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感受過親情,與父母的關係非常不好應該怎麼辦?

成泰逸



世界上最親的人,其實莫過於生養自己的人,至親的血緣關係。你母親十月懷胎,把你養大,也許他們不理解你,但如果你已經長大,就有義務反過來去理解他們。


小小了凡間


我至今清晰記得,初中的時候,隔壁班有個女生特別酷,她不管不顧的與校外人早戀,留著當年流行的殺馬特造型,捲起的校服袖露出她新傷疊舊傷的小臂:有小刀的劃痕,用銳器刻字,也有菸頭燙的疤痕。

一段時間裡,她代表了學校的潮流風尚。

後來因為借書我與她熟悉起來,我說我真羨慕你,那麼酷那麼無所畏懼的樣子,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這樣才是青春期張揚不羈有活力的樣子。不像我,整日裹在寬大的校服裡,過著循規蹈矩的日子。

她看了我一眼,幽幽地說:“我倒希望我能像你一樣,壞孩子沒你想象的那麼瀟灑。”

她向上捲起袖子,從傷痕累累的小臂向上看去,她上臂的內側簡直不忍直視:深紫色、青藍色的淤青,條狀物的抽打痕跡,甚至還有清晰的齒痕。

我突然明白了,小臂上的傷是她在用自殘掩蓋受虐的羞恥。

“家裡人打的。”她瞥了一眼我震驚的表情,淡淡地說,“你覺得還酷嗎?你不知道每次我站在圍欄邊的時候,有多麼想跳下去,早點結束這一切。”

“你不能逃走嗎?或者報警?”

她苦笑著說:“有用就好了。”

我不忍心詢問為什麼會這樣,也不知道安慰有無作用,只是勸她好好學習,以後脫離這個地方就好了。

可是脫離根本只是旁觀者的一廂情願罷了。她依然身在苦海,不管別人覺得她有多麼酷,她內心的尊嚴早就被親人一拳一拳打穿了。

中考過後,她去了職業學校,我和她的人生再也沒有了交集。一段時間後人人網興起,我點進她的主頁,看見她寫到她分手了,配圖裡她剪掉所有的頭髮,蹲在地上用玻璃片劃了十個指尖放血。

她越來越無法珍惜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依賴戀愛對象帶給她的快樂,那是她唯一覺得自己被愛著的證明。

不是不想擺脫曾在心裡烙下的陰影,而是現實的不能,心理治療效果微弱的不能,幼年傷害連鎖反應的不能。

成長期所受到的痛楚,是人生最頑固的傷疤。孩子的世界是最純粹、最透明的,他們看見什麼,世界就是什麼樣子。

他們尚在窺探這個世界,好奇得就像一隻海綿,不由自主地索取,飽蘸的一切使他成為他後來的樣子。童年所接收到的訊號,往往直接影響未來的行為和選擇。

而在不健康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揹負著創傷長大,極容易不自覺地活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樣子,一邊拼命想要擺脫傷痛的陰影,一邊墮入相同的黑暗中。

美國著名心理學書籍《原生家庭》中說:“孩子的世界很小,無論家長如何暴力以對,對他們而言,家長仍然是獲得愛和安慰的唯一來源。”

想想看,當孩子們從小學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當孩子們從生養自己的地方怯怯地向外探尋的時候,家是最信任、最踏實、最溫暖的依靠。

往後餘生,長大的過程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惡意和傷害,能支持我們走下去的,不就是我們心裡那一點暖,那為等你徹夜長明的燈光嗎?


走心的陳小姐


我不知道您處於一種怎樣的年紀,也不知道具體是怎樣的事情,就我個人的經歷給出一些拙見。

我的家庭情況還算可以,身邊的朋友也沒有與父母關係特別不好的,但這些年也是聽別人討論過誰家的孩子怎樣怎樣的。的確,與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也是不少,而這種情況下通常父母兩者間有很大的矛盾。若父母之間的感情處理的太匆匆而後期不接受彼此的話,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我也見過生活很優越的家庭,卻有一個十分不懂事的孩子,這種情況的確讓我感覺心酸。

