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癌症病人在一起吃飯,要注意什麼?

黃強


看到這提問忍不住想寫點什麼。我的表妹是癌症過世的……幫忙照顧過她一段時間。

和癌症患者一起吃飯,首先要看對方身體狀況,如果對方身體狀態不錯,請客或在家招待對方的話,瞭解一下對方是否需要忌口?飲食按照適當的食譜來點菜或做就可以了。

一起吃飯期間,儘量不要說沉重話題,說些輕鬆的能調節氣氛的就OK了。

如果對方處於化療期,建議不要非得和對方同時吃飯。臨時陪同人員也好,家屬也好,儘量以輪班的形式提前或者推後吃飯。化療期間的病號非常痛苦,可能吃不了兩口就嘔吐。要隨時準備好幫助對方不過於狼狽,嘔吐袋漱口水或者什麼的,最好暗中提前準備好,以免到時手忙腳亂的。

除此之外,只想說一下,所有大夫都說癌症不傳染……但照顧表妹到她最後幾天時,一位大夫站的遠遠的,都不肯靠近的樣子至今難忘……要知道,我表妹得的不是肝癌也不是肺癌……

作為一個家屬都感覺大夫的嫌棄舉動心裡不太舒服,何況病號本身?所以與癌症患者一起吃飯的話,態度什麼的請儘量自然,不要做一些無意識的舉動傷害到對方。與其讓對方覺得你在忌諱和他或她一起吃飯。不如不一起吃飯,送一些合適的禮品,與對方小坐氣氛不錯的聊天,可能效果更好。

因為不知道具體情況,只能籠統的介紹一下,如有不合適的內容,請多包涵吧。祝好!


珊瑚


大家好!傳播知識,普及健康,我是醫心雕龍,一個熱心科普的臨床醫生。

和癌症病人在一起吃飯,要注意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癌症既然是眾病之王,每年害死了那麼多人,這個病一定非常可怕,和癌症的病人在一起需要特別注意,否則就有被傳染的可能。和癌症患者在一起吃飯真的會被傳染癌症嗎?其實並不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癌症具有傳染性。

和癌症病人在一起吃飯,要注意什麼?我覺得這要從兩方面說起

第一、自身需要注意的方面

癌症患者因為疾病的困擾,內心已經十分脆弱,可能連言語方面的刺激都不能承受,所以與其吃飯的時候,最好做到足夠的尊重,千萬不能拿患者生病的事情開玩笑,當然了,也不能過份顯露尊重,這樣會讓患者感覺不自在,最好表現的自然一些,讓其覺得自己不像病人。

第二、飲食衛生方面

這個想必不用細說,莫說是病人,即便是健康人之間也需要注意飲食衛生,所以,建議吃飯的時候分清碗筷,做到每個人固定使用,這到不是說預防癌症傳染,而是預防交叉感染。

第三、注意情緒方面的安撫

癌症號稱眾病之王,尤其是晚期癌症,一旦患上,往往意味著離死不遠了,所以一般情況下患者情緒會十分低落,這一點我們在臨床上遇到很多,甚至有的患者想不開自尋短見,所以,對於癌症患者的情緒安撫非常重要,尤其是感情方面的理解。

總而言之,和癌症患者在一起吃飯,是沒有感染癌的風險的,如果非要說一些注意事項,建議多尊重、鼓勵患者,儘量做到情緒上的理解。

我是醫心雕龍,碼字不易,都看到這了也算是緣分,賞一個贊再走唄!

醫心雕龍


和癌症病人一起吃飯,沒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事情,首先要告訴各位,癌症並不會傳染,和癌症病人一起工作,生活,學習和用餐,都不會導致癌症傳染。但是,與癌症病人一起吃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科學健康的飲食

癌症的發生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是有關係的,為什麼一個家族裡面經常出現好幾個癌症患者,與一家人的飲食習慣都有關係。所以,家裡面有人得癌了,特別是消化道腫瘤,例如胃癌,大腸癌,肝癌,食管癌等等。何為健康的飲食?應該清淡低脂飲食,戒菸戒酒,少吃燒烤、肥肉、炸雞等高脂肪性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少吃鹹菜,醃肉,臘肉,鹹魚等醃製食品。癌症術後的患者,需要少量多餐,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暴飲暴食。

