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魏延為什麼要踢倒諸葛亮的續命燈?

元哥說三國


魯迅先生曾說過,《三國演義》把諸葛亮描寫地“近似妖”。

諸葛亮會不會祈禳大法不好說,史書是沒有記載。

類似於祈禳大法之類的,小時候聽老人們講故事,經常說起過。不過,那都是故事,沒有人見證過。

演義第103回說到,諸葛亮病重,採用祈禳大法,如果成功,可以增壽一紀。

到了第七天,也就是最後一天的時候,司馬懿夜觀天象得知諸葛亮病重,派遣一千人前來探哨。魏延得知司馬懿軍馬到來,急急忙忙闖入諸葛亮帳中,由於走得太急,把主燈給撲滅了。

魏延當時就嚇尿了,跪在地方磕頭請罪。姜維大怒,要殺魏延。

諸葛亮阻止了姜維,說:“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

諸葛亮吐血數口,臥倒床上,不久去世。

這是老羅安排的橋段,史書找不到這些記載。

魏延居功自傲,特別是劉備去世後,一同跟隨劉備打天下的老將們,如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等都已經去世。追隨劉備入蜀在世的功臣們,也就魏延資格最老了,有些小脾氣也是可以理解的。

魏延與諸葛亮之間,有一些齷齪,不很對付,也是有的。

特別是在北伐戰略上,有一些分歧。魏延一直建議子午谷奇謀偷襲曹魏,但諸葛亮一直不答應。

但諸葛亮依法治軍,號令嚴明,說啥魏延也不敢對諸葛亮咋樣。

不說史實,就說演義,老羅也把這件事,看作是魏延魏文長無意而為之。

之所以這麼安排,難道是老羅為了諸葛亮殺魏延找一個藉口嗎?

這看上去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也符合大眾口味。

其實,真要是如此,那諸葛亮豈不是小肚雞腸了呢?

除此之外,還真找不出魏延踢滅諸葛亮續命燈的理由,也找不出老羅如此安排的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演義存在褒揚劉備、諸葛亮集團的主觀傾向。但演義許多無中生有的東西,看似是在提升劉備集團的聲譽,其實,仔細品味,是在貶損他們。

這個橋段就是如此。

老羅這麼描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諸葛亮殺魏延,就是因為他破壞了諸葛亮延續生命的機會。讓人感到,諸葛亮不好這麼說,就以魏延謀反而把他殺了。

這大大有損於諸葛亮的形象。

再說,賬外有四十九人把守,魏延再膽大,也不敢硬闖丞相大帳。魏延也是久經戰陣的老將,見到司馬懿的人馬來進攻,也不至於如此驚慌失措。

一切都是老羅的安排,看看熱鬧也就行了,沒必要認真去計較。


豹眼看歷史


魏延很怕諸葛亮,當他踢倒了諸葛亮的續命燈時,知道自己做錯了事,順勢就跪到地上請罪,很惶恐,這個表現足以說明當時魏延真的很怕,怕自己會命喪當場。魏延這樣怕諸葛亮,讓他故意去踢倒諸葛亮的續命燈,只怕他是不敢的。

諸葛亮第一次見魏延的時候,就給了魏延一個下馬威,說他有反骨,賣主求榮,是不忠不義之輩,讓手下的軍士把他綁下去,做勢要殺他,當時魏延大驚失色,以為自己就要命入黃泉,若不是劉備攔著,說殺魏延怕寒了來降將士的心,只怕諸葛亮有可能會假戲真做,真的在那一次就斬了魏延。

諸葛亮對魏延的感覺不好,只是手下沒有人用,不得已才用他,但他從來就沒有給魏延好臉色,即使到北伐期間,魏延是蜀漢的唯一大將。而魏延在諸葛亮手上也從來沒討到便宜,諸葛亮對魏延長久形成的震懾力,一直延續到諸葛亮死後,魏延才敢謀劃他在蜀國的前程。

魏延一直怕諸葛亮,和諸葛亮最大的矛盾就是第一次北伐期間,諸葛亮沒用他的子午谷奇襲長安之計,魏延對此也只是有怨言,和同僚們多有抱怨,說諸葛亮若用此計,早就得了長安,不用一次一次的北伐,無功而返。

