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多大年齡的老人去世能稱為白喜事?

壹盆清水


七十吧。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是必須上無老人,下有子孫滿堂。如果有老人如雙親在,恐怕不能算是喜喪。老人都已經歸天,七十歲可以算是高興而來盡興而歸了。各人健康狀況不同,對死亡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個人看法如此,並不能代表也無需代表有不同看法的人們。我少年時候的老人,能活到七十歲八十歲的有,不多。有那麼幾個老人能活到七十歲八十歲的真也屈指可數,大多數都在五六十歲的時候便匆匆告別了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先兆也沒有任何的特殊疾病,就是老了,接著便走了,因此生命的長度在我的心目中沒有很長,長到不可思議,年少時根本就沒有看到過哪怕一個百歲老人,現在當然有,但是很多的觀念是先入為主的。少年時一旦形成的東西,可能也就永遠定格的了,不改也不想改了。


一般般的過客


我國民間,歷來有“紅白喜事”之說。“紅喜”當然是指男女大婚之喜!有時,也包括古時的秀才,舉人,狀元得中之喜。如果發了意外之財,也是可以“弄喜”的。還有“添丁進口”,也就是生孩子之喜。


生生不息,是為中華民族之喜!這是我說的。但事物都是辯證的,也是無情的。既有生之喜,必有死之哀。死是人生的必然,但死時的年齡大小,差別甚大,令人唏噓不已!嬰幼兒謂之“夭折”,中青年稱為“英年早逝”,要是老人,就是“壽終正寢”了!在舊中國,平均壽命很低,只有50多歲。但現在,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了!


大家都知道,過去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在過去,如果是活到70歲以上去逝,而且是善終,就可以稱之為是“白喜事”了。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細,複雜,分類明確,感情充沛之一斑。這也表現了中國人的寬廣胸懷和“大愛”觀。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對生死認識明確,充滿了“正能量”!死,本是一件壞事,但如果你看淡了,看透了,就是平常事了,某種情況下,比如年齡比較大了,就變成喜事了!

還說今天。中國之大,民風民俗各地大有不同。題目說,多大年齡去逝,可以算白喜事呢?這是要“約定俗成”的,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硬性的規定。當然,標準是越來越高了,七十歲好象不行,有點不夠標準了。那就改嗎!改到多少?我看也要根據各地的不同的平均壽命來定為好。你那裡的平均壽命是多少?在此基礎上,再提高十歲以上,這樣去逝的老人,才應該是白喜事!


比如,你那裡的平均壽命是70歲,那就80歲為標準。比如北京,上海平均壽命已經到了80多歲了,那就得90歲為標準。這樣稱之為白喜事才能是“實至名歸”。

其實,現在百歲老人很常見。人們都期望自己的命能活得更長久,這大約也是太平盛世的創造力和暴發力太強大的緣故。


盛廣學雜家雜論


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和理解。以下是我個人的理解:凡是上無父母,下有四世同堂,年滿90歲以上,且正常死亡的老人,方能稱為喜喪。

人即使活到100多歲,只要是死,就不是喜,俗話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著,人只有活著才是好事。假若人死也是喜事的話,那天下沒有不是不喜的事了。

為何稱具備以上四種條件的喪事為喜喪呢?實際上這四種條件本身就是答案。

1,死者上無父母。為人兒女對父母的義務是養老送終,只有把對父母雙親養老送終完成,才算盡完了義務,做兒女的才算死而無憾。如果父母只要還有一方健在,做兒女的就是120歲死了,也是沒完成養老送終的任務,反而讓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女這個歲也應白髮了),傷心難過,被視為不孝。喜喪就會這一項徹底否決。

