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与炎帝到底是什么关系?

谋士说


黄帝在历史中相对清晰,炎帝则完全是一个谜案。这是因为汉代以来,神农氏与炎帝被混淆了,神农氏是三皇,黄帝是五帝,炎帝则是其中一个短暂的传奇人物。这里重点对炎帝做一番梳理,具体如下:


一、炎帝与神农氏无关

汉晋以来的各种史论是混乱的根源,如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将神农氏等同于炎帝,说炎帝神农有八代云云,开启了错讹的先河。实际上,《史记》等正史,以及郑玄等学者还是相当谨慎的,说神农的时候就说神农,对炎帝了解不多,就直接隐去。皇甫谧的神农氏等于炎帝的观点,其史料源头,应当是《左传》和《汉书》,此二书关于上古官名的渊源,有一段大致相同的记载,唯一的区别是:《汉书》的表述是“神农火师火名”,《左传》的表述是“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且汉书也直接引用过左传的这段对话。这就给人一种感觉,似乎汉书的观点是神农等于炎帝。

《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汉书·百官公卿表》:《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但仔细辩读却发现未必如此。因为《汉书》是颇为严谨的,整本书提到“炎帝”的时候只有三种情况,一是五方观念里的南方之帝,二是五行里的“以火承木”的炎火之帝(指神农氏),三是黄帝时期的那位传奇人物,他有过一条泰山封禅的记录,还有一条记录是秦灵公祭祀炎帝的记录。可以看到,前两种情况是观念里的火德之帝,后一种是指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完全是两回事。更早的史料《逸周书》提到炎帝时,也是一个抽象观念,“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汉书·郊祀志》:南方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
《汉书·律历志》:稽之于《易》,砲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 炎帝, 《易》曰:砲牺氏没,神农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炎帝与神农没有关系的其他证据还有不少,例如,神农氏的活动区域,按照《管子·轻重》,是位于淇山之阳(河南);其他各种史料也可以看到,神农氏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炎帝的活动区域在史料中并不确定,可以肯定的有三种情况:一是他曾泰山封禅(汉书、史记),位置在山东;二是秦人祭祀炎帝,暗示在西北;三是《国语》提到炎帝成德于姜水,也暗示在西北。可以说,炎帝作为真实人物,其地望与神农氏并不一致。


记载上古事迹较多的战国史料《世本》,也并未把炎帝与神农混淆起来,该书提到神农氏时,主要是说他发明琴、瑟及“和藥濟人”。《易经》等又说神农氏是上古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人物,他播种五谷、发明耒梠、“教民耕农”等等,可见是一位农业、音乐、医药方面的大师。而炎帝的形象非常模糊,可以确定的只有两点:一是他姓姜(世本);二是他是暴力的、军事的、统治的人物,在《史记》中,“炎帝欲侵陵诸侯”可以为证。


史料中出现了这种复杂情况,汉代以后的学者就给出了各种观点,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神农氏是名号,炎帝是末代神农氏。这种观点的问题是:它不能解释《国语》关于炎黄二帝有着相近身世的记载。


二、真实人物炎帝

那么真实的炎帝是什么人物呢?这个问题只能回到《国语·晋语》关于炎黄的身世记录,即“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这段史料的辩读者往往忽视了上下文背景,通读全篇可以发现,这段史料是晋国司空季子的对话,话题核心是上古贵族的“政治婚姻”。上古姓氏皆有“女字旁”,用不同的姓,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母系。对话感叹黄帝二十五子,只有青陽與蒼林“同德”于黄帝本人,而此二人实际上不是同母所生。紧接着又举出少典所生的两个同母儿子——黄帝与炎帝,他们一个与姬氏通婚,一个与姜氏通婚,却反目成仇,归根究底,还是政治婚姻出现了错配,所谓“异姓则异德”,这里的“姓”是就是指政治婚姻。

《国语·晋语》:公子欲辭,司空季子曰:“同姓為兄弟。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 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蒼林氏同于黃帝,故皆為姬姓。同德之難也如是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薑,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異類雖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同志雖遠,男女不相及,畏黷敬也。黷則怨,怨亂毓災,災毓滅姓。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亂災也。故異德合姓,同德合義。義以導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今子于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