子午谷奇謀,計策大膽,但真不一定成功,只怕魏延心裡也有數。他想建功立業,建不世之功,卻沒有那麼容易,所以他也只是嘴上抱怨,並沒有抗命,和諸葛亮對著幹。就算萬一此計成功,他魏延名留青史,面對魏國的反撲,他魏延的命估計要交代在魏國,

所以魏延也從來只是抱怨,並不敢真的怨恨諸葛亮。偶爾跟同僚們提一提,也只是用來誇誇自己的軍事才能而已。

綜上所述,魏延和諸葛亮沒有大的矛盾,平常相處有一些矛盾,也只是一些理念上的不同。但魏延怕諸葛亮,他也知道諸葛亮對於蜀國的重要性,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故意給諸葛亮下絆子,踢倒諸葛亮的續命燈。

做這件事於魏延沒有半分好處,他不會幹的。只能說魏延踢倒諸葛亮的續命燈是巧合,天命不可違而已。


昊陽閒看歷史


無論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魏延和諸葛亮之間沒有太大的矛盾。他們之間存在的分歧與爭議僅限於工作層面,諸葛亮生性謹慎,而魏延大膽,諸葛亮否決了魏延走子午道取關中的計劃。

除此之外,無非就是諸葛亮始終覺得魏延腦後有反骨而已,但是這不影響諸葛亮對於魏延的重用。魏延在當時蜀漢帝國的軍隊中是僅次於諸葛亮的二號人物。魏延在諸葛亮的手下沒有任何的不適。

而且經過這麼多年諸葛亮專權下來,他的威望就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魏延這樣桀驁不馴的大將對於諸葛亮也是十分忌憚的。

而且憑藉諸葛亮當時的威望,魏延如果真的存心做下這種事情,就算諸葛亮能夠放得過他,那些蜀漢軍隊中的諸葛亮的小迷弟們會放得過他嗎?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魏延在進入諸葛亮的大帳,不小心踢翻了諸葛亮的續命燈,魏延知道自己闖了大禍,立即順勢跪下磕頭,這一點看到魏延對於諸葛亮真內心還是極為恐懼的。所以讓魏延處心積慮的去踢翻諸葛亮的續命燈陣是不現實的。

其實從魏延剛剛出場的時候,諸葛亮就給了魏延一個下馬威。魏延第一次見到諸葛亮,諸葛亮就說他有反骨,久後必反。但是由於劉備特別喜歡魏延這個人,認為他的能力比張飛還要強,若是用這種沒有事實依據的理由來定罪,殺死一個誠心投降的人,更明顯和劉備仁義的人設不同。所以這才救下了魏延的一條老命。

對於諸葛亮的這番言論,魏延肯定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對於諸葛亮是極為害怕的,要讓他去做出不利於諸葛亮生命的舉動,我想他沒有這個膽量。

我們就不說諸葛亮和魏延之間沒有太大的矛盾,我們想一想魏延為什麼要這麼做?對他有沒有好處?我們假設魏延對諸葛亮恨之入骨,在魏延的心目中可能存在這麼一個念頭,那就是隨著諸葛亮的死亡,整個北伐大軍將由他來指揮。

作為軍中的第二號人物,他有這樣的想法很自然。但是他有必要把這個事情做得那麼明顯嗎?他採用了這樣明顯的手段破壞諸葛亮做法,危及了諸葛亮的生命。這樣一來,整個蜀漢大軍人人皆知諸葛亮是被魏延給害死的,那他還憑什麼成為整支大軍的主帥?

魏延又不是一個莽夫,他是個很有韜略的人,他會做出如此低能的事情嗎?這種事情損人不利己,一個能夠想到植物谷奇謀的人是不會做出這種沒水準的事情的。

所以魏延踢翻諸葛亮續命燈的行為只能說是意外。


歷史評說


一定要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解讀這件事,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明白這個問題。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是一個非常有才能,深受劉備器重的人,但魏延其人在諸葛亮眼中是一個腦後有反骨的人,是一個不忠心的人,因為愛惜魏延的才,諸葛亮和劉備才在能鎮住魏延的情況下,用魏延這個人。

按諸葛亮的說法,整個蜀漢政權後期只有劉備和諸葛亮能鎮住魏延,其他人要麼不是魏延的對手,要麼才能不如魏延,要麼地位不如魏延,魏延是諸葛亮時代,僅次諸葛亮在軍中地位的將領。

