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向的人精神内耗很严重?

活动中心17653708


我自己就是一个内向的人,我也来说说,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累。
1、过分敏感&在意
我个人感觉,相比外向性格的大大咧咧,内向的自己会比较敏感,经常会不自觉地从他人身上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和情绪。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一方面总是很容易往坏处想,另一方面则是习惯性认为是自己的错。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朋友迟迟没有回复我的短信,我可能会在自己心里连环自我拷问,“他为什么不回我?到底我哪里做错了?我究竟在哪里得罪他了?”,从而焦虑不安。有时候跟某某打招呼,尤其对方如果是我比较在意的人,如果他没有回应,我可能就会觉得对方是看不起自己,或是自己某处得罪了他人,对方故意不回应,完全没有意识可能仅仅只是对方当下没有看见我。诸如此类,简直数不胜数。
总之,面对同样一件事,内向的人总是把别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看得太轻,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所以精神内耗非常严重。
2、讨好&忍让
内向的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活得小心翼翼,时时刻刻都活在对“人际关系”的恐惧中,并习惯性以“牺牲自我感受”为代价取悦他人,因此活得分外压抑和郁闷。
可悲的是,内向的人通常又不善于宣泄自己的压力,有时候也是因为不敢,因为怕得罪他人。于是,当心里压力和不满越积越深,却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出口宣泄,情绪的炸弹就随时可能爆发。更可悲的是,每次爆发过后,我们又极容易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愧疚,在这样的循环中自我的内耗越重。以前我经常会为了迎合他人,体现自己的合群,强迫自己参与一些非常吵闹、毫无意义的社交活动。然而,如果有得选择,我,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更愿意宅在家里,看看书、听听歌,享受宁静的独处时光。
3、完美主义
内向的人,做人做事都想追求极致,担心别人会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指指点点。
拿我自己来说,如果某件事情让我看不到很完美的预期,那么我可能就比较容易放弃。而且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畏畏缩缩,瞻前顾后,把精力放在了担心害怕的情绪上,很难做到专注。事实上因为这个性格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也错失了不少的机会。后来我在一本心理学的书上了解到,内向性格者眼中的完美主义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是一种“劣质的优越性”。
内向性格如何减少精神内耗呢?
关于如何减少自己的精神内耗,我是这样做的。
1、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内向的人内心煎熬,说白了就是太在乎自己,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说,我们要学会自我接纳,正视自己缺点,勇于认可自己的优点。认识自我的方法有好多种,我自己常用的就是自省,列清单。或者请自己的好友客观评价自己。另外就是读书,读各种心理学的书,读名人传记,读历史。
说到读书,我最近刚读完美国苏珊.凯恩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观点是:内向性格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优势。出乎意料吧。相信很多内向的人最初都会对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作者却认为内向性格看起来可能谨慎被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避免风险;遇到事情,内向性格的人会深思熟虑,不会轻易发表意见,所以往往他们说出来的意见更有价值;并且内向性格的人一旦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情,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坚定不移去解决,直到达成目的;内向性格的人思考问题很深入,做事情会非常专注;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内向性格者,比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儿童作家苏斯博士,乔布斯的合作者——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哈哈,内向性格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2、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建立目标和方向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个焦点。当我们忙起来的时候,注意力就不会放在那些烦心的事情上了,所谓“忙治百病”。
具体做法是:找一件自己喜欢的或者能够坚持下去的事情,慢慢做下去,并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通过这件事情还可以让我们找到“能认同自己价值”的一个能力,帮我们建立起自己的信心。不过在设立目标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追求“伟大”。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目标,比如好好工作,研究美食,学习写作等等。我最近就在积极跑步减肥,每天雷打不动5公里。我发现运动流汗真的会让人心情爽朗很多,而且身体也锻炼了,一举两得。
3、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时刻提醒自己不计较别人的眼光、不关注得失,让自己更加专注。这一点对于我本人来说是最难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之所以缺乏自信,其实是我们缺乏“做普通人的勇气。”保持本色即可,即使成不了“特别'存在,即使不够优秀,也依然有你的位置。要接受平凡的自己,接受作为”芸芸大众“的自己。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活法》里也提到了: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对于我来说,现在的目标是,让自己每天都能有所收获,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这就可以了。
最后,我把苏珊.凯恩的书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悟,未必全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我们评论区聊!

