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當時為什麼不救韓信,反而和呂后一起設計殺害韓信?他追韓信回來有何用意?

小梁動漫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韓信臨死前的慨嘆。這句話原來的字面意思是,韓信是蕭何一手保舉給劉邦的,也是蕭何親手將其送上黃泉路的。

從韓信臨死前的慨嘆可知,是蕭何和呂后聯合殺死了韓信,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韓信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當年漂母送了他一碗粥,他發達後將漂母養了起來。當年潑皮讓韓信受胯下之辱,韓信發達後也沒有殺他,反而還讓他去了自己的軍營。

韓信可以不尊重劉邦,但絕對不會不尊重蕭何。他可以不相信天下人,但不會不相信蕭何。這一點蕭何心知肚明,所以才利用韓信這一點將其騙到長安,讓呂后殺死。


按照歷史記載,根據蕭何和韓信的關係,無論如何蕭何都不應該是促成韓信被殺的那個人。但歷史偏偏就是蕭何促成了韓信的被殺。那麼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秦末天下大亂,蕭何和劉邦起於沛縣。蕭何對自己的人生早就有了明確的定位,他不想做皇帝,只想管理天下。

蕭何的能力遠勝於劉邦,他有無數次機會可以取代劉邦,但他沒有那麼做。因為他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他就是要輔佐劉邦稱帝然後自己為宰相。

這一點劉邦也明白,所以西漢建立後,蕭何功居第一,如願以償成了西漢開國第一位宰相。所以,蕭何是絕對忠於劉邦的。

蕭何忠於劉邦,而韓信就不然了,所以當韓信有了造反的苗頭,蕭何第一個站了出來替西漢王朝誘殺了韓信。

殺韓信,蕭何不單單為了維護劉氏江山。作為宰相,蕭何也不願再讓天下再動干戈。即使蕭何一萬個不願意殺死韓信,但為了君主為了天下安寧,最後他還是騙死了韓信。


貓爺歷史觀


呂雉能殺害西漢頭號開國名將韓信主要是開國宰相蕭何的功勞。

蕭何這個花甲之年的糟老頭子根本無法抗拒四十多歲西漢開國皇后呂雉非凡的美女魅力,劉邦去鎮壓陳豨叛亂,皇后呂雉與宰相蕭何狼狽為奸,應該是呂雉用美人計誘惑了蕭何,蕭何才心甘情願幫助她謀殺與自己關係很好的名將韓信。

因為韓信曾經不被劉邦重用,失望離開,是蕭何月下追韓信,並說服劉邦封韓信為大將統帥漢軍。

可以說韓信是非常感激蕭何的,沒有蕭何就沒有橫掃天下的西漢第一名將韓信。

可以說蕭何與韓信之間的關係是情深義重的好兄弟,呂雉憑什麼能讓德高望重的蕭何背叛並陷害好兄弟韓信,只能解釋為呂雉利用自己的美貌與魅力把蕭何拉下水。

大家不要把呂雉當作守身如玉的聖女,別忘了呂雉曾經在項羽的楚軍軍營做了兩年的俘虜,而古代軍隊中的女俘相當於軍妓,楚軍將領士兵們可以任意佔有呂雉的身體。

何況呂雉早已經紅杏出牆,她作為楚軍俘虜的時候就是情人審食其陪伴她,她與審食其通姦給劉邦戴綠帽子。

呂雉與蕭何謀殺韓信是在公元196年,45歲的呂雉仍然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而曾經是劉邦上級的蕭何年紀應該與劉邦差不多大,蕭何此時的年紀應該有60歲左右。

何況蕭何曾經對呂雉有救命之恩,劉邦剛剛造反秦朝的時候,呂雉被秦朝官員逮捕下獄,是當時的秦朝縣政府官員蕭何救了呂雉的命,當時呂雉只有32歲。

呂雉為了報答救命恩人蕭何,以身相許勾引他是完全可能的。

西漢頭號開國名將韓信遇害的時候只有35歲,可謂風華正茂。

60歲左右的蕭何能夠狠下心幫助皇后呂雉謀殺這位自己極力推薦的小兄弟,如果不是呂雉利用美人計勾引蕭何是絕對不可能的。

蕭何口蜜腹劍把韓信騙進皇宮,韓信做夢也沒想到這位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大哥會謀殺自己,結果韓信不僅被呂雉下令宮女用亂棍捅死,韓信全家被滿門抄斬。