正是因為諸葛亮明白只有劉備和他自已能鎮住魏延,其他人管不住魏延,所以諸葛亮會在自已去世前對魏延有一個安排,魏延在諸葛亮眼中是一個不忠心之人,這樣的人留著,對蜀漢政權是一大威脅,諸葛亮想要保證蜀漢的長治久安,一定會安排好殺了魏延以絕後患。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來看諸葛亮臨死前的一系列安排。諸葛亮在五丈原病倒後,有一天夜觀天象,發現三臺星中的主星幽暗,而客星倍明,這種天象預示將有將星墮落,暗示諸葛亮自已命不長了。

於是諸葛亮想通過施法為自已增加一紀12年的陽壽,諸葛亮不是神仙,也是個凡人,凡人想通過施法為自己增加陽壽的辦法,原本就是違背天意的,雖然諸葛亮有神機妙算之才能,但也無法預測天意,而且違背天意的做法,是會受到懲罰的

但諸葛亮也顧不了那麼多了,諸葛亮讓姜維準備甲士49人環繞在諸葛亮帳外維護安全,防止閒雜人等進入擾亂,諸葛亮在帳中設置香花作為祭物,並在地上分佈了七盞大燈,外面是四十九盞小燈,最裡面是續命燈一盞。

諸葛亮就在帳內祈福禱告,如果帳內續命燈連續點燃七天以上,諸葛亮就能成功續命,如果不能,諸葛亮的性命則按照天意,不久之後就會死去,當做好一切準備之後,在49個人的護衛之下,諸葛亮開始了續命。

就這樣,諸葛亮晚上祈禱,白天還要處理軍國大事,諸葛亮這種祈禱的行為,對於蜀軍高層來說,不可能不知道,即使不知道諸葛亮的本意是續命,也應該知道諸葛亮在做這事,對於魏延來說,就知道不知道諸葛亮是在續命,總應該知道諸葛亮在帳中設燈祈禱。

就這樣過了幾天,直到第七天晚上司馬懿夜觀天象,也發現了當初諸葛亮看到過的天象,猜測出諸葛亮命不會長久,於是司馬懿派出夏侯霸率領1500名魏軍前去蜀軍軍營打探情況。

諸葛高北伐大營可有數十萬蜀軍,夏侯霸只來了1500人,作為蜀軍前鋒的魏延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害怕的理由,但魏延偏偏就表現得非常慌張,並且闖入諸葛亮的大帳之內向諸葛亮報告魏軍前來劫營。

原來報告一個軍事情報也很正常,但魏延表現得非常慌張,直接闖到諸葛亮的內帳最面裡的位置,還把最裡面的那盞最重要的續命燈給踢滅了,如此巧合實在讓人生疑,要知道那盞續命外圍還有七盞大燈和四十九盞小燈呢?

其它燈沒滅,偏偏續命燈滅了,諸葛亮有理由相信是魏延故意而為之,魏延雖然害怕諸葛亮,但他害怕也就是諸葛亮一人了,從各種角度分析,諸葛亮如果死了,魏延的好處最多,從這個角度出發,魏延是故意踢滅續命燈的嫌疑也最大。

基本上就可以斷定魏延是故意踢滅了燈,如果諸葛亮死了,魏延認為自己就是一把手,所以他也會這麼幹,再從魏延的性格分析,魏延敢於冒險,敢於謀反,從他第一次投降劉備時就殺了他的前任領導韓玄來看,魏延為了利益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

同時魏延又非常聰明,他也許不知道諸葛亮在祈禱什麼,但也看出來了諸葛亮肯定在為某些事祈禱,再加上白天諸葛亮處理公務時還曾口吐鮮血這事,也被魏延記在心中,魏延一進大帳,就發現最裡面那燈最特殊,於是就乾脆以報告軍情為由,踢滅了那盞續命燈。

但魏延踢滅了諸葛亮續命燈這事,又做得非常巧妙,諸葛亮甚至連責罰魏延的理由都找不出,一是因為不知情,二是因為是報告軍情進來的,三是魏延表現得非常惶恐,趕緊伏地求饒。

這下諸葛亮就徹底失去增加12年生命的機會,也預示諸葛亮不久之後將會去世,諸葛亮在去世之前已分別交待楊儀和馬岱錦囊妙計,如果魏延造反應該如何處理的方法,在安排好了之後,諸葛亮就去世了。