(2)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

胃癌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有密切的關係,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如果家族裡面有胃癌患者或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需要特別的警惕,最好是全家都去檢查一下, 如果幽門螺桿菌陽性,都要接受治療,消滅細菌。在消滅細菌之前,最好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防止傳播。

(3)不要共用剃鬚刀、牙刷等日常用品

肝炎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因素,乙肝可以通過血液和性生活途徑傳播,如果共用剃鬚刀、牙刷等物品,上面有可能會殘留患者的血液,導致肝炎在家人之間傳播。所以,家人之間不要共用這些物品。夫妻雙方過性生活的時候,需要戴避孕套。最好的辦法是注射乙肝疫苗,產生抗體之後,就可以共同生活。

總而言之,癌症並不會傳染,與癌症病人一起生活,工作和吃飯,不會導致癌症傳播。我們需要科學的防癌,不要歧視癌症患者,本來患癌的病人就情緒低落,如果家屬再投來異樣的目光,更加會傷害患者的心。


普外科曾醫生


臨床上我接觸到不少的腸癌患者,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大多數是女兒或者兒媳婦偷偷過來問我,癌症會不會傳染?坐在一起吃飯會不會也得癌症?

癌症不具有傳染性,普通人可以和癌症患者一起吃法,不會被傳染。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注意:

①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或者手術後,需要比較忌口,希望家屬多諒解,儘量滿足癌症患者飲食的特殊性;

②癌症患者心情不會太好,吃飯時候儘量不提相關疾病的事宜,以免引起患者食慾減退,不利於身體康復;

③一些有特殊病因的癌症,如肝癌,大多數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作為家屬應少接觸這些患者,特別是手上有傷口時,儘量不要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以免感染到乙肝;胃癌的原因,有部分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這個細菌可以通過食物交叉感染,但不一定會發病,做為家屬,需要正確認識疾病,如果檢查發現合併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則全家人都要做詳細檢查,一起用藥殺菌治療。

④想要活下去,是每一個癌症患者的心聲,他們不僅要靠醫生的治療,還需要來自親朋好友的鼓勵和關心,只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力量,他們才會勇敢的去戰勝病魔。如果我們得知對方得癌症,第一時間就劃清界限,這種做法是非常令人心寒的,不利於癌症患者的情緒穩定。

⑤癌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作為子女,要做好自身定期檢查的計劃,以免漏診延誤治療。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癌症患者除了生病了以外,真的和正常人無異。他們一定也希望想普通正常人一樣去生活!

和癌症患者一起吃飯我覺得和正常人吃飯一樣啊,但有兩點我覺得可以留意一下:

一、癌症不傳染,莫害怕

癌症是不傳染的,別說一起吃飯了,就算接吻等親密接觸也不會傳染,大可放心。但是比如這個患者有肝癌,我們知道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肝炎處於活動期,碗筷還是建議分開用的。其實即便這個患者沒有肝癌只有肝炎,我們日常也是要注意的。正常接觸完全OK的,放輕鬆。

二、注意癌症患者心理建設

很多癌症患者都不願談及自己得癌症的事,有些甚至除了愛人孩子外,兄弟姐妹都沒有告訴。倘若是這樣的患者,我們即便知道癌症事實,也不要提及,向平常一樣家長裡短的聊天,讓他感染家庭溫暖即可,給他一些空間。如果患者平素很極端消極,還是儘可能的多鼓勵,自己轉不過來的彎,有時候真的別人幫一把。

癌症患者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需要來自家人、朋友的關懷和愛,所以不要害怕傳染,癌症不傳染,多給他們愛和鼓勵!

