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相信大家都知道,哺乳類動物幾乎都是胎生的。正所謂“十月懷胎”+哺乳是大部分哺乳類動物的標誌。這也是哺乳類動物歷經億萬年來演化,提高後代存活率的一種繁殖方式。但凡事都有例外——

鴨嘴獸。它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卵生哺乳動物之一(即下蛋、又哺乳),而且有毒。在人們發現它們後,簡直顛覆了科學家對哺乳動物的印象,一度認為是一個惡作劇。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鴨嘴獸,現存最古老且歷經演化,仍不曾改變的哺乳動物!

  鴨嘴獸(學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英文名為 Platypus(希臘字衍生而來,扁腳的意思),屬於單孔目(Monotremata)鴨嘴獸科(只有鴨嘴獸這個物種)的一種半水生哺乳動物,僅分佈在澳洲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單孔目是唯一的產卵哺乳動物,地球現存共有5種(2科3屬5種):鴨嘴獸、澳洲針鼴、長吻針鼴、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大長吻針鼴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鴨嘴獸體長約40-60釐米(尾長達10-15cm),體重700-2400克之間。外形上看,它有一個扁而平的嘴巴,扁嘴上接近前端部分有一對鼻孔,沒有牙齒和外耳。全身裹著深褐色短毛,油光閃閃,細軟而濃密;四肢短小,五趾具鉤爪,趾間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鴨足。還有一個河狸一樣扁平大尾巴。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另外雄性鴨嘴獸的腳跟藏有尖刺,可分泌有毒物質,但在長到30釐米時就消失了。

毒性雖不致命,但人若是被刺傷,會引起數月的疼痛和紅腫。更神奇的是,這毒刺不是用來防禦和捕食用的,而是用來爭奪配偶。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根據化石研究,科學家認為它是約1億5000萬年前從所有其他哺乳動物中分出來的一支原始物種的少數現存後代之一。它身上一些相當古老的原始特徵,在現代鴨嘴獸解剖和化石上都能發現,幾乎沒有變化。之所以這樣,科學家認為和它身處環境有關。每個物種的演化都是為了生存,而在澳洲沒有太多哺乳動物演化成水生動物,所以鴨嘴獸一直以來的生存環境很穩定,以及沒有遭受什麼太大的競爭。

第一次進入科學家視野,被認為是有人粗心設計、拼湊而成的物種!

  由於鴨嘴獸長得太古怪,以至於科學家第一次見到這種來自澳洲的動物時,還以為有人存心惡作劇。就像一組人在設計一個物種大開腦洞的傑作:身體部分參照水獺,嘴巴參考了鴨嘴河狸一樣尾巴,鵝掌划水,鼴鼠的眼睛、最後可以像鱷魚一樣下蛋。有人要設計排洩器官嗎?沒有,那就隨便吧!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鴨嘴獸第一次進入科學家視野是在1799年,英國博物學家喬治-蕭(George Shaw)收到來自澳大利亞的鴨嘴獸標本時,第一眼他就認為這個標本是假的:“這是哪個混蛋,把鴨嘴和鴨腳縫在一隻小獸身上了?”。還懷疑是他朋友(澳洲新南威爾士的總督,John Hunter)精心設下的惡作劇。要想將一個標本拼湊得如此純天然,究竟是什麼做到的呢?

  於是他拿剪刀尋找拼接的縫線和痕跡。可令其詫異的,他在這個標本上沒有找到一絲縫合的痕跡。後來經過博物學家的鑑定,這是個真實存在的物種,紛紛感嘆不可思議。喬治想將其命名為Platypus(扁足),但發現Platypus這個屬名早被另一種也是扁足的動物用去,於是採用了Ornithorhynchus,小名Platypus。

  此後很多生物學家和學者到澳洲尋找這個“不可思議的動物”,同時爭論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有人懷疑它是哺乳動物,但按照當時的理論,哺乳動物必須胎生,可不會下蛋,被否定了。直到1884年,英國的動物學家哥德溫專程到澳大利亞親眼目睹鴨嘴獸生下了一個蛋,併發回電報:“單孔類、卵生、卵、各一半”,確定為鴨嘴獸屬於哺乳動物。

有著獨特的哺乳方式和感電器官!

