹在曹營的歷史之中,也沒有留下太多的記載,所以赤壁之戰後,蔣幹不過仍然在曹營悠遊他的歲月,帶著一顆無奈的心,繼續過著他名士的風流生活。


井夫子


赤壁之戰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故事,在這場大戰中,勝敗雙方都非常感謝一個人,他就是蔣幹。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胡扯。

真不是胡扯,看完我的分析,你自然會贊成我的觀點。

蔣幹偷書——一坑曹操

曹操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已經在長江北岸安營紮寨,準備與江南的周瑜決一死戰。

周瑜率領東吳主力大軍,在江南佈置妥當,準備迎戰曹軍。

主人公——蔣幹正式出場。

蔣幹是曹操手下重要謀士,和周瑜是同學;蔣幹對曹操赤膽忠心。

雖然敵我雙方劍拔弩張,但是,蔣幹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主動向曹操請求,親自過江勸說周瑜投降。

正在思考如何應戰的周瑜,忽聽手下來報,蔣幹來訪。

周瑜沉思片刻,想出一計。大聲命令手下,趕快請蔣幹進入軍營。

周瑜見到蔣幹,喜形於色,拉著老同學的手,親切萬分。

周瑜把蔣幹請進軍帳,大聲命令炊事營,按照最高標準準備晚餐,並通知所有將軍與謀士,今晚盛宴聚會。

晚宴正式開始,周瑜把佩劍交給監酒官;面對全體入席人員,周瑜約法三章:

一、今晚群英會,主角是我的親同學蔣幹先生;

二、今晚只敘同學深情,不談戰事;

三、除了蔣先生之外,所有將軍與謀士不醉不休。

酒過三巡,周瑜興致正濃,主動起身,為大家高歌一曲以明心志,並且揮劍起舞,全場氣氛達到高潮。

酒宴結束之際,周瑜已經酩酊大醉,誰都不服、只是扶牆。

蔣幹攙著周瑜,周瑜硬著舌根說:今晚不醉不休,今夜同學共眠。

蔣幹有事在心,半夜醒來,看見周瑜辦公桌上文件疊起,便走到桌前,隨意翻翻。

蔣幹大吃一驚,一封書信從書本中飄然而出。仔細一看,那是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密信。

蔣幹把信裝進懷中,熄燈睡覺。

天剛矇矇亮,帳外有人報告:江北來人了。

周瑜大喝一聲,覺沒睡好,起床再說。

周瑜繼續睡覺;蔣幹已經心急如焚。

蔣幹走出軍營,看見守兵都是睡眼朦朧,便一路走到江邊,找到小船,劃回曹營。

聽了蔣幹的彙報,又看了書信,曹操命令速斬蔡瑁、張允。

斬了二將之後,曹操感覺好像有點不對勁。

第一次蔣幹坑殺了曹操兩員大將。

蔣幹薦統——二坑曹操

曹操收到甘寧、黃蓋的投降信,很想派人到周瑜軍營探聽虛實。

蔣幹主動申請:上次勸降不成;今天願意冒死前去,打探實情。

曹操非常高興;蔣幹駕船過江。

周瑜聽見士兵來報:蔣幹又到。

周瑜大喜,對魯肅等人如此這般交代一番,坐到軍帳之中。

蔣幹要求士兵報告周瑜,很長時間,周瑜不來迎接。

蔣幹自己直接走入周瑜軍帳。

看見蔣幹,周瑜嚴肅訓斥:上次看在同學面上,我盛情招待;你卻偷了我的書信,壞了我的大事。

現在又來我營,一定不懷好意。要不是看在同學舊情,定當一刀兩斷。

等我大破曹軍,再來見你。左右給我拿下。

不給蔣幹說話的機會,士兵把蔣幹架到外面,送到西山庵中。

蔣幹在西山庵中,寢食不安。半夜出門散步。

忽見山腰上草屋中,散出燈光,透過窗戶,蔣幹看見一人正在誦讀《孫子兵法》,牆上掛有寶劍。

蔣幹迫切希望與人交談,便叩門相見。

二人交談得知,夜讀兵書的人是龐統,鬱郁不得志。

蔣幹心內歡喜,很想把龐統引入曹營,為曹操效力。

龐統喜出望外,當即帶領蔣幹下山、快速奔向江邊,二人駕船駛向江北。

曹操聽說鳳雛先生到來,親自起床迎接。

曹操與龐統交談,感覺非常投機。

曹操帶領龐統視察軍營,然後商討進攻策略。

龐統大讚曹操:“周郎必亡!”