我是谭小芬,一个正在努力追逐自信的80后内向女孩。逃离自卑人生,生活才能豁然开朗。关注我,让我们一同疗伤。


谭小芬的追逐自信之路


内向的人精神内耗严重,我侄女就是这样的人,整天郁郁寡欢,我分析她性格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表达能力欠缺。侄女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表达能力欠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多了怕得罪人,不说出来又委屈自己,一件事有时在心里思量好几天。

▪心思缜密。侄女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谨小慎微,生怕做事有什么闪失和遗漏,做事认真踏实,要求严格。

领导交办给她一件事,她前思后想,考虑来考虑去,只有领导点头的那一刻,她才放下心来。

▪敏感、不自信。侄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敏感,不自信,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以为是在嘲笑他或者瞧不起他,而自生烦恼,影响与朋友的关系。



内向的人如何避免内在消耗呢?

首先,自我接纳。内向的人内心煎熬,说白了就是太在乎自己,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说,我们要学会自我接纳,正视自己缺点,勇于认可自己的优点。

当然,没有人能完全豁免别人的评价,好的“自我接纳”,是恰当地接纳别人的评论,恰当地接纳我自己,而不是极端地作任何一种选择。

其次,减少不必要的自我评判。自我评判建立在“我不够好”、“我不可爱”的基础上,自我评判的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不停止自我评判,坏的影响会不断衍生,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内向的人如果精神内耗严重,是具备敏感不自信的性格特点,但并不是说,内向的人不好,比如内向的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对人善良、真诚等等。


健康人的体温表


我是个精神内耗特别严重的人。不知道生活中是不是有和我情况类似的人。

先从我爸妈婚姻说起吧。自从在学校学了点心理学知识,我有一天忽然发现,在外貌上,我可能比较会长,吸收了爸妈的大部分优点;但在性格上,却是毫不怀疑的吸收了父母所有的负面——爸爸总是妥协、忍让、讨好,他是个对生活之美有追求的人却总是在现实生活中牺牲压抑自己;妈妈性格强势,但又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情绪化很严重,控制欲强但又不是很成熟。

从小到大,我从父母相处的模式中没有感受到婚姻是件幸福的事,它更像是一种互相的消耗和伤害。我爸不断的讨好让我抓狂,我妈的专制而情绪化让我绝望。但作为一个女人,我也能感觉到我妈在婚姻里的感情诉求总是得不到关照,不知道是我爸太迟钝还是怎样,虽然他是一个很善良的有些迂腐了的人。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这段婚姻是两个好人的组合却总不能琴瑟相和的原因之一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妈很喜欢旅游,但是她最大的愿望不是每次总是自己一个人和朋友出行,而是希望能和老伴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可我爸却总是不响应。他说自己以前上班的时候因为工作到处跑现在就想在家呆着,外面也没什么意思;要不就说因为要每周去看奶奶,父母在不能远游;要么就说出去旅游耽误炒股,不想去。总之每次出远门,都是妈妈跟朋友去,而不是和老伴去。这对一个女人来说,虽然可以理解另一半有另一半的喜好,要尊重,但负面情绪的堆积总是难免的。站在女性的立场,我是很能理解这种痛苦的。

最近一次的家庭矛盾,持续了很长时间,在我最终不得不用比较极端的方式干预下,虽然缓解了,但妈妈提出一个要求:想和爸爸一起旅行一次。这次爸爸很爽快的答应了,还要妈妈赶紧报名,非常配合。

妈妈走后,我打趣道:“老爸,你总算想开了,也知道享受一下生活了。你说你们两个退休老人经常出去走走看看多好。”我爸却叹了口气,他把这次旅行,又当做了一种讨好对方的方式,完全是勉为其难的妥协,而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情跟着灰暗了下来。如果换做我,这样的旅行,我是真的不想去了。

