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多看書,是看什麼書呢?

傳承-誓言


有句話叫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另一句話叫做,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說這兩句話是為什麼呢?

總結就是看書是為了什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是從讀書中能夠增長見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說的是人情世故的修煉中有很大的知識和學問。

我一直覺得書不在多,而在於用。

有的人,讀很多書,廢寢忘食,生活低能,不會處理任何事情,請問,他多讀書有益嗎?他把自己讀成了傻子。(因為前二十年讀書讀的自己都廢了,所以現在比較支持讀書拿來用的理論)

有的人,半部論語治天下,為什麼呢?明明學問不高卻可以做宰相。雖然他只讀了半部論語,然而,這半部知識都實用在自己的身上,通過聖人的教導,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品德,使自己能有高超的智慧和豁達的胸襟,從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治理天下。

以上皆為鋪墊,

你的問題,所謂的多看書,是看什麼書?可以略等於,看書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什麼?

我在很早的時候想過這個問題。

看書是為了增加知識,增加智慧。(注,知識和智慧不是相等的。)

知識包括見識、技能等

智慧則包括許多,比如,如何為人,如何處事,如何看待世界,自身價值等(社會性和三觀)

進入正題。

從看書是為了個人終身的提高的實用性來說,我認為應該看這幾類書

第一,做事的書。

第二,做人的書。其中包括如何做自己和如何與他人相處兩類。

第三,哲學的書。

第四,神學的書。

補充類:增長人的見識的書。

這四個層次,儘量從第一個層次到第四個層次。如果順序顛倒,偏向於哲學神學多了,人就會虛無飄渺,但也不能都看怎麼做事怎麼做人,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哲學宗教基督佛等的存在就是為了回答人在世間詢問自身終極意義時的迷茫。看一些這樣的書,心才會覺得有所歸屬,不向外求。


做事的書,

我認為不需要所有的都讀,因為現在書太多了。五花八門,眼花繚亂。

其實不論你讀什麼書,你會發現有很多都是做事的書,

我認為這些書就是看你要去做什麼,服務於你要做的事情。

比如你現在愛好種花,希望自己能有所進步,

去找種花相關的書籍。比較大神的那種人就是直接把農學相關專業的書籍讀完之後再讀教你怎麼種花(做事技能)的書。或者我們先讀怎麼種花的書,然後再隨著興趣愛好的發展進行深造,比如自己閱讀個農學相關專業的書籍。

比如現在需要減肥,可是總是減不下去,

讀一些身體機制如何運行的書和如何減肥的書,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誠然不假。然後你就找到科學的方法,實行就是。

上大學的時候學的是管理學,雖然這個專業現在就業真的很雞肋,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思維方式真的很不錯。通過幾年的學習,雖然沒幫我就業有任何用處,但是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專業是個系統做事方法的學科。學完這個感覺自己雖然什麼理論也沒記住,但是就是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會做,並且做的很好,怎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自信,大概就是擁有一種管理學思維方式的問題吧。


做人的書,

首先是做自己的書。

我覺得可以先閱讀一下名人傳之類的書籍。中國就是因為這類書籍不夠暢銷,導致在孩子小時候的教育中,他們缺失了很多巨人和偉人在他們的生命中。

讀完幾百個名人,會發現所有的偉人都有相似的品質。

然後刻意的培養自己的性格。認知、情緒、意志力、脾氣、能力等等。

如果不會自我培養,自我提高,

好吧,現在市面上很多書籍都是告訴你如何情緒管理的、如何培養意志力的、如何培養認知的各種思維的。其實就是各種心理學書籍。我在業餘的時候認真的自己學了心理學專業的書籍,發現實際上學學這些特別有助於怎麼做自己。然而,

這些書讀一萬遍,

你遇見事又暴脾氣還是管不住,鍛鍊身體又是三天兩頭沒意志力,沒什麼用,

重點是讀了之後要用在自己的生活中,通過長期鍛鍊,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其次是與別人相處的書。