曹操擺宴歡迎龐統。席間,曹操詢問計謀。

龐統獻上一計:將大船小船搭配,30條或者50條為一排,首尾用鐵鏈鎖住,上面鋪上木板。

這種連環船隻,不僅可以行人,跑馬也是可以的;而且北方士兵行走在大板上,再也不會發生暈船。

曹操連聲感謝龐統,也感謝蔣幹。

當場命令軍中鐵匠營,儘快打造連環大釘。

按照龐統的計策,曹操準備好軍船,後來與周瑜在赤壁大戰。

周瑜妙用火攻,曹軍戰船全部被火燒成灰燼,曹軍人馬幾乎全軍覆沒。

第二次坑殺曹操全軍覆沒。

蔣幹換服——捨命救操

曹軍慘敗,曹操在將士護衛下,狼狽逃竄。

如喪家之犬跑到葫蘆口時,曹操猛然想起:前面窄窄的水灣一定有敵軍埋伏。

蔣幹真是忠心保護曹操,主動說:請丞相與蔣幹互換衣服,我來應戰,丞相快跑。

果然沒錯,正如曹操預料,張飛就埋伏在葫蘆口。

亂軍叢中,張飛只看見曹操的衣服就去追趕,追上後,掄起丈八蛇矛,將蔣幹挑落馬下。

近前一看,不是曹操。張飛回馬再追,可是曹操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蔣幹用自己的性命拯救了曹操的性命。

赤壁大戰,周瑜取勝,要不要感謝蔣幹?

赤壁大戰,曹操保命,要不要感謝蔣幹?


岳飛的飛


話說曹操打敗北方的袁紹時,又宜將剩永追窮寇,將袁紹逃往遼東的最後兩子兵不忍血地間接逼死,然後擺平西涼,收復長安。北方一統,曹操雄心勃勃,志懷高遠,逐揮師南下輕鬆得荊州,逐以荊州為戰略高地欲掃平江東,平蜀漢,一統華夏,為此曹操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安營江邊,枕戈待旦。俗語道,上戰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下次攻城。大戰來監,曹操還是決定先用外交的手端解決這一問題,為此他修書一封意在聯吳伐蜀,可孫權收到書封后,斬來使,意欲曹操決一雌雄,那麼為何曹操態度如此決絕呢?那是因為孫權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還因為他得到了東吳主戰派周瑜的強力支持。外交手端不能奏效,曹操只得命荊州投降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命他們即刻訓練出一支水軍來,蔡瑁張允領命後夜以繼日,馬不停蹄,刻苦操練水軍。某日當他們正操練興濃之時,卻遭到了幾艘不明快舟的襲擊,原來是周瑜親率一些東吳水軍前來偵察曹魏水軍敵情的。蔡瑁張允吃了些虧,令士兵追擊,但卻被周瑜一行遠遠拋後。曹操知道這些後,心急如焚,這時正好有蔣幹主動債纓願遊說周瑜投降。曹操逐派蔣幹下江東去勸周瑜投降。蔣幹本和周瑜曾是同窗好友,交情甚好。誰知蔣幹遊說周瑜沒成,卻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將乾和周瑜話別述舊,交觥酒興之後,兩人同睡一起,夜間蔣幹發現周瑜桌上有封書信,打開一看,原來羅蔡瑁張允二人的降書,逐忙裝入身上,如獲至寶。夜半裝睡的蔣幹又聽見有人匆急叫醒周瑜後告訴他,蔡瑁張允說“現在不好下手”。蔣幹回去之後即刻將書信交於曹操,並告訴他蔡瑁張允之事,曹操本來就對蔡瑁張允二人有點成見,現在聽蔣幹之說及盜來的書信為證,立刻叫來蔡瑁張允將其斬首,當蔡瑁張允的人頭拿到曹操面前時,曹操立刻意識到中了周瑜之反間計了,然而曹操比定是曹操,當下屬問為何要斬蔡瑁張允時,他只得不露聲色,一錯就錯道,這二人私通敵國,現已查明,曹操吃了個啞巴虧,對於蔣幹氣腦參半,又不能言明,此為蔣幹首坑曹操。第二次呢,還是出使東吳帶回了一個寵統,寵統給曹操下了個套,讓他將大小舟船用錢鏈連在一起,然後在上面鋪上板,如履平地,這就解決了船因顛簸引起北方士兵們暈船等現象,然而,這樣卻給周瑜火燒赤壁埋下了隱患,使曹將遭火攻時,跑也不行,不跑也不行,只能等死,只能被燒死。想到這些,曹操後來肯定對蔣幹恨得要死吧,可事實卻是蔣幹終因在口葫蘆口與曹操互操了衣服,被張飛錯認,而被張飛殺死,這樣也成全了蔣幹的忠心,使曹操對他愛也不是恨也不是。也許這一切都是天意吧!



