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是普遍存在还是少部分?你怎么看?

资深韭菜根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A股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进行财务造假,才导致了我国的证券市场成了一个投机的市场。这一点笔者是有发言权的,国内经常有机构找笔者担任他们的顾问,国内的大量的私募基金及民营的金融机构在证券市场上赚钱是非常难的,这么多的私募基金和民营的金融机构找笔者,无非是他们现在在证券市场很难赚钱,有的是赔钱的,今年有几百家私募失联主要原因是赔钱赔光了。

为什么我国的私募基金和民营的金融机构在证券市场活得这么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质量太差,财务造假,上市公司没有成长性,财务报表都是假的,机构怎么进行长线投资,机构投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出逃,现在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上市后连公司都卖掉不要了,这种情况下,私募基金和民营的金融机构生存艰难是正常的。

如果不改变上市公司质量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局面,我国证券市场很难出现牛市。如何改变上市公司在财务上不造假呢?笔者认为现在帮助上市公司进行产业的整合,通过产业升级进行长期的市值管理,帮助上市公司提高竞争力式最好的时机。可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只想短线炒作后减持,快速变现,根本不想进行产业升级。所以,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还需要管理层从法律上从严处罚。现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顶格处罚也就是罚款六十万,对于上市公司套现几十亿上百亿来说,这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证券市场的牛市是建立在上市公司财务不造假,大量的上市公司有成长性的基础上的,我们期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你在现实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财富生活联盟圈咨询。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关于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我认为是普遍存在,并非只是少部分,我反觉得真正老老实实申报正确财报数据的才是少部分,下面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什么是财务造假现象?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理解起来并不复杂,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在财务数据并非是如实的申报,而是在财务方面做一些小聪明,做一些小动作;比如为了规避财务会计制度,虚亏虚盈这是最常见的财务造假行为;

主要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费用支出,资产折旧,计提风险金等等里面进行做一些数据,然后为了避免管理层查到这些数据作了小动作,上市公司会制造一些假单据,虚假合同,虚假凭证等等之类的,这些就是财务造假现象。



为什么A股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是普遍存在,并非只是少部分?

股票市场与生俱来是有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而上市公司就是为融券功能而上市,而股民投资者就是为投资功能而入市,总之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进来股票市场的。

所以从而可以推理,公司上市也是为了融资,融资是为了公司业务开展有更多的资金;但是有些上市公司并非是把融资资金合理的利用,而是贪婪之心打开,融资是为了套现;经营公司也是为了套现,导致无心经营公司,而是想方设法的想通过股市为自己利益而奋斗。

总之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投资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而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说为了继续生存在股市,从而通过一些小动作,在财务上进行作假,通过不同方式作假来达到大股东的目的,这种现象并非是个例,很多公司都是出现这些小聪明动作,所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A股市场当前退市制度越来越严,其中确定退市的股票当中部分是由于财务造假行为,类似有些公司虚盈虚亏是最普遍的现象,最终公司把自己推向了坑,所以希望上市公司大股东想要长久的生存,一定要脚踏实地的把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才是硬道理。


老金财经


从目前来看,仅仅是冰山一角,但是否出现普遍存在还不得而知,不过要相信监管的惩戒力度,一定能给予这些人震慑作用,虽然现在是顶格罚款60万和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对他们无关痛痒,但是对于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后期加大处罚,也就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之所以财务要造假,就是为了留在资本市场,这些造假的公司留在资本市场不仅仅可以在股市获取到更多的融资资金,还能利用股市输送各种利益,牟取私利,让他们通过股市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市场就变成了这种造假普遍增多和减持潮不断出现的现象。

那这些财务造假目前来看不属于普遍存在,为什么上市公司要造假?