根据考古和其他各种信息推测,与黄帝通婚的姬,当为元妃西陵氏女,即嫘祖,西陵氏出自有蟜氏,也就是传统的姻族;与炎帝通婚的姜,当为戎族,即姜姓之戎。所以,二人在各自的姻族背景影响下,出现了“异德”。具体表现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就是中原衰乱,黄帝竭力征伐,天下诸侯刚刚服从的时候,炎帝却“欲侵陵诸侯”,诸侯恐惧之下纷纷寻求黄帝的保护,最终引发三场战役,炎帝败绩。稍后,作为诸侯的蚩尤作乱,黄炎合力平定天下。


三、一些推测

炎帝与神农氏绝不等同,而更可能是黄帝的兄弟。那么神农氏又是什么情况呢?根据考古资料可以推测,上古三皇,包括神农氏,都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农耕文化,分为诸多邦国,神农氏应该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共主,有天子之位(史记言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后世一些史料搜集到了这些邦国的名称,《世本八种》提到了很多,如夙沙氏、缙云氏、烈山氏等等。这些都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古老文明。


当新石器时代末期,这个中华文化的主要摇篮也出现了比较大的震荡,即《史记·五帝本纪》所言的“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这时候黄炎二帝经过史诗般的斗争,终于再次平定天下,并建立了更加广阔的王权国家,因此共同成为中华人文始祖。(完)


历史咖啡


关于皇帝的起源,绝大多数古代文献记载,黄帝部落起源于陕西渭水流域。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地,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皇帝、炎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所以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华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皇帝做了首领以后,不仅爱护本族的人民,而且注重部落的繁荣与发展。炎黄二帝为民兴利,他的都功绩卓著,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传说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死后把他葬到他当年曾泡洗草药的药池旁,至今洗药池和炎帝陵依然在。而皇帝死后,人们把她葬在风景优美的桥山之上,为他修建了一座巍峨的皇帝庙。表明后人对这位代表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最初袓先的崇敬与怀念。所以,炎、黄二帝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飞天ZY漫雪


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军事民主制时代的内容:

炎帝与黄帝分别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陕西一带的两个相邻的兄弟部落,世代通婚。

炎帝部落:亦说是神农氏后裔,起于姜水(渭水支流),故以姜为姓。

黄帝部落:起于姬水(渭水支流),故以姬为姓。

传说黄帝造屋宇、制衣服、作舟车,仓颉作书、嫘祖养蚕、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等。炎帝用木材制造耒耜(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地;发明农业,种植粮食作物;开始制造出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尝百草;发明纺织,抽出麻丝,利用轮纺织布,发明养蚕。

在晋、冀、豫交界地带有九黎部落,首领名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 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 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

后黄帝部落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炎帝归顺于黄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南驱苗,北拒狄,东联东夷,“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史记?五帝本纪》)。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


赣南客家


黄帝和炎帝其实是两个部落,最初都源自少典和有蟜两个氏族部落联姻,生活在今天的甘肃、陕西一带,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

在中华文明多源时代,华夏各地都产生了新石器时代文明聚落,而生活在陕甘一带的少典和有蟜相对强大,所以后来先后衍生了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黄帝部落生活在姬水,而炎帝部落则生活在姜水。

在原始社会,人类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存在不断迁徙以寻找水源和食物的情况。最初,炎帝部落率先进入中原地区,发展出了农耕文明,而黄帝部落则留在了西北,依然处于游猎时代。

由于炎帝部落的强大,一度成为天下共主,但此后,另一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崛起,他们因善于制作兵器,军力强盛,在与炎帝部落的冲突中占据上风,迫使炎帝部落西迁。也就在这个时候,黄帝部落也开始了东迁之路,并遭遇了西迁而来的炎帝部落,阪泉一战(山西一带),炎帝部落再次被击败,部落发生分化,一部分臣属于黄帝部落,另一部分则南下。

联合之后的炎黄部落在中原地区遭遇了蚩尤部落,黄帝“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自带游牧属性的黄帝部落在几经挫折后,最终击败了蚩尤,成为天下共主(可以理解为主体民族)。

所以,我们自称的“炎黄子孙”真正的含义其实是炎帝和黄帝联合部落繁衍出的子孙。至于轩辕氏和神农氏只是部落首领的姓氏,他们每一代首领都被后世尊称为黄帝和炎帝,所以会让后世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黄帝和炎帝是单个的人,并根据他俩同出少典而认为他俩是兄弟。

