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有人說糧食酒越來越少了,對此你怎麼看?

小馬話三農


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

這個不同的方法出酒率是不一樣的,出酒率跟糧食,酒麴,發酵,師傅的手藝密切相關。但是大體來說得看釀酒的香型和工藝。如果是清香型的高粱酒,一斤糧食可以出四兩左右的原漿酒,如果是濃香型的工藝,一斤糧食只能出三兩酒。這個也是國家有規定的。我是瀘州這邊做酒點,主要是清香型和濃香型,市面上主流的三大香型醬香型做的少,醬香型根據同行話說用坤沙一斤糧食只能出二兩酒。因此在出酒率上清香型大於濃香型大於醬香型。
按照傳統工藝,固態發酵的糧食酒的出酒率都不高,這也是糧食酒再市面上賣的稍貴的原因。




現在國家允許液態酒的存在,

可以說那也算是白酒的一直快速工藝,糧食用的少,出酒率高。因此想喝純糧食酒的可以多看看包裝酒上面的執行標準。濃香型是GB/T10781.1,,大麴清香型是GB/T10781.2,這個是以汾酒為主導確立的。醬香型是GB/T26760,小曲清香型是GB/T26761-2011,我們瀘州這邊的固態清香型白酒大都執行這個標準。不同的標準對應不同的工藝和規模。
因此市面上買糧食就的時候多看看執行標準,多瞭解總歸沒有壞處的。


壹酒酒肆


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有人說糧食酒越來越少了,對此你怎麼看?

說到糧食酒,就會讓我想起外公。因為,外公有一門手藝,就是釀酒,村裡的人都非常喜歡喝。每到玉米收穫季節,外公就會拿新米去釀酒,圍在一個大鍋前,忙活了幾天才收工,終於釀出了玉米酒。到了年底,收穫紅薯的時候,有時間也會釀紅薯酒。



那時候,年紀尚小,對於一斤糧食能夠釀出多少斤酒並不在意。現在長大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糧食釀出多少酒,可不能夠一概而論。工藝不同、發酵期不一樣,曲種和香型各異,出酒率也是有多有少。那麼,在通常情況下,65度的白酒,出酒率在25%~45%之間。也就是說,拿一斤糧食來釀酒,可以出65度的白酒2.5~4.5兩之間。



然而,現在的農村很少看見有人釀酒了,糧食酒真的是越來越少了,而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如下:

  1. 懂釀酒的人已經老去,幹不動了。在農村會釀酒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老人們釀酒不是為了別的,而是釀製出來自己品嚐或者春節的時候招待串門的親戚。等過了5~10年,這些老人幹不動了,而年輕人又接不上。最後,農村釀酒手藝出現了斷層,少有人會這門手藝了,自然糧食酒就少了。
  2. 農村釀製的糧食酒相對而言“不好喝”。這裡沒有有意說糧食酒壞話,而是實話實說。農村的很多糧食酒都採用的是生料發酵而成的,出酒率得到提高,而酒的品質卻大打折扣,喝多了容易上頭。在品質上肯定不如正規企業釀製而得的白酒。
  3. 喝酒的成本不高了。怎麼說呢?現在人喝酒,並不是什麼難事,一斤白酒也就是幾元/斤或者質量好一點的十幾元/斤,這點消費,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是承擔得起的。而由於很容易承擔得起,故而很多人更願意選擇純度跟高,質量更好的外來酒,而放棄了糧食酒。沒有了市場的糧食酒,自然沒有人去釀製。



好了,以上有關於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的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指出。


終歸農村


小酒廠用稻穀生產白酒,每天一池500斤稻穀,50度白酒一百斤稻穀出45斤酒,大酒廠50斤左右,大酒廠用高梁生產一百斤高梁生產50度白酒68斤左右。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小酒廠我老丈人開了十幾年,另外有個朋友在大酒廠技術主管。


阿牛china2016


一斤糧食做多少酒,或者說一斤酒要幾斤糧食,那要看做什麼酒,以及怎麼做。


首先,不同的酒耗費糧食不一樣。傳統的糧食釀造的飲用酒,有甜酒、黃酒和白酒三大類。甜酒釀造歷史最久,黃酒的飲用史最長,白酒後來居上,基本佔領了95%以上的市場。

單說大米釀酒。一斤糯米可做二斤甜酒,也可做二斤黃酒。只是甜酒不是直接飲用,要連米帶酒稀釋做湯;黃酒要粗過濾,酒水直接飲用。大米做白酒,因做法和度數要求不同,用糧食不一個量,綜合出酒率約在40%左右。可白酒單用大米的很少,都要用到幾種糧食,出酒率更低,最低的四斤糧食出一斤酒。


再說釀造工藝。甜酒和黃酒是液態發酵,學術名稱“液態法”工藝,出酒率高,發酵期短,工藝簡單。白酒是糧食堆積發酵,然後蒸餾提酒,學術名稱“固態法”工藝,出酒率低,發酵時間長,製作工藝複雜。

