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氯吡格雷的區別是什麼,哪個對腸胃刺激小?

雀兒26


1. 抗血小板藥物包括哪些?

抗血小板藥物一般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釋放能力,防止血栓形成。在心血管疾病中,抗血小板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抗血小板藥物按照機制可分為5大類,其代表藥物分別為:阿司匹林、氯吡格、替羅非班類、雙嘧達莫和沙格雷酯。



2.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什麼不同?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屬於抗血小板藥物可以從臨床療效、副作用、性價比方面進行比較:

臨床療效:阿司匹林是通過阻斷環氧化酶,抑制血栓素形成,間接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是通過抑制二磷酸腺苷受體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能力;研究發現,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司匹林強。此外,臨床研究還發現:在心腦血管預防血栓方面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好一點。但是對於預防外周動脈血栓疾病,阿司匹林優於氯吡格雷;

副作用方面:阿司匹林有一定的胃腸道刺激性,此外該藥物能抑制前列腺素(一種胃粘膜保護劑)的合成,而氯吡格雷胃腸道損傷較小;大量臨床研究顯示兩者引起出血的概率基本相同;

性價比:阿司匹林藥物相對便宜,而氯吡格雷(波立維)價格是阿司匹林的2-3倍,一般來說抗血小板為長期治療,從性價比來看阿司匹林是比氯吡格雷更有優勢的。臨床上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的二級預防(如出現血栓等),如果考慮經濟因素,個人推薦服用阿司匹林。對於心腦血管支架置入術後,一般是需要兩藥聯合至少治療1年。具體的治療用藥及方案,建議您到三甲醫院的心內科接受專業指導治療。



①所有抗血小板藥物都有導致出血的風險,如果出現消化道出血或者手術前、術後都需要停藥;

②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藥物易導致胃潰瘍,因此可以服用一些胃黏膜保護劑(如枸櫞酸鉍鉀膠囊等)預防潰瘍發生;

③抗血小板治療期間,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藥物,建議您諮詢醫生,是否能一起服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區別

眾所周知,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我們去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為的是預防血栓的形成。而形成血栓的關鍵因素是血小板聚集,可以說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中心環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區別就是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途徑不一樣,正如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樣,它們之間走的路徑不一樣,但是目的地是一致的。

阿司匹林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抗血小板藥物,誇張的說沒有之一。阿司匹林廣泛應用於心腦血管疾病中,目的就是預防動脈血栓的形成,其具體機制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環氧合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合成前列環素和血栓素的合成、釋放,進而達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氯吡格雷在使用人群數量來說,是僅次於阿司匹林的排名第二的抗血小板藥物,近年來隨著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口服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途徑是通過抑制ADP 受體,選擇性與血小板P2Y12 受體結合,不可逆的抑制了血小板聚集。

二.哪一個胃腸道刺激作用小?

阿司匹林作為經典非甾體抗炎藥,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抑制環氧合酶達到的。而對於環氧合酶的抑制使前列腺素E產生不足,這直接導致胃腸道黏膜修復障礙,出現糜爛和出血。雖然,腸溶性阿司匹林可以減輕這種對胃腸道的損傷作用,但是因為腸溶性阿司匹林依舊環氧合酶有抑制作用,所以依然會產生胃腸道黏膜的損傷。

氯吡格雷引起胃腸道損傷的機制與阿司匹林不同。簡單的說,氯吡格雷並不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而是通過抑制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側面達到了阻礙新生血管生成和影響潰瘍癒合的結果。

也就是說,阿司匹林可以直接導致胃腸道損傷,而氯吡格雷是讓那些已經存在胃腸道損傷的人損傷得不到癒合。所以,從老百姓的角度講,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損傷更大一些。

更多接地氣的健康科普,請關注張之瀛大夫頭條號。


張之瀛大夫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臨床上應用有什麼不同?哪一個胃腸道不良反應小些呢?