我在这种生活模式下长久的生活,似乎长成了他们俩的综合体:既是压抑讨好型人格,又极端情绪化,很容易就崩溃狂躁。从小到大我从来没在男生面前有过任何傲娇的行为和态度,从来不提任何要求,觉得自己不招人待见,没资格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这种习惯带到婚姻里,把老猪惹毛过好几次,因为我每次需要他帮我做些什么的时候,总是使用小心翼翼的疑问句:你可以………………吗?能不能……呀?生活中只要不是万不得已,我都不想求他,都自己扛着,导致老猪吵我好几次,有什么事儿怎么就不能给他打电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怕麻烦别人,打扰别人,就连怀孕期间出血好几次,也没吭声,自己跑医院去。

老猪曾经教育过我,你总是怕麻烦别人,其实也是怕别人来麻烦你。也许是吧,我对亲密关系总是有种本能的恐惧,虽然内心特别渴望。

在老猪的影响下,我感觉自己渐渐放松许多,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跟从前的自己慢慢不一样了,甚至有老同学说我比从前有趣多了。可是情绪崩溃的时候,我自己都吃惊的发现,和从前我妈发飙的样子一模一样。在内心深处,我还是紧张的、敏感的、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只要一点点刺激,就好像我妈附体了一样,无法控制的做出可怕的事情来,伤害到家人和自己。

心里头挤压了无数的不如意,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出口宣泄,导致自己成了一个不定时炸弹。每次爆发过后,我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愧疚,在这样的循环中自我的内耗越来越严重。我觉得我爸看我挺透的,关于我的婚姻,他曾经说过:“不管找个不好的男人还是好男人,你都感觉不到幸福。一个不好的男人,你会觉得他把你往深渊里拖;一个好男人,你总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会因为自卑而不快乐。再加上生活中林林总总的现实问题带来的分歧和矛盾,你就更难快乐了。

好像就是这样。我对自己和生活也有很多诉求和期望,可是因为自卑,因为情绪的内耗往往举步维艰。生活中总是不自觉的就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但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点,却又爆发的像个面目狰狞的魔鬼,让人生厌。我一边害怕别人的厌烦,一边又逃避别人的好。

行动无力导致现实不给力,看不开导致自己不可爱,这就是内耗带来的可怕后果


惯性呆萌


认识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183身高的男孩子只有不到120斤。据他说,他在外面吃饭正常,只要一回家吃饭,吃完饭立马就会拉肚子。

平时朋友眼里他是个大暖男。特别乐意帮助人。但其实他内心有时候不那么情愿。就像有一年小品里演的,通宵排队去给别人买火车票。只为别人说他好。甚至自己快要饿肚子了还借钱给不怎么认识的朋友。领导安排的工作,不是他分内的,对他晋升没什么帮助,还严重挤占了他的个人时间,他心里抱怨还是答应并且仔细的做好,把好处费全留给领导。

后来知道小时候他父母都出国,他是自己留在国内乡下的亲戚家长大的。所以他特别自卑。有要求从不张口。拼命满足他人。希望别人主动注意到来满足他。有的人不知道念他的好,他心里是不高兴的。但是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他自我要求是一个好人。

后来我慢慢明白,现在社会一个人是不能生存的,需要跟别人互换交流。跟别人互动其实就是类似一种攻击性。表达你的需求,然后大家互换。可是无法表达需求的人就没有这种攻击性,于是就向内攻击自己了。

自己需求说不出口,不能向别人要;别人要求又无法拒绝,觉得自己界限被侵占了没办法表达,也无法维护自己。一直付出又很委屈。这就是内耗了。这种内耗表现在身体上,肠胃就会受到刺激。

所以对于没办法跟外界交换而内耗的情况。最重要就是提升对自己的认知。就是你的价值不是因为别人为你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而决定的。不是别人决定的。对自己的价值认知提高了,更能够发出要求,以及拒绝他人维护自己。

稳住自我,和外界能自由流动,就可以减少内耗,实现更大的价值。

槿里情感工作室,为18-45岁的青年提供情感支持。

你怎么了,可以跟我说说么?


