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不管是“非典”還是“新型冠狀病毒”,都是那些捨生忘死的醫護人員衝在最前面。謹以此文,向白衣戰士們致敬!那些還奮戰在前線的戰士們,請務必珍重,我們等你們勝利歸來!


新聞背後,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2020年1月28日,一條特殊的新聞讓無數國人潸然淚下:

一位名叫張定宇的醫生,自己身患絕症,妻子也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卻還是奮戰在抗擊肺炎的一線。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他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原本可以因病而回家休養,卻堅持留在醫院。

此刻的金銀潭醫院,在很多人眼裡,是中國最危險的地方。

然而,只要有一口氣在,他就要履行醫生的使命。


這樣的選擇,讓很多人感嘆不已。有人說,彷彿看到了“葉欣精神”的再現。

很多醫生和護士,也都對這個名字念念不忘。

葉欣是誰?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這個令普通人倍感陌生的名字,卻是醫護人員心中的楷模。


她曾被列入語文教科書,是公認的“白衣戰士”。

在17年前,那個非典肆虐的危險時刻,這個柔弱的女子毫不猶豫衝鋒在前。


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裡危險,讓我來!”


被病人傳染之後,她要求自己護理自己,以便節約人手去照顧別人;


她救活了許多病人,自己卻死在了戰場上。


17年後,她的名字,依然是無數白衣戰士們衝鋒的號角!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2003年春天的廣州,一場葬禮即將舉行。


已長眠的女子靜靜地躺在那裡,神態安詳。


與眾不同的是,即將被火化的她,穿的卻是一身陳舊的護士服。

這是很罕見的。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人死之後是要穿壽衣下葬的。


那些嶄新的壽衣,華麗富貴,寓意著死者能夠轉世投胎到富裕人家。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這位女子的親屬,也為她準備了漂亮得體的壽衣。


然而,卻都被她的丈夫婉言謝絕了。


她的丈夫去了醫院,取回了她生前的護士服,親手給她換上。


知妻莫若夫。

“穿著這件衣服去見南丁格爾祖師,你一定會很高興的吧。”


七尺男兒,望著妻子的遺體潸然淚下。

戰士最好的歸宿是戰場,戰士最愛的也是自己的戎裝。


那永遠醒不過來的女子,是他一生的摯愛,也是無數人崇敬的“白衣戰士”。

她就是葉欣。

2003年,“非典”襲來的時候,葉欣已經不再年輕。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她已經47歲,是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的護士長。

“非典”初期,普通人對於這種病毒的認知還很模糊,就知道是瘟疫,好像會傳染。

但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這個病在公共場合不會傳染的。


一時間謠言四起,不少人把這種疾病稱為“人瘟”。


板藍根成為了“防瘟聖品”。


老百姓尚且有些雲裡霧裡的時候,醫護人員卻都已經如臨大敵。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因為他們太清楚問題的嚴重性了。


作為專業人士,他們知道這次的病毒傳染性極強。

而且,致死率很高。

別說普通百姓了,就是防護嚴密的醫護人員,感染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已經有“非典”病人陸續住院,總要有醫護人員需要頂到一線,貼身救治。



誰都有父母親人,萬一出了意外,那就是永別。

有的醫院是抽籤決定,真不行,那就抽籤吧。

在這個關鍵時候,葉欣站了出來。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她說,“我願意去。”


字字鏗鏘,一諾千金。


在她的感召下,廣東中醫院的醫護人員也紛紛請戰。

但是,少有人知的是,葉欣還“留了一手”。


她和搭檔張忠德醫生達成了一個“秘密協定”。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他們商量好,那些病情最嚴重的患者,都儘量往自己這裡收攬。


能不讓同事們沾手,就不要讓他們接觸。

因為,傳染性太強了。

作為護士長,葉欣想保護那些年輕的護士們。


她告訴年輕人:“你們還小,這病危險!”

她們上班時間短,都還沒有成家,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葉欣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裡危險,讓我來!”