我認為中國的孔孟之道是很好的與別人相處的書籍。讀的再多,如果不是大神寫出的經驗,你用來也蹩腳。孔孟的書學完之後認真用在實際處,實際上能做三四成你就已經很傑出的人了。


哲學的書,

尼采走起來,哈哈哈。(原諒我這裡抽風了一下。)

馬克思、康德、叔本華、蘇格拉底、柏拉圖、孟德斯鳩等

看這些書,我的觀點可能比較片面,我覺得就是了解一下這些人都是怎麼想的就好了,不要太深究。否則你會走不出去的。主要我一度就是這樣的。太深究就會陷進去。看看偉大的哲學家們都怎麼想,怎麼思考問題,

通過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

有沒有幫到你,

對你的人生有沒有什麼啟迪。

實際上學哲學是很痛苦的事情。想哲學是更痛苦的事情。所以這些偉大的哲學家們用深沉的痛苦寫下了哲學,讓我們能不承受那些而感受他們所感受的精神世界。如果是享樂主義或者是人生就是為了追求快樂的人,那就別看這些了。


神學的書,

說起來可能現在接受無神主義的人都比較反感。但是,很多偉人都有信仰,基督、佛教等存在這麼久,讓很多人得到救贖,實際上看了一些之後會發現一切都是相通的。或許人死時都會被問終極的人生問題。如果看了神學的書,如果真的有那終極一問,希望有些微幫助吧。


蘭音如風


最可怕的莫過於在清醒中頹廢,所以我會逛各種經驗貼,比如20歲的年紀該做些什麼?大學四年到底該怎麼做?等一系列跟我這個年紀有關的人生經驗。自以為從中汲取經驗後我就會認真執行,並在幾年後走上人生巔峰,於是越看越開心,總是麻痺自己經驗看的多了我就一定能成功了,其實自己心裡也清楚這只不過是為了能心安理得的玩手機找的藉口罷了。

不是說那些經驗沒有用,只不過是我自己沒有執行力不爭氣。我向來不喜歡把關於自己的東西寫出來公之於眾,可能跟小時候就缺乏安全感有關吧,不過我中午寫了一篇類似於自我剖析的小短文,然後也投了稿,私心是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從而自己內心裡起到一種受到陌生人監督的作用。沒想到我的投稿被收錄了,特別開心啊,所以我想著也寫下此文從而努力逼自己做出一些改變。

好啦,廢話完了,該入正題了。看過那麼多經驗貼,幾乎每一篇推文裡都會提到的就是多看書,書中自有黃金屋;你看的書現在或許不會有什麼作用可它在你日後的日子裡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等等之類振奮人心的話。於是我拿起我的kindle翻看我早早之前就買的書,可是看了沒倆頁,我就堅持不下去了。原因很簡單,我一直就沒有堅持看書的習慣,而且我還是一個比較功利性的人,我現在看書不說短時間內有啥大的作用了,但是起碼在不久的將來我可以把從書中獲取的知識通過我自己的方法來折現成一點利益啊。(沒錯,我窮,想賺點錢去看看這個大世界:-))

昨天晚上我又逛經驗貼,這次我搜的是內向的人適合什麼工作。(我的內向和自卑大多是由家庭和自身缺陷的原因所造成的,如果我自律且成功的話我覺得我就不會那麼自卑了吧。不過我真的不愛跟別人說話,也不想跟太多的人打交道,恐怕我就是傳說中的人醜沒才還裝x吧)現在總結一下我找到的工作方向吧,這種工作大致分為倆類,技術性工作和森林看守員。額,好說歹說我也考了個本科(並非自我優越感或是別的,只是闡述真實想法)我不想看森林啊,可是技術性人才吧,我又是文科生,那些編程以及計算機之類的工作我也只能是望而卻步了。然後又看到了大多數人寫了畫畫跟文案之類的,可轉念一想我可是鋼鐵般的文科生,畫畫臣妾做不到啊,底下題主回覆裡有這麼一句話,不會就學啊,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你還真指著本科專業過完這輩子不成。(我覺得很有道理,況且我的專業很特殊,特別難找工作,除非服務員)提到服務員我覺得有必要單獨提出來說一下,我寒暑假做的都是服務員之類的工作,結果經常被領導教育,你得多跟客人交流,多微笑。(我,微笑一天我都可以,可是我真的不知道這時不時的跟客人互動時該說些什麼,問些什麼啊)由此可見,服務業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