抗血小板作用機制不同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雖然都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二者作用機制不同。阿司匹林是通過使血小板環氧酶乙酰化,減少血栓素A2的生成,從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是通過阻斷血小板膜上的二磷酸腺苷受體發揮抗血小板作用。


適應證不同

阿司匹林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長期抗血栓治療的基礎用藥,包括一級預防(未患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二級預防(患有心腦血管病的預防)。氯吡格雷主要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包括近期得過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及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患者(包括置入支架)。對於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後置入支架的患者,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合用。氯吡格雷術後應用1年可停藥,而阿司匹林需要終身服用。


價格不同

拜耳公司生產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拜阿司匹林)0.1×30片15.4元,每片0.51元,每日1次,每次0.1。而賽諾菲生產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波立維)75mg*7片/盒108.29,每片14.04元,每日1次,每次75mg。兩者每天的藥費支出相差28倍。


哪個胃腸道不良反應小些?

兩者對消化道產生損傷的機制不同

阿司匹林通過局部和全身兩種作用對胃粘膜產生損傷

首先阿司匹林可直接作用於胃黏膜的磷脂層,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屏障;在胃內崩解使白三烯等炎症物質釋放增多,進而刺激並損傷胃黏膜。其次,阿司匹林還可減少前列腺素(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的合成,從而對胃粘膜產生損傷。但阿司匹林導致嚴重的致命性消化道損傷比例較低。有研究報道,平均每50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療的患者中出現1例嘔血,而阿司匹林每治療1000例患者每年減少19例嚴重心腦血管事件。


氯吡格雷加重消化道損傷

與阿司匹林不同,氯吡格雷並不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但可抑制血小板釋放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從而阻礙新生血管生成和影響潰瘍癒合。也就是說,氯吡格雷可加重已存在的胃腸道黏膜損傷。


阿司匹林導致消化道損傷後,可換用氯吡格雷嗎?

由於氯吡格雷會加重阿司匹林導致消化道損傷,因此,2012版《抗血小板藥物消化道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對於阿司匹林所致的潰瘍、出血患者,不建議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治療,推薦阿司匹林聯合質子泵抑制劑(比如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治療。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作用機制、適應證、藥品價格都存在不同;在導致消化道損傷方面,阿司匹林通過局部和全身作用導致消化道損傷,而氯吡格雷可加重受損的消化道損傷。對於阿司匹林所致的潰瘍、出血患者,不建議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治療。推薦阿司匹林聯合質子泵抑制劑治療。


“劉藥師話用藥”關注百姓用藥安全,歡迎大家關注瞭解更多用藥信息。


劉藥師話用藥


(特邀回答: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平原醫院臨床藥學室 高麗麗)

抗血小板藥可抑制血小板黏附、激活或聚集,進而抑制血栓形成,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治療藥。按作用機制不同抗血小板藥可分為6個亞類即環氧酶抑制劑、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體阻斷劑、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Ib/IIIa受體抑制劑、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血小板腺苷環化酶刺激劑、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為兩類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兩者區別是什麼?哪個對腸胃刺激小呢?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區別

①阿司匹林屬於環氧酶抑制劑,通過共價鍵結合,不可逆地將血小板花生四烯酸通路的環氧合酶1(COX-1)絲氨酸殘基Ser 530乙酰化,抑制血栓素A2(TXA2)合成,從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另外還可介導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環磷酸鳥苷以及參與各種凝血級聯反應和纖溶過程。

②氯吡格雷屬於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體阻斷劑。ADP存在於血小板內的高密度顆粒中,與止血及血栓形成有關。P2Y12受體拮抗劑通過抑制P2Y12受體,干擾ADP介導的血小板活化。氯吡格雷是前體藥,屬於噻吩吡啶類藥物,口服後需在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作用下轉化為有活性的代謝產物後,才能與血小板膜P2Y12受體不可逆結合,抑制血小板活性從而發揮抗血小板效應。


由上可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區別主要是抗血小板的作用機制不同。

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氯吡格雷哪個對腸胃刺激小?

