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107将都有威风的江湖绰号,为何唯独武松没有?

用户67572469


武松最得意的事是打虎,但这名号被人抢注了,棒子国的人就喜欢干这事,所以武松的绰号就是一个俗的掉渣的“行者”!

行者,俗名思议,走路的人,至于怎么走,去向哪里,没有人知道,任性!

如果佛经里传出一声禅唱:行己路修身,去去处安定,这行者便不简单。

最牛逼的当然是一只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走了一条让人惊掉大牙的路。入地府跟阎王抢生意,到龙宫和龙王称兄弟,上天庭与玉帝抢座位,即使对上佛尊如来,也敢一泡尿水漫五指山,他叫齐天大圣孙悟空,行者是也!

行者武松,爱喝几口小酒,剥几个花生,一言不合敢跟老虎打架,即使“打虎从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他大不了杀西门庆手痒留个“杀人者打虎武松”,杀张督监也是,他对种恶之人从来不留情,有仇当时就报了。

行者,不仅指走路,也指卫道。

武松的本性就是行,管不平事,除邪恶人。


他替兄报仇杀了潘金莲,尽管也喜欢这个嫂子,但恪于礼教只好将感情沉默,最后以杀止恶,也将自己流放,继续前行。

面对孙二娘,武松生了调戏之心。其实母夜叉是指孙二娘行事违背佛理,以恶止恶,不是佛法以慈悲而使人向善,并非指孙二娘丑陋。

相反孙二娘是犹如夜叉女中的一朵神秘的美丽之花。两人不打不相识,遂成姐弟,犹如一家,武松这时是性情中人,守礼教,感情再次沉静。

武松上了梁山,发现这里的好汉并非好汉,在争权夺利中的举止跟朝廷并没区别,于是守着义气,用手中戒刀斩着不平之气。

他没有高僧点化,在梁山默默行着,守着为数不多的知己鲁智深、孙二娘几人。

“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制服孙二娘,是本事,也是武松的心结,是度武松之人。

当孙二娘战死,武松心境打开,再无阻隔,看破红尘,成了真正的修行之人,到达行者的彼岸。“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武松在梁山好汉中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好汉,武艺高强,嫉恶如仇,并不认可宋江把梁山壮大当做向朝廷讨赏的筹码的礼念,只是人尽其事而已。

武松得以善终,八十岁时行完旅程,在梁山好汉中结局并不多见,可见武松如孙悟空一样,都是凡人内心的一种写照,对完美的一种诠释。


西游梦红楼


武松太厉害了,不需要有,一句打虎英雄武松足以。

说起水浒108将,确实有不少威风的江湖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扑天雕-李应等。

多是根据其特点来命名的江湖绰号。

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等人,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

尤其武松,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

景阳冈上打虎成名

遥想当年,武松在路过号称“三碗不过岗”的景阳冈时,喝了店家十八碗烈酒,不顾店家阻拦,以为店家是故意吓他,让他在客栈住一晚,以赚得住宿费,加上在外耽搁太久,想早日回家见哥哥,毅然登上了景阳岗。

后因酒劲上来,在一处大石头上酣睡时,一阵冷风吹过,近距离的虎啸龙吟,尤其是一头会吃人的老虎,吓得惊出一身冷汗,酒意也退下了许多。

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老虎急了,大吼一声,把虎尾巴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他抡起哨棒举,使劲平生力气,不料哨棒打在树枝上。

老虎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把老虎顶花皮揪住,只顾乱踢.老虎咆哮起来,挣扎着,武松空出右手,提起拳头只顾打,没多久老虎的眼、嘴、鼻、耳都迸出鲜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

景阳冈武松打虎,原文节选段落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酒家道:“你看麽!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恶意,倒落得你恁地!你不信我时,请尊便自行!”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自进店里去了。

这武松提了哨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约行了四五里路,来到冈子下,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写两行字。武松也颇识几字,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夥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歇宿。我却怕甚麽鸟!”

其实真要说起来,武松也有一个江湖绰号,叫行者武松。

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西游记中最厉害的人物,孙悟空,也叫,孙行者,所以行者二字,看似简单,实际

“一身好武艺,天下任我行!”

由此可见武松之名,是名不虚传的。

文丨历史天下


历史天下


这个问题,原著曾有一首诗,说道:
打虎从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其实二龙山七人组的绰号都与佛教有那么一些关系。

鲁智深是花和尚,不多说了。

武松飞云浦后斩断七情,自然入得空门,头陀行者。

菜园子张青,光明寺园丁,个人猜想寓意是种植福田。

母夜叉孙二娘,“夜叉是梵文“Yakşa”的译音,民间传说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轻捷”、“勇健”。若从音译上来看,他又被译成“药叉”、“阅叉”、“夜乞叉”等。中国佛教、阴间、民间传说中的夜叉,也不尽相同”(摘自百度百科)

青面兽杨志,佛教有很多青面獠牙的妖兽、菩萨、天王。

操刀鬼曹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金眼彪施恩,这个乍看与佛教关系不大,但是二龙山前任老大邓龙,以前是和尚,还俗后绰号叫金眼虎,我以前的一个朋友就认为是“赶走金眼虎,善待金眼彪”。

他们七个人的据点还是“宝珠寺”,又是一座佛庙。所以二龙山确实是一座“佛山”!


