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書法寫自己的字,寫自己的詩的人這麼少,幾乎都是臨摹或者抄寫別人的東西?

趙子方書法


這都是很容易理解的,現在的人能夠自己寫詩的是少之又少了,即是有些暑假也寫自作詩,但水平也很有限,大多是大白話或打油詩,上不得檯面,即使有些已經深遠的現代古體詩,也沒辦法和唐詩相提並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詩的高峰期在唐代,詩的地位在宋代已經被詞所取代,宋代寫詩的高手已不如唐,元、明、清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更不用說當代了。現代人不會寫詩自然跟教育有關,其實更和時代大環境有關。


創作書法作品也沒必要非揪著自作詩不放,寫古人經典詩詞、古文,自古代就有了。黃庭堅書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孟頫書行書《赤壁賦》、董其昌書《岳陽樓記》等等,都很常見。創作書法作品選擇內容,只要選擇格調高、意境深的內容,不選擇低俗內容就可以了。當然,如果當代人有條件學習古詩、韻律、對仗等等內容,學著自己創作,那自然是最好了。


古風書法


書法寫自己的東西真的是很難!

一個是寫自己的詩文難,每個書法家都喜歡被冠以詩人的頭銜,同時也喜歡以學者自居!因為一個沒有學識的書法人難以稱家,是千年以來的慣例!所以,每個書法人都會不自覺地喜歡詩,愛好寫詩!

但是,寫詩容易,寫好詩難啊!舉個例子,米芾是大書法家,詩也不錯!其實不錯是給他老人家面子,有人會說《蜀素帖》是米芾寫自己的詩,不錯!米芾是寫自己的詩。可是,大家都臨米芾的書法,誰又能記得米芾的詩呢?恐怕沒有幾個吧?書法人寫詩的多,但寫出精彩詩的人不多!

二是寫自己的書法難!現在書法人都在爭先恐後地寫自己的書法,因為大家似乎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寫別人的書法是書奴,是字匠!

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寫自己的書法首先得寫好前賢的書法,寫精前賢的書法,那樣你才有資格寫自己的書法,不然,你自己的書法是空中樓閣的書法,是臆造的書法,沒有基礎的書法!也是不懂真正 書法藝術的書法!我想說的只有一個意思,我說學前賢的書法是學懂書法藝術的真諦,不是學會了外形。


一笑貫長天


憶秦娥•秋韻

水初涼

長空飛雁逐夕陽

逐夕陽

天高氣爽

落霞霓裳

牧童晚笛清風揚

低吟漫步踱臨窗

踱臨窗

室雅蘭靜

菊留暗香

——我不會書法!


明德懷遠


這個問題提的好,中國文化元素中有詩書畫印的四項內容,其中詩是靈魂,字畫是詩意內容的表述。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詩情畫意”。寫詩有一定的難度,會寫詩而又會書法者少之又少。尤其是現代能夠算作詩的文字就更難尋找了,書法只是文字字形層面的技巧,並不改變文字表述內容。關於書法字體的成型是得到社會公認的,具有一定的美學概念,也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字。學習別人成功的字體是寫好字的基礎。寫一手好字也是值得讚揚的。但書法有多種字體,如古代二王、顏、柳、歐、趙、懷素,張旭等等大家,各有千秋。臨摹別人的字體叫繼承,創造新字體叫發揚。一個不會寫詩作詞的人,只好去背誦別人的詩詞了,一個只會寫毛筆字的人,既沒有自已的文詞又沒有自己的字體,就只好去抄別人的文字了,這樣的人充其量只能做個抄書匠。再說了,抄寫古人或名人的詩文,書法作品再蓋一個別人刻的印章這個作品叫做三合一作品,在三合一作品中按100分滿分計算的話書法者最多也只能得33.3分,只有三分之一的著作權。文化藝術貴在原創,社會文化的發展進步也以創新作品為判斷標誌。我們應該向吳昌碩和齊白石等前輩學習,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就是原創作品的典範,詩詞寫的大氣磅礴,書法流暢自成一體。廣泛影響著社會。有了榜樣就有了進步的參照。既然文化載體可以承載那麼多的元素,我們為什麼要甘心情願停留在抄寫別人詩文的基礎上呢?可喜的是隨著現代社會物質條件的支持,許多有識之士已開始研習創作詩文、練習書法,尤其是一些院校開設了書法專業,全面領會文化藝術的真諦,有了良好的開端,並有一些實力作者自文自書,創作出了新的原創作品。希望從事文化藝術創作的人努力學習,提高認知水平,創作出真正屬於自已的作品,為中國古老文化發展和文明進步作些貢獻。 王修築 言