當下市場的糧食酒佔有量很少,主要是上述原因造成的,產量少,時間長,技術複雜,耗糧食多。

酒精酒恰好相反,在基本指標上和糧食酒有著倍數的差別,因而具有極大的市場優勢:

  1. 耗糧食量少於固態法幾倍。不需要全部用糧食,凡是含澱粉和糖分的農作物都可以用來做酒。甜蜀黍秸稈、甘蔗渣、木薯紅薯玉米土豆。
  2. 出酒率高出固態法的幾倍;
  3. 發酵時間短到固態法的幾倍。


所以,綜合表現出來的產品優勢集中體現在成品勾兌上:迅速大量生產出來的酒精,兌兌就是成品酒。單用市場經濟指標衡量,酒精酒就是最適合市場的商品:成本低,利潤高,產量大,銷售多。譬如茅臺酒,別看你2000塊一瓶,可你的成本要600塊,而且要做5年才能上市賣錢。有這時間,酒精酒已經賣了百輪也不止,就按保守的2月一輪吧,還不說數量倍數,也是賣了30輪。按一斤酒帶包裝成本15塊,賣30塊,這個利潤率就不僅僅是暴利了。可以這樣概算:成本600賣2000生產週期5年,利潤率233%,合到年利潤率47%;成本15賣30生產週期2個月,合到年利潤率500%,不算不知道,一算嚇死人。這樣的生意,傻瓜也知道拼命搶著幹。至於喝著感覺怎樣,酒精酒不管這個,反正你要喝酒,反正市場都是我這個,你不買也得買,不喝也的喝。因為我也是合法產品。


普濟


用以前的釀酒白酒設備做酒,“三斤糧食一斤酒”,是真的嗎?為什麼用現代釀酒白酒設備做酒,出酒率越來越高了,是什麼影響了出酒率?

咱們先來看看,“三斤糧食一斤酒”,是真的嗎?



俗話說“酒是糧食精”,糧食釀酒,自然不可能是一斤糧食一斤酒了。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釀酒的工藝,而出酒率則和釀酒的手段、酵期、曲種甚至是季節等等都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傳統釀酒

與酒麴的關係

大致的出酒率一般為35%左右,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三斤糧食一斤酒”!

以前釀酒的手段比較糙,釀出來的酒雜質也比較多,傳統釀酒設備出酒率低,不如用傳統釀酒工藝結合現代釀酒白酒設備出酒口感好,出酒多。


現代釀酒白酒設備

想提高出酒率做好以下幾點!

1、選糧,釀酒原料要選擇顆粒飽滿新鮮、無黴變、無蟲駐的糧食。

2、酒麴的使用,以前釀酒大多是自家制曲,酒麴功菌種培育不達標影響出酒率,建議使用眾創高產酒麴,採用用中草藥做藥引培育而成,耐高低溫發酵力穩定出酒率高。



3、發酵管理

一般來說,糖化需在微氧的環境下進行,而酒化需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發酵後期如密封不好,影響發酵正常進行的同時還會導致酒分子揮發,發酵期間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高粱釀酒發酵管理

4、釀酒設備

如果燒酒設備的冷卻性和密封性不好,酒在蒸餾過程中就會揮發出去,從而影響出酒率。分段接酒“掐頭去尾留中間”,頭酒和尾酒可倒入下鍋復蒸得到高品質白酒。

建議大家選用密封性好、冷卻性好,操作簡單,節能的燒酒設備 。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fe7219308184ac59fc8e45ec5e36ff3\

純糧釀酒張愛權


釀酒工藝、發酵期、曲種、香型不同出酒率不同。

出酒率一般以65度計算。有原糧出酒率和澱粉出酒率,絕大多數酒廠按原糧出酒計算。

麩曲酒5-8天發酵,出酒率一般按45%即2.2斤原糧出一斤65度白酒;大麴酒28-45發酵,出酒率一般在35-40%即3斤原糧一斤酒。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3斤糧食一斤酒之說。

出酒率冬季比夏季略高,春秋季是出酒率高的季節。

為什麼現在糧食那麼多,純糧食酒卻越來越少了?雖然純糧酒成本並不算高。然而瞭解一下勾兌酒,用食用酒精按工藝勾兌一瓶酒,工藝不僅僅能改變酒的口味,而且還能改變酒的醇香程度。只有有著過硬的勾兌技術,才能使酒有更高的價格。酒精勾兌酒的優勢在於“成本優勢”和“縮短儲存時間”,導致勾兌酒和傳統白酒的巨大價差是最大的動力。勾兌酒通過工業流水線生產,只要酒精足夠,基本相當於無限量產出,市場的巨大需求導致大多商家熱衷於勾兌技術和營銷。所以此問題的現狀是由市場決定的。對於消費者來說,你真的需要純糧酒嗎?


