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苗成活率達到95%的養殖技術,你學到了嗎

近幾年水禽養殖的越來越多,但是成活率,發病率有很大的區別。有同行沒同利。因為養殖也是需要技術的,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鴨子怎樣 提高成活率,帶來更高的效益

鴨苗成活率達到95%的養殖技術,你學到了嗎

一、瞭解雛鴨的生理特點

雛鴨主要有三個生理特點:

1、消化器官體積小,消化能力弱;

2、調節體溫機能弱,難以適應外界環境;

3、生長髮育迅速;

二、做好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備足新鮮優質的全價飼料。其次,育雛室、飼養用具和必要設施要配備齊全,保證每羽雛鴨都能吃到飼料和飲水。再次,育雛室、飼養用具等要用2%燒鹼水進行消毒,乾燥後用清潔水沖洗乾淨。最後,育雛室燻蒸消毒。

鴨苗成活率達到95%的養殖技術,你學到了嗎

三、先飲水後開食

雛鴨出殼後沒有飢餓感,在出殼後24小時後雛鴨絨毛已幹,活潑好動,常發出“嘎嘎”的叫聲,並開始活動互啄,這時就要先喂水後開食。因此,雛鴨開食的最好時間是在出殼後14-24小時之間。要先飲水再開食。在飲水中加適量葡萄糖或維生素C,能促進腸胃蠕動,清理腸胃,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吸收剩餘卵黃,增進食慾,增強體質。推薦用 開口樂+速補21

四、把握飼餵方法與次數

雛鴨的消化機能不健全,故而飼餵雛鴨時,每次不宜過多,只喂六七成飽,若一次喂得過飽,易造成消化不良,雛鴨胃腸容積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餵食次數過少,使雛鴨飢餓時間長,就會影響雛鴨的生長髮育。在育雛初期要做到勤添料、少喂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雛鴨活動。

鴨苗成活率達到95%的養殖技術,你學到了嗎

五、飼養密度和分群

雛鴨的飼養密度要適宜,合理的密度是:1-7日齡25-30只/平方米,8-14日齡15-25只/平方米,15-21日齡10-15只/平方米,22-28日齡8-10只/平方米。地面育雛密度應降低一倍。同時,注意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可小些。

合理分群:按每群200-300只進行分群飼養,同時對小鴨、病鴨、弱鴨挑出來單獨精心管理。

六、切實搞好保溫

溫度是培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只有溫度適宜,雛鴨的體熱消耗少,生長髮育快,成活率才高。

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升溫或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表現為準,儘量滿足雛鴨對最佳溫度的要求。如在溫度過低時,雛鴨怕冷,會靠近熱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溫度過高時,雛鴨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量增加;溫度正常時,雛鴨精神飽滿,活潑,食慾良好,絨毛光亮,飲水適度,伸腿伸腰,分佈均勻,靜臥無聲,飲水、吃食、排洩正常。

七、保證通風換氣

要隨時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合理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排除室內多餘水分,保持鴨舍乾燥清潔,改善鴨群生活環境,達到促進鴨只健康快速生長的目的。

鴨苗成活率達到95%的養殖技術,你學到了嗎

八、搞好疫病防治

嚴禁從疫區引進鴨苗。

1、搞好消毒:注重鴨棚及環境的消毒,以及料槽、飲水器的刷洗、消毒,選擇2-3種不同的消毒劑交替使用,防止細菌產生抗藥性。

2、疫病預防:作好鴨瘟、鴨病毒性肝炎、鴨傳染性漿膜炎、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工作。

3、預防用藥:重點預防雛鴨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病,1-7日齡用抗菌藥物預防,但一定要使用敏感藥物。

如果您有任何養殖問題,請點擊【禽之養殖有道】 頭像,關注或者私信,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或微信號,將為您養殖保駕護航,終身免費諮詢。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