張生史話


蔣幹本一閒雲野鶴,遊方名仕,經過演義的刻畫成為千古傳唱的跳樑小醜,“蔣幹盜書”一文更是將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架上,再者將龐統推薦與曹操,使曹操再中連環計,羅貫中筆下的蔣幹就是決定赤壁之戰走向的關鍵人物。可在正史中,蔣幹卻沒有過多記載,零星的一些事蹟成為羅貫中藝術刻畫的源泉。

蔣幹連坑曹操兩次

話說赤壁之戰正是兩軍對壘之時,曹操一方多為北方士兵,不習水戰,幸得蔡瑁、張允二員水軍大將,幫助曹操操練水師。周瑜深知水戰乃東吳所長,又怎能坐視蔡張二人為曹練兵,於是早就想除掉此二人。恰逢曹操鎮中辯士蔣幹毛遂自薦,企圖以同窗之情招降周瑜,於是渡江來勸。周瑜深知蔣幹來意,便心生將計就計之策,做下反間之局,待蔣幹往裡跳。

二人飲酒敘舊一番之後,周瑜漸生睏意,又念同窗之舊,於是邀幹同窗共寢,寢間,蔣幹不忘來意,起身翻看周瑜軍機要件,正是這一翻閱,查出蔡瑁、張允二人與周瑜之密信,信中所述共謀曹公之策,一時間蔣幹心中大震,藏密信於懷中,欲帶回交於曹公明查,這就是蔣幹盜書之說。此密信實為周瑜設下的偽信,凌晨之時,周瑜預先安排的呂萌進帳,低聲稟報周瑜“張、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這話被蔣幹聽的切切實實,而後語音更低,蔣幹心中更是疑慮,待天剛明,蔣幹便匆匆離去返回曹營,告知曹操所聽之事,又將盜得書信一併呈遞曹操,曹操閱後勃然大怒,隨即令左右立斬蔡張二將。



事情發展至此,曹操回過神,知是中了周瑜反間之計,又不得當眾承認,只好忍痛作罷,蔣幹也未得懲治。隨後周瑜再受龐統獻計,欲將曹操戰船鐵索連環,只是剛斬其二將,恐難送龐統入曹,愁眉不展之時,又是蔣幹幫了周瑜一回,他將龐統推薦於曹操,才使曹操中連環之計,隨後的故事家喻戶曉,周瑜一把大火讓曹軍檣櫓灰飛煙滅,赤壁之戰取得完勝。


演義裡的蔣幹被塑造成一位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腐儒形象,而就是這個腐儒兩次出使江東間接導致了赤壁之戰的失敗,蔣幹從此也就遺臭萬年,成為無數文人墨客諷刺的對象,但歷史上的蔣幹真的是被冤枉了。

被冤枉的蔣幹

“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江表傳》

蔣幹在史書中是一位雄辯之才,且長的帥,但他並非曹操帳下謀士,而是閒遊名仕,曹操也是愛才之心,才想著用蔣幹勸說周瑜為自己效力的,這個歷史事件發生過,所以被羅貫中用來刻畫了一番,一方面來諷刺曹操,另一方面來突出周瑜,這一來一回就是為了彰顯那個雄姿英發的周公瑾,所以蔣幹就成了稱託。


歷史上蔣幹也並非周瑜同窗,二者並不認識,蔣幹打心裡也沒有替曹操勸降的意思,他是以私人名義去拜訪的這位江東俊傑。按照蔣幹向周瑜說明的來意是“遙聞芳烈,故來敘闊”,可見周瑜當時的名氣確實不小,但周瑜也早有耳聞蔣幹大名,因此蔣幹到達江東時,周瑜是親自出迎,想必周瑜也有惻隱之心。