我們不追究對錯,我更希望是父母對你的愛太隱蔽而年少的你沒有察覺。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的父親工作十分繁忙,從小陪伴我的時間就像電視節目裡那樣少,雖然能理解父親,但是心裡也是有些許抱怨。直到後來我到了高中,父親來給我送了幾次飯,而就是這幾次再簡單不過的接觸,讓我一瞬間懂得了父親的愛。

從父親手中接過飯,我稚嫩的手和他粗糙的滿是繭子的手形成了令人心痛的對比。沒有過多的交流就像所有孩子抱怨的那樣,他只是叮囑了我要好好學習。看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比我矮的父親(我也就是160多點),我好像明白了他為什麼整天要那年少的我多吃點再多吃點。當他轉身離開後,低頭沉默一心向前的他,彷彿完成了一天工作後歇了口氣那般。有一次他離開後,我回頭望他,碰巧看見心不在焉的他撞到了身邊的人,他彎腰道歉,我眼淚再也沒有止住。我瞬間懂得了“父親”。

不管怎樣,那些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是極少數的,從那些年代走過來的他們大多數為了生活已是不易,即使父母的愛隱藏的再深,那心思細膩的你總會發現他們露出的蛛絲馬跡。

我不太清楚問主的情況,如果你有需要可以私聊我,十分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


李大個子er


首先第一:你不是沒感受過,你只是沒感受到。

雖然不知你從小的生活情況是什麼樣的,總之您能夠長這麼大,還能有手在這發表問題,還能感性去期待親情,父母還健在。說明,你父母對你就是有愛的了。

很有可能的一種情況就是:你爸媽對你的愛與你的期許差別過大,你心中失望佔了多數,但是你又渴望。也是,有哪個子女不渴望與父母關係和諧,彼此都知道彼此很愛對方呢?

每個人都是由過去的那些年的所有事產生的所有感情思想累加,而成為了現在的樣子,少一環,就不是你了。

很多年前,因為我不關電視,固執地坐在那犟,而被打斷了一根鐵衣架,嘖嘖那時候的鐵是真夠分。那個時候我覺得可能我媽就是很煩我想要我成為她的傀儡,她可能覺得我是拖累,只是不得不養,並沒有那麼愛我。

很多年前,吃過百家飯,也很多年沒有什麼關於父親的記憶,媽媽從來就跟我合不來,只要家裡有一個人不爽我開始說我,全家人就會站在那邊給我開批鬥大會。兩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我覺得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最後甚至自己都開始不理解自己,慢慢抑鬱,不愛說心事。那個時候,我覺得可能我不是那個該被愛的人吧,畢竟我那麼不懂事,大家都喜歡妹妹那種乖孩子。

很多年前,因為我處於叛逆期,不愛按照所有既定俗成的路去走。媽媽又是那種對我期望很高的類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讓她將對我的期望一次一次降低。我有種愛是水龍頭裡流出的水的感覺,拍打在地上,流失了就是流失了。水總有流光的一天,可能現在快要流光了吧的自嘲又悲傷又自責的複雜感。

感情這種東西,本來就摸不著不是嗎?但你不能說它不存在,更何況她們那個年代的人對於情感乃至同理心都比現在的人要重很多。只是,你沒有感受到,或者說,你的感受太過複雜,讓你不清楚。

我還是記得她有時打我之後,我帶著淚睡著了,她進來輕輕親了下我。

還是開始明白,她的咬牙切齒不是不愛我,而是她愛的方式與我理解與想要的不同。

還是開始理解,我的記憶中模糊了爸爸的形象,不是因為他不想在我幼小記憶中重重劃上一步,而是他在承擔他的責任感,他得賺錢,使我活下去,並儘量更好的活下去。

還是會無奈,那些年我媽跟不成熟的我不成熟的慪氣,一個人氣得在街頭大哭,在房裡默默留下眼淚。

我心疼,但逞強。她心疼,她也在逞強。

十月懷胎,一夜想死般的痛苦。我出生時難產,臍帶困住了我的脖子,出來時整個頭都是紫色,差點嚥氣。

有時候想,我媽這樣在大雪漫漫天堅持了一整夜,疼得認不清了自己是誰,只是想保住我一條狗命。她在用生命換我的生命,這,要多愛?