综上,黄帝和炎帝是两个部落联盟,这也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


秦皇汉武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太史公在《史记*五帝本纪》也采用了这一说法。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又有补充:“黄帝,母曰附宝,……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盛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为号。”

姬水,王大有先生考证就是济水,我认为就是《水经注》记载的黄水,位于巨野东北向东经嘉祥县城北到任城南汇入泗水,是济水支流。这一带(鲁国故地)多姬姓古国。

姜水,就是羊水,大汶河的支流,新泰有羊流镇,乃羊(杨)、羊舌氏的发源地。一说是小汶河,发源于临朐,汇入弥河。这一带(齐国故地)多姜姓古国。

寿丘,在曲阜东。杨鲁昌先生考证黄帝族昌盛于兖州王因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早期)。

有熊氏,韩广峰先生《山海经易读》,尹国兴先生《红山密码》均考证为有穷氏,部落首领是后羿,五帝时期的“御林军”。


阿里小泰


《国语》曰:“昔少典娶于有蟜(jiǎo)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少典娶了有蟜氏做妻子,然后生下了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附近长大,炎帝在姜水附近长大,所以二人分别以“姬”和“姜”为姓氏,后来他们因为德行相异而互相攻伐。所以,一般人认为炎帝和黄帝是兄弟,都是少典的儿子。

但是研究神话传说时,不能书上看见一句就相信一句。晋代学者郭璞曾经提出:“诸言生者,多谓其苗裔,未必是亲所产。”也就是说,古书上说“某某人是某某人生的”,其实意思是指“前者是后者的后代”,但未必是父子关系,也可能相隔了好几代。由此来看,《国语》说:少典生黄帝、炎帝,并不一定真的指少典是炎、黄二帝的父亲,炎、黄二帝也未必就一定是同辈的关系。

【炎帝】


唐代学者司马贞在解释《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一语时,说:“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又案:《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余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非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

司马贞认为少典指代的是一个部落的名称,而不是真正的人名。因为按别的传说:炎帝比黄帝年长,并且经过了五百多年黄帝才取代炎帝当上了天子,如果他们真的是同一个父亲生下来的兄弟的话,为什么会差至少五百多岁呢?

【黄帝】


炎帝和黄帝都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中国最早的文字直到商朝才出现,距离炎黄时代已经太过遥远了。在文字没发明以前,少典、炎帝、黄帝的传说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然而口语传播经常会出现错误,再加上人类的记忆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把远古时期各个部落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

徐旭升认为古人很容易将一个名人和他的部落搞混。比如说:少典的部落里,出了少典这个首领,相当的伟大,名声远扬。结果人们谈起他所属的部落时,就往往会说“少典的部落”,用不了多久,少典就成了他的部落的代名词了。就算少典死了很久,人们依然可能把他所属的部落仍旧称为“少典的部落”,就好像少典还在活着并且统治着这个部落一样。至于炎帝、黄帝和他们的部落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炎帝和黄帝的部落最早应是从少典的部落分化出来的,但炎帝和黄帝很可能和少典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他们两人也有可能不是同时代的人物。只是三人都作为各自部落里面最杰出的代表,所以被和他们的部落混同了,并且演变成了父子、兄弟的关系。

【炎帝像】


炎黄两个部落构成了中国原始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集团——华夏集团。在周朝的时候,这个集团基本上控制了其它集团和部落而成为了整个中国民族的代表。有人也许已经注意到了,黄帝姓姬,炎帝姓姜,正好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姓氏,这不是巧合,周人就是华夏集团的后裔,姬姓和姜姓一直都是周人的两大主姓。

炎帝部落最早所居住的姜水今已基本确定为渭河的一条支流,叫做清

河,位于陕西宝鸡市。黄帝部落起源的姬水至今尚无法确定位于何处,但是由炎、黄二帝的亲族关系以及其它各种证据可以判断,基本也在黄河中游一带,可能位于陕西北部。


妖怪博士潘神


炎帝与黄帝是什么关系?炎黄二帝,都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他们的关系是相互对手的关系,下面就来说说发生在他俩之间的故事。

炎帝,他本姓姜,远古传说中他是牛头人身。大约在公元前三千余年,炎帝氏族部落占据了黄河之东的盐池,从而进入了安居的农耕生活状态,因此炎帝也被称为神农氏。为了适应盐碱地生活,炎帝又开始到处品尝百草,并由此发明了医药,同时,他又教部落人民在中午进行集市交易,让部落民们得到各自想要的物品。因为当时的河东盆地温度较高,日照强烈能哂出盐来,所以人们认为他是靠火德称王,因此称他为炎帝。