不僅是蕭何中了呂雉的美人計, 西漢三大開國名將之一的彭越也是被呂雉的美人計害死的。

彭越是游擊戰專家,楚漢戰爭中彭越多次襲擊項羽後方,幫助劉邦轉危為安。

公元197年,陳豨反叛劉邦,劉邦親自帶兵平叛,劉邦到達邯鄲,向彭越徵兵,彭越因為生病就派部將帶著軍隊去邯鄲,劉邦大怒,把彭越逮捕下獄,流放四川。

彭越在流放途中正好遇到從長安去洛陽的呂雉,看到和顏悅色美若天仙的皇后呂雉,彭越像看到女神一樣,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將委屈地大哭起來,向呂雉說自己沒有罪,只希望皇后讓他回家鄉。

人面獸心的呂雉表面上笑語盈盈地答應了彭越,她的含情脈脈風情萬種讓老將彭越完全放棄了警惕,高高興興地跟著她回到洛陽。

但呂雉把彭越帶回洛陽以後卻要求劉邦不要放虎歸山,最終呂雉派爪牙誣陷彭越謀反,彭越不僅被滿門抄斬,呂雉還下令把彭越的屍體做成肉湯分給群臣食用。

呂雉的絕色美貌在她死後二百多年還對男人有很大誘惑,據《後漢書.劉盆子傳》記載,王莽的新朝末年,天下大亂,赤眉軍攻佔長安,對西漢皇陵進行盜墓,以盜竊皇陵中的金銀財寶,赤眉軍發現了西漢開國皇后呂雉的屍體,發現她屍體完全沒有腐爛仍然美貌動人,於是這些喪心病狂的赤眉軍士兵對呂雉的屍體進行了輪姦侮辱。呂雉去世的時候已經60歲,可見她年輕時更美若天仙。


厚德載物49847


韓信之所以能被劉邦築壇拜帥,能夠成為劉邦的大將軍,統帥千軍萬馬,掃滅群雄,擊潰項羽,立下卓著戰功,是由於蕭何慧眼識才並極力推薦。韓信是千里馬,但若沒有蕭何這位伯樂,恐怕也只能終身埋沒於芸芸眾生中難於發出耀眼的光芒了。韓信是蕭何發現的大材,也是蕭何設謀誅殺的對象;韓信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並邁上成功之路是因為蕭何,他走向死亡的深淵也是因為蕭何,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據史書記載,韓信是西楚淮陰(今江蘇淮安)人,他是個孤兒,家貧無依,備受惡人欺辱。項梁叔侄起兵反秦,率軍渡淮河時,韓信挎著把破劍投入到了項梁麾下,只是軍中一無名小卒,一直不受重用。後來項梁被秦將章邯擊殺,時任執戟郎中的韓信曾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項羽喜歡繁瑣的禮節,用人看出身,對出身卑微的韓信很是不屑,對其計置若罔聞,均未採納,遂引起韓信極大不滿。

聽說沛公劉邦禮賢下士,重視人才,他就叛項羽而轉投劉邦,後隨劉邦到了南鄭(今陝西漢中南鄭縣)。韓信曾犯軍法當斬,行刑時,劉邦的親信將領夏侯嬰恰巧路過,韓信對他大喊道:“沛公不是想爭天下嗎?為何要殺我這樣的壯士”!夏侯嬰奇其言,遂停下來問了幾句,覺得韓信見識不凡且一表非俗,就將他從屠刀下救出,並向劉邦舉薦,劉邦也沒太在意,隨手給了個治粟都尉的小官職讓他做。所謂的治粟都尉,是專管軍隊糧草後勤的小官吏 ,可見劉邦並未見識到他過人的才幹。

劉邦的丞相蕭何負責漢軍的後勤保障,和治粟都尉韓信是上下級關係,兩人經常有工作接觸,他曾與韓信交談過幾次,認為此人見解超拔流俗,是當世罕見的曠世奇才,內心很佩服,於是多次向劉邦推薦加以重用,劉邦都未重視也不接受。韓信認為自己不受重視,沒有發揮才幹的壞境,於是找機會溜之乎也。