“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江表傳》

周瑜接待蔣幹時畢竟是戰爭時期,周瑜也是出了名的軍紀嚴明,故而並未飲酒,只是一同吃飯,並在席間以賞琴為樂,期間周瑜道:“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這個動作看似不起眼,實際上是文人雅士交往的潛規則,極有可能是周瑜想表達召納之意,只是蔣幹也並沒有買周瑜的賬,蔣幹在江東大營吃吃喝喝玩了三天,之後還帶著蔣幹參觀的江東軍帳,不時向蔣幹表達自己忠君愛國之志,言外之意就是好好玩吧,也別指著我能投靠曹操。



蔣幹在江東待了幾天之後,便回曹操處覆命,他只是對曹操說周瑜這個人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三言兩語就能騙為曹公所用的,請曹公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吧。所以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根本沒有反間計,蔡瑁、王允也是一直打到了赤壁之戰結束,最後還是跟著曹操撤回了北方。


綜上,蔣幹在歷史上是一名名仕、辯論家,他在赤壁之戰時的零星出場可能只是遊歷至曹操駐軍的烏林附近,接受了曹操的不情之請,公款去了一趟江東,玩過之後回來告訴曹操別做夢了,人家周瑜是不會跟你的。關於他的記載也就這麼多,他的去向成迷,按照他的作風,應當還是遊歷各處或者隱居深山了。


棍哥觀史


大家好我是揭秘檔案,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蔣幹兩次中計的故事和蔣幹最後的歸宿。

赤壁之戰,戰前準備的時候因為曹操剛剛佔領荊州,帶來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並不習慣水戰。所以曹操就讓荊州投降的蔡瑁張允作為水軍都督來訓練水軍,本來訓練正在有序進行,這時候出來了個蔣幹願以三寸不爛之舌勸周瑜和孫權投降!

我估計曹操當時想的是讓他去試試也沒什麼關係,成功了最好,不成功再開戰,反正現在正在訓練水軍不適合水上進攻作戰。

周瑜對於蔣幹的到來本來是一頭霧水的,現在的周瑜非常鬱悶,面對強大的曹操他現在也是沒有辦法,雖然龐統給他進獻了連環計,但是對於施計方法和步驟周瑜還沒有研究出來。蔡瑁和張允始終是周瑜心裡最大的一塊石頭壓的周瑜喘不過氣來,如果曹操訓練水軍成功將是江東噩夢的開始。

蔣幹的到來將是周瑜反擊的開始,我們先說演義中的故事,當時周瑜針對蔣幹擺下了群英會,然後邀請蔣幹在同一房間去睡,半夜悄悄派人假裝來使,誘使蔣幹偷了蔡瑁張允的“書信”,連夜逃回荊州獻給曹操,曹操看後大怒這才冤殺了蔡瑁張允。殺完馬上曹操就清醒了,但是又不能說自己中計了,只說蔡瑁張允怠慢軍令草草含糊過去了。

史實上的蔣幹並不像演義裡寫的那樣無知和愚蠢,只不過他沒有像同一個陣營裡的郭嘉,荀彧,等等一流謀士出名罷了,只是在人材濟濟的曹營中被埋沒不為人們所知。

史實中他只是沒有說服周瑜投降,並沒有中計讓曹操錯殺蔡瑁張允。也就是說並沒有給曹操帶來損失,所以蔣幹的結局不會太壞,雖然正史裡沒有說明他的去向,我推測他還是呆在了人才濟濟的曹營中被淹沒!




解謎檔案


東晉史學家孫盛說,《江表傳》之言,當是吳人慾專美之辭。

蔣幹的出現就在《江表傳》專美周瑜的章節,其內容,大概就是曹操聽說周瑜年輕且才華橫溢,讓蔣幹去說服周瑜,周瑜向蔣幹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蔣幹笑著但始終沒有說話。回去後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

為此,還專門給蔣幹一個身份,“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辨士,江、淮一帶第一辨士?呵呵,周瑜的這麼幾句話,就把蔣幹江、淮一帶第一辨士的帽子給摘了!聽上去倒是合情合理,因為,蔣幹是去周瑜的地盤,提心吊膽是肯定的,緊張的說不出話了,也許是有的?因為周瑜請他吃飯了,就回去稱讚周瑜了。