我是愛科普的@腫瘤科小飛俠 關注我分享更多醫學知識 #清風計劃## #青雲計劃# #她力量計劃#


腫瘤科小飛俠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癌症不是傳染病,它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更不會通過共同進食的方式傳染,我們完全可以和癌症患者共同進食。

其次,癌症是一種高消耗疾病,癌症患者的飲食和我們正常人的飲食還不太一樣,他們要以高蛋白、多元化營養為主,才能更好的抵抗癌症,抗過放、化療。

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我們在和癌症患者一起吃飯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過多的談論病情,雖然一般癌症患者都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比較瞭解,但是過多的討論病情,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2.作為家屬,要常常陪伴,人在脆弱的時候,最想要依耐的都是自己的親人,經常和患者一起吃吃飯,讓他感覺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增強戰勝癌症的信心;

3.吃飯時適當聊聊天,進食是人心情比較愉悅的時候,再聊一聊平時比較開心的事,讓患者的心情更上一層樓,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4.不要刻意把他當做“病人”,不管有沒有經過治療的癌症患者,我們都不能刻意的把他當做病人,什麼都替他做,什麼都給他準備好,還是要讓他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儘量參與到正常的生活;

癌症是可怕的,可怕之處在於很多患者一來都是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失去了最好的治療方式,導致治療效果都不太好,因此,作為家屬和朋友,能夠做的就是陪伴、關愛。


普外三角針,健康知識常科普,歡迎點贊和關注!


普外三角針


首先肯定一點,癌症是不會傳染的。但以下導致癌症的病毒是會傳染的,需注意。


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螺旋形的細菌,存在於人體內胃和十二指腸的酸性環境中,我國約有70%的成年人攜帶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與胃癌、胃粘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樣(MALT)惡性淋巴瘤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幽門螺桿菌列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子。

建議: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建議聚餐時儘量使用公筷、公勺,最好實行分餐制。限制醃製、燒烤等食品的食用,降低癌變的幾率。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簡稱HBV)是一種病毒性肝炎,危害很大,忽視病情容易致使病情惡化,向重症肝炎轉變,危及生命,此外還具有傳染性,通過血液及性生活傳播,威脅家人健康,需引起重視。臨床已經證明,80%的肝癌患者患病的誘因,是乙肝病毒的傳播。

建議:乙型肝炎疫苗對阻斷母嬰傳播起重要作用。注意注射、接種、文身等使用的各種醫療器具,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飲食中注意分餐,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人乳頭瘤病毒

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是一種DNA 病毒,人類是 HPV 的唯一自然宿主。人乳頭瘤病毒是大部分女性宮頸癌的元兇,同時和肛門癌、男女生殖器癌、口咽癌密切相關。

建議:HPV疫苗對於宮頸癌有預防作用。使用避孕套、限制性伴侶數、推遲首次性生活時間和首次生育年齡等有助預防。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以上病毒導致的癌症,完全可以正常接觸,不會導致癌症。以上三種病毒的話,做好防範,一般也是不會傳染的,希望親屬們給與更多的關愛和幫助,讓腫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早日走向康復。


張文彭


和癌症患者一起吃飯,應注意以下三點:一,維持自身的安全。二,更好地保護病人的身體。三,給予病人更多的心理安慰。

一,維持自身的安全

1、腫瘤在人類之間尚未發現傳染證據。

儘管各種宣傳報道,都說腫瘤不會傳染。仍然有癌症患者家人擔心,腫瘤會不會傳染。有些病人家屬會私下裡拉著我到一個角落:腫瘤確實不會傳染吧?

在這裡,筆者再次向大家重申。腫瘤目前尚未發現可以在人類之間互相傳染。

科學家僅在犬、袋獾、軟殼蛤等少數幾種動物身上發現了傳染性腫瘤。比如說,2015年,《細胞》雜誌發表一篇論文,抽取患有白血病的軟殼蛤的血細胞,注入正常健康的軟殼蛤中,其中一些軟殼蛤會患上白血病。這或許與動物的免疫系統不完善有關。

醫生在與癌症病人檢查、談話、動手術,甚至被癌症病人的血液濺到身上,這些通通不會傳染腫瘤。經常接觸腫瘤病人的醫生,其腫瘤發病率也並不比常人高!

我們人類之所以得腫瘤,並非腫瘤細胞直接侵入人體所致。我們的身體內存在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兩者相互牽制,維持平衡。但在一些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兩者間的平衡被打破,從而產生癌細胞。

2、一些腫瘤存在家族聚集性。

△雖然腫瘤不會傳染,但是科學家發現,在某些家族中,一些腫瘤的發病率要明顯高於普通家庭。

我曾經見過一個前列腺癌家庭。父親剛剛前列腺癌去世,兒子又檢查出了前列腺癌!