最後,魏延踢倒諸葛亮的續命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意如此!因為諸葛亮陽壽已盡,續命是逆天而行,違背天意,有很大風險的,而魏延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之舉,在踢滅諸葛亮續命燈的同時,也暗示了自已命不長久。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34年,諸葛亮採用誘敵之計,將司馬懿大軍騙到上方谷,採用火攻,準備畢其功於一役。然而,天公不作美,突然天降暴雨,司馬懿大軍突圍而去。諸葛亮看到天意,怒急攻心,暈厥在地。隨後,他百般羞辱司馬懿,還送給他女人穿的衣服,引誘司馬懿出戰,也無濟於事。

不久,與諸葛亮夾攻曹魏的東吳軍隊退兵,諸葛亮口吐鮮血,他通過觀星象,自知命不久矣。演義中,他在姜維的建議下,採用“祈禳之法”,準備續命。

然而,在關鍵時刻,第七天,也就是最後一天,主燈被魏延擅闖大營而撲滅。這代表諸葛亮回天乏術,即使神仙親臨,也救不了他了。那麼,魏延為何要撲滅丞相諸葛亮的七星燈呢?

首先,魏延是因為曹魏偷營劫寨,手忙腳亂才撲滅七星燈的。

不只諸葛亮懂天相,老對手司馬懿也懂。有一天,司馬懿觀星相,看到代表諸葛孔明的將星失位,意味著諸葛亮病危,即將死去。他便派夏侯霸帶1000士兵,前去偷襲。如果蜀軍不出戰,則代表司馬懿猜測準確,他準備趁諸葛亮大病,要了諸葛亮大軍的性命。

於是夏侯霸帶兵前去劫寨。此時的諸葛亮,“祈禳之法”已進行到第六天,一切順利,只待七天完公,可以增壽。突然,魏延闖入大營,報告說魏軍夏侯霸劫寨,由於魏延進來的太急,將七星燈撲滅。

這時的魏延,撲滅七星燈,純屬意外,他不是故意撲滅的,只是由於魏軍偷襲,他手忙腳亂而撲滅的。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忽聽得寨外吶喊,方欲令人出問,魏延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

其次,即使沒有魏延撲滅七星燈,也會有“其他人”撲滅的,諸葛亮大限已到,命不久矣。

即使沒有魏延闖入大帳內撲滅七星燈,也會有“張炎”、“王炎”、“李炎”等人撲滅的。當時諸葛亮口吐鮮血,命懸一線,不是簡單的“祈禳之法”所能拯救的。當然這都是演義中的說法,真實歷史上,也沒有這種延長壽命的辦法。

諸葛亮壽命已到,是他太勞累所導致的。他每天“日理萬機”,“事無鉅細”,就連軍中二十軍棍以上的小事,他都要親自過問。試問,即使是一個鐵人,也扛不住這樣的高強度工作吧。諸葛亮還是一國丞相,一軍主帥,他操勞的事情,比其他人多十倍、百倍。

況且,諸葛亮是一個柔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經常坐四輪車,身體素質很差的。所以,他見司馬懿龜縮不戰,自己毫無辦法,著急加上火,才重病而亡的。這和魏延撲滅七星燈關係不大。

最後,魏延不是故意撲滅的,他還沒這個膽子。

魏延雖然桀驁不馴,恃才傲物,可他畢竟是蜀漢的臣子,蜀漢的一員戰將,他得接受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領導啊。如果他故意撲滅諸葛亮的救命燈——七星燈,他是會被軍法處置的。在古代,軍法處置也就是斬首。魏延還是怕死的,所以,他也不敢隨便得罪諸葛亮。

本來諸葛亮看魏延有反骨,就看他不順眼,魏延為了活命,一直本本分分,沒有得意忘形,狂妄自大。事關諸葛亮身家性命,借給魏延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故意撲滅諸葛亮的救命燈啊。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才有狂的資本啊,他想要繼續帶領蜀軍和司馬懿作戰,建立不世之功。