彼時楚軍強盛,漢軍正處於低潮,軍中開小差者極多,蕭何均不為所動,一聽說韓信也逃走了,他怕劉邦因此失去一位軍事奇才,來不及報告,立刻策馬狂追。有人見蕭何騎馬出營,且臉色慌張,不瞭解實情,就急忙向劉邦報告:“蕭丞相也逃跑了”。蕭何一直是劉邦的左膀右臂,是劉邦最依賴、信任的人,當初劉邦採納蕭何的建議來南鄭做漢中王,以積蓄實力,待機重新殺入關中 ;想不到如今蕭何也棄他而去,對他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損失和雷霆一擊。

劉邦覺得蕭何太不夠哥們了,在關鍵時刻竟對未來喪失信心,隻身逃走了,心裡十分憤慨。

兩天後,蕭何匆匆趕回,去拜見劉邦。劉邦見蕭何居然回來了,心裡十分高興,但表面卻裝作異常憤怒的樣子,詰問蕭何道:“你為何也要當逃兵呢”?蕭何答道:“我不是要逃,我是去追趕逃亡者了”。劉邦又問:“你去追誰了”?答曰:“韓信”。

劉邦一聽火冒三丈,斥責蕭何道:“已經有幾十個將領逃走了,你一個都沒追回;你說你去追‘倉庫保管員’韓信,誰信吶”!蕭何趁機又向劉邦舉薦韓信道:“別的逃亡將領,都是普通角色,很容易得到,唯獨韓信,實乃曠世奇才,在咱漢軍中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你如果甘心呆在這鳥不拉屎的漢中、巴蜀之地,長期當漢王,那確實用不著韓信這樣的大才;如果您要和西楚霸王項羽爭天下,那麼就沒有人比韓信更值得您依賴了。用不用韓信您看著辦”。劉邦說:“我志不在當漢王,當然日思夜想揮軍東進爭天下,哪願長期呆在這望不到邊的大山裡啊”。

蕭何見劉邦態度已有所鬆動,遂乘熱打鐵道:“你既然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就必須重用韓信這樣的人才;如果你不重用他,他遲早還會逃跑的”。劉邦是亂世梟雄,起自草莽,沒有文化,但他能聽得進善言,有容人之度量,見蕭何如此推崇韓信,就說:“好吧,我信你,這就拜韓信為大將”。

蕭何大喜,就建議他選擇良辰吉日,沐浴齋戒,築壇拜將,用隆重的禮節拜韓信為大將。蕭何解釋道:“韓信是百年難遇的軍事大才,自然不能以尋常之禮對待,這樣他才會認為你發自內心看重他,從此一心一意為你效死力,再也不會離開你”。

事實證明韓信確實是秦末戰亂中一個難得的軍事奇才,他足智多謀,文武兼具,戰功赫赫,國士無雙,後來的實踐證明了這點,但他被發現和認識有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蕭何很早就發現韓信是世所罕見的大才,但他的認識一直沒被劉邦接受。在秦末群雄爭霸、逐鹿中原的情況下,得人才者得天下,一個人才的得失,往往能決定勝利的天枰最終會傾向於誰或拋棄誰。劉邦沒有辨識出韓信之才,蕭何認為假如坐等劉邦意識到韓信是個人才,很可能早已經失去了韓信,對劉邦來說,這是個巨大而難以彌補的損失。為了促逼劉邦儘快認識到韓信的價值,他就借韓信因懷才不遇逃跑的機會,一再將劉邦的軍,迫使他重用韓信。

從當時的情形看,劉邦雖然接受了蕭何重用韓信的建議,但顯然將信將疑、有不少勉強的成分,並未完全認知到韓信獨一無二的價值。但劉邦之所以能成事,和他虛心納諫與度量恢廓是分不開的,他答應以隆重禮儀任韓信為大將。有史家認為劉邦是“流氓皇帝”。但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在並未完全認識到韓信的價值時,相信蕭何的眼力,尊重蕭何的意見,因而挽留住了韓信這一大才,為他以後削平群雄、一統天下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此時的蕭何,一心一意輔佐劉邦,因此,他不遺餘力的推薦韓信,韓信也未辜負他,終於掃滅群雄,幫助劉邦建漢稱帝。

但後來劉邦雖然當了皇帝,為了清除一些諸侯王的力量,又開始誅戮功臣,以解決他們對皇權構成的威脅,為繼任者鋪平統治之路。 劉邦處心積慮的把對皇權構成威脅者、反叛者一個個收拾掉後,他自己也即將油盡燈枯了。