1,获取的财富是实体利润的几十百倍。有的上市企业一年的净利润在几千万,但是在股市却可以获取到几十亿百亿的资金,这就会让人性的贪婪无限放大,辛辛苦苦的赚钱还没有玩资本游戏圈钱快,导致了这些人敢铤而走险来进行各种造假行为,反正没有面临刑罚,并不担心有多大的惩戒。

2,证券法处罚力度低。

顶格罚款60万,禁入证券市场,如果问10位股民在金钱和罚款力度上衡量,敢不敢犯罪,10位股民都敢造假,因为犯罪成本低,导致了这些上市企业想尽办法造假,不怕担责,毕竟几十亿的利润比几十万罚款,让他们无所畏惧,更有鼓励造假的嫌疑。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目前来看并不是普遍的存在,监管也在加大力度惩戒,但是无奈证券法的处罚力度太低,导致这些企业敢犯罪,不怕违法,让A股市场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需要加快制度建设,让企业畏惧,才能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相信太多的股市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是普遍情况,而不是少见情况。但是,是真的吗?没有任何的一个准确的定论,这样事情的,信则有,不信则无,就算是说是少见情况,但投资者也会心中有答案,认为是普遍情况;就算是普遍情况,也会有投资者认为是少见情况。这个答案,不在客观,而是每一位投资者的心中。从客观的角度谈这个事情,A股的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是少见的情况!

上市公司财务做账的方式有很多,有些是合理,有些是做假!

上图是康美药业的资产负债表,当时受到市场非议的就是康美药业的货币资金十分充沛而应收利息十分少。客观讲,一家上市公司货币资金300亿至400亿之间,就算是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也会有1.05亿至1.4亿。但是,康美药业的实际应收利息却常年在5000万至7000万之间,就算是活期利息,也是少了一半,这不合情理。所以,质疑声音十分大,最后经核实,康美药业的财务确实存在问题,出现“爆雷”。

我们再来看这家上市公司,也是出现“爆雷”财务做假的公司:康得新。最近五个季度的货币资金在150亿至200亿之间,营收利息在5000万至8000万之间。如果利用银行最低的活期利率进行计算,利息在5000万至7000万之间。也就是说,利用应收利息这一项财务数据,没有办法更好的辨别出这家上市公司具体情况。那么,对于辨别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情况,利用不同的财务指标,就变得很难。存在一些蛛丝马迹的,能辨别出来,要是没有蛛丝马迹的,就完全辨别不出来。只能通过自身还不起贷款、付不起利息以及分不出红的情况,来映证财务做假的情况。那,还是不能说明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是少见而非普遍的情况。

这就需要讲到财务的合理性中了,在这一个维度,很多读者很难理解。为什么?因为“一辆车,你使用的,未必是你的,可是,就是你的”,是不是听起来这样的言语很绕,真实的上市公司做账分类也就是如此之绕。

上市公司的财务系统很复杂,出纳、会计、审计,并且不同的项目有不同负责的出纳、会计、审计。通常大家了解的注册会计,属于顶层设计,更重要的是审计工作,而真实会计的工作是高级会计、中级会计、初级会计以及出纳来完成的。存在很细的分工。

股市中,约有65个大类行业,每一个行业应对的行业、项目存在不同的补贴与政策,对应的财务影响又是比较多。那么,这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不能用简单一两句话说得清楚。并且,涉及的情况又是很多。我们就以车辆来说。

一家上市公司正常使用汽车,如果购买一批车辆,一时间需要支付更多的资金,并且影响上市公司即期的财务情况。当然,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未来破产,之前所购买的汽车就是资产,与之随来的就是资产冲抵。

我们反过来思考,如果一批汽车上市公司不进行购买呢?而是通过管理层的三大姑五大姨之间进行租赁呢?即期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也不会大幅降低货币资金的情况,汽车所带来的资产减损,也不存在。并且,三大姑五大姨的面子也照顾到了。当然了,如果这家上市公司出现了破产,这些车辆,仍旧是三大姑五大姨的,并不会跟随公司一起破产当做资产冲抵。还有一点,当上市公司年景不好的时候,可以提出降低运输费用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上市公司利润。从直观的角度讲,这不仅仅为三大姑五大姨带来了生意,还为上市公司年景不好的时候降低成本,属于双赢。

但是,从财报的角度看呢?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显示出来,而是冷冰冰的数字。或者,可以这样说,上市公司普遍性的并不是造假财报,而是合理依据财务系统做出的可调控手段。当然,普通投资者无法了解到上市公司的内部结构,如果有出现财务爆雷,故而认为财务造假是普遍性。其实,财务造假,仅是少见的情况。

利用历年的财报信息,更好的规避财务造假的情况。

“没有办法叫醒装睡的人”,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如果想做假,要想在财报中发现问题,仍旧是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当然,就算是“天衣无缝”,也会有些蛛丝马迹。对于普通的投资者面对这些蛛丝马迹,根本无法辨别。