何处登高望神州


首先是因为就武松的战斗力来说,他不需要威风凛凛的绰号。

所谓绰号,只是朋友们捧场,为了称赞本人的能力而起的,其中当然就少不了夸大其词的成分,李忠就是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例子。

李忠是史进的武术启蒙教师,然而史进的功夫在禁军教头王进看来,却只是花架子,上阵时全不顶用。二人比武时,史进被王进一招撂倒,可见史进的开手师傅李忠的功夫,也强不到哪儿去。



可是,李忠的绰号却是“打虎将”,他打过老虎么?是像武松一样,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么?绝对没有,这只是众人对李忠功夫的一种夸张而已,而且还有点儿太过了。

可武松却是真正的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只老虎的,还能怎么夸大他的功夫呢?算了,不提这事儿了,因为他的武功已经是超群出众了。


其次,作者更愿意让读者重视武松的高情商,或者说,是他的佛性。

在《水浒传》中的好汉中,佛性最高的,不过鲁智深了,自从他一出家,就被智真长老看出了这一点,而且在平方腊之后,智真长老又进一步为鲁智深指明了方向。

武松就没有这样的慧根和高人的指点了,但是,他是鲁智深的好朋友,而且断臂后,武松就选择了在六合寺出家。

武松的结局是八十岁后寿终正寝,高寿而又善终,“行者”的绰号,其实更适合武松,这远比那些夸张的赞颂武功高强的绰号更有意义。


烟雨江南话红楼


『文·羌人山里汉』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以独特视角和历史背景,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为读者们勾勒出了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108位英雄好汉。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北宋年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108位好汉被逼梁山,“替天行道”,斗贪官、除恶霸,英勇善战的故事。

故事中除了让人感慨108位好汉的忠义和兄弟情深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赫赫有名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黑旋风李逵等。108位好汉,107位皆有绰号,唯独让读者难以释怀的是武松武二哥没有威风八面的绰号。

其实不然,武二哥不是没有绰号,而是有比绰号更响亮的头衔。为什么这样说?

其一头衔,“打虎英雄”武松;

其二头衔,“行者”武松。

前者是武松独饮十八碗酒后,独上景阳冈,打死危害百姓的大虫(老虎),为民除害,声名大噪,威震阳谷县,自此有了“打虎英雄”的称号。

后者是武松在孟州杀了人,逃亡时遇到母大虫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两人给武松乔装打扮成一个头陀,躲避官府追杀,至此,武松就有了绰号“行者”,伴其一生,直至坐化六合寺。

武二哥的两个“绰号”,最响亮莫过于“打虎英雄”这一称号,该荣誉称号相当于当下为国为民做实事办实事、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一样,是国家授予的最高荣誉,是老百姓发至内心的声音,是真实的、可触摸的,而不是飘渺、敷衍、吓唬人的虚名。

山民认为,施公之所以用“打虎英雄”这一荣誉称号冠名武松,而不另取绰号,就是为了让武松英雄人设更鲜活、更突出,有血有肉、有棱有角,有正义、有真情的男子汉象形。

事实上,武林人士取绰号,是江湖上对别人的一种恭维和讨好行为。当然,绰号的来历不一,有的是自己取的,有的是因特殊形态、相貌而取,更多的是江湖人士根据特定事件、武功高强、办事能力赠送的。

水浒梁山,天罡地煞,一百单八将,个个皆好汉,但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虎英雄”武松,武二哥。

真英雄,真好汉,无需取绰号,依然威震天下!


羌人看世界


武松之所以没有一个威风的绰号,是因为他喜欢的绰号被人“抢注”了。

武松也有绰号,即行者武松。但这个绰号确实稀松平常,毫无个性,不够威风不够响亮,很中性的一个绰号。行者,泛指苦行僧,头陀。比如孙悟空,也称为孙行者(但孙悟空一般对外都自称为齐天大圣)。

鲁智深同样是出家人,他被称为花和尚,你看,和武松比,他的头衔前加了个“花”字,意指这个和尚身上有纹身,又指这个和尚不戒荤不戒酒。也不是很威风,但概括出这个和尚的特点,比武松的绰号要好些。

其实绰号都是别人给起的(宋朝这个风俗可能比较盛行),是约定俗成的,就像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一样,喊的人多了就有了绰号。绰号往往能精准地概括出一个人的特征(特点),包括性格上的、品行上的,外貌上的、或特别的本事、职业、技能等,绰号不一定都是褒义的(威风的),也有贬义的(比如武大郎也有个绰号叫三寸钉,就很不尊重人),当然也有中性的。