非命I


一斤糧食能出多少酒?可以說這個是很多釀酒人不會觸碰的話題。畢竟告訴你一斤糧食的出酒量,大致也就可以算出釀酒的利潤了。

但現在普遍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三斤糧食釀一斤酒,究竟這種說法是真是假,我只是一個喝酒人,還不敢太肯定。

但出酒率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酒產量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說釀造工藝,釀造的酒的香型不同,採取的工藝也就不同,這就會影響一斤糧食的酒的產量。還有就是糧食的種類以及產地,我們知道釀酒,主要用到的就是糧食裡的澱粉,高粱,玉米,小麥等糧食的澱粉含量不同,東北的高粱和貴州的高粱澱粉含量也不同,這也會導致一斤糧食的產酒量不同。再有就是酒麴的不同,也會影響酒的產量,酒麴中酵母的活性高,就可以提高糧食的出酒率,相反,活性低,攪拌不均勻,都會影響出酒率。

為什麼說現在純糧酒越來越少呢?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商家唯利是圖。純糧酒釀造週期長,從釀造到入口口感達到一定程度,少則也需要兩三年,如果自家酒廠規模不大,產量就會低,根本不夠賣,因而很多人就開始昧著良心做勾兌酒,勾兌酒可以在短時間內推向市場,來錢快,對於唯利是圖的人說,必然會導致一陣狂熱。

我是小王品酒,願意和廣大酒友交流經驗,後期小王品酒視頻即將推出,讓我們一起聊一聊酒的知識。



知酉說


俗話說,三斤糧食一斤酒,那麼一斤糧食也就只能釀酒三兩多糧食酒。至於現在糧食酒為什麼越來越少?原因無非就是,釀酒賺不到錢。糧食酒賺不到的錢,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正如前面回答的問題,三斤糧食才能釀一斤酒,那麼一斤糧食酒的價格,至少要到五六塊錢一斤,才能保本,現在很多低端的白酒也就五六塊七八塊錢一瓶。而散裝的白酒如果賣到超過這個價,就會很少有人買了。

第二,散裝白酒的銷售量比較少,現在散裝糧食酒的銷售無非就是在當地的農貿市場進行銷售,購買的人員也是當地附近的一些農民,而現在農村裡的人越來越少,農村買酒的人也越來越少,本身利潤少的情況下銷售量也變少了,這樣就導致收入進一步下滑。

第三,糧食酒的釀製步驟很麻煩。釀製糧食酒的過程通常是從挑選好的穀物開始,然後晾曬,蒸制,發酵,蒸餾,步驟多工藝麻煩,導致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去幹這個事情。

以上幾個方面就是,現在農村糧食酒越來越少的原因。





愛折騰的老程


一斤糧食可以做出多少酒?為什麼現在的糧食酒越來越少了?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釀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工藝頗為講究,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關於酒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在科技極其落後的時代,人們普遍認同的有猿猴造酒、儀狄造酒、杜康造酒等。豈能神乎其神?它是從天然發酵到人工發酵釀製而成的,是勤勞人民智慧的傑作,而非聖賢發明。


酒是一種發酵食品,是由一種叫酵母菌的微生物酶的分解糖類作用下而產生的。具體每斤糧食能出多少酒?糧食酒真的就那麼少麼?我看未必就那麼回事,只要產糧食的地方,總有酒的故事,就怕沒海量的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這正是農民熱情好客的真實寫照。

我的家鄉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降水量1380.7毫米,自然條件優越,適宜多種農作物種植,日照充足,是我縣所在的“南糖”基地,素有“糧倉”和“糖庫”之稱。有此之稱號,想必灑也很多吧!最為特色的要算家鄉“小甄酒”了,口感純正,回味無窮,若到此一遊,定讓您眼飽口服,一醉方休,豈不讓人嘖嘖稱讚!



話題到此還是言歸正傳,首先介紹釀酒的簡單流程:漂冼——蒸煮(八成熟)——涼幹(水氣)——拌曲(按一定比例與酒麴混合均勻)——發酵(密封裝壇)——等15天至1個月,越久越好——釀酒——二次蒸煮(封密不透氣)——過濾(氣化過程)——冷卻(液化過程)——出酒(放入容器密封保存)。在此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關係到出灑率,正常的按40%左右出酒率,酒度大約為50度為宜,不過考虛到眾口難調因素,可根據個人喜好調出不同口感的酒。


如果生活不夠慷慨,我們不必回報吝嗇!來吧,你有故事,我有酒!


視野鄉情


俗話說三斤糧食一斤酒,按50度的酒來計的話,我做半固態發酵的大米酒,出酒率基本就是這樣,有的人說新工藝釀酒出酒率要遠遠高於這個產量,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個不敢說是真是假。糧食酒的出酒率,要看它的生產工藝,固態發酵,半固態發酵,液態發酵它們的出酒率是不同的,還要看糧食的種類,高梁大米玉米都各不相同,糧食酒是一個大的概念,具體一斤糧食出多少酒得看是什麼糧食,什麼工藝發酵,還有釀酒師傅的技術問題,氣候冷暖的問題,酒麴的質量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