所以我又打算看書了,這次我打算看跟繪畫有關的書學習,還有努力學英語,語言類的筆譯也適合內向點的人,還有跟個人興趣及今後發展有點關聯的書,也就是烘焙啦,爭取今年寒假能成功入坑並且做出超級好吃的麵包。所以呢,我覺得像我這種性格的人就挺適合看利於推動我走上人生“巔峰”的書,當然別的文學著作也得看,用來陶冶情操嘛,不過我想也只是在閒暇時才會看了。文已至此如果您的性格跟我差不多並且覺得此文對您有一定借鑑意義的話,


大海里的方舟


公認的100本好書:

1《一勝九敗》

2《眾病之王:癌症傳》

3《失控》

4《黑匣子思維》

5《語言的藝術》

6《反脆弱》

7《百年孤獨》

8《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9《時間簡史》

10《從0到1》

11《創業維艱》

12《人性的弱點》

13《大數據時代》

14《洗腦術:思想控制的荒唐史》

15《孤獨的性》

16《無可否認 進化是什麼》

17《特斯拉》

18《烏合之眾》

19《人類簡史(上、下)》

20《異類》

21《增長黑客》

22《引爆點》

23《演講的技術》

24《親密關係》

25《男人來自火星 女人來自金星》

26《避孕》

27《溝通的藝術》

28《萬物簡史》

29《奇點臨近》

30《機器人時代》

31《大滅絕時代》

32《喬布斯的魔力演講》

33《像TED一樣演講》

34《硅谷百年史》

35《天使投資人的忠告》

36《富可敵國》

37《世界秩序》

38《博弈與社會》

39《愛因斯坦傳》

40《貨幣崛起》

41《約會心理學》

42《聰明的投資者》

43《瘋傳》

44《優勢談判》

45《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46《褚時健傳》

47《與巴菲特共進午餐》

48《消失的國家財富》

49《無中生有的宇宙》

50《富蘭克林傳》

51《互聯網第三次浪潮》

52《迪士尼大學》

53《投資於人》

54《離經叛道》

55《特斯拉》

56《斷舍離》

57《越睡越成功》

58《年輕資本》

59《精益創業》

60《內容公司》

61《顛覆》

62《基因》

63《聯盟時代》

64《阿里傳》

65《會員經濟》

66《宇宙簡史》

67《王陽明大傳(上、中、下)》

68《創新者》

69《改變世界的機器》

70《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上、下)》

71《蔣介石與現代中國(1~8)》

72《約會簡史》

73《自閉症的故事》

74《創業無畏》

75《納爾遜·洛克菲勒傳》

76《未來簡史(上、下)》

77《魔鬼數學》

78《品牌思維》

79《故事思維》

80《門口的野蠻人》

81《熱點製造者》

82《情商》

83《信息簡史》

84《偉大創意的誕生》

85《百萬富翁快車道》

86《硅谷鋼鐵俠(加長版)》

87《千夫所指》

88《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89《重新定義公司》

90《重新定義管理》

91《重新定義團隊》

92《引誘科學》

93《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

94《拯救資本主義》

95《國富論》

96《內容銷售革命》

97《強勢領袖的神話》

98《人為什麼愛打架》

100《慾望改變世界》


目標行動結果


確實,看書可以充實自己,這不是空話!不過前提是能看些好書,所以對書的選擇是很重要的!

我認為看一些可以充實自己的書,分下面幾種!