△腫瘤的家族聚集性,與基因的遺傳,家族的相似生活方式,處於同樣的環境汙染之中有關。

比如說,家庭成員中有一個吸菸,煙霧對其他人都有影響,其他人屬於被動吸菸。家族成員患肺癌的幾率就大大高於不吸菸家庭。

△許多癌症的發生,跟病毒或細菌感染有關。比如肝癌與乙肝病毒;胃癌與幽門螺桿菌;宮頸癌與人乳頭狀瘤病毒;鼻咽癌與EB病毒等。這些病毒或細菌感染成為癌症的誘發因素。

癌症不傳染,但是病毒或細菌卻可以傳染。家族成員密切接觸,容易感染相同的病毒或細菌,經過漫長的過程,少數感染者可以出現腫瘤。

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遺傳性,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

3、維持自身安全,避免癌症相關病毒或者細菌感染。

首先,我們應明確病人癌症具體是哪種。

如果是胃癌,病人及家人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可能都很大。幽門螺桿菌經過共用碗筷、接吻、對嬰幼兒的口—口餵食等傳播。據報道,亞洲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75%!因此,家中成員應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查,有感染者進行殺菌治療。

如果是肝癌,就要當心乙肝病毒傳染。雖然乙肝的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性傳播及母嬰傳播。但是在就餐時,如果消化系統粘膜破損出血,也有感染乙肝幾率。因此,可以注射乙肝疫苗防止感染。

其它癌症相關細菌、病毒,不會經過共同進餐傳播,不需要擔心自身安全問題。

二,更好地保護病人的身體

癌症患者由於身體需要調動更多的能量來抵抗癌症,同時,癌細胞也不斷的消耗身體能量。病人往往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因此,合理的飲食有利於癌症患者身體康復。那些想通過不吃飯來餓死癌細胞的方法並不靠譜。癌細胞沒被餓死,人可能就暈過去了。

1、控制糖類及脂肪過多攝入。

研究顯示,高糖是胰腺癌、肺癌、結腸癌、膽管癌、肝癌的好發因素。

進食糖及脂肪過多易導致肥胖,而肥胖的人,更容易患癌!

2、補充優質蛋白質。

應適當補充牛奶、豆類、魚禽肉蛋等優質蛋白。

3、多吃蔬菜及水果。

蔬菜及水果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胰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發病風險。

4、改變烹調方式。

烹調方式以蒸、煮、燴、炒為主,少用煎、炸、烤等方式。煎、炸、烤、醃製食品致癌因素更多。

5、增加餐次。

腫瘤患者大多食慾減退,如果化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可以適當增加餐次,少食多餐。

6、戒菸限酒。

菸酒可導致多種腫瘤高發。即使是家人,也不宜在病人面前喝酒,勾起病人的酒癮!

癌症病人不能喝酒,家人最好也不要在病人面前喝

三,給予病人更多的心理安慰

很多答主提到,對於癌症病人應採取分餐制,不要共用碗筷。筆者並不贊同。

有些病人並不知道本身病情,家人的分餐,會加重病人心中的顧慮與猜疑,懷疑自己得了什麼大病。即使患者知道自己的癌症病情,家人突然分開碗筷,會讓病人感覺受到區別對待,認為家人在疏遠與躲避自己,讓病人時刻意識到自己身患絕症,心情異常低落!

上面已經分析,腫瘤不會傳染,與腫瘤患者共同進餐也不會導致腫瘤發病率升高。(胃癌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估計在癌症發病前,家人都已經感染,出現癌症後再分餐,沒有意義,不如查一下然後殺菌治療。)

患上腫瘤的病人,心中充滿憂鬱、恐慌、沮喪、痛苦、悲觀、多疑等各種負面情緒!此時,家人應給予更多的心理安慰,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即使最終無法戰勝病魔,可以留下更少的遺憾。

總結:癌症在人類之間,尚未發現有傳染證據。癌症之所以有家族聚集性,與基因的遺傳、家族的相似生活方式、同樣的環境汙染有關。幽門螺桿菌及乙肝病毒感染是胃癌及肝癌的誘發因素。胃癌家族成員可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查殺,肝癌家族成員應注射乙肝疫苗防止乙肝病毒。癌症患者身體消耗較大,應合理飲食,增加身體免疫及抵抗力。和癌症病人一起吃飯,還應給予病人更多的心理安慰,讓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王成大夫