①阿司匹林:消化道損傷是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從輕微消化不良到致命性消化性潰瘍出血和穿孔。儘管腸溶片較非腸溶片對胃黏膜的直接損傷作用明顯降低,但不同劑型阿司匹林引起消化性潰瘍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並無明顯差異。本藥致消化道損傷的機制,是全身作用和局部化學損傷的雙重結果,具體如下:

⑴局部作用:阿司匹林對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直接作用於胃黏膜的磷脂層,破壞胃黏膜的疏水保護屏障;在胃內崩解使白三烯等細胞毒性物質釋放增多,進而刺激並損傷胃黏膜;也可損傷腸黏膜屏障。

⑵全身作用:阿司匹林屬於非選擇性的COX抑制劑,可抑制胃黏膜的COX-1和COX-2,致前列腺素(PG)生成減少。PG具有調節胃腸道血流和黏膜的作用,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並刺激黏液和碳酸氫鹽的合成及分泌,促進上皮細胞增生,從而對胃黏膜起保護作用。因此,PG生成減少是阿司匹林引起胃腸道黏膜損傷的主要原因。

②氯吡格雷:該藥引起消化道損傷的機制與阿司匹林不同,ADP受體拮抗劑氯吡格雷並不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而是通過抑制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和血小板釋放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進而阻礙新生血管生成和影響潰瘍癒合。氯吡格雷可加重已存在的胃腸道黏膜損傷,如阿司匹林導致的消化道損傷。

由上可知,阿司匹林對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而氯吡格雷並不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因此氯吡格雷對腸胃刺激相對小些。因此,對阿司匹林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口服氯吡格雷替代。但是,氯吡格雷引起的胃腸道出血風險不比阿司匹林低,所以對於阿司匹林所致的潰瘍、出血患者,不建議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推薦阿司匹林聯合PPI治療。

參考文獻:

1李大魁等.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204

2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3,41(3):183-190

3非甾體消炎藥相關消化道潰瘍與潰瘍併發症的預防與治療規範建議[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1):81-84

4阿司匹林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6)[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1):68-74

5 ACCF/ACG/AHA 2008降低抗血小板治療及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胃腸道風險的專家共識[J].血管病學進展,2009,30(1):2-4

6抗血小板藥物消化道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09,48(7):607-609

7抗血小板藥物消化道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2更新版)[J].中華內科雜誌,2013,52(3):264-268

8張澍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所致胃腸道損傷的防治策略[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1,31(5):336-337


醫患家


低劑量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是兩種臨床上最常見的抵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是幹啥用的?抗血小板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血小板的凝集,其主要臨床應用是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簡單來說,就是減少出現心腦血管系統出現栓塞的風險。今天就來對比一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這兩個常用抗血小板藥物。

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的區別在哪?

阿司匹林是個百年老藥,即使在抵抗血小板凝集方面的應用,也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目前是臨床上用於心血管疾病一二級預防的首選藥物,主要原因是,其作用效果明確,用藥性價比高,特別適合心血管疾病有風險的一級預防。

而氯吡格雷這是較新型的藥物,1998年在美國上市,到現在為止臨床應用僅20年左右的時間,氯吡格雷對於血小板的抗凝集作用也是明確的,抗血栓效果也是很好的,相對於這個藥物的同類藥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副作用小,作用明確,已經完全去帶了噻氯匹定的臨床地位,也是應該臨床應用廣泛的抗血小板藥物。

這兩個藥物的主要區別在於作用機理,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機理在於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從而達到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阿司匹林的對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可持續整個血小板的生命週期,具有明確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作用;而氯吡格雷的主要作用機理在於競爭性的與血小板的ADP受體結合,從而減少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兩種藥物從不同的作用機理抵抗血小板的凝集,因此,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如行支架或搭橋手術的患者朋友,往往醫生會開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雙抗”處方,以預防術後栓塞的風險。

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氯吡格雷,那個藥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小?

首先明確一點,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都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風險。而相對於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風險更小一些,這是明確的。其主要原因是,阿司匹林本身具有一定的胃腸道刺激性,而氯吡格雷沒有;而除了直接的胃腸道刺激外,阿司匹林本身的作用機理還導致了胃部前列腺素合成的減少,而前列腺素是維護胃黏膜健康和正常血流的重要物質,因此,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風險是多方面的,而氯吡格雷則由於其本身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同樣也有導致消化道潰瘍面出血的風險。

既然胃腸道刺激相對小,氯吡格雷能否替代阿司匹林腸溶片?