我們都是好不容易才活到這麼大的人。

要說到第二了。直至如今,我跟她都相處不來,就連說話都說不到一起,父親也有諸多不理解我的部分,我還是不習慣將心事袒露。

試過很多別人說的辦法,也盡力去貼近她們的想法,按她們說的做。

最後自己都笑了,好奇怪。

我們與父母的相處方式,何需要別人來教呢?他們沒有參與過我們的那些年,他們也不知道我父母是固執是強勢,更不知道那些年我的心歷路程,他們有什麼資格來教我?

能告訴你,你該如何處理這段感情,該如何與她們相處的,只有你自己。

只有你自己才是這條路上最好的老師。

不怎麼將講親熱的話題就不講吧,沒辦法跟她們像好朋友一樣談心那就不談吧。這麼多年了,相處已成定性,這樣才舒服。

所以這裡我也就不多說什麼了,畢竟我沒資格告訴你你該怎麼樣。

但還是想建議一下:再沒有話說,也問幾句好吧,“天冷了你個小老頭兒不要天天跑出去搓麻將了”

“不要捨不得吃穿。”

“照顧好身體。”

能回去的時候,安靜坐坐吧。

我們所做的所有一切,無非是想讓心安。至少你現在心就不安,如此下去,在她們走的那刻,你的遺憾會更大,心會更不安。

說到現在,該怎麼做,該改變什麼,你應該安靜去想想了。

潦草結束是因為.....沒電了!

不過我真囉嗦,嗯。

祝您幸福。




摳星星的人


你沒有感受過親情?你是孫悟空還是從一出生就進了孤兒院?與孤兒院那些養你的也應有親情的?如果不是,那就是你不知道什麼是親情,什麼是父母的養育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這個成語你根本就不知道是說的什麼。

如果父母對你沒有一點親情,當時就不會讓你出生,出生後就該把你扔掉,即使是送人也是有不捨的親情的。

你母親不會讓一個沒有親情的嬰兒去吃她的奶,你父親也不會用辛苦勞動掙來的錢去養一個沒有親情的孩子,就是養條狗,養了幾年也有感情,把你養大,供你吃飯穿衣,讀書,除了你父母,還有誰能做到。就是一頭牛一條狗養上十幾年,對主人也是有感情的。

你如果從沒有感受過父母的親情,除非你是一個當作實驗品在實驗室被克隆出來的人,你是嗎?如果你真是克隆生出來的,那你說對了。如果不是,那就是你父母今生最大的失敗:十幾年的辛勤投入,還不如養狼玩。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想改善與父母的關係,先沉下心,與父母交流一下,找出為什麼互看不順眼,原因是什麼,怎麼引起的。即使父母有錯,也是為了你好而教育方法問題,孩子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孩子,即使孩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人,也會得到父母的寬容。


南極冰火


這問題很嚴重,以至於我看了之後,悸動不安了。心情也隨之凝結了。竟然無法去忖度或理解你的經歷。

設若孤兒院裡長大的孩子,親情缺失,也貌似合乎情理之中,但有我們偉大的國家哺育成長,應該也不是缺失親情範疇。

這親情大於友情,也大於愛情,是一切情感的重中之重。賜予我們生命的雙親,豈是用沒感受過親情搪塞的嗎?這顯然是立意的錯誤,也是令人不屑置辯。

父母親給了生命,要不然怎麼會來到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就憑這一點,有什麼理由關係不好!請剖開心扉曬曬,敢不以孝字當先嗎?

父母面前只有孝敬,除此之外,就是感恩。無論父母是幹嘛的,就是行乞街頭,就是鋃鐺入獄,甚至於十惡不赦,也沒有理由不盡孝心。也許我過於激動,措辭不當了。可我此刻的心情就是這樣,魚梗在喉,不吐不快。

古人云:天,地,君,親,師。這就是除了天和地,君者,皇帝也。號稱天之嬌子。後面這個“親”字,自然就很好理解了。試想一下,天地君都是虛頭巴腦的存在,朦朦朧朧,奇奇幻幻沒個準頭,往大了說,就是博愛,景仰。而親情可是實實在在的,母親十月懷胎腆著個大肚子,容易嗎?當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首先是哺育的恩,然後是養育之恩,再就是教育之恩,恩恩相扣,纏綿不斷,這輩子只有報恩,沒有報怨。