槿里情感工作室


先拿本人举例吧,我小时候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个“小喇叭”嘴天天叭叭地说个不停,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我都能和他们聊上半天,妈妈都受不了我这个话痨。

但是自从上了初中,我离开了爸爸妈妈,在学校住宿以后,我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再喜欢和别人聊天,甚至周末回家和爸爸妈妈都说不上几句话,他们都对我的变化感到惊讶和不解,但是他们没有过多的关注,因为我成绩不错。

从外向变内向那段时间,我自己能明显感受到自己很难过,我真的很孤单,我很想和别人谈谈心,却发现聊不到一块去,或者当第一次因为说话被别人嫌弃或者指责,我变的不爱说话了。

什么事都自己憋着,受了委屈也是自己偷摸流眼泪,做事情遇到困难找不到人倾诉的时候,甚至有轻生的想法,内向自闭的那段时间,我被黑暗和负能量紧紧包围着,把我捂的喘不过气来,可以说是我精神内耗最严重的时候了。

那么我为什么会变得内向呢?

因为那个时候读书学习是唯一目的。

小学还好,上了初中,爸爸妈妈就把我送到了寄宿学校,我是两个星期回家一次。

我上的寄宿学习管理十分严格,每天吃饭、睡觉、学习的时间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自己根本没有娱乐放松的时间。

大家都应该听过“衡水中学”吧,那里以军事化教学而出名,我们学校就是模仿那个学校。

我们从早上6点起床跑操,然后半个小时吃早饭,接着上早自习,中午也是半个小时吃饭时间,下午上课,那个时候我们班很多人下午都来不及吃饭,就只吃两包干方便面。

在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其他精力去交朋友,大家都在学习,而且你比较活跃就会被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也会被孤立,所以我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在以后没有那么严格的学习要求了,我却习惯了一个人,一个人思考,一个人解决各种问题,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投向自己,我在精神内耗。

那什么是精神内耗?

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个体即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耗会让你感到疲惫。

低内耗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它会让你越过越轻松。而高内耗则是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你越是内耗,情绪越是低落,对自己的表现越是不满意,接着你很快会发现自己又陷入新的内耗中。

为什么内向的人会精神内耗?

内向: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表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

对于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挫折,内向的人往往比外向的人承受力低,因为他们把精力只投注在自己身上。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很少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焦虑、紧张、易怒还有抑郁。睡眠不好。具体表现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诸因素有关。

据统计,内向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因为只关注自己,自己又悲观,就会形成悲观的闭环走不出来,更严重的就是轻生了。

那么如何改变呢?

①首先不能自卑和悲观,内向的人也要认清自己的优点,不能只有负面情绪

②尝试和别人交流,人本来就是社会群居动物,合群是人的本能,试一试或许会有很大的改变,实在不行可以通过写日记发泄情绪

③不要因为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就给自己贴标签,比如“内向不能干销售”“内向就是懦弱”“内向不可能改变是天生的”……

内向的人要主动寻找愿意和你交流的人,同时希望大家可以帮一帮内向的人,见面打个招呼就行,可能你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会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我是寂地


这是我前辈在一个同行新闻采访中遇到的奇葩案例。

在2002年,22岁的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了5只熊。随后被公安机关拘留一个月。

下面是刘海洋的心理画像。

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是谁。在我刚出生100天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随后身为工人的母亲为了抚养我一直终身未嫁,退休后为了补贴家用,又找了一份临时工作。

从早忙到晚,见面说话的时间不足2小时。

我记得我的童年是黑暗枯寂的。为了方便母亲工作,她便把我锁在家里面,直到我5岁。在那几个昏暗的小房间里,门是用大锁锁着的。

我也没有什么童年的玩伴,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周围那一堆的泡沫积木。拆了装,装了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

屋里面没有一个活物弥漫着死寂的气息。那时候我感觉很害怕,你能想象一个1-5的孩子在几乎无人说话的地方呆到五岁吗?

还好通过窗外我能看见窗外的唯一几个生物:小鸟。从那时我便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母亲在家里面总是强势的,她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但一点都不敢跟着她对着干,但我心里还是有渴望想学生物。直到上了大学终于自由了,终于不用听到那个女人的命令式的语气了,我可以干一点自己的自由的事情了。有种发自内心的兴奋感。

直到有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熊,我想知道熊的鼻子灵敏不灵敏,可能是出于对童年的好奇。于是就有了用硫酸泼熊的事件。