對於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同時本身又有消化道出血風險,如消化性潰瘍等問題的患者朋友,為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再次發生,可以選擇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但服藥期間同樣應注意消化道的出現風險,服藥初期同時服用H2受體拮抗劑,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藥物,保護胃黏膜是很好的選擇。

而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即沒有心血管疾病,但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長期服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用藥,阿司匹林的用藥地位還無可撼動,有研究表明,對於有消化道出血風險,又確需服藥進行心血管疾病預防的患者,換服氯吡格雷,相比服用阿司匹林,同時服用粘膜保護劑,如拉唑類質子泵抑制劑合用的用藥方式,其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風險,並沒有顯著的減少,因此臨床上對於此類情況的一級預防,還是首推阿司匹林+質子泵抑制劑組合用藥,而不是換服氯吡格雷。一般推薦再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前12個月,每天服用質子泵抑制劑6個月保護胃黏膜,後6個月,可還用H2受體拮抗劑或隔天服用質子泵抑制劑。


李藥師談健康


對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講,預防血管梗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目前預防心肌梗死、改善預後的藥物主要是那些預防血小板聚集,防止動脈血栓形成和生長的藥物。在這一點上,阿司匹林腸溶製劑與氯吡格雷的作用是類似的,這兩種藥都是通過對抗血小板聚集起作用的。

但這兩種藥對抗血小板聚集的途徑是不一樣的。阿司匹林是抑制了環氧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達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氯吡格雷則是不可逆地抑制了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體,從而阻斷了由此介導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由於這兩種藥在抗血小板作用和臨床運用經驗上的差異,用藥指南建議:所有無用藥禁忌證的患者,都應該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大量臨床試驗都證實,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肌梗死、腦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發生率。阿司匹林的最佳劑量為75-150毫克每天。

而對於氯吡格雷,主要用於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後及阿司匹林禁忌者。有些治療階段為了達到更好的預防效果,還可以與阿司匹林合用。氯吡格雷的維持劑量一般為75毫克每天。

這兩種藥的不良反應也有共同點,就是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是暫時不能用的,無論是身體那個部位的出血傾向都要注意,當然也包括那些有胃腸道出血傾向的人。

至於對胃腸的刺激,根據兩者的作用機制來看,阿司匹林對胃粘膜的刺激要更顯著一些。所以建議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藥片在腸道崩解,可以避免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大家要注意:有出血傾向和對胃黏膜有刺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上文提到的阿司匹林禁忌證,主要指的是:

  • 對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楊酸鹽,或藥品的任何其它成份過敏;

  • 水楊酸鹽或含水楊酸物質、非甾體抗炎藥導致哮喘的歷史;

  • 活動性消化性潰瘍;

  • 出血體質;

  • 嚴重的腎功能衰竭;

  • 嚴重的肝功能衰竭;

  • 嚴重的心功能衰竭;

  • 與氨甲蝶呤(劑量為15mg/周或更多)合用;

  • 妊娠的最後三個月。


藥療君


段醫生答疑在線🔑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聚集藥,用來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疾病,那麼,大家就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更多的人用阿司匹林腸溶片,而不用氯吡格雷?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應用氯吡格雷?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簡單來說,預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服用方法是: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發生時或者介入或者支架植入術後,聯合氯吡格雷同時服用一段時間,之後繼續阿司匹林腸溶片單藥長期維持。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聚集藥,雖然作用機制不同,但是最終的結果一致:

阿司匹林是通過抑制環氧合酶的活性,來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是通過抑制二磷酸腺苷受體來抑制血小板的激活、積聚。兩者雖然作用機制不同,但都是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和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梗、腦梗等。

阿司匹林應用更廣泛、氯吡格雷僅限於特殊條件下服用。

在還沒有發生血栓栓塞疾病前,高危人群一般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因為阿司匹林在普遍人群中差別比較小,更適合長期服用,如果阿司匹林確實不適合服用,比如有嚴重副作用,才考慮用氯吡格雷。

急性心梗或腦梗發生時、不穩定心絞痛、動脈支架植入或者介入術後,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聯合氯吡格雷同時服用一段時間,之後停氯吡格雷,繼續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副作用:

(1)對胃黏膜的損傷:兩者都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阿司匹林不僅直接損傷胃黏膜,還能降低胃黏膜的屏障作用,更容易被損傷;而氯吡格雷不直接損傷,而是延緩已經損傷的胃黏膜的修復。從這方面來看,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損傷更重。

(2)出血傾向:兩者都會是出血傾向增加,包括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顱內出血。而且兩者合用,增加出血風險。

段醫生特別提醒:

(1)氯吡格雷要比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價格更貴。

(2)兩種藥的服用或者停用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行隨意更改。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兩種藥物的區別是藥物作用機理不一樣,阿司匹林是環氧化酶抑制劑,而氯吡格雷是ADP受體抑制劑,這在理解方面稍微專業一些。不過,氯比格雷的胃腸道刺激症狀確實會明顯輕於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有百年曆史,原來作為解熱鎮痛藥,廣泛應用於臨床,但目前主要是用於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阿司匹林是環氧化酶抑制劑,該藥物對胃黏膜有損傷,所以有些群體在使用的時候能有明顯的胃腸道的症狀。所以在這個時候可能需要更換相似作用的氯吡格雷,以減少相應的胃腸道不適症狀。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開始就起用氯吡格雷進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呢?畢竟現在很多循證醫學證據認為在進行治療初期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治療。在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時候,氯比格雷作為一個替代產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較弱。

在有些疾病狀態之下,需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時使用,比如急性冠脈綜合徵,或者心臟支架植入後需要雙聯治療一年的時間。一年後,單用阿司匹林即可。

總而言之,不管是氯比格雷還是阿司匹林,都需要經過仔細的臨床評估之後再做使用,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


惠大夫在江湖


阿司匹林是目前在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抗血小板藥物,它和氯吡格雷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作用機制,阿司匹林是通過降低環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誘導血小板聚集的血栓烷A2的合成,進而達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而氯吡格雷則是通過與血小板表面的ADP 受體結合,阻斷了纖維蛋白原與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的結合而抑制了血小板的相互聚集;


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包括局部和全身作用兩種情況,局部作用說的是阿司匹林在口服應用時對胃腸粘膜造成的直接接觸傷害,而全身作用則是指阿司匹林吸收入血後對胃腸粘膜造成的間接傷害;在這兩種情況共同作用下導致了胃腸道粘膜的損傷;

氯吡格雷同樣有著胃腸刺激作用,但和阿司匹林不同的是,它不會直接引起胃腸道的損傷,而是阻礙原有損傷處新生血管的形成並影響潰瘍癒合;我們可以更簡單的理解為:阿司匹林可以直接導致胃腸道損傷,而氯吡格雷會加重原有的胃腸道損傷!


所以,我們建議,當服用阿司匹林導致胃腸道粘膜損傷時,請不要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的治療,因為這隻會導致損傷更加嚴重,最好採用阿司匹林聯合質子泵抑制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的方式緩解胃腸道損傷!


綜合內科張醫生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藥物,均廣泛應用於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兩者經常聯合應用,稱之為血小板的“雙抗”。它們均能通過抗血小板聚集黏附釋放,防止血栓形成,進而預防心肌梗死和腦血管疾病,降低支架術後血栓再形成的風險,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預後。

但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很多區別:

1. 作用機制。阿司匹林抑制COX-1(環氧合酶-1)進而抑制了血小板中TXA2(血栓烷A2)的合成,從而發揮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氯吡格雷是通過抑制ADP(二磷酸腺苷)受體活化而起作用。

2. 劑量。阿司匹林應用最佳維持劑量為75-150mg/d;氯吡格雷維持劑量為75mg/d,緊急情況下可頓服300mg。

3. 副作用及耐受問題。阿司匹林對胃腸道刺激性較大,長期應用可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患;但是氯吡格雷對胃腸道刺激性相對小了很多,故臨床上經常用於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患者的替代用藥。

4. 價格。阿司匹林很便宜,很多條件一般的患者都能用的起;氯吡格雷相對就貴了很多。

5. 效果。很多人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好。但是有相關文獻證實了阿司匹林更“優秀”一些,所以阿司匹林被作為一線用藥。

綜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很優秀的藥物,其中氯吡格雷對胃腸刺激性小一些。至於您適合哪一種,還是建議您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本期答主:吳蘇 醫學碩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