2,下有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本身說明死者的後代人丁興旺,後繼有人,煙火不斷,90歲以後仙世,也應含笑而終。這還不夠,既然喪事沾了喜字,就應該有點喜氣,這喜氣最明顯的是呈現在穿孝上。我們知道喪事也叫白事,白事由穿白(也叫穿孝)而來,白事又是紅事的反面,死者後代一片白孝稱不起″喜”,既然死者後代最低四世同堂,起碼有曾孫,曾孫穿藍孝,玄孫穿黃孝,來孫穿紅孝。過去人即便早婚早育,穿紅孝的也比較少見,穿黃孝的不少。奔喪人的孝衣,五顏六色,這才配稱喜喪。

3,年滿90歲以上。凡活到90歲以上時,死者的父母都百歲開外了,健在的基本沒有了。養老送終的義務完成了。到這歲數曾孫,玄孫也面世了,孝衣顏色也不單純白色了。90歲以上人間的酸甜苦辣也嚐遍了,兒女也到了古稀之年,該盡的義務差不多了,伺候父母也伺候夠了,到這個高齡以上辭世,兒女的哀傷度也降低了。相對說他喜喪也說得過去。

4,正常死亡的就是壽終正寢。如果是車禍,溺水,火燒,自殺,他殺等,這叫不得善終,過去叫橫死。即便年滿百歲,也稱不起喜喪,應屬兇喪的範疇。

這種喜喪的由來,根本原因出於外界安慰死者親屬的一種說辭,目的為了讓死者親節哀。


浪漫常伴


我們這個地方,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正常死亡,喪事做白喜事酒辦,貼對聯也有講究:白紙黑字的對聯傍邊貼兩指寬的紅紙。外人一見,就曉得這家一個高壽老人去世。這家孝子可以隨便陪客人喝酒,熱熱鬧鬧的,……平時不太走動的熟人,都前來湊熱,據說是前來是沾死者的福氣。


了緣520


💔人多大年紀去世稱為"白喜事",古話講:"人到六十花甲子",意思是說,人到了六十歲過後就可以稱為"老年人"了。可以這樣說,人到了六十歲,兒女甥孫滿堂已有三四代人了,這個時候老年人去世可稱為白喜事。

有些人因生病災禍六十歲之前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父母健在,兒女沒有成家立業就算不上白喜事了,只能算喪事了。山上只有千年樹,世上少有百歲人。人有生必有死,世間萬物皆如此。人生在世要尊敬父母,關愛妻兒,生死難以預料,無論是多大年紀離開人世,你都不會留下任何遺憾,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夫妻 死了人為什麼也叫喜事,是白喜事? 死了人為什麼也叫喜事,是白喜事?那麼說結婚當天去世,是不是又有紅喜事又有白喜事,,是專指達到一定年齡(一般在七十以上)的人死了才可以這樣叫。這是一種安慰親人的說法,也是一種唯心的說法,意謂人活到這個年紀,福壽盡享了,兒女的孝心也已盡到了,死了也是其自然之事,是去"昇仙"了,不必為之傷感。 紅喜事和白喜事同日發生,也不是稀罕之事,但叫做雙喜臨門,似乎欠妥。畢竟親人的離世,意味著天人永隔,今生再無見面之機。其"喜"實際上還是有無奈之感。


開熱買


活過當下平均壽命的!


魏春生698


七十歲以後至八十或九十歲以上,已有孫子或重孫者,不是意外事故死亡者,(車禍,摔死,他殺等)身體多病或重病不治死亡的統稱為白喜事。


liujianweng


現在一般認為老人八十歲之後去世為白喜事,也就是百姓常說的喜喪!白喜事也是隨時代變遷的。建國初期人均壽命四十左右歲,那時人活六十歲都為高壽,才有六十大壽一說,到七十年代,七十歲老人去世也為喜喪,既人活七老八十,七十也可稱老壽星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六七十歲的人大有人在,人活一百歲也不稀奇,因此,定在八十歲之後為白喜事比較客觀,也符合實際。古時有人過六十不死也要活埋一說,可見那時人活到六十歲確很少,現代醫療水平提高了,人的壽命相應也延長了,現在全國人均壽命由76歲提高到了77歲!


用戶正言


九九八十一,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