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一個營是多少人馬?

小鴻哥


楚雲飛的一個主力營有小2000人馬。可惜,營長錢伯鈞是個孬種,想當漢奸。被李雲龍的一個騎兵連就給打散架了。

張大彪的一個營也有兩千人馬,加上駐地的縣小隊和區大隊的話,張大彪能用的兵力翻倍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其實國軍一個標準步兵營只有650人。

那麼古代一個步兵營有多少人?

清末時,朝廷編練新軍,打算在全國建立36鎮,每鎮官兵定額12512人。每鎮下轄2“協”步隊,每協下轄2“標”,每標下轄3“營”,每營4隊,每隊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清末新軍一個營至少有步兵504餘人。

這麼看的話,清末新軍一個鎮相當於民國的國軍師,“協”就是旅,“標”就是團,“營”跟後來的國軍營差不多。但是,清末的有些團練兵勇人數要多一些。

19世紀末,淮軍在直隸地區有20營,共計2萬人,一個營能到1000人。

明朝最出名的“營”是禁衛軍中“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五軍營下轄中軍、左哨軍、左掖軍、右掖軍、右哨軍,共計48衛。後來,一度增長到72衛。按照一個衛5600人算,五軍營有大約27萬人。

三千營是蒙古騎兵僱傭軍,兵力遠超“三千”。

明朝一個標準“神機營”是5000人,下轄:步兵3600人,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

宋朝的禁軍實力最強,其編制為廂、軍、營(指揮)、都4級。每廂下轄10軍,每軍下轄 5營,每營下轄5都,而每都是100人 。所以,宋朝的一個營是500人。

隋唐時沒有“營”,但是有團和旅。每“團”200人,下轄2“旅”。“團”往上是“折衝府”,800--1500人不等。

漢末曹魏時期,為了解決軍糧問題,實行屯田制度。曹操屯田的時候,實行的制度是軍屯60 人為1 營。屯田兵一邊戍守,一邊屯田。一個營就是60人。

曹魏為了拱衛京師,曾設立武衛、中壘二營。後來,又擴展為新五營宿衛禁軍:中領、中護、中堅、中壘、武衛。其中,武衛營最出名,下轄五校。按照每校有兵士700人的標準,武衛營應該至少有3500人。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三國和東漢未年軍事相似,是郡太守的副官都尉掌軍事人員,管轄中的一郡所有軍馬為一營人員。人數是不定的。平常最少為7百人。戰時最多就萬以下。

州牧管理的就是一軍,也是人數不定的,國家以各種將軍封號給獨立的州牧。劉備最早接管徐州成鎮東將軍,管轄徐州軍。袁紹割據河北四州的軍官,是沿用漢制官級制度嚴格的他在取得北方四州,但多數將領,都是校尉,連優秀禁衛軍頭領 張郃也才是校尉。 校尉就是一軍格式獨立打仗,是漢朝最為常見部隊首長,僅次於各州將軍,都是州的長官,付長官。外出野戰一軍有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而校尉以下管轄撫軍都尉,司金都尉,積弩都尉,典鎧都尉,將兵都尉,陷陣都尉,忠送都尉,司鹽都尉,司竹都尉,進行野戰。但當時曹操的軍隊,以將軍很多,都沒有定量人員。于禁率領七軍才三萬多人援救曹仁失敗。徐晃以十二營打敗關羽軍事集團樊城之圍,就是各地組成部隊,卻遠遠大於七軍的部隊人數。

三國時期,由於各個州牧,割據稱王為霸,軍隊人數並沒有人數統一規定。以青州兵為例,百萬之眾集團投降曹操以後,精選細擇組成的專業性,世襲性,軍事性集團部隊,少說也有近十萬人,還是沒有一個有名首領。只聽曹操統帥,只效忠曹操一人,也見三國當時,在曹操統治時間,是沒有正規性軍隊組織機構,青州兵以數萬正規制軍事集團,全憑曹操的個人魔力和戰士忠誠勇敢為曹操而戰,而非有組織結構,他們從無組織,無紀律的鳥合之眾的造反暴徒,變為訓練有素,成為曹操的以輕突擊隊虎豹騎和青州兵為最得力部隊。是以郡為單位營級機構。三國除州軍級處外郡縣都是營為基本軍事機構,沒有統一劃一人數固定組隊。人數更沒有正式組成格式。


ww3721王建文


以現代編制來看,一個營配備三個連,人數大抵在五百人左右。

而在東漢末年,經過了黃巾之亂和三國亂世後,人口劇減,很多編制其實都有不滿員的現象。

三國軍隊編制

三國的部隊單位,從低到高分別是:伍、什、隊、屯、曲、部、營、軍六個等級。營僅次於軍之下,地位和如今的旅相當,而且多是用為中軍,也就是親衛部隊的設置。

據劉禪交給鄧艾的士民薄來看:蜀漢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等。

而蜀漢的中軍共有兩營:虎步營和虎騎營,長官為虎步監和虎騎監。諸葛亮曾讓姜維擔任虎步監,管轄五六千人,所以同樣的,虎騎營的編制也應該在五六千左右。考慮到蜀漢偏重於軍事,兩營人數為一萬兩千人的可能性較高。


至於曹魏方面,中央則分為中、外兩軍,中軍設置武衛、中壘、中堅、驍騎,遊擊五營。主要任務是負責侍從皇帝、宿衛皇宮、保衛京師等方面,平時打仗的話,除非皇帝御駕親征,否則的話大多用的是外軍和州郡軍。

因為中軍是由曹操時期的“虎豹騎”整編而來,從曹操在平定馬超的關中集團時,曾出動過五千“虎豹騎”的數字來看。曹魏中軍五營的人數絕不會低於兩萬五千,也就是一營至少五千人左右,才能保證皇帝和京師的安全。

而孫吳方面,人數也和上述兩國差不多,而考慮到孫權沒事就喜歡親征,所需要保護的力量自然也要大一點,營的編制會超過五千,接近六千人。



一貳一橙


三國承汗制,軍事編制實行二五制。

每伍五人,兩伍為什。

每什十人,五什為隊。

每隊五十,兩隊為屯。

每屯百人,五屯為曲。

每曲五百,二曲為部。

每部千人,五部為營。

每營五千,二營為軍。

每軍萬人。


鬼蘇scope


一營1000人,不接受反駁

1,高順“陷陣營”,七百人號稱千人。

2,夷陵之戰,孫權傳記載陸遜“前後破其五十餘營”,第一階段猇亭之戰,四十餘營,第二階段馬鞍山之戰是剩下的十餘營,《三國志》記載馬鞍山之戰劉備軍“死者萬數”,所以一營千人左右。


九尾讀正史


楚雲飛的一個加強營有兩千人


木小吉


三國沒有營的編制


無風飛揚三趙青華


在軍隊了營其實就是“贏”,自古以來它不在於人多少而在於“精”打仗的時候不管形式怎麼變,營都是在一起的,它如果散了那局面也就定了!!!


王爽918


三國時一個營大概400人左右


A-高學升


應該是5000人為一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