病人的糞便、血痰,這些最危險的傳染源,葉欣事必躬親。


同事想要幫忙,她寧可把門堵住也不讓他們進來。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葉欣知道,要想不感染病毒,除了遠離病人之外,增強自身免疫力是最好的辦法。


她包攬了絕大多數的值班任務,好讓同事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難得回家一趟,她還用心煲湯帶回醫院,讓同事們補身體;


她還主動關懷那些貧窮落魄的病人,自掏腰包給他們買吃的補充營養;


她告訴自己的同事:“病人得了傳染病已經夠不幸了,但社會的歧視給他們心理造成的傷害,也許比病痛更難受!作為護士,我們一方面要解決他們身體的痛苦,更要給他們愛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葉欣(左)在工作中


可以說,作為白衣戰士,她對得起自己的病人;


作為護士長,她對得起自己的同仁和下屬。


她唯一對不住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親人。


她的丈夫張慎每天都在擔心她的安危,卻又見不到她,只能打電話聯繫。

可是張慎沒有想到,連聽聽妻子的聲音,都已經是一種奢侈。


葉欣太忙了,連電話都沒時間接聽。

她叮囑同事,如果丈夫再打電話過來,就替自己告訴他自己“沒事”。

同樣日夜擔憂的,還有她的一雙兒女。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葉欣的兒子


她的兒子年齡大些,日夜都在為母親擔憂。

她的小女兒才13歲,經常抱著玩具熊望著窗外,等待媽媽歸來。

小女孩萬萬沒有想到,媽媽永遠都回不來了。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病毒是不講道德的。

它不會因為你是個好人,就高抬貴手。


2003年3月4日,葉欣倒下了,她進入了隔離病房。


在此之前,她不眠不休,把一個個重症患者從死神那裡搶了回來。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病人治好了,她卻感染了病毒。

然而,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即使已經進入了隔離病房, 葉欣也沒有停止工作!


她利用呼叫儀 ,和一線的同事們聯絡,把自己掌握的病人情況都告訴他們。


她還向醫院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請求:自己護理自己!

她是擔心同事們會被自己傳染。為此,她曾多次拒絕同事接近自己:“不要靠近我,會傳染!”

禍不單行,和葉欣搭檔的張忠德醫生,也不幸染上了“非典”病毒。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張忠德醫生


在隔離病房裡,兩個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互相鼓勵,互相打氣。


張忠德醫生是幸運的。

他戰勝了病魔,活了下來。


葉欣卻在2003年3月25日的凌晨,永遠閉上了眼睛。

烈士犧牲,哀榮備至。


她贏得了“生前身後名”,在她活著的時候,她就已經擁有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護士等一系列榮譽。

在她死後,獲得了“南丁格爾獎章”。

這枚獎章,是對一名護士最高的讚美和褒獎。

她的事蹟,也被寫成文章,編入教科書,影響了一代青少年。


著名漫畫家唐大喜親自出馬,塑造了葉欣的漢白玉雕像。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這座雕像,至今依然矗立在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


雕像的碑座上面刻著四個字,“大醫精誠”。

葉欣去了,故事卻遠遠沒有結束。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有人談到葉欣塑像的時候,說了一句很悲愴的話:

“沒有人願意拿一條命換一座碑!”

這話其實不對。


應該說,沒有人願意拿親人的一條命,去換一座碑。


但是葉欣本人而言,如果生命能夠重來,她一定還會拿自己一條命,換得陌生人的平安。


不僅她是如此,她的同袍們也是如此。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這是醫者的仁心,更是天職。

他們為的不是矗立在世人面前的那座碑,而是安放在世人心裡的那座碑。


前者輕如浮毛,後者重於千鈞。

17年後,那些被她照顧過的病人記得她,千千萬萬醫學生記得她,豐碑永存;

17年後,當病毒再次來襲,當年那些被她護在身後的小護士,毫不猶豫踏上前往武漢的路途;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17年後,她昔日的戰友、如今已是中醫院副院長的張忠德醫生,率隊馳援湖北;

……

如今,很多醫護人員喊著“傳承葉欣精神”的口號,捨生忘死。


歷史總是如此地相似。


無論醫患矛盾多麼激烈,那些白衣戰士們,還是會在先賢的感召下奮不顧身。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醫院就是他們的戰場,白衣就是他們的戰袍。


“身後即是祖國,我們無路可退。”

哪怕,他們保護著的人,也曾誤解和傷害過他們。

他們有過困惑,有過傷感,甚至有過憤怒。

但是戰役打響的那一刻,他們還是選擇將我們護在身後。


每一秒鐘,他們都在和災難搏鬥,和死神搶人。


17年前,47歲的她倒在了抗擊非典的前線

▲《跟死神搶人!》 來源:微博@共青團中央/美術:@鋼鐵時代2011


而被保護著的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心裡為他們立起一座座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