總之,魏延撲滅諸葛亮的七星燈,是無心的,他還不至於故意陷害諸葛亮的。不過,即使魏延沒有撲滅七星燈,諸葛亮也活不長了,他的大限已到。


魁哥說歷史


一. 諸葛亮可以說是個妖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水鏡先生說過“臥龍雖好,可是生不逢時”。這一點孔明其實自己心裡有數,可是他又不願被那些“黑惡勢力”所折服,也不願意去跟著無道的領導去打天下,所以才選擇了劉備。想用一身的抱負和才華去扭轉乾坤,逆天而行。

為了能光復大漢,完成劉備的遺願,可以說是鞠躬盡瘁。自己頂著各方面的壓力七出祁山,疲勞成疾,才導致自己五十多歲就一病不起。其實他也想安享晚年,在他有生之年沒有人敢來攻打蜀國,可是無奈自己揹負一身使命。

二. 而魏延也是個出類拔萃的大將,無論是帶兵和計謀都很有一套。也給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很多時候諸葛亮都要聽聽他的意見。魏延曾給諸葛亮諫言,帶五千兵馬,入子午谷直插長安城。諸葛亮辦事謹慎,總是想步步為營,沒有同意。魏延無奈只能默許。其實這件事情魏延說的很對,是個妙計,可是在我看來,計策是好計策,只是違背了天意不可能成功,這位漢朝氣數已盡。

三.通過長時間的戰事,猶豫諸葛亮的謹慎導致魏延對諸葛亮有了些許的不滿意,在諸葛亮病重求壽的時候闖進軍帳,也是魏延的有意所為。因為他想憑藉自己的威望和本事等孔明去世,自己肯定能執掌蜀國,不料諸葛亮在死後還能令馬代殺魏延,才有了電視劇中的精彩片段。

其實在我看來,諸葛亮和魏延都有對對方羨慕和嫉妒的成分。不過這都沒有錯,畢竟人無完人,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有感情的。









醋罈仔


說起三國來,仍感覺很有看頭。特別是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張飛、關羽、劉備的結義金蘭,經過了水與火的考驗不離不棄。本篇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魏延從出場到離場的表現,他和諸葛亮之間的糾葛。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魏延城頭斬韓玄,提頭出城降蜀國劉備。諸葛亮見到魏延後,便下令將其誅殺。當時,很多人都不解這是為什麼?劉備並當場質疑詢問。作為降將不能輕易斬殺,其負面影響,諸葛亮又如何不知呢。只是諸葛亮有見微之著的本事,從未出茅廬便可知三分天下之大勢,事後也確實按照了他的預測而發生的。諸葛亮給出的理由是:“食君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魏延腦後有反骨,將來必反。”這是諸葛亮當下便看到的,魏延被劉備保下而喏喏退下。

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你開一家公司,在爭奪業務最關鍵的時候,自己公司的員工將公司的機密和此次競標的底牌送給了競爭對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這樣的員工還能留嗎。反觀之,那家得到好處的公司的老闆心裡也會備加防範這樣的人吧。最關鍵的是這個人的人品。



諸葛亮教你識人:看人看人品,交人交真心!

與君子為友,會收穫真心的對待;與小人為伍,則會收穫慘痛的教訓。人們都想親君子遠小人,但是人心隔肚皮,讀心術也不是人人都會。

看似老實忠厚勤懇能幹的人,不一定就有君子風度;而看似不務正業,每日放浪形骸者,也不一定是無謀無勇之輩!其實如何識人,古人早有經驗之談。


識 人

一、通則觀其所禮:一個人發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謙虛有禮、待人溫和、遵守規則。

二、貴則觀其所進:一個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薦什麼人;他提拔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什麼樣的人。

三、富則觀其所養:一個人有錢了,要看他怎麼花錢,給誰花,都花在什麼地方。

四、聽則觀其所行:聽完一個人的話,要看他是不是那樣去做的,不怕說不到,就怕知易行難。

五、止則觀其所好:通過一個人的愛好,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

六、習則觀其所言:第一次跟一個人見面的時候,他說的話不算什麼,等相處得久了,再聽聽他跟你說什麼。

七、賤則觀其所不為:人地位低沒關係,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嚴,這樣的人活得有境界。

知 人

一代謀士諸葛亮,他早已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識人之法。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踐中!