登基稱帝時,蕭何被劉邦點贊為“論功當屬第一 ” 。這位建漢首功之臣被漢高祖任為丞相。

有史家認為,韓信被誅是千古奇冤,但也有人認為他造反證據確鑿,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他鋌而走險實屬被逼無奈。 韓信是位“上馬草軍書,下馬擊狂胡”的全才,可以這麼說,劉邦的天下基本是韓信幫他打下來的 。但最終這位軍事奇才卻落得個“高鳥盡,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的可悲下場,作為那個風起雲湧大時代的英雄人物,韓信的忍辱負重、自強不息以及後來的叱吒風雲,甚至成得大功後他的猶疑不決、患得患失、首鼠兩端,都很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捕殺韓信或許是劉邦的意思,但具體操作又完全是呂后和蕭何合謀進行的,當時劉邦率軍討伐英布,並未在長安。彼時的蕭何,貴為丞相,且天下已定,韓信的作用已經不如當初那麼重要,為劉漢的江山社稷考慮,一貫忠誠的他不可能站在韓信一邊與呂后對抗,於是積極出謀劃策,以高祖得勝回朝為由,誘騙韓信入宮慶賀,一舉擒拿,後被呂后誅於長樂宮鍾室。成就韓信的是蕭何,毀掉韓信的同樣是蕭何。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丞相蕭何不能不配合呂后擒殺韓信,不管他是自願的或逼於無奈,反正設計殺韓信的主謀就是他,或許他設謀殺韓信也是為了自保吧 ?他若不協助呂后誅殺韓信,他自己就或許會是下一個被殺的對象。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所謂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韓信與蕭何之間複雜的關係可以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形容。當年韓信出走,是蕭何騎馬在月下飛奔,最終才成就了韓信一番偉業。當然,當君臣之間產生間隙,同樣也是蕭何出面,幫助呂雉設計捕獲殺害了韓信。



我們不禁會產生疑問,為什麼蕭何明明要挽回韓信·,卻又在最後的時刻將韓信出賣呢?下面就讓我們一一分析蕭何意欲何為:

一:蕭何為何要挽回韓信?



當年韓信因為得不到劉邦的重用而出走時,蕭何為了防止韓信再次投靠項羽或者其他對劉邦不利的陣營,便匆匆騎馬追趕。於是便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

當然,蕭何之所以願意追回韓信,更大的目的則是在於能夠收服韓信。令韓信能夠留在漢王劉邦這邊,為漢王去橫刀立馬,建立功勳。

二:蕭何為何要幫助呂后殺害韓信?



當天下以定,漢朝的旗幟飄揚在天空之中。此時對於劉邦來說,對其政權威脅最大的只剩下了韓信這一幫武將。

老朋友已經謀反,劉邦下令韓信隨軍出征。韓信怎麼願意帶兵攻打被逼謀反的老朋友呢?可是韓信拒絕的舉動已經為韓信埋下了死亡的伏筆。

劉邦離開京城,韓信成為了呂雉眼中最危險的人物。為了將韓信處死,呂雉召集蕭何商議對策。也許在蕭何眼中,韓信對於他來說只是一顆棋子。韓信與劉邦,蕭何選擇了再次追隨劉邦這位老朋友的腳步。

為了自保,更重要的是在於表示自己的忠心。蕭何幫助呂雉設計除掉了韓信。

總結: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因為其過於忠誠,又因為其過於暴露鋒芒,更在於其太過相信從前的朋友。最終一代豪傑死於呂后與蕭何之手。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是漢初的三傑之一,非常有軍事才能,但是他的生和死竟然全拜兩位婦人。提起他,大家除了遊戲,應該也都會想到另一個人,就是蕭何。

大家都知道,劉邦之所以能夠建立大漢王朝,離不開“漢初三傑”的輔佐。其中,韓信和蕭何就是漢初三傑裡的兩個,另外一個是張良。按理說對於劉邦來說,漢初三傑這麼重要的臣子,都是劉邦的左膀右臂。最後為什麼蕭何要獻計殺害韓信呢?想要說清楚這些事情,我們就必須先說一下,劉邦、蕭何和韓信他們之間發生過什麼故事?