應該是蔣幹在《江表傳》上的全部了,要不怎麼孫盛說《江表傳》是吳人胡說八道呢,曹操都不信蔣幹的話!“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曹操這話說得非常有意思,難道曹操早就知道有赤壁之戰了?不可能!一定是曹操撤軍之後,吳人造謠說是周瑜打敗了曹操,把曹操給打跑了,這個謠言傳到了曹操的耳朵👂裡,曹操才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讓孫權知道,赤壁之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件事是孫權領兵在合肥與張熹對抗後撤軍了,孫權也不知道赤壁之戰究竟是怎麼回事?都是周瑜在搞的鬼。

至於蔣幹這個人,有沒有?都是問題!當時,既有張昭又有張紘,還有華歆,曹操都不用,卻找蔣幹?而且,蔣幹從此就沒有後話了……


公明淏


在《三國演義》中,蔣幹莫名其妙出現,又莫名其妙離開,感覺就是來給曹操添堵的小丑。

蔣幹騙了曹操,產生了兩個成語,分別是蔣幹盜書和連環計。

蔣幹盜書的故事情節,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的。

蔣幹作為江南名士,受到曹操禮遇,蔣幹表示很受用,於是願意去江南勸降周瑜。周瑜見到蔣幹,從來不提打仗和投降的事情,只管和蔣幹喝酒吃肉追憶青春。鬧得蔣幹根本沒有機會提勸降的事情。當天晚上,周瑜就和蔣幹睡在了一起。蔣幹來這裡是當說客當間諜的,自然是假裝睡覺。

半夜裡,蔣幹聽見周瑜接見了兩個人,還說了“急切不能動手”的話。蔣幹立刻意識到周瑜在曹營中有眼線,會刺殺曹操。蔣幹趁著周瑜睡覺後,偷了周瑜的密信回到江北曹營,指證了曹營內部的兩個叛徒蔡瑁和張允。曹操一氣之下把這兩個水軍將領殺了,手下就沒有操練水軍的將領了。

蔣幹通過偷書,坑死了曹操最重要的水軍將領,作為補償,他給曹操介紹了智商180的龐統。

龐統其實也是周瑜方面的間諜,周瑜方面本來就已經定下了放火燒船的計劃,就是苦於對方不配合,十幾萬大軍要燒掉也很費勁了。於是龐統自告奮勇去獻連環計,蔣幹又來引薦,實在是瞌睡就找到了枕頭。

蔣幹的引薦下,龐統見到曹操,並且完美解決了北方將士暈船的大問題。龐統的建議是,把所有的曹營船隻都用鐵連拴起來,這一計策就叫做連環計。最後,當黃蓋放火燒船時,鐵鏈連著的船都分不開,被燒的個乾乾淨淨!

真實歷史中,這兩件事並不存在。

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對蔣幹的介紹非常少。只有《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蔣幹其實是一個傑出的辯論家,口才大師。

關於蔣幹盜書的情節,《三國志》中並沒有提到過。最開始的原型故事是裴松之註解《三國志周瑜轉》的江表傳的一段文字,原文如下:

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乃布衣葛巾,自託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幹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幹曰:"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云說客,無乃逆詐乎?"瑜曰:"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為設酒食。畢,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館,事了,別自相請。"後三日,瑜請幹與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宴飲,示之侍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幹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終無所言。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大意是,曹操聽說周瑜年輕帥氣有才華,希望能夠勸降,就派了蔣幹去見周瑜。蔣幹見了周瑜,很高雅地提都不提勸降的事情。周瑜熱情款待蔣幹後,還請他參加閱兵式,請他吃大餐。周瑜很誠懇地對蔣幹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蔣幹非常佩服周瑜的的情操,於是離開。

至於蔡瑁張允之死,和蔣幹毫無關係。蔡瑁投降曹操後,不僅沒有死反而一路高升,先後做了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真實歷史中,曹丕曾罵蔡瑁、張允等人“無不烹菹夷滅,為百世戮試。”可見曹操死了,這倆人還活得好好的,只是不受重用而已,史書記載語焉不詳。