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 諸葛亮 《知人性》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莊子 齊物論》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個無志之人,要麼是一個庸碌的人,要麼是一個騎牆的小人。這樣的人對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因此,探問一個人的是非觀,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志向,對是非的態度越強烈,越能看出一個人志向之堅強。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變”指的是應變能力。要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與他多說話。將他逼到詞窮的地步,看他如何應對。諸葛亮認為能言善辯者一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內心有堅持的人,辭辯雖繁,但萬變不離其宗。而沒有底線的小人,雖然說話五花八門,但是言之無物,空洞乏味。

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識”指的是見識。臨事對策,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見識水平。一個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會做事,終究不過是個對社會無害的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一定是能夠為改善社會、改善身邊環境出謀劃策的人。但我們又應該仔細鑑別哪些人真正是見識不凡,哪些人卻只是紙上談兵。一個人實際歷練多了,提出的意見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見識不凡;如果只是書呆子,他們的想法雖然天馬行空,但百無一用,那是紙上談兵。


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遇到困難的事,這正是考驗對方的勇氣的時候。沒有勇氣的人,在困難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舊不知道如何破解難關。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剛柔並濟,曲折迂迴,迎難而上,往往都可以解決掉難題。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這時可以用酒打開對方心扉,使他傾吐內心最真實的自我。庸俗之人,喝酒以後胡言亂語,甚至耍酒瘋,鬧得場面尷尬。而能夠自我剋制的人,有時會在此時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談理想,或談挫折。因此識人的伯樂,最應該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觀察對方面對利益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節操。節操高潔之人,對不義之財絕不享用。《孟子》有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義之財,數額再大,終究逃不過清空的一天。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節操辛苦獲利,則利雖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在拜託對方辦事時,還可以由此觀察對方是否能如約辦到。晁說之有名言:“不信不立,不誠不行。”一個人能否在社會立穩腳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諾言。如果一個人答應對方的事辦不到,他會誠意向人道歉,有時甚至會推薦能辦好事的人。雖然此時他失信了,但反而彰顯出他的品質。現代社會社交網絡發達,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大量陌生人。因此,雖然諸葛亮的識人之法已經提出了一千多年,但對於現代社會依然意義巨大。


觀 己

識人最重要的,不是看清他人,而是認清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提升自我的學識、眼界、品德,才是親君子的先決條件。



燚燊焱炎火


七星燈,別名“續命燈”,是一種流傳於上古道門的法術,起源於商周時代。傳說中,道法之人若續起命燈,七天之內若主燈不滅,則點燈之人便可收到續命的功效。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因日夜操勞的緣故,身體一下子垮掉了。在自感生命無幾的情況下,準備了這一門法術。在點燈之前,諸葛亮專門將自己的心腹姜維等人叫來,向他們講述了此事對他的重要性。諸葛亮說:“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

其中,一紀指的是12年,只要此法術成功了,諸葛亮便可以增加12年的壽命。因此,諸葛亮再三叮囑姜維等人要守好大門後,諸葛亮才開始將燈點亮了。

軍情緊急必要彙報,否則承擔不起

諸葛亮北伐之初,魏延的官職是鎮北將軍,丞相司馬等職。而後,因功而官升前軍師大將軍,持假節等。

魏延所任的這些官職,在跟隨北伐的眾多將領中,是排的比較靠前的。而且因為魏延的軍事才能比較突出,而且在軍中聲望又比較高的緣故,在諸葛亮開始續命之時,一直被安排著探查前線,以及防禦魏軍等職務。

因此,在前線戰場千變萬化的情況下,無論是魏延收到斥候來彙報的軍情是真是假,魏延都有義務去向諸葛亮彙報。畢竟,在北伐的整個過程中,諸葛亮是唯一一個有決策權的人。如果魏延得到軍情而秘不彙報,那到頭來,出了事故之後,魏延必將會受到懲罰。

因此,在演義中,魏延得到緊急情報的情況下,是必須緊急向諸葛亮彙報的。而在闖進大營的時候,出現了一些狀況,魏延根本無法預料的到。這可能就是魏延踢倒續命燈的其中一種可能。

諸葛亮續命,一是為了預防司馬懿;二是為了揪出反叛之臣

諸葛亮一生謹慎,為人處世都是在百分百有把握的情況下去穩步進行的。在對於續命這種虛幻的存在,諸葛亮難以有百分百的把握。

既然諸葛亮沒有完美的把握,那他又突然續命,那必將有其深層含義。

其一,不在於就是想預防司馬懿的突然襲營。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司馬懿是唯一一個多次成功的對諸葛亮進行防禦的一個。諸葛亮在和司馬懿的對決中,兩者相互間並沒有得到多大的好處。反而諸葛亮因為事無鉅細,身體一天天的累垮。所以,諸葛亮續命,更多的可能就是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步伐就此停止了。