韓信的發跡離不開蕭何的賞識與推薦。大家都知道早期的韓信是不得志的,他在參加起義之前都是無業遊民,甚至到了要飯吃的地步。到了秦末大亂,韓信參軍了,他先是跟了項梁,項梁戰死之後,他又跟了項羽。不過,韓信在跟著項家的時候,都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也就是說他沒有受到重用。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韓信有了離開項羽,投奔劉邦的打算。他投奔劉邦的時候,正好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在漢中的時候,韓信結實了蕭何,讓蕭何推薦自己給劉邦。

蕭何推薦了,但是,劉邦覺得韓信就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因為前不久夏侯嬰就給劉邦說過,讓劉邦提拔韓信,劉邦就把韓信提拔為中級軍官。可是,韓信覺得中級軍官的職位,還是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華。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找到蕭何的。蕭何的推薦沒有管用,韓信就開始有了離開劉邦的打算。之後,韓信離開,蕭何月下追韓信, 又把韓信給追回來了。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正是這一次蕭何追韓信,給劉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為如此,韓信被劉邦封為了大將軍。

韓信當上大將軍後,幫助劉邦得到了天下。因為蕭何的推薦,韓信如願以償了,他當上了大將軍,並且開始給劉邦出謀劃策,帶領劉邦殺出關中,和項羽爭霸天下。經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韓信帶領劉邦殺出了漢中,佔領了關中,之後劉邦一路東下,開始和項羽角逐,最後他們對峙在滎陽誰也拿不下誰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韓信開闢了北方新戰場,他拿下魏國、攻下代國、打敗趙國、燕國歸降、佔領齊國。至此,韓信拿下了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韓信也迎來了他的最後一個敵人項羽。劉邦和韓信合兵為一,和項羽打了垓下之戰。正是垓下之戰,項羽徹底的被打敗了,並且自刎烏江。至此,劉邦統一了天下,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完成了統一霸業。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先是把韓信封為齊王,然後再遷為楚王。韓信屢次和劉邦做對,導致劉邦對他下了殺心。韓信當了楚王之後,他收留了劉邦通緝的要犯鍾離昧。鍾離昧是項羽最為倚重的大將,同時,他還是韓信的發小。在跟隨項羽的時候,鍾離昧對劉邦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當韓信收留鍾離昧的消息,被劉邦知道後,劉邦就對韓信不滿了,他先是寫信給韓信,問他見沒見過鍾離昧?韓信的回覆是沒有,劉邦更加的惱火了。他想帶兵去攻打韓信,考慮到自己打不過韓信,所以,他就採用陳平的計策,以去楚國遊玩為由,把韓信騙出來,然後把韓信給活捉了。

韓信被劉邦剝奪了王位,並貶為淮陰侯。這時候對韓信,也就被劉邦軟禁到了長安他的身邊,這就等同於劉邦已經對韓信不信任了。到了劉邦晚年,他要誅殺異姓王的時候,北方的陳曦因為害怕,他也開始反叛了,這時候劉邦也想讓韓信跟著自己一起去滅陳曦。可是,韓信說自己有病,因此,也就沒有跟著去。劉邦對韓信當然是不滿了,他留著韓信就是想應付地方的叛亂,既然韓信不能為己所用,留著他肯定是個禍害。所以,對於劉邦來說,這個韓信肯定是可以殺了的。蕭何為呂后獻計,把韓信騙到宮中,然後韓信被殺害。

劉邦帶兵出征去攻打陳曦去了,這時候長安城裡兵力空虛了。呂后聽說韓信要趁著劉邦外出的時候反叛劉邦,帶兵殺到長安城來,把劉邦的皇子皇孫全部處死。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呂后就把蕭何叫來了。蕭何開始為呂后獻計,讓她把韓信騙到宮裡,然後在宮裡埋伏好刀斧手,等韓信一到,就把他給捉了並且殺掉。呂后依計行事,但是,韓信並不相信,所以,他就沒有去宮中。蕭何一看,自己不出馬看來韓信是不會來的。所以,蕭何就親自到了韓信的家裡,把韓信給騙到了宮中。韓信可以不給別人面子,但是,蕭何的面子他不能不給。畢竟,蕭何是他的伯樂,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的富貴人生。所以,明知是一個陷阱,韓信還是跟著蕭何去了。他去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而是被呂后給滅了族。

那麼,蕭何為何要獻計害韓信呢?蕭何之所以能夠成為政壇上的常青樹,原因就是他懂得為官之道。他明白在這個世上,他只要討好劉邦,自己的政壇就不會衰敗下來。可以說他和劉邦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生死與共。再說了他是劉邦的臣子,當劉邦的大漢江山有危險的時候,他是有義務來營救的。所以,當他聽說韓信計劃謀反的時候,他必須想辦法為劉邦把這個叛亂給壓下去。儘管韓信是功臣,也許是冤枉的。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蕭何寧願相信這件事是真的。所以,他只好向韓信下手了。