至於連環計,則完全是虛構情節。

龐統是荊州名士龐德公的侄兒,在荊州的文化圈很有名望,和諸葛亮併成為“臥龍鳳雛”。龐統還曾到江南與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龐統第一次當官,是在劉備掌握荊州後,在荊州的耒陽縣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令。之前根本沒有機會加入赤壁之戰。所以,連環計根本和龐統無關。

從《江表傳》的隻言片語來看,蔣幹本來就是一個閒雲野鶴般的人物,大概率的是隱居起來了,所以史書上再也沒有對他的描述。

《江表傳》中,蔣幹從周瑜那裡回來,給曹操彙報工作說的是“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蔣幹由衷佩服周瑜的雅量高致,讓曹操放棄勸降的幻想。

大概蔣幹也覺得當官挺沒意思的,就又去隱居了!


歷史知事


說蔣幹兩次坑曹操,都是在赤壁之戰時,一次是蔣幹中計盜取周瑜故意留給他的書信,讓曹操中了反間計,殺了精通水戰的蔡瑁、張允,導致水軍訓練不利——後來還衍生了蔣幹盜書上了大當這麼一句歇後語;另一次是不吸取教訓,再次過江,帶回龐統獻上連環計。最終鐵索連環的曹操艦船被周瑜一把大火燒個乾淨,赤壁之戰大敗而回,連曹操本人都差點被俘。

但這只是藝術作品,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其進行了藝術醜化,蔣幹沒有那麼愚蠢,曹操也沒有殺蔡瑁張允。

蔣幹,字子翼,九江人氏,歷史記載很少,《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才稍有提及,稱蔣幹長的帥(有儀容),因口才好善於辯論而揚名,江淮之間(大約就是廬江和九江二郡)沒有人能勝過他(莫與為對)。可見蔣幹就算不是一個優秀的地方長官或軍事參謀,也能作為說客在外交方面有所成就。但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蔣幹被塑造成如此形象?仔細想來,大概是為了襯托周瑜高大上的形象,因為赤壁之戰,是在周瑜的主導下,聯合劉備取得了勝利。

為什麼偏偏是蔣幹?

《江表傳》載,曹操徵江東,屯赤壁,知道江東軍統帥周瑜,想著是不是能說服他投降——這不是不可能,周瑜年少有才,手握大權,很可能心態發生變化,兼且他父親曾擔任洛陽令,還有可能和曹操認識。於是曹操就秘密派遣蔣幹過江,其意不言而喻。蔣幹和周瑜是揚州老鄉,鄰郡而且距離不遠,有很大的可能早就有交情,所以才一見面,周瑜在眾人面前直接問蔣幹是不是來勸降的(為曹氏作說客邪?)對此,蔣幹自然不能承認,說自己和周瑜是老鄉,如今隔著大江,都聽說了你周瑜的美名,所以才來敘敘舊,瞻仰一下風範,你周瑜這麼說,是猜疑我存心欺詐嗎?周瑜就說自己雖然不及先賢夔、師曠(古代精通音律之人)能聽出弦外之音,但也能夠欣賞高雅的曲調。言外之意,你來幹什麼我都知道了,也不必說了。於是請蔣幹吃了一頓飯,說自己有事先走,以後再請。三天後,周瑜再次請蔣幹一起巡視軍營,毫不隱藏的將軍資器械展示給蔣幹看,之後一起飲宴,對蔣幹說,大丈夫在世遇到明白自己的主公,外有君臣之義,內有骨肉至親(孫權的兒子娶了周瑜的女兒),禍福與共,即便是蘇秦、張儀、酈食其復生,也不能動搖他的意志。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蔣幹自始至終,都沒有說出勸降的話。回來之後,蔣幹對曹操說周瑜氣度寬宏,不是用言語能離間的(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曹操於是不再想說服周瑜投降的事。

正是因為這次任務的失敗,成為羅貫中的小說素材,蔣幹成了書中愚蠢的小丑,被後人嘲笑了幾百年,實在是冤枉至極。

蔣幹的事沒有太多史料,可能是因為在人才濟濟的曹魏並不出彩,畢竟他只是雄辯於江淮之地,很有可能是在某個閒職上終老。畢竟史籍惜言,不是什麼人、什麼事都會被記載的。


三國逐夢


燈光下,一個儀表堂堂的中年男子手捧《三國演義》正看的淚流滿面。

另一個瀟灑倜儻的男子勸他:“子翼兄,看看得了,別往心裡去…”

被稱為子翼的男子用力把三國演義拍在桌上,泣不成聲的說:“太欺負人了,想我堂堂蔣幹蔣子翼,在此人書中竟成了坑慘曹丞相兩次的倒黴鬼,還“蔣幹盜書”,公謹兄你說說,我有這麼猥瑣嗎?”