黄帝,他姓姬,有熊氏,出生在轩辕之丘,被称为轩辕氏。他比炎帝出生稍完一些,主要活动在黄河之西与河南一带的平原上,因为以土德称王,所以被称为黄帝。在残酷的部落争夺中,为争夺盐池资源,黄帝先征服了中条山西端的风后部落,然后在中条山北的蒲阪与万泉之间与炎帝展开了三年的大战,把炎帝赶到了晋东南一带,后来炎帝又被黄帝赶到更远的湖北地区,最后,黄帝又与盐池守护神蚩尤在涿鹿(今解洲、运城)大战九年,结果是黄帝夺取了盐池,并把蚩尤族赶往今天的大西南。在这一系列的战争结束以后,黄帝与会养蚕纺织的河东美女嫘祖结婚,开始了生儿育女、男耕女织的文明生活。黄帝继承了炎帝的养生事业,并且成为古道教和医家崇奉的祖师,他也就为后世的炎黄子孙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半个南山人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出生地点,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全国有4处故里: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

 

炎帝(距今6000~5500年左右)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但后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

据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

炎帝故里全国有五处炎帝故里: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山西高平均被视为炎帝故里。

 

炎帝和黄帝之间隔了十一世。少典的正妃任姒是炎帝的生母,少典的另一个儿子勗其的第11世后人就是黄帝轩辕氏。

首先,神农一开始是女娲氏族部落的人,因为尝百草,懂医药,继承了女娲氏族的部落,女娲氏族部落改名为神农氏族部落,炎帝是后来这个部落的首领。

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和炎帝地位类似。炎帝是我国古代上古时期姜氏部落首领的尊称,号神农氏。

黄帝是我国古代华夏部落的联盟首领,据说他是少典和附宝的儿子,本来姓公孙,后来改姓姬,所以叫姬轩辕,号轩辕氏。

其次,一直以来,炎帝和黄帝只存在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其实神农氏是较早的部落,轩辕是后来发展起来的,轩辕氏和神农氏对战,轩辕氏赢了,吞并了神农氏。

因此,炎帝和黄帝有共同的祖先少典,是少典氏部落的人。少典的正妃任姒是炎帝的生母,少典的另一个儿子勗其的第11世后人就是黄帝轩辕氏。故炎帝和黄帝之间隔了十一世。

 








思维舞者61


黄帝和炎帝是不同部落的首领,在争夺领袖的过程中,炎帝失败,后来归顺了黄帝,二人完美的演绎了敌人是怎样变成朋友的。

炎、黄出生不久,当时的统治者神农氏开始衰落,诸侯为了争夺最高领导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战斗,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

经过几番淘汰赛,黄帝、炎帝、蚩尤三部落实力最强,谁也不想小弟,就继续开撕。

距离较近的黄帝、炎帝率先开战。黄帝个人魅力比较大,联合了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部落,一起攻打炎帝。炎帝实力也不差,在阪泉附近,连续干了三仗,结果棋差一招,被黄帝俘虏了。

黄帝早就知道炎帝是个农业好手,医术还很高明,为人诚实可信,如此优秀的人才要是砍了,实在可惜。于是就坐下来,非常诚恳地邀请炎帝和自己一起开创大业,炎帝被皇帝的诚意感动,最后投降了,辅佐黄帝一起治理天下。

炎黄联手后,就剩下一个敌人了:蚩尤。

蚩尤部落的农业生产比较先进。他们借助当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等优势,发明了几种农作物种植,从以前的游猎、采野果、捉鱼等开始向农业发展。

传说中蚩尤有兄弟81人,个个能征善战,之前曾经打败过炎帝。

黄帝、炎帝经过充分的准备,最后在涿鹿附近,击败了蚩尤。关于蚩尤的下落,有两种说法:一是被黄帝杀害,二是和炎帝一样,选择了投降。

蚩尤部族并没有遭到到规模的屠杀,大部分融入了炎黄部落,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黄帝、炎帝都是很久远的人物,史料混乱矛盾,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小杨品史