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能识别,就是:利用历年的财报信息。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几年的业绩十分质优、财务数据面很不错,受到的市场关注度一定是高的。这就对一家上市公司造成无形中的“压力”,数据面绝对不会做到最为质优的上市公司。股市3700家上市公司,最大的程度会在100位至300位之间。

为什么会有如此“压力”?股市的优质资产就那么多,如果财务数据排列的位置越靠前,前往你公司调研的调研机构、人员以及专业人士就会越多。甚至一个月有数十家调研机构前往。在这种情况下?能“鱼目混珠”?这种概率是极小的。

比如利用连续五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的财务数据。这样能很好规避一些上市公司,康美医药与康得新均没有达到。并且要巧用现金股息率,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存在问题,资金量并没有那么多,或者业绩造假,往往现金股息率会比较低。再就是规避历年市盈率较高的一些上市公司。

总结: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并不是普遍存在,而是少见的情况。财务的系统很复杂,可能存在一些合理调控上市公司业绩,而并非造假。再就是,通过历年连续性优质财务数据能更好的规避上市公司造假“爆雷”的情况。


厚金说


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我记得在会计行业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德准则或者说是法律标准,那就是不做假账。但在实际的情况下,由于中国在经济领域生活中契约精神比较缺乏,出现过很多的造假行为,财务造假应该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但随着A股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信息公开透明的力度加强,严监管的态势并没有放松,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要好一些。


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康美药业等一类白马集邮股也出现了财务造假行为,对于股民的信心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以前一般都认为只有垃圾公司才造假,但是没想到一些绩优白马公司也出现了财务造假,这让人们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诚信和契约精神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是非常致命的,可以说动摇了市场经济的基础,最近管理层的监管力度比较严格,对于相关的造假行为重申了管理责任,可以说对这个现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法律层面上有这样一个词:不做有罪推定。在没有证据和事实面前,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待上市公司,应该相信上市公司的基本节操和法律底线,虽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财务造假行为,也让股民蒙受了比较大的损失,但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还是要相信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好的,只有少数人是在做财务造假,同时要相信制度和管理的威力,能够不断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法规的遵从度。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理层对于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有点弱,最高刑期是3年,顶格罚款是60万元,这对于动则就是几十亿资产的上市公司来说,违法成本过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执法的刚性,应该加大处罚的力度,让人有所敬畏,一旦触犯法律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小散李大鹏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但是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对于目前的A股来说,毕竟有许多的地方需要完善,特别是对于处罚力度来看!中国虚假披露惩处力度过轻,最高刑期仅三年,处罚金额最高60万元,无异于放纵违法犯罪。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像长生生物,乐视网,康得新,康美药业这样的大白马股也爆出了业绩造假,甚至道德沦丧,公款私用等违规行为!这种伤害其实比垃圾股造假更可怕。

因为股民们因为它们的优秀业绩而买入,但是却因为“业绩造假”而亏钱,这样的体会,真的是终身难忘。甚至让许多相信长线价值投资的人失去了信心,如果长期以往下去,那么一定是对于市场有着重大的打击~!

而对于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在少数,甚至还有许多上市公司只是没有被爆出来而已,这才是恐怖的地方!

再说注册制,美国注册制实行长达80余年,探索出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惩处追责上,美国注重严刑峻法、集体诉讼和公平基金,让财务造假公司付出惨痛代价。

一是美国对证券欺诈严刑峻法,中国处罚过轻。

二是美国财务造假者可处以500万美元罚款和25年监禁,不亚于与持枪抢劫等恶性犯罪。

所以说,A股的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是普遍存在还是少部分,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如果不提高处罚力度,加入更大的刑事处罚,那么“康得新和康美”事件就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最后一次!!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琅琊榜首张大仙


这是股市坑杀股民最大的罪。我们炒股,一没背景,二没消息,股票是好是坏全凭公司公布的业绩来选择是否持有,如果公司存心造假,虚构业绩和题材,就很容易让股民钻进去了。去年我就险些被雅百特骗了,好几次想买它,一来因为大股东在10元左右连续增持,二来它的海外题材很吸引人,业绩也不错,万幸的是犹犹豫豫之后放弃了,因为选到更好的股票。但到今年初,突然晴空霹雳,雅百特发布公告,证券委追查它在14年虚构海外业务,业绩造假,对它做出警告处理,接下来有退市风险,这公司明摆是坑人啊!回想不久前大股东增持,才明白是故意忽悠股民,抛出的饵料,帮庄家出逃!当时看到这内幕,真是又气又惊!但让人奇怪的是,这条公告出来后,雅百特的股价依然坚挺,在9-10-8元区域还维持很长时间,直到今年6月后才加速下跌,从此一泻千里,变成ST,1元股,料想这时候机构和庄家货也出完了。像这样的造假公司,不重罚不足以平民愤!可怜的是,那些因为相信它而买了它股票的人!