白雲藍天綠草地


現在很多的書法大賽開始鼓勵自己撰文,培養作者的文化素養,這是一個進步。而我要講的是篆刻作為書法的一個種類,它的印詞撰寫存在著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也間接回答了你的題問。篆刻的印詞是一枚印章的靈魂,當印詞確定之後,作者是根據印詞進行創作的,接下來的字體選配、印章的風格、章法,以及用刀的刀法,無不根據印詞的內容設計創作。可是現在出現的怪現象是,一場全國性的大展,自撰句的印詞只是鳳毛麟角。你還會發現一些在全國影響極大的篆刻家,教授,一些在網上開課的篆刻大師,辦班授課的老師,他們的印譜裡同樣很難找出幾枚自己撰寫的印詞,這些人抄古人的,吃古人的,美其名曰經典,傳承。我們學習歷史,傳承經典,但今天的歷史是不能缺失的,靈魂是不能缺失,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人的靈魂,沒有自已的靈魂這叫什麼?這叫行屍走肉。我不知道這些人是文化缺失,還是真的乾枯,這樣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能獨立自由嗎?我呢只是一個篆刻的玩家,票友,話說得有些重,會得罪許多有頭有臉的人。我自己刻印堅持自撰印詞佔百分之八十左右,喜笑怒罵皆印詞,寄上一方仿古璽的自撰印《印之道在離群》。



李華松書法刻石


回答:

因為在造型藝術中,書法是最具有抽象意味的。它通過用筆、結構、和章法三方面技巧的運用,來創造特有的形式美。

由於書法要以文字語言為依託,例如詩詞、文章等,本來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而書法的美與這種思想內容結合起來,就更加富有魅力了……。

書法也是書法家的生活體驗與情感的藝術表現。




20191101於長春


罌粟M


寫自己的字,對一般的書法家和愛好者是非常能的一件事情,所以會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能做到。能寫自己的字又能寫自己詩詞的人就會更少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詩書畫印四絕合璧,這樣的人就少之又少了。下面的作品是姜公醉先生的詩書印四絕合璧作品。

姜公醉自撰自書自刻印作品











痴影堂


因為會書法的詩人太少了。

首先說為什麼詩人少了。

詩歌本就是小眾化的,沒有文化欣賞不了,文化水平低了也難以領略詩之意境之美。這是詩歌本身的侷限性。但更重要的是,對詩的需求沒有以前那麼旺盛了。網絡時代娛樂形式的多樣化。古人閒暇之餘一般就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再不行就去打打獵。而現代的人追追劇,看看電影,玩玩遊戲,擼擼串,看看球,手不離機機不離手,哪有時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啊?


再說書法。書法也已經不是以前所必須用到了,很多交流敲敲鍵盤,扣扣手機就能完成了。書法成了興趣愛好,對它有興趣的人才能長時間的去練去寫,不感興趣的你天天逼著他他也寫不好。以至於現在很多人都被自稱書法大師的江湖騙子騙過,只是不自知罷了。


綜上兩個條件都滿足才可以實現寫書法不抄別人的東西,即使自己會寫詩也不可能天天抄寫自己的詩。


陳九墨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分享給大家:古人書法是有話要說,今人書法是有字要寫。讀懂了這句話也就明白了古今書法差距為何會如此之大。

古人的書法是用筆寫自己的心聲,今人的書法是用筆寫古人的句子。

有一位書法家說過一句話:書法到最後拼的就是文化。

古代書法家從小都是飽讀詩書,寫字好是必須的,因為科舉考試你文化再好,寫字不好也不行。古代文人以科舉考試為人生第一奮鬥目標,就像我們今天的高考,只不過科舉要求寫字好,而高考對寫字要求不是很高而已。

古代的書法家大多數都是大文豪,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等等,哪一個不是詩文高手。而書法與中國古代的詩詞相結合,詩詞獨有的韻律,再加上書法創作時,書家的情緒和用筆的節奏感與詩文相結合,形成了兩種藝術形式的共振,產生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

但是當今的書法家,因為欠缺文化底蘊,書法創作的時候都是寫古人的詩詞,那麼即使字寫的再好,也是總感覺差了那麼一點,就是書家的心聲的表現,這一點肯定不如古人寫自己的詩詞來得強烈。

例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我們邊欣賞書法線條的同時,邊閱讀文章的內容,書家千年之前的那種濃濃的悲憤、痛楚的心情,似乎就通過這種疊加的表現讓我們感同身受。而在欣賞蘇軾的《黃州寒食帖》的時候,通過閱讀詩文和欣賞書法,我們似乎能看到那個時候落魄的蘇軾,在寒食節那天倚在草堂門口,看著陰雨連綿的天氣,一幅無奈、孤獨、愁悶和對家人的思念的情緒就感染了我們。

但是今人的書法創作,不是說寫不出自己的字。現在很多書家都在高舉創新旗號,甚至把傳統都扔在一邊了,但是這種沒有根基的創新毫無味道,甚至醜陋不堪。

書法風格的形成,我認為一定不是非要刻意為之的,它應該是在刻意與無意之中形成的。

但是書法風格的形成是需要基礎的,首先是要有深厚的傳統書法的根底,然後是文化素養的修煉,個人學識的培養,以及書家的心胸格局,最後才是藝術上有意識地創新。這樣形成的一種書法風格,才會有古人書法的那種書卷氣,而不是靠下三濫的東西來博取眼球。

用毛筆寫自己的字,寫自己的詩,這應該是書法家最高的追求吧。


翰墨今香


我知道的範笑歌老師就是用自己的字(範體字)寫自己的詩。

之前範笑歌寫的《莽岱帖》《逢春帖》《太湖帖》《霓裳羽衣帖》等等都是自己的詩文,也都是用範派書法書寫。

雖然一般人難以做到,但還是應該多嘗試。誰有自己的體,又有自己的詩呢?並不多。

(以下為範笑歌老師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