最主要的是,蕭何早就猜透了劉邦的心思,劉邦晚年的時候大肆屠殺功臣,蕭何明白韓信他是絕不會放過的。既然趁著劉邦外出的時候,呂后要除掉韓信,那他蕭何就陪著呂后把這場戲給演完吧。所以,韓信的悲劇是早就註定了。

我覺得蕭何之所以要殺韓信,是為自己避禍,畢竟韓信是他推薦的,若是日後韓信真的反了,對大漢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他這個推薦人肯定也會被追責的。所以,在他得知韓信要反的時候,他會不顧一切,幫助劉邦和呂后,把韓信給出去的不得不感慨韓信的人生,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呀?這麼一來,蕭何一方面能夠避嫌保全自己,一方面又能成為皇室最信任的人。所謂: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韓信因蕭何而興,又因蕭何而亡。人情翻覆似波瀾,這就是最現實的利益考量!











Zh上善若水W


蕭何為什麼不救韓信,反而和呂后一起設計殺害韓信,與當初他追韓信回來的初衷是否違背?這個應該說是“此一時、彼一時”,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需要站在蕭何的角度思考問題。

1、首先要明確,蕭何是忠於劉邦的,而非韓信

蕭何最初為沛縣主吏,與劉邦關係不錯,經常接濟劉邦。劉邦起兵時,蕭何就歸附了劉邦,並且對劉邦非常忠心,劉邦外出打仗的時候,一般都是蕭何駐守後方,不僅為劉邦籌措糧草,還幫劉邦招募士兵。

所以在劉邦論功行賞的時候,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封賞最高。從這個方面來看,蕭何對劉邦是非常忠誠的。

而韓信只不過是蕭何為劉邦招募的一員大將,能用時,則用;不能用的時候,則廢。不能高估蕭何對韓信的情義。

2、蕭何為什麼會去追韓信

據史書記載,韓信歸附漢王劉邦以後,感覺不受重用,所以就藉機逃跑了,蕭何一聽韓信跑了,來不及請示劉邦,就去追趕韓信了。

蕭何追回韓信以後,就給劉邦推薦韓信,封韓信為大將軍,幫助劉邦進攻項羽。韓信果然不辱使命,幫助劉邦平定六國復辟,打敗項羽,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為漢朝開創了帝國基業。

3、蕭何為什麼不救韓信,反而和呂后一起設計殺了韓信

這要從韓信的動機說起,韓信在楚漢戰爭後期,為自己爭了個齊王,但是被劉邦突襲,奪了兵權,後來給改封為楚王。

在韓信做楚王的時候,韓信窩藏項羽的部將鍾離昧,並且被人告發要謀反,被陳平設計謀,劉邦假意巡遊雲夢澤,韓信逼死鍾離昧,提著鍾離昧的頭去見劉邦,被劉邦趁機給拿下,降為淮陰侯。

在韓信做淮陰侯的時候,又想聯合自己以前的部將,起兵反叛,結果,消息被韓信一個家臣的弟弟給告發了,於是蕭何和呂后就設計,騙韓信說,劉邦打勝仗回來了,召見韓信。

韓信一進大殿,就被呂后佈置的武士給拿下殺掉了,並且滅了韓信三族。

結語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被蕭何舉薦,屢立戰功,被劉邦封為齊王、楚王,但後來因為窩藏項羽部將鍾離昧,蓄意謀反,被劉邦拿下降為淮陰侯。韓信感覺自己被貶,心有不滿,所以又想反叛,可惜走漏風聲,被蕭何與呂后給設計殺害了。

蕭何舉薦韓信、殺害韓信,都是為了劉邦奪取天下、平定天下,所以從蕭何的角度,韓信如果能為劉邦立功,肯定重用他,但如果想謀反,那肯定要殺了他。所以不能因為韓信而責怪蕭何,也不能因為蕭何而責怪韓信,您說呢?