武松其实更喜欢自己取的绰号,你看,他杀张都监一家满门后,在墙上题的字是:“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后来擒方腊时,他对方腊自报家门也是“吾乃打虎武松也”。可见他本人颇以能徒手打死老虎自傲。

然而108将里却已经有个人抢先把这绰号占了,好比被人抢注了商标,此人即江湖上卖打药的打虎将李忠也。

武松无奈,只好以毫无个性的行者为号行走江湖矣。


核桃读诗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梁山一百单八将,大小人物都有外号,只有武松没有。

因为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突出作者对武松的喜爱和突出。

梁山108将,除了武松、鲁智深、林冲、宋江等少数人物,绝大多数都是一笔带过,仿佛是凑数的。在武松身上,施耐奄用笔很重,简直呕心沥血的构思武松英雄事迹。因此,其他人都有外号,唯独武松没有,这也算是一种突出!

这种方法在古代小说演义中经常使用。另外一部四大名著之一,为什么大家报名都要喊点什么,比如“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到了最有名的,忠义代表的关二爷偏偏不给这个待遇,只是一句“某家关云长”,是不是一下就和其他人独立开了?

另外还有一个待遇就是,其他人很多都用形象特征来起外号,不过增加辨识度,比如赤发鬼刘唐、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但是武松呢?除了后期开始做行者打扮,没有其他什么形象上特别突出的,一眼就能让人认出来的。反倒是他的事迹着墨甚多,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刀劈飞天蜈蚣,击杀耶律得重;斩杀贝应夔、方貌,征田虎。整个经历多姿多彩,反而不用管什么形象上再做设定了。


文开石


谁说武松没有绰号?武松的绰号是:行者武松!!!对于武松来说,送给他这个绰号,既威风又贴切!!!①武松为躲避官府追杀,化装成头陀,其外观特像《西游记》中戴着紧箍的孙行者~孙悟空。孙悟空无脚力,只是徒步行走,武松也没有坐骑,全靠双脚走江湖。②凡为行者,必然步履矫健行走如飞,而武松的“玉环步鸳鸯脚"乃武学中上乘功夫,也是武松的绝活!正因为武松有玉环步鸳鸯脚的功夫,才能在双手被缚的不利形势下,大闹飞云浦,使手持利刃的歹人先后毙命,又飞速返回鸳鸯楼斩杀了张都监和蒋门神等恶人。由此可知,只有武松,才能佩戴“行者”的绰号。


张永科38


在水浒中,我们都知道武松的外号是“行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武松在民间传说和演绎评书中还有另一个外号:“灌口二郎神”。

灌口二郎神应该是在他尚未真正成名之前,因为武松自幼就练武,而且喜欢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就会拔刀相助,所以人送他灌口二郎神的称号。 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里,宋江初见武松时,作者对武松做了这样的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可见,他真是一个了不得的英雄豪杰。


而在水浒传中,武松的长相、行事方式都很像二郎神,他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可以说,武松这幅模样就是活脱脱的二郎神下凡,加上武功实在高强,也只要他才配得上“灌口二郎神”这个称号。

但是随着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成功,加上后来杀了西门和小潘,在经过十字坡时认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之后,他的外号就逐渐变成了行者。从二郎神到行者,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武松得到了张青和孙二娘送给他的几样东西。

水浒种对此有过描述,当时张青说,有一个头陀,身高七八尺,被他和孙二娘用药放翻之后,然后就地杀了,把他随身所带的几样东西留了下来,一是箍头的铁界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厉害的是他身边还有两样宝贝,一个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念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而这把刀更是宝刀,每到半夜都会呜呜作响。

张青说了这番话只是个前提,孙二娘的补充才是重要的,孙二娘对武松说,你既要逃难,只要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然后遮住额上的金印,加上有这本度牒做护身符,还有谁会来盘问你呢?

孙二娘的话说得很清楚,武松当了行者以后,就可以不被官府捉拿,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而武松戴上人骨念珠,穿上头陀的衣服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模样呢,水浒中描述道:前面发掩映齐眉,事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拿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神通广大,远过回生起死佛图澄。相貌威严,好似伏虎降龙卢六祖。直饶揭帝也归心,便是金刚须拱手。

结合武松一生的事迹,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是灌口二郎神还是行者,这两个称号都是非常适合武松。前者体现了武松的霸气、武功、凶狠,后者体现了武松的洒脱、放下以及回归。


绿茵蓝齐奥


谁说没有,行者武松,但是其它绰号威风的头领却虚有其名,而真实本事太差,如小霸王周通,打虎将李忠,云里金钢宋万,铁扇子宋清,摸着天杜迁,等都是浪得虚名之士。而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这些名声不响亮的英雄人物却大有作为。这就是历史的奇异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