和癌症病人在一起吃飯,要注意什麼?不需要注意什麼,和以前一樣,和沒有得癌症的人一樣,你以前怎樣和他怎樣,現在還怎樣。


有的人會說,難道可能和他共碗筷?這不是廢話嗎?難道你和沒得癌症的人一起吃飯,是和他共碗筷?!你當然得注意飲食衛生,這和是不是癌症病人沒關係,不管是不是癌症病人,基本的飲食衛生當然要注意。其他生活中也是一樣的,不要共個人洗漱用品,比如牙刷,毛巾等,沒有癌症的人也應該要分開吧。有的人說,萬一不小心共用了呢?風險和你平時一樣,你和其他沒得癌症人萬一共用了碗筷或毛巾呢?也是一樣的。


其實我知道有人問這個問題主要是擔心癌症會傳染。完全不用擔心,癌症會不傳染,所以,可以和癌症病人正常生活交往,以前怎樣還怎樣,反覆說的,基本的衛生這個本來就應該要做到,跟得沒得癌症沒有關係。和癌症病人一起吃飯,握手,遊玩,接觸,擁抱,包括夫妻親密動作,都是可以的,不必顧及所謂的癌症傳染,因為不會傳染。


腫瘤專科醫生


首先明確癌症(惡性腫瘤)不傳染,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很多人對這種疾病不理解,很多人會冷落或者拒絕和癌症患者就餐、交流,也遇到過家屬不讓小孩和患有癌症的爺爺奶奶接觸,其實這些做法是不對的。和癌症患者交流、生活沒有特別禁忌。


非要說注意點什麼,那就注意日常用餐衛生,癌症患者抵抗力差,避免一些不衛生的食物,導致腹瀉等其他疾病。


在現代醫學中,癌症已經被公認為一種慢性病,並不是所有癌症都是不治之症。如果患者是你的親朋好友,你過分刻意的不和他們交流,反而會冷落患者,本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已經很差了,這樣不利於病情的緩解。而抗癌的整個艱辛的過程中,患者的心情好壞,是有非常重要的環節。


所以要樂於和癌症患者交流,吃飯。中國的吃文化是交流的一種手段。親情、友情、生意、談對象,很多都是在吃放的過程中培養和談成的。



非要說和癌症患者吃飯要注意什麼,那麼我們就注意一下癌症患者的飲食應該注意哪些

癌症患者的飲食搭配

  1、蛋白質類

  癌症患者要儘可能吃優質蛋白,尤其放療後應選擇高蛋白飲食來補充能量,如魚、蛋、肉類(豬、牛、羊肉和禽肉)以及豆製品。蛋白質佔總能量的10%即可滿足成年癌症患者的需要,但通常老年病人的蛋白質攝入量要大於總能量的10%。但需注意的是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要限制蛋白攝入量。

  2、乳品類

  各種形式的乳製品,是維生素A、B、D以及鈣的主要來源,也可提供一定量的蛋白質。

  3、蔬菜水果類

  建議癌症患者採用美國腫瘤協會推薦的膳食指南,每天至少吃5份果蔬(1份果蔬約85克,相當於1根小香蕉、中等蘋果或1根小胡蘿蔔),以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柑橘類水果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深黃綠色蔬菜可提供維生素A;蔬菜可提供維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纖維。這三種物質對人體相當重要,不能缺少。


  4、穀物類

  米飯、麵條、饅頭、粥等,可提供糖類、維生素B及鐵。另外,每天還需脂質(包括動物脂肪、植物油等),提供熱量和維生素來防止消耗自身的脂肪。

  營養治療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科學的營養搭配可以糾正或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抗癌能力,此外也要及時搭配扶正固本的中醫藥進行調理,能提高患者對手術以及放、化療的耐受性,減少術後感染,加速傷口癒合,降低復發和轉移的幾率,提高成功率。尤其在冬季,癌症患者鍛鍊機會有限,通過飲食提高免疫功能是一種有效的康復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