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文┃倬琰

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避讳帝名是帝制时代尊崇皇权的最重要形式之一,但在专制皇权最巅峰的清朝,却有一位臣子享受到了无需避讳的优待。虽然是一个王爷,却依然是整个有清一代唯一被允许姓名不用避讳皇帝的人。在雍正承受巨大压力得到皇位的时候,这个王爷是雍正最坚实的支持者。铁腕的雍正为何依然需要一个帮手,而这个帮手是如何受到尊荣。



┃曾经深受宠爱

爱新觉罗·胤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康熙一生子女众多,前后一共55个子女,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

子女众多也意味着后妃众多,胤祥的生母就是康熙众多后妃中非常不起眼的一个。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出身满洲镶黄旗参领海宽之家,家族既不嫌贵、也无族人在朝中担任高官。


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爱新觉罗·胤祥】

这个出身并不显赫的妃子,却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受康熙宠爱,四年内接连生下三个孩子,其中就包括康熙二十五年出生的胤祥,除此之外还有分别在 二十六年和三十年诞下的两个皇女。

章佳氏很早就去世,死时胤祥才只有14岁。母亲的去世不仅没有,反而更增加了康熙对胤祥的宠爱。早在胤祥六岁的时候,康熙就让其接受教育,学习满汉文化、儒家经典以及诗文书画等。

而当胤祥的母亲去世,康熙反而给其找了一位更好的老师。这个老师名叫法海,大家更了解那个更著名的形象。法海是清朝著名外戚佟国纲的儿子,佟国纲的姐姐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因而法海便是康熙帝的表弟。

由于其母是佟国纲的婢女,法海不受父亲的喜爱,却让其在学问上有了钻研,康熙三十三年甲科第三甲同进士出身,是康熙重要的词臣。胤祥在这位表叔的身边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是康熙诸子中诗文造诣比较高的皇子之一。

胤祥13岁时,康熙便带其去盛京谒陵,胤祥在这次出巡中表现优秀,自此之后10年间康熙四次出京巡幸,每次都会带胤祥随行。

可以说在康熙中后期,胤祥是康熙最宠爱的儿子,甚至可以不用加之一。"圣祖过,寻履迹伏地嗅之,其孺慕诚切如此",胤祥幼年时面对前呼后拥的康熙,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崇敬,由于到不了父亲跟前,选择亲吻父亲康熙走过的每一步脚印。这让康熙深受感动,对这个儿子从小就非常喜爱。

清朝皇帝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康熙则是其中对此最重视的皇帝之一。因而对皇子的功课要求严格,经常亲自出题考察皇子的学习情况。胤祥诗画俱佳,屡屡获得康熙的欢心。


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康熙帝】


除此之外,胤祥对于满人老祖宗的本事,也没有丢掉,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八旗通志•初集》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尝从猎,猛虎突出林间,王神色不动,手利刃刺之,见者服其神勇。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

如果历史就此打住,康熙就算把皇位传给胤祥都不令人奇怪。可是康熙四十八年之后,胤祥的人生迎来了180度的转变,不仅失去了父亲的宠爱,甚至可以说是康熙死前境遇最惨的皇子之一。



┃孤臣兄弟遭殃

雍正为人严苛,这个性子并不是他做了皇帝之后才有的,因此从做皇子开始他就没有什么朋友。而康熙的十三子、其弟胤祥就是雍正为数不多的亲近人之一。

前面说到,胤祥的生母章佳氏早死,胤祥便被交由其他嫔妃抚养。负责抚养胤祥的是德妃乌雅氏,而这乌雅氏正巧便是雍正帝胤禛的生母。


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雍正帝】


由于雍正比胤祥大八岁,面对年纪轻轻就失去母亲的胤祥,雍正长兄如父一般照顾着这位十三弟。

两兄弟晨夕聚处,感情深笃,胤禛奉命教胤祥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也形影相依。兄弟相聚,宴集唱和,弟有所作,每就正于兄;兄扈从塞外,弟也间或有句相赠。

即使没有后来的君臣之情,胤祥与雍正依然是情比金坚的兄弟情。这个兄弟情,是日后胤祥对雍正忠心不二,雍正对胤祥信任备至的基础。但在此之前,这个兄弟情却成了胤祥不长的人生中最惨痛的经历的来源。

康熙晚年,对胤祥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康熙生前曾两次册封诸皇子。第一次在康熙三十七年,皇长子胤禔封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封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封为贝勒。

第二次册封在康熙四十八年,玄烨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为亲王,皇七子胤祐和皇十子胤䄉封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祯封为贝子。

康熙四十七年对于康熙一朝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这一年康熙忍痛废黜皇太子允礽。此事掀起较大风波,也引起多年的储位之争。当时很多年长的皇子都牵连在内,最先付出代价的是皇长子允禔,其因诅咒太子而被革爵圈禁,从此终止了其政治生命。


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年轻时的雍正】


而胤祥也未脱离干系,但很快年长的皇子都得到康熙的宽恕,却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康熙的原谅。如前所说,康熙四十八年 "册封皇三子多罗贝勒允祉为和硕诚亲王。皇四子多罗贝勒胤禛为和硕雍亲王。皇五子多罗贝勒允祺为和硕恒亲王。皇七子多罗贝勒允祜为多罗淳郡王。皇十子允䄉被为多罗敦郡王。皇九子允禟、皇十二子允祹、皇十四子允禵俱为固山贝子"。

第一次分封时,胤祥13岁,还不够册封的资格。但第二次册封时,胤祥已24岁,连比他小2岁的允禵都受到册封。皇八子允禩因为被康熙怀疑觊觎储位,没有进爵,但也保留其多罗贝勒爵位。