  鴨嘴獸作為一種水陸兩棲動物,夜行性,平時喜穴居水畔,在大部分習性和其他水生哺乳動物沒多大區別。比較特別之處有兩處:哺乳方式感電器官。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先說哺乳方式,其他哺乳動物幼崽主要靠吸乳母體的rutou,而雌性鴨嘴獸沒有這個東西。鴨嘴獸是雌性獨居的,獨自養育孩子,這過程沒有雄性什麼事(只在交配的時候出現一下)。鴨嘴獸的蛋非常小,直徑只有1cm左右。它們一般產1-3蛋,10天孵化。當鴨嘴獸幼崽出生後,雌性鴨嘴獸仰躺著,乳腺分泌乳汁流到腹部中間,然後幼崽就趴在母獸腹部上舔食。

  其次是它的感電器官。鴨嘴獸下水的時候,它的眼睛、鼻子、耳朵均會緊閉,那麼它靠什麼來感知水裡的狀況呢?直到1960年,科學家才解開這個謎題。鴨嘴獸的鴨嘴裡表面有佈滿感應腺體的電子接收器,猶如雷達一樣,可以幫助它偵測到任何電子波動。因為所有動物移動時都會產生的微弱電場,而鴨嘴獸能夠感應到電場,從而確定動物的位置。​後來科學家在設計傳感器的時候,也參考鴨嘴獸的這個感應器官。

動物界基因的拼湊體,竟有5對XY性染色體!

  鴨嘴獸不僅外形怪異,其毒液的成分好像也是從其他動物裡偷來的。據科學家分析,在鴨嘴獸毒腺中發現了83種不同毒素的基因,部分基因產物與蜘蛛、海星、海葵、毒蛇、毒魚和蜥蜴所產生的蛋白質一樣。感覺就像有人把那些能分泌毒液的動物基因,混在一起後打入鴨嘴獸的體內。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鴨嘴獸:好吧,我攤牌了,我的嘴巴是後裝上去的!

  此外在2008年,經過澳、英、美等國100位科學家多年的努力,完成鴨嘴獸基因體定序。研究顯示,鴨嘴獸的基因數約有1.85萬個,22億個鹼基對中的基因體有80%基因屬哺乳類動物,剩下的部分則顯示為爬蟲類、鳥類等非哺乳動物特徵。

  而且科學家發現鴨嘴獸竟有5對XY性染色體(奢侈呀),而絕大部分哺乳動物只有1對XY性染色體。更奇特的是,鴨嘴獸有10個負責性別的染色體。理論上,鴨嘴獸應該會有25種不同的性別,但這現象沒有在現實中發生。

結語:

  自鴨嘴獸被發現的200多年來,它的數量一直在下降。由於鴨嘴獸皮毛保暖性強,鴨嘴獸在20世紀早期被大量捕殺。記錄顯示,在一戰期間,僅一個商人販賣出的皮毛高達2.9萬張。現在澳大利亞博物館收藏著一張48鴨嘴獸皮毛製成的毛毯。

嘴巴是後裝上的?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鴨嘴獸現階段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的破壞,澳洲的持續高溫乾旱,加上農業活動及河流汙染,局部地區的鴨嘴獸已完全消失。目前澳大利亞有多少鴨嘴獸,尚無準確統計數字,IUCN給鴨嘴獸的評級是近危。但去年澳洲動物學家發表研究報告稱,因今年澳洲氣候反常帶來的極端乾旱,包括鴨嘴獸在內的已處於瀕危狀態。

  鴨嘴獸歷經億萬年,既未滅絕,也未進化,但其本身的存在給了人類很多的想法。但願未來,地球依然留有它的一席之地。

  -END-

  (圖片參考網絡,資料參考:國家地理、《Live Scien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