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名菜——鍋包肉 講一下鍋包肉的起源和具體做法,您也學得會

鍋包肉原名鍋爆肉,始創於清光緒年間,哈爾濱道臺府官廚鄭興文之手。

道臺府常宴請外賓,尤以俄國人居多,為適應外賓口味,府尹命廚師改良菜餚,鄭興文便把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良為酸甜口味,就創出了這道鍋包肉。

鍋包肉,外酥裡嫩,酸甜適口,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成了一道家喻戶曉的東北名菜,今天就將鍋包肉的具體做法教給大家。

(不斷更新,請多關注)

東北名菜——鍋包肉 講一下鍋包肉的起源和具體做法,您也學得會

【老式鍋包肉】

東北名菜——鍋包肉 講一下鍋包肉的起源和具體做法,您也學得會

第一步:

(上圖1)準備豬裡脊1塊,洗淨,剔掉外層筋膜,否則影響口感,切時也容易滾刀;

(上圖2)將裡脊頂刀切成3-4mm厚度的大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盆中,抓洗幾遍,去掉血水,將肉抓到泛白後沖洗乾淨,瀝乾水分;

這裡說一下,做鍋包肉最好用豬通脊肉,雖然通脊與裡脊都算是裡脊肉,但在豬身的位置不同,肉質也不同,通脊肉質比裡脊肉有韌性,裡脊肉肉質嫩,比較適合做糖醋里脊,用來做鍋包肉,掛糊時容易抓碎,通脊與後鞧肉更適合做鍋包肉。

(上圖3)切適量和胡蘿蔔絲、蔥絲、薑絲、香菜段備用;

(上圖4)取一隻大碗,將1瓣大蒜切成片,放入碗中;

東北名菜——鍋包肉 講一下鍋包肉的起源和具體做法,您也學得會

第二步:

開始調汁,碗中加入白糖1大勺、白醋1大勺、陳醋1勺底、鹽1小勺,用筷子攪拌均勻,把糖攪溶化;

老式鍋包肉是不用濃縮橙汁的。白醋和陳醋雖然都是醋,但作用不同,白醋用來提酸,陳醋用來增香。

東北名菜——鍋包肉 講一下鍋包肉的起源和具體做法,您也學得會

第三步:

(上圖1)開始掛糊,將肉片放入盆中,加與肉片同等或稍多量的土豆澱粉;

這裡選擇土豆澱粉,而不是用玉米澱粉掛糊,是有講究的,玉米澱粉掛糊,炸出來的肉片,經過後期烹汁後,容易回軟,吃起來口感不脆,用土豆澱粉掛糊,能延長回軟時間。

(上圖2)盆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用手抓拌均勻,呈稍乾的濃酸奶狀;

掌握不好水的用量,就少量多次的加,直到抓到如上圖2的效果。

(上圖3)盆中加入少量豆油,抓勻;

加豆油,炸出來的糊色澤金黃,也能避免油脂迸濺。

(上圖4)將澱粉糊抓成如上圖4的酸奶狀;

東北名菜——鍋包肉 講一下鍋包肉的起源和具體做法,您也學得會

第四步:

(上圖1)鍋中加寬油(足夠多的油)燒至6-7成熱,手取一片肉片展開,將糊面在盆中抹勻,手勢向前滑動,將肉片下入油鍋,肉片入鍋,3秒漂起,油溫正好;

(上圖2)將肉片一片片下入鍋中,避免粘連,炸至定型撈出控油;

(上圖3)待肉片稍涼,鍋中油溫再次升高至8成熱,將肉片入鍋復炸15秒;

(上圖4)待糊面外皮稍帶焦感,用漏勺敲打,感覺糊面帶有硬殼後,撈出控油;

家中灶火溫度不夠,復炸一次可能不會起酥,可以復炸2次到3次,但不要一次性長時間炸,那樣就不是外酥裡嫩,而會變得堅硬硌牙了。

東北名菜——鍋包肉 講一下鍋包肉的起源和具體做法,您也學得會

第五步:

(上圖1)鍋中留少許底油,將事先兌好的料汁下入鍋中;

(上圖2)大火將料汁熬至帶有粘稠度;

(上圖3)將除香菜段之外的所有配料下入鍋中,滑炒均勻;

(上圖4)倒入炸好的肉片和香菜段,迅速顛炒均勻;

東北名菜——鍋包肉 講一下鍋包肉的起源和具體做法,您也學得會

第六步:

盛出裝盤,這道外酥裡嫩、酸甜可口的鍋包肉就做好了。

您學會了嗎?


不斷更新,請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