枫叶乱舞


财务报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有着很深的很强的勾稽关系。一个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需要经过相关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的,并非大家想象的可以随意变更。

但事实上,除了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外,利润表的调节空间相对而言会更大一些。无论是确认收入,或者是递延所得,或者是费用资本化比例,都有较强的调节空间。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有一段时间会有一大批企业集中进行业绩洗澡的原因所在。

我们有3600多家上市公司,业绩调节的不在少数,但是纯粹的财务造假则是少数。只不过随着自媒体的发达,社会舆论监督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不诚信者的手段被公诸于众,让我们觉得处处是假,处处是雷。当然对于那些已经确实是财务造假的公司,法律会给予相应的惩罚。

作为我们投资者,也确实需要擦亮眼睛,尽量的避免去踩雷,选择一些经营上诚信可靠的上市公司,去投资。

(晴溪)


孙建波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市场上大部分上市公司质量并不高,最终暴雷出来后,股价跌得是一地鸡毛,垃圾股越来越多,最后把我国的证券市场变成了一个投机的市场。

对于目前的A股来说,有着许多的地方需要完善,特别是对于财务造假事件的处罚力度,中国虚假披露惩处最高刑期仅三年,处罚金额最高60万。这种处罚水平对于上市公司套现几十亿上百亿来说,这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因此才会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频繁出现。在金融市场比较完善的国外,财务造假的事件处罚是非常严厉的,像美国对于财务造假者可处以500万美元罚款和25年监禁,不亚于与持枪抢劫等恶性犯罪。

就是因为对于财务造假案的处罚过轻,我们才会看到市场上很多白马股爆出了业绩造假,导致股价大幅回落,被套的股民和机构死了一波又一波。对于那些因为业绩优秀而买入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最终因为“业绩造假”而不断的亏钱,这样的体会能让许多相信长线价值投资的人失去了信心,最终对于整个市场也是重大的打击。

就算是机构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活的非常的艰难,如果不改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局面,我国证券市场很难出现牛市。现在帮助上市公司进行产业的整合,通过产业升级进行长期的市值管理,帮助上市公司提高竞争力式最好的时机。可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只想短线炒作后减持,快速变现,根本不想进行产业升级。所以,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还需要管理层从法律上从严处罚。

虽然中国股市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在规范了相应的市场规则之后,总会慢慢的成长起来。相信上市公司财务不造假,优质股票具有高成长性,整个市场慢慢走牛市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

如果大家对我写的内容还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互动交流,如果觉得写得还可以,希望能够点赞关注。


用户2378965803867315


由于a股市场成立的时间并不太长,导致在很多层面会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过去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的审核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利诱之下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在a股市场,我们频频会看到上市公司财务出现造假的现象。而且公司财务造假还不是个例,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比如本周獐子岛就被实锤财务造假,而且类似的上市公司太多了。

尤其在今年,随着监管的趋严,我们看到很多财务洗澡、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浮出水面,即便曾经的绩优白马股都是地雷不断,最典型的就是康得新和康美药业,两者曾经还入选过上市50指标股,市值最高峰都是上千亿以上,但是依旧被爆出财务造假,虚造营业收入、存款不翼而飞等等。可想而知,白马股都有雷,一些中小创更不值得信任,因而没有被爆光的上市公司还会有很多。

之所以今年我们看到退市的个股增多、地雷股增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新的证券法规将要做修订,而一旦修订,60万的定格处罚就将成为历史,所以很多上市公司很聪明,选择在修订前主动交代财务问题,也是怕以后被严惩,另一方面随着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施行,新股常态化的同时,退市也将常态化,所以监管开始从财务层面开始进行了筛查,而太多上市公司经不过查,而这也是加强上市公司的上市质量,为整个a股塑造良好的氛围的一个重要举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