胤祥成为在康熙年间年长皇子中唯一一个没有爵位的阿哥。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在皇三子允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允禵的请安折子上批复:"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在其后康熙帝给皇子们的赏银也没有胤祥的份。胤祥在康熙四十八年两次废太子的事件之后,完全退出人们视野,一直没有被康熙所原谅。

胤祥从受宠之至到一落千丈,这其中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原因。雍正即位后对胤祥抱以最大的信任,从政事、到军务甚至皇家职务,都有胤祥的影子。这让人不得不想,雍正这样做,不会只是因为二人从小到老感情深厚。康熙四十八年之后到雍正即位之前胤祥的境遇,不能说与当时的胤禛完全没有关系。

胤祥在那十几年的悲剧,极有可能是代人隐瞒受过,在一废太子时很多年长皇子都受到康熙的斥责甚至短暂的软禁,但康熙很快就鉴宥了他们。而唯有胤祥直至康熙去世依然被圈禁。由于雍正即位前的资料残缺不全,极有可能在诸子夺嫡中,胤祥为雍正背了一些黑锅,让康熙对其生气乃至失望,因而同是在废太子风波中被圈禁,当时的胤禛却很快被释放甚至进爵亲王。


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青年时的康熙】


同时,在主动为别人背黑锅的同时,胤祥很有可能被人陷害。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并非偶然,很多皇子觊觎储位蠢蠢欲动,皇长子允褆被终身圈禁,皇八子允禩多次受到斥责。而在激烈的夺嫡过程中,排除异己是重要的手段,胤祥作为一个受宠皇子,很容易受到他人的陷害。只不过受陷害的原因是太子,还是雍正,如今就不得而知了。

雍正继位后曾说:"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无论胤祥当初受苦的原因是如何,雍正对胤祥受到了悲惨对待这件事本身是完全承认的。这也导致了雍正即位后,被不公对待十几年的胤祥,一跃成为雍正朝最中坚的力量。



┃终成兄长臂膀

雍正即位后,胤祥终于脱离苦难, "命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将无任何爵位的胤祥直接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将户部的事务交给其打理,纵览国家财政。

雍正元年,雍正设立会考府,胤祥又负责会考府。雍正三年,擢任议政,当年冬,又负责直隶营田事务。雍正七年,成立军机处,胤祥开始担任军机大臣。除此之外,胤祥还担任很多职务,兼管汉军侍卫,负责圆明园八旗兵丁,筹备西北用兵事宜,负责造办处,为雍正帝勘陵等等。可以说国家的大事小情都有胤祥的参与,胤祥可以说是雍正的首席大管家。


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胤祥】


康熙后期,官吏贪污,钱粮匮乏,国库空虚。雍正面对历年户部库银亏空的窘迫状况,把整理财政、清查赋税作为当务之急,在胤祥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清理钱粮亏空活动。

为了追补亏空,胤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严令亏空官员完纳赔补。对违法的王公贵族同样严惩不贷。康熙帝十二子履郡王允祹、十子敦郡王允䄉均被勒令追索亏空,以致被抄家。为此,胤祥背上了"过于苛刻"、"过于搜求"的骂名。由于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国家财政很快有了起色。

自雍正三年起,胤祥负责营田水利事宜,他提出很多有益见解。并且合理治理河流,利用土地,变劣势为优势。有效治理当地水利,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同时,胤祥还为国荐贤很多,康熙帝的十七子允礼,刚开始被雍正所怀疑并且疏远,但胤祥向雍正进言,夸赞允礼"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接受了胤祥的建议,重用允礼,而允礼也不负所望,为雍正朝作出很大贡献,被雍正所信任。

胤祥不仅有功不傲,而且功越高越谨慎。他自幼与胤禛交往,对他的为人和秉性了如指掌。目睹胤禛坐上皇位后,对政敌报复毫不手软,也促使他对雍正始终保持谦抑的态度。

胤祥还有一段"吞土"的逸事,分别记载在《清世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以及《内务府档》。胤祥曾奉旨到泰宁山(清西陵,今河北易县)为雍正勘选陵址。雍正对选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满意,认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胤祥听后却连连推辞,说吉地只有大福大贵者才能受用。

因此他在60里以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认为这与臣下身份相配,并奏请雍正赐给自己。当雍正准许了他的请求后,胤祥当日就遣侍卫前往取土,因为这是皇帝赐予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块,手捧着吞到肚子里,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这不仅说明了胤祥为人谦谨,同样表现了他对雍正的态度和感情。

胤祥的恩宠终雍正一朝,有增无减。其去世后雍正帝久久不能释怀,多次亲写祭文、诗词表达思念之情。在《花下偶成》一诗中雍正写道:"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并最终给胤祥写下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这八个字的评价,终清一朝都没有人再比得上。


清朝唯一不避讳皇帝姓名的王爷

【乾隆帝】


乾隆帝弘历追念叔叔胤祥的功劳,特下诏旨:"怡贤亲王公忠体国,其爵位亦应世袭罔替。"在胤祥之前,清初"铁帽子王"皆因军功卓异而获此特权,只有胤祥因治绩突出获此殊荣,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



虽是兄弟,在帝王家兄弟可能更是仇人,但胤祥却成为最被皇帝信任的骨肉兄弟之一;也是君臣,皇室宗亲的身份没有让胤祥飞扬跋扈,反而谦虚谨慎、殚精竭虑。"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在历史上能做到这八个字的人,也没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