内向的性格就是从那时候来的。童年的枯寂无味,无人交往。只能专注自己想干的事情,想的越多,越觉得对大脑精神力是个伤害。

此故事到此完毕。

所有的内向的人想一想你们的童年是怎么样的?是否有家人的陪伴,小伙伴儿陪伴。如果都没有的话,那么内向的性格的养成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哪天干出某件奇葩的事情,这种也可以理解

对于我来说。

我是九歌,一个学新闻的板砖教育持有者,这里有现象背后的秘密。如果觉得有用,就点个关注吧!谢谢。


萧中九歌


以前我也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之所以内向是因为我长相普通,身材胖而且不擅长和其他人打交道。

大家都知道,在班级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弱势群体,会受到男生或者女生的排挤与讨厌,那时候,我因为比较胖的原因,经常被男生在背后指指点点,到了后期,连学也不想上了,就想在黑暗中,希望没有人关注到自己,远离人群。

我的内向来源于我的自卑,因为自卑我经常陷入一种自我攻击中,觉得自己很差劲,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非常渴望别人的认同。

自卑与内向这两种情绪叠加在一起,不断的内耗着我的情绪,让我承受着外界的打击以及自我的消耗里。

后来,慢慢的从里面走了出来,不再自我攻击,也逐渐开朗的许多。

这些方法想要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曾和我一样的女生。

1、接受自己

或许在大家看来,这句话很老套,但是不得不说,真的很有用,之前我不断的自我攻击,是因为想象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相差太大,这种落差感让我的精神内耗,所以先接受自己

2、给自己设立一些小目标

相办法完成它,比如之前,我给自己设立的就是减肥10斤,后来瘦了下来,增加了自己的自信感

3、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找到那个团体,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南柯一梦华胥


因为他不愿意把自己和外界冲突,他设置了一个与外界屏蔽的保护层。看着他与外界毫无冲突,然而,他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内界。

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善良。但是同时也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他处理不好他与外界的关系,就导致他比较注重内界,而其实,人的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就容易出问题。

我曾经在前二十年封闭外界,倒不是说不和人说话,而是极少注意外界发生了什么,也不和人打交道,除非迫不得已。

别人都说我特立独行,而实际上,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每天拷问自己,注意,是拷问,不是问,那种直击灵魂的问是很痛苦的,每天问自己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你是为什么而存在,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是什么,你对世界又是什么,一个初中小屁孩,一直想这些根本想不懂的问题,那时候老师说我很像林黛玉,每天眼神里都是忧郁,那时候气质也是偏向忧郁型的。其实表面上我和任何人不发生冲突,因为我的注意力注意不到他们,那时候不是没有流言蜚语或者恶意中伤的话的,可以我根本不在乎,因为注意力并不放在外界,一直放在内界的控制上。因为前两天刚想好的一种答案,可能过两天苦苦思考又将前一个答案推翻,再过两天又开始比较这些答案的优劣,然后又开始风起云涌,真的是很痛苦的,就是别人看你云淡风轻,实际上你早已是波涛暗涌,一直用精神控制着自己不要崩溃,控制着这些观点驳倒另一些观点,所谓一个人的战斗,是很深沉也很痛苦的,而且没有人能体会和感受到。我的姐姐哥哥们都说十分羡慕我有很好的家庭,而是二十年来我从来没有任何感受到美好的时候,因为那些我都不在意,我只在意内心的心理感受和心中所思所想,就是所谓的过独了。精神内耗严重是因为想太多。


兰音如风


你是内向者吗?下面九张图片代表不同的性格类型,凭直觉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图片,后文有对你选择图片的分析。

内向者精神内耗很严重,这个说法有些偏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与其说内向者精神内耗严重,不如说内向者更善于深度思考,他们重视的是内心感受;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问题,在内心留痕很深;他们认真负责,承诺要做的事情就会去做,敢于担当;善于观察,对外界比较敏感;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会安静倾听,与朋友的关系深入持久。

可以说,内向性格是上天赋予内向者的特质,无需一味羡慕他人,你只要拥有真实的自我,发挥独特的优势,变性格短板为生存长板,展示自己的内向魅力,就一定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鲜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回过头去,我们再看看你刚刚选择的9张图片,分析一下你的性格:

图(1):一个快乐开放的人,少忧虑——外向者。

这类人崇尚自由,喜欢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他的主张是:生命只有一次,每一次都要精彩,每一刻都要快乐;他好奇心旺盛,对新事物持有开放的态度;他向往改变,讨厌束缚,不愿待在一个地方;他希望身边环境不断在变,希望这种变化给自己带来惊喜。

图(2):有自己思想的人,独立前卫——内向者。他看上去像一批野马,追求自由及不受拘束的生活;他的工作基本上与艺术有关;他的生活方式极具个人色彩,永远不会盲目追随潮流,而是有自己的判断。

图(3):敏感而冷静的人,深思与反省——内向者。多数时候他表现得像一个思想家,习惯自我反省和思考;他讨厌表面化及肤浅的东西,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跟别人闲谈,但与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却很放松;他不太喜欢交际,孤寂是他的生活方式,他宁愿长时间独自一人待着,别人可能会觉得沉闷,对他来说却是享受。

图(4):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朴素务实——内向者。他作风自然,喜欢简单朴实的东西;他稳重大方,值得信赖;他的诚实敬业能给身边的人以安全感,给人亲切、实在的感觉;尽管别人说他老土,可他对于俗气、花花绿绿的东西不屑一顾,对潮流抱着怀疑的态度,永远不会模仿别人。

图(5):专业自信的人,寻求解决问题——中性者。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他能很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很少怨天尤人;他积极主动,意志坚强,做事井井有条,信心满满。

图(6):静享私密的人,温和而乐众——外向者。他多给人一种小资印象,生性随和,好相处,却难以深入发展;他很容易结交朋友,有时他会从人群中抽身而出,喜欢私下自娱自乐;尽管他不喜欢孤独,但他需要个人空间,尽享他的私人时间及惬意生活。

图(7):高贵而优雅的人,敏感可靠——中性者。他像贵族,因为从他骨子里流露出贵族的气质;他有些高傲,眼光敏锐,高人一筹;他有教养,并且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自己的理念;他希望跟自己接触的人也都是高雅而有教养的。

图(8):性情中人,浪漫爱幻想——外向者。情绪化、喜怒无常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感性的人,喜欢跟着感觉走,不太考虑别人的意见和感受;他爱幻想,爱浪漫,总是追求别样的生活,事实上,他觉得人必须要有梦想才叫活得充实;他感情丰富,不会掩藏。

图(9):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冒险好动——外向者。热情、多动是他的外在表现,他是精力外泄的人;他不介意运动和冒险,喜欢群体活动,特别喜欢有趣的多元化的工作;相比之下,例行公事及惯例会令他没精打采,显得很不耐烦。


宝爸育儿说


性格外向的人与多巴胺、肾上腺素、精力消耗、交感神经系统相联系、性格内向的人与乙酰

胆碱、精力储备得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相联系。

而多巴胺是一种强有力的神经递质、与运动、注意、警觉状态和学习最为有关。

太多的多巴胺似乎会导致幻觉和妄想、太少的多巴胺则会导致惊恐和启动随意动作(受意志控制的动作)

的无能为力。而且与无意义感、昏睡无力和疼痛等有关。多巴胺也会导致注意力缺乏和退缩。

性格外向的人对多巴胺不敏感、所以需要大量的多巴胺、那么他们怎样获得足够的多巴胺呢?

大脑的某些部位会释放一些多巴胺、但是外向性格人需要多巴胺的伙伴、肾上腺素、它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总释放出来。

使大脑中具有更多的多巴胺,所以、性格外向的人越活跃、就会越多的快乐感被激发、是多巴胺增多、当游地方去、有朋友一起玩时、性格外向

的人感觉很棒。

另一方面、性格内向的人、对多巴胺有着高度的敏感、太多的多巴胺会使他们感到刺激太多。

性格内向的人、在他们占优势的神经传导通路上使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与大脑和身体中的许多

重要的技能有关的另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特别是感性知识的学习)。

影响我们维持一种平静、活泼的情感、以及利用长时间记忆、发动有意的动作等。

当我们在思考和体验时、它能刺激我们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

总而言之、书中作者认为那些神经递质在哪些神经传导通路或转给你移动、以及这些神经递质与不同的自主

神经中枢是如何联系的、是解开个性之谜的重要因素。

有才有料有趣的公众号 大智微课 欢迎你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