公謹兄尷尬的笑笑:“這裡面我不也是心胸狹隘嫉妒英才諸葛亮的小人嘛……小說家言,不可當真。子翼兄你在《江表傳》裡記載的很清楚:一表人才,有才又擅長辯論,這方面江淮之間誰也不及你(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間,莫與為對)。所以曹操才會讓你來見我嘛。

蔣幹還是有點委屈:說我坑曹操兩次,公謹你說,這不把我當笑話了嗎?

公謹兄正色說道:這點我很承你的情,你不僅沒坑曹操,在回去後還對他說我雅量高致,不是言語可以離間的小人(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確是知我甚深。

蔣幹一拍桌子:“既然穿越了,咱倆乾脆穿去找這個羅貫中,和他好好聊聊……”

PS:關於蔣幹的結局,雖然曹魏陣營謀臣如雲,但曹操能派蔣幹去說服周瑜,可見其並不是默默無聞的。但後期史書中再無蔣幹出場的紀錄,我私下揣測,蔣幹應該是因病早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發條鳥編年史


(以下回答是根據演義回答,正史沒有蔣幹這個人)
蔣幹和周瑜還在上學的時候,是他們班裡成績最好的兩個學生,兩個人的關係也相當好。老師評價說,蔣幹大智若愚,心胸開闊;周瑜聰慧機敏,只是氣量小了。光陰似箭,很快就到了畢業的時候,兩個人聊起了以後的前途。周瑜說江東孫策,剛剛起步,正是用人的時候,跟著他可以闖出一番事業來。蔣幹說他去投靠曹操,作為周瑜的內應,以備日後需要的時候助周瑜一臂之力。分手之時,兩人相擁而泣,都囑咐對方不要忘記了這份友誼。 到了赤壁之戰的時候,蔣幹先是盜書,後又引黃蓋成功詐降曹操,助周瑜打贏了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之後,蔣幹離開曹營,隨周瑜來到江東。水軍大寨設在江邊。一天,蔣幹正在賬中看書,忽然聽到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慘叫,蔣幹大驚,慌忙奔出帳外,順聲音來到江邊,見江東士兵正把俘獲的曹營士兵身上綁上石頭,沉入江中。蔣幹詢問兵士為何如此,兵士回答說是奉周都督之命,將全部俘虜丟入江中淹死。蔣幹說他去周都督處求情,讓兵士暫緩往江中丟人。蔣幹風風火火趕到中軍大帳,周瑜正和幾個將領在研究如何奪回荊州。蔣幹說道:“公瑾,你可知道江邊正在殺人?”“你說得是殺曹營俘虜的事,這是我下的令,我當然知道了,對了,子翼,我們正在商討如何奪回荊州,你有何妙計?”周瑜回過頭去看地圖,不再理蔣幹。蔣幹緊走幾步,來到周瑜身旁,又接著說:“公瑾,那可是數萬條人命啊,你難道真的無動於衷!”周瑜立刻沉下臉來,看著蔣幹說:“子翼,如果我今天把他們放了,他們回到北方,明天又會成為我們的敵人,那我們豈不是放虎歸山,自己給自己樹敵!”“可他們不一定會再從軍,也可能回去種田啊!”蔣幹揮舞著手和周瑜爭執著。周瑜這下被激怒了,蔣幹當著自己的手下這樣沒禮貌的和自己說話,讓他覺得很沒面子,“蔣幹,誰能保證他們回去一定不再當兵,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放過一個,好了,我們要研究如何奪回荊州的事了,你要有好主意,就坐下,不然你就先回去。”蔣幹悻悻地從中軍大帳出來,走到江邊。周瑜又派的傳令兵已經先到了,正督促著往俘虜身上綁石頭。蔣幹聽著俘虜落水的聲音和發出的慘叫,仰天長嘆,淚流滿面。 