管理故事會


有一副對聯是這樣評價韓信的: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一知己,指的是蕭何。

為什麼說蕭何是韓信的知己呢?因為蕭何對韓信有知遇之恩。當初,韓信在項羽麾下打工,很不受項羽待見。有本事的人都不會安於現狀。於是,韓信跳槽到了項羽的競爭對手劉邦那裡。

可是很遺憾,劉邦也不待見韓信。

韓信一瞧,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就打算再次跳槽。不辭而別。

而數次與韓信有過交談的蕭何,深知韓信的本事。聽說韓信跑了,便趕緊拍馬去追。追回後,在蕭何的力薦下,劉邦才重用韓信,這才有了後來的局面。

兩婦人,指的是一個無名老太太和呂后。

韓信年輕時,混得很落魄,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有一回,眼看要餓昏了,一個老太太可憐他,給了他一碗飯,救了他。

而呂后呢,就是和蕭何一起設計殺他的哪個婦人,所以說韓信“存亡兩婦人”。

問題來了,蕭何既然是韓信的知己,那麼為何後來設計殺韓信呢?

很簡單,因為蕭何心裡只有一個老大,那就是劉邦。

為了老大,別說是知己,就算自己的腦袋,也要隨時奉上。

再說了,當初蕭何追韓信,與其說是為了幫助韓信施展抱負,不如說是替劉邦留住人才。這件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不在韓信身上,而在劉邦身上。

等到大家功成名就後,韓信對劉邦已經沒用了。可是,恰恰又傳出了韓信打算造反的消息。於是,劉邦自然就要對韓信下手了。

這時候,擺在蕭何面前有兩條路,一是繼續追隨劉邦,二是保護知己韓信。

在劉邦手下,蕭何已經位居丞相。就算是韓信造反成功,蕭何最多也只能是丞相了。而且,韓信不可能成功。

這麼簡單的選擇題,蕭何當然選擇繼續效忠劉邦了。

於是乎,韓信就悲劇了。

坦白說,從一開始,蕭何就不是韓信的朋友,或者說,知己。對於蕭何這樣的人來說,他不可能有朋友。即便有朋友,也不可能為了朋友兩肋插刀。

因為江湖上的浪漫傳奇,並不適合在廟堂上演。縱觀蕭何一生,他的一切決策,都是圍繞著劉邦而作。

也可以理解為:身不由己。


趣談國史


蕭何追韓信,伯樂識得千里馬。韓信有帶兵打仗的能力,是打仗的好手,有打仗的天賦,是打仗奇才,是打仗天才。蕭何慧眼識人,一眼認定韓信是可塑之才,必成大將。蕭何月下追韓信,把韓信感動得五體投地。蕭何藉機,藉此機會力薦韓信為大將,只有足智多謀的韓信,才能打敗武藝高強的項羽。劉邦築臺拜將,深深感動韓信,韓信誓死追隨劉邦,要想盡一切辦法,盡一切努力,儘快消滅力大無窮,不可一世的項羽。項羽有勇無謀,遇到剋星智多星的韓信,項羽一敗再敗,在垓下戰敗自殺。韓信功高震祖,要在韓信燈枯油盡時加以殺害。韓信是打仗天才,手握有重兵,如同懸在劉邦頭上的劍,懸而不決,讓劉都寢食難安。有人誣陷韓信舉兵謀反,劉邦想趁此機會斬殺韓信。韓信忠心可鑑,還是被劉邦深深誤會了。君要臣死,不得不死。劉邦和韓信有十分親密,親近關糸,蕭何也沒想到,呂后想借蕭何的手,除掉韓信。這就是韓信成是蕭何,敗也是蕭何。韓信到死才知敵國破,謀臣亡這句話的意思了。可是,他後悔也遲了,死到臨頭,大罵呂后專權,大罵劉邦是卑鄙無恥小人偽君子。


中國美6220


從一介布衣到封王拜相,韓信的奮鬥史值得現在我們每個人學習,那我們就來捋一捋韓信是怎麼一步步平步青雲的,最後又是什麼原因而亡命女人之手,令世人唏噓。


韓信忍辱負重

史記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韓信在一介布衣之時,不受人待見,吃飯都困難,還常常被人欺負,以至於被人侮辱從褲襠下鑽過去,被人嘲笑膽小怕事,韓信為了自己的抱負與夢想,可以接受胯下之辱,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正是這種能忍辱負重的胸襟才成就了成為大將軍的韓信,如果不是能殺身成名,韓信是不會輕易拔出寶劍的,