古代社会之大不同!现代非洲社会的主要问题是部族仇杀(不是以侵略为目的)这是原始社会经济的体现。而中国古人处理问题要智慧的多,他们联姻!欧洲的神要差一些,虽有联烟,但宙斯的多情,与赫拉的嫉妒似乎是在说侵占。

黄帝与炎帝是母系氏族时期两个部落首领。黄帝比炎帝晚500多年,二者不是直系关系,无血亲。黄帝生于河南姬水,炎帝生于陝西姜水。故远古产生八大姓氐,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由于处在旧石器时代母系掌权,故八大姓氐都带女字偏旁。炎帝属三黄之一,黄帝属五帝之一,说明之间相隔数百年,先炎后黄,后人称炎黄之孙!炎帝务农,黄帝打猎。

为什么称炎帝神农氐,因为由游牧到务农是由炎帝开僻的,是炎帝种植的一颗谷子流传下来的。所以我国自古以来有农业大国之称。黄帝打猎以他画石像中身带弓箭为符号佐证。炎帝先后十一代,通过战争由黄帝取代。这附合人类社会发展史!

民间传说:女娲在婿水,黄水,云海产一蛋。婿水孵化草龙,投胎为人,尝百草识五谷,创神农部落,后人尊为炎帝。黄水孵化榛龙,投胎为人,天池山得神斧,乔山斩魍魉得骊马神辕,后人尊其黄帝。云海孵化蛟龙,天性好斗,降驱虎貔貅,扶桑投胎星冠婆婆为人,便是蚩尤。

关于神农、炎、黄帝之关系?我吴氏是由姫太伯(周文王大伯父,姫太伯之父为古公亶父,再往上推24世就是轩辕黄帝)为让位于幼弟季历继王位,而涉迁到楚地再徙东吴(无锡梅里)后十九代孙季札后代即改姓吴的。我祖传下一本老谱,序引历代源流考中,写有唐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公元976年)撰写有关神农、炎、黄帝内容。写此序的时间是:宋明道二年公元1032年由吴氏状元郎子孙写的。

其序引资料信息则是依据之前(汉永兴二年公元153年)由吴郡(苏州)太守糜豹撰写后汉书中传下的。其世代源流中有黄帝详细内容如下:黄帝,按有土德之瑞故称黄帝,姓公孙,乃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少典王妃曰附宝者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娠。炎帝榆罔三十五年壬寅岁生帝于轩辕之坵,因名轩辕。长于姫水,故以姫为姓。是时神农殁,诸候相侵,榆不能禁帝用干戈,以征不享,诸候咸股尊为天子都于涿鹿。在位百年,寿一百二十一岁,葬燕山溷州桥山。帝娶四妃生九子,众妃生十六子,共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老谱中记载,黄帝之下二子:意昌、少昊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四子:帝挚、帝尧、后稷、契。此信息是否能为历史学者考究之用?我很想深入了解姫、吴祖先诞传真迹。盼复!

炎帝以前是以生食野果为主,反映了一个时代。火的发明。即熟食的出现。人们生命健康有了很大提高。尊崇炎帝很正常。神农又反映了一个时代。即粮食出现了!解决了由于野兽肉食的容易腐烂,并且饥饱不匀。所以人们还是又进了一步。但社团间的不均导致了偷抢猎盗发生。而黄帝出现了。建立秩序社会。人们尊崇为人文始皇。

黄帝炎帝根本不是什么帝,分别是中国上古时期南北两方的部落联盟的酋长,或叫首领,什么皇呀,帝呀,都是后来的人加称的,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文字,哪来皇呀帝呀王呀!黄帝部落是从中亚阿姆河及锡尔河流域迁徙到黄土高原的中国北部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夏族的前身。

炎帝部落是从中南半岛河谷进入云贵高原的晚期智人的一支的后裔,与羌人部落是同一祖先,炎帝是华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华族东下北上到达中原地区至长江中上游一带。当时中国东部地区还有一支土居东夷部落联盟,其首领是俊帝,东夷部落的祖先是从中国沿海岸线进入中国境内的晚期智人的一支。最后这三大部落联盟汇集到中原地区,经过战争兼并融和形成华夏民族。黄帝部落联盟是后到者,但他们凭其从中亚学来的战车马技术战胜了炎帝部落及东夷部落联盟,成为新的统治者,不过黄帝部落联盟由于人数少,文明低,后来在南下过程中惭被同化了!但汉人仍有夏族人的血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