晚上,蔣幹還在想著白天的事情,小校報告說黃蓋將軍來了。蔣幹急忙來到帳外將黃蓋迎進帳中,相互寒喧之後。蔣幹問黃蓋來有何貴幹,黃蓋說是為白天的事專程來的。“子翼,今日的周都督不是昔日的周公瑾了,自從赤壁大戰之後,周都督覺得自己功勞最大,除了吳侯,不再把別人放在眼裡”,黃蓋喝了口茶,接著說:“你今日在眾人面前質問都督,都督覺得顏面掃盡,雖說你為江東立下大功,而且和都督關係不一般,但以後還是要小心些。”蔣幹連聲稱謝,黃蓋坐了片刻就告辭了。 周瑜此時也在帳中生氣,正如黃蓋說的那樣,白天的事情讓周瑜覺得很丟面子,可拿蔣幹也沒辦法。同窗多年,私交甚好,再加上蔣幹的功勞,也不好說什麼。周瑜想來想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蔣幹不在自己身邊,眼不見,心不煩。周瑜只帶隨身小校來到蔣幹的賬營,這時黃蓋剛走。蔣幹向周瑜請安,周瑜笑著擺擺手說,同窗之間私下來往,無需多禮。“子翼,不是我狠心,視人命如草芥,確實是我要為江東著想,倘若這些人重回曹營,曹賊重開戰事,我們怎麼辦?”周瑜嘆了口氣,“子翼,何苦為這事傷了我們的感情。”蔣幹點頭說是。周瑜又說江東現在正在開疆拓土,新開發的地方缺乏合適的人管理,極需要象蔣幹這樣有才幹的人去管理。蔣幹說既然都督覺得我去好,那我就去吧。 第二天,周瑜率全體將士擺酒為蔣幹送行。酒後,蔣幹只帶兩名隨身小校前往江東最偏遠的閩郡。閩郡雖然偏僻,但與以前所見的風俗完全不一樣,蔣幹覺得什麼都新鮮。因為是新開闢的地方,所以有很多工作要做,蔣幹每天忙於工作,倒也不覺得寂寞,生活過得很充實。一日,蔣幹正在處理政務,手下報說有故人求見。蔣幹也很納悶,這裡怎麼會有自己的故人。把人接進來一看,原來是和自己在曹操手下一起共事的謀士許文龍。兩人從赤壁之戰後,再沒見過。蔣幹問許文龍近來做什麼,許文龍說赤壁大敗後,一直流落江湖,靠給人教書坐館為生,聽說蔣幹在此,特來投靠。許文龍又為蔣幹打抱不平,“子翼,你為江東立下如此大功,本以為會給你個大官做,沒想到卻被派到這種蠻荒之地。”蔣幹扯開話題,微笑著說許文龍來這裡是大材小用。許文龍漲紅了臉,有些無奈地說,當今亂世之中,能苟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只求有個地方混飯吃。蔣幹說那就到我這裡做個書吏吧。許文龍就在閩郡做了書吏。許文龍是個話很多的人,經常和周圍的同僚聊起蔣幹的事,這就必然會說到赤壁之戰中蔣幹的功勞,並說周瑜若無蔣幹相助,說不定早已被曹操俘虜。許文龍說者無意,可週圍聽者有心。有人把許文龍說的話密報了周瑜。周瑜得知後,異常生氣,本以為把蔣幹調離自己身邊,可以耳根清靜,誰想又弄出這個事情,尤其是說蔣幹的功勞居然比他大。周瑜決定除掉蔣幹。周瑜授意閩郡的一個官員出面告發蔣幹,並暗許日後他可以坐蔣幹的位置。於是那名官員便上奏吳侯,說蔣幹任用奸人,意圖謀反。揪住許文龍原是曹操手下,反被蔣幹重用這件事,一口咬定他們是曹操派來的奸細。由於周瑜的運作,不久吳侯就傳旨要殺蔣幹和許文龍二人。 蔣幹和許文龍被押解到首都建業,關在監獄裡。處斬的前一天,周瑜來看蔣幹。蔣幹對周瑜說:“公瑾,看在我們同窗的份上,我不求你放了我,只求你放了許文龍,他是因為我而惹的獲。”周瑜做出很傷心的樣子說:“子翼,這是吳侯下的令,我也沒辦法啊!”蔣幹將頭扭向牆壁,不再理周瑜。 第二天午時三刻,蔣幹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