韓信毛遂自薦

韓信會利用平臺推薦自己,說明韓信確實有高瞻遠矚的見識,最初在項羽帳下時,就常常向項羽獻計、獻謀略,但是沒有被項羽所看中,以致韓信沒有被重用,最高只是做了個護衛隊長,韓信認為項羽不能重用自己,自己的才能不能發揮出來,所以就逃離了項羽去投靠了劉邦。來到了劉邦賬下,令韓信崩潰的是,跟在項羽賬下簡直是如出一轍,還是沒有被重視而任用,還差點因為犯事而被殺頭,韓信真是失望至極啊,眼看自己馬上就沒有推薦自己的機會了,最後想出來一個絕招,假裝逃跑,還是蕭何苦苦去追了一天一夜才追了回來,令後人誇誇其談為,



蕭何月下追韓信,就這樣把韓信推薦給劉邦,讓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才終於被重用,從而過五關、斬六將,成為劉邦的臂膀大將軍,戰功顯赫。在現在流量為主的信息社會,我們每個人也需要毛遂自薦的機會,藉助流量的平臺來發揮自己的真實才能。當然了,最重要的是自己有真才實學,有實力才是硬道理。

韓信打仗注重策略

史記載,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韓信攻打趙地,背水列陣,卻能以少勝多,這是兵書上所沒有的,韓信熟讀兵法又能靈活多變這是打仗勝利的原因,瞭解士卒心理,並能以‘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來激發戰士的抗戰士氣,韓信打仗多用謀略而少用武力,這是韓信的智慧所使,這是韓信打仗厲害的原因



韓信錯失‘三分天下‘’的良機 楚漢之爭,劉邦、項羽在滎陽對峙,相持不下,這時項羽派人勸說韓信,權衡利弊,讓韓信趁機中立,三分天下,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後來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出韓信的心思,也來勸說,讓韓信中立,三分天下而自保,可是最後韓信還是不忍心,一直沒有確定下來,最後還是幫助劉邦戰敗了項羽,雖然被劉邦封為齊王,但是好景不長,還是斷送了自己的前途,錯失了自保的良機、遺憾終身。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史記韓信列傳記載,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韓信準備反叛起義之時被告發,呂后準備使計秘密逮捕韓信,可是又擔心韓信不會前來,就找到韓信最信任的蕭何,也是當朝丞相,邀請韓信進宮,韓信不知是計,果然前來,沒想到來到宮殿就被侍衛逮捕,來個先斬後奏,韓信一命嗚呼了,所以就有後人說的,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一個人的成敗皆在於一個人,


韓信不知功成身退而亡命 韓信幫助劉邦取得天下,封王拜將之後,不懂得功成身退以自保,韓信,當初嘲笑項羽的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最後卻死於自己的婦人之仁,是不是有點諷刺?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 韓信的功勞已經大到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那就只有一條路了,滅了你。在楚漢之爭,韓信本可以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而自立,(也就沒有後來三國啥事了)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猶豫不決,最後貽誤了時機,遺憾終生。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道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品史記看人生


韓信不死,天下難安。

自從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劉氏江山最不安全隱患巳非韓信莫屬。在韓信還是楚王時,項羽手下大將,韓信的至交好友鍾離皌,就對韓信說過這種話。劉邦藉機去雲夢打獵,招韓信進見。

鍾離皌勸韓信趁機殺了劉邦以求自立,韓信不忍心。鍾離皌只好自殺以保全韓信。在韓信進見劉邦時,被劉邦以謀反之罪拿下,押往長安,囚禁起來。

韓信作為軍事天才,兵仙神帥,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戰爭藝術天才。以徹底把當時天下人征服,在當時人的心中,韓信成了戰場上的神。在韓信的軍事生涯中,沒有打不了的仗,無論什麼情況。韓信總能找敵人的弱點,並且能戰而勝之。

蕭何作為漢王朝的核心人物,為漢朝的建立用盡了一生的心血。"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成為韓信一生最真實的寫照。蕭何為了大漢王朝的建立,用盡無數辦法,使韓信在劉邦集團,寸功末立的情況下。勸劉邦建壇拜帥,成為劉邦集團的大將軍,軍隊的實際掌權人。才有了以後韓信的許多經典戰,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

但是,蕭何也能為大漢王朝建立後,犧牲曾經的知已好友韓信。因為任何友誼和親情,在國家利益面前,都是無能無力,一切都以國家利益為主。

蕭何為大漢王朝的長治久安,只能選擇犧牲韓信,把一切不安定的隱患消滅於萌芽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