我知道八個字,小時候不怎麼懂得其中內涵,到青蔥歲月也沒悟出其中真諦。到了我結婚生子時,才明白箇中滋味,咀嚼著其中內涵,不自覺淋然淚下。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烏知返哺,羊知跪乳。

父母恩,大於天。

我們真的沒什麼理由去薄待父母。





一滴水978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從小你太淘氣父母不喜歡你,還是父母是打心裡就是不愛你。以我的觀點我認為可能是你想的太多了,是不是你從小沒在父母身邊長大,所以你確實沒有感受過親情,但是有一點我是相信的,父母從來不會對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不好。

只是可能有時候孩子多,照顧不過來而忽略了其中的孩子,造成有的孩子感覺父母偏心,不喜歡自己。

所以你自己找找其中原因,看看是什麼情況導致的,是不是自己也有問題。還是父母確實對你平常的所做所為有意見,這都是要你要認真考慮的。




淮南李哥愛生活


從來沒有感受過親情,與父母的關係非常不好。這是一種極端偏激的思想,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對父愛與母愛的誤解。沒有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只不過愛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這主要從以下幾個觀點可以證明:

①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不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而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②每一個人健康快樂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嘔心瀝血的付出,而這種付出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

③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天養的,都是靠父母的苦苦拉扯而慢慢的長大。

所以一個人說沒有感受過親情,這是一種不懂感恩的思想與行為。與父母相處不好,這往往是由於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和產生的摩擦,再加上沒有足夠的理解和溝通,導致對許多事物在思想上的認識存在的偏差。而這些只是一些短暫的行為。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和子女對事情都會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與父母的關係一直相處不好,往往是由於以下這些方面產生的:

①代溝問題。由於年紀上的差異,出生時代的不同,對許多事情的認識自然有許多實際上的差別。

②溝通不暢,遇到事情喜歡憋在心裡面,而沒有暢快淋漓的說個清楚,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誤解。

③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要求過嚴,導致子女從心底裡面認為,這是一種苛刻的行為。而無法全部接受。

④作為子女無法理解父母的苦心,往往會誤認為,這一切是因為父母不愛自己的緣故,其實剛好相反,正因為作為父母,足夠的愛自己的子女,希望子女有一片美好的前程,而無法原諒子女的輕言放棄和失敗。

所以要想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切的關係,就必須有足夠的互相理解與溝通,足夠的包容與體諒,作為子女要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父母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子女的好。作為父母要體諒子女的難處,沒有人不想自己做任何事情都做得特別的好,做任何事情都想特別的成功,沒有人是願意輕言放棄和接受失敗的。

親情是我們一輩子的精神依靠,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都離不開親情的襯托。父母更是我們的天,我們的地,不管在任何時候,他們都會在身後默默的支持和鼓勵我們,所以和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切的關係,就具有特別的意義。

努力的去關心和愛自己的父母,努力的去理解和包容自己的父母,是一種孝順,一種責任,一種權利,還是一種義務,是我們每一個人多應義不容辭的行為。


生活就像一首歌


很同情這樣的人,父母把子女生下來,就應該無條件的全身心的去愛,這樣的孩子自帶光芒。可是由於種種原因,父母對子女並不是完全的愛,而是有條件的愛,這樣子女就會感受不舒服,人的天性是完全依賴父母,可是由於父母或者愛發脾氣,或者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那麼親子關係必然不好,這時,孩子就會感覺父母不愛自己了。

原生家庭的影響對孩子來說是一生的,好的家庭關係會給孩子安全感和好的人生,而壞的家庭關係會讓孩子痛苦,並以後會花很長的時間修復傷痛。

如果你很不幸,跟父母的關係很緊張,那麼可以試著搬出來住,逐步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在新的環境自強不息,獨立成長。也許,世界那麼大,總有適合自己的家園


老閆情感


先換位思考~找到其中的真實原因~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然後相應的做出改變~不要心急~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