其二,不在乎是想借此機會來揪出那些心懷反叛之心的人。隨著蜀漢實力的下降,曹魏的實力卻日不日增強。在兩者的對比之下,再加上突然傳出諸葛亮要去世的消息,蜀漢的陣營中肯定出現紮營,在士卒恐慌的情況下,那些將領也可能會為自己找好出路。

所以,為了清楚內患,諸葛亮開始了虛幻的續命之法。在前六天安然無事的情況下,最後一天卻被魏延的突然闖入而導致失敗。看著面露慌張的魏延,諸葛亮只得仰天感嘆了一句“死生有命,不可得禳也!”這個時候諸葛亮已心中有數,他私下交待了楊儀和姜維等人,說自己死後,魏延必反。並留下除掉魏延的計謀。

總而言之,先不論續命燈的道術是否存在。而對於諸葛亮而言,他大概已經知道事情已不可為了。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突然安排了一出續命的法事,不在乎是想趁著自己還有機會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為蜀漢揪出一些不法之臣,清除內患罷了。

而魏延在最後一天踢倒了諸葛亮的續命燈,有可能是無意為之,也有可能是被他人利用,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罷了。


韶華傾夢


佛回,一飲一啄皆是因果。魏延踢倒諸葛亮的續命燈,實際是諸葛亮設計魏延的一種反噬。



魏延原劉表的部下,劉表死後跟了劉表的兒子劉琮,在曹操攻打荊州時,魏延投靠劉備,並且深受劉備器重,並委以重任。但諸葛亮卉對劉備說魏延長有反骨,並且對魏延心存懷疑,並不重用,而且諸葛亮還在身邊安插了細作。並在魏延造反時,斬魏延於馬下。



魏延造反,似乎驗證了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的說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魏延的造反也是諸葛亮逼迫的結果。劉備死後,諸葛亮立馬奪了魏延的兵權,並處處防備魏延,使魏延感到一種壯志難酬的壓抑,而他本身則是囂張任性而霸道的,既然蜀地不留他,他就另謀高就。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剛一起反心,喊出"誰敢殺我"時,就被諸葛亮安排的人殺死了。



諸葛亮有意算計了魏延,但魏延也無意中報復了諸葛亮。當諸葛亮六出岐山,夜觀天象,發現自己命不久長時,就在姜維的建議下,點燈以續命。可是,當一切準備就緒,有條不紊的進行時,卻被毫不知情,匆匆走進大帳,準備向諸葛亮稟報軍情的魏延,無意中踢倒了最重要的本命燈,當時,諸葛亮一聲大叫,口吐鮮血,性命垂危。


萍風竹雨123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一個人負責掌控蜀國軍權,處心積慮,積勞成疾,身體日漸衰弱。
生老病死乃是一個人的人生過程,諸葛亮也深知這一自然規律,按當時的見解也是天意,可他死不甘心,在姜維慫恿下,設壇祈禳求壽。
這也是窮途末路的無奈選擇,孔明心知生還的概率渺茫。他的老對手司馬懿從雙方對峙的戰場上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令夏候霸引五千軍去“五丈原”打探對方消息。



蜀國前線守將魏延見魏兵來犯,慌忙去大營稟報,因心慌步急,競不小心將孔明祈禳求壽的主燈撲滅。由此可見,魏延打滅孔明求壽主燈是無意中發生的,何來故意踢滅。

因魏延歸順劉備,諸葛亮心存反感,也看不順眼,對魏延四處打壓、倍加冷落,所以外人認為魏延打滅孔明求壽主燈是故意的。

孔明設壇求壽對外界應當是保密的,姜維和諸葛亮視魏延為外人,再者魏延拒敵於前線,對後方之事不會知曉,古話講“不知者不怪罪”。

在某種程度上,諸葛亮在軍中的地位和威望遠高於魏延,孔明身邊又有姜維護駕,魏延就是對諸葛亮天大的不滿,再大的膽也不敢對諸葛亮有造次之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