一、名著類

如今社會物慾橫流,出書熱經久不息,簡直是什麼人都可以出書,導致市面上充斥著許多粗製濫造的書籍,例如那些成功學,雞湯書!然而,真正的好書都是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名著,經久不衰,口碑上乘!所以這些書是應該是首選,比如說《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傲慢與偏見》等等……等等非常多



二、專業過工作領域的書籍

大家在學習和工作的都是某個領域,我們讀些領域相關的書籍,即是在增加對自己工作和專業的認識,也可以增加一些技能,也是對未來的投資,所以我認為這是不錯的選擇!(至於選啥書,就看你的專業選擇了,像我經管學院的學生,可以看《國富論》等)

三、口碑上乘的暢銷書

現在許多現代作者的作品都是不錯的,而且可讀性比較高,所以很受年輕人的追捧,這些書也是可以增長見識,暖暖心,對你有所啟迪,打發時間等等,我推薦一些《擺渡人》《追風箏的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現身》等都很不錯



四、史書和百科類

我覺的歷史書籍應該是每個人必須要讀的,這不僅是為了充實自己,更是每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名族的尊重!歷史書我更推薦一些可讀性更高的,有趣而不偏離史實,例如《明朝那些事》《大秦帝國》《萬曆十五年》……當然歷史要看全套的哦⊙∀⊙!你會發現歷史真好玩啊


當然還玩多看些百科類的例如一些衛生、急救小知識,或是多看些新聞雜誌,瞭解一下這個有趣的世界!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無論你看什麼書,你喜歡最好,也希望可以充實自己!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堅持,再多的好書,不看也沒用!

謝謝看到這裡,說的不好還請諒解,大家有意見的話!歡迎評論!幫忙點個讚唄!😛


呵呵同學


簡單來說就是讀好書。那什麼樣的書才算是好書呢?有人認為是暢銷書就是好書,其實不然。在現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如何分辨出什麼是好書,如何提高自己的鑑別能力呢?又有哪些書是值得看的好書呢?

一、自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經典古籍

哲學類的像《道德經》《論語》《莊子》等等;歷史類的像《史記》《資治通鑑》《左傳》等等;經濟類的《國富論》《資本論》這些,文學類的有許多中外名著,中國的四大名著每一本都值得細細回味,認真研究,還有國外的《紅與黑》《人間喜劇》等等,從中都可以看出人性,看出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這些自古流傳至今的經典古籍都是經過了歷史的驗證,從眾多文字中篩選出來的,古人已經給我們把好書篩選好了,給我們留下來,為什麼不好好讀一讀呢?

二、對自己有用的專業類書籍

畢竟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生存,必須要有自己的技能,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專業領域劃分越來越明顯,就像造一部車,需要輪胎供應商,玻璃供應商,發動機供應商等等,只有比別人會的多,比別人在某些領域更專業,才更有機會,美國的好萊塢拍一部電影要用到幾百甚至上千的專業人員,幾乎一個鏡頭就要換一個專業團隊來完成,才造就瞭如今的好萊塢,因為他的作品精。只有把自己的專業學好,才有競爭力,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最終導致那一方面也不精通。所以要多讀自己專業領域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如果你是醫學領域的,可以讀《黃帝內經》讀《本草綱目》讀《藥理學》等,如果你是新聞傳媒領域的的,可以多讀《新聞:幻象的政治》《新聞與傳播學》等,即便農民也可以讀《齊民要術》《農政全書》這些,都會有所幫助。

三是要多獲獎的書籍

獲過獎的書籍都是很多專家學者經過評選出來來的出,比如說茅盾文學獎,幾乎是全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類獎項之一,到現在已經是第十屆了。下面是各屆獲獎作品名單。

還有就是文津圖書獎。每次評出十類書籍,範圍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類的大眾讀物,側重於能夠傳播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公眾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普及類圖書。至今已經舉辦十四屆。下面是第十四屆獲獎書單。

我認為讀書是很廉價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現在能夠有時間行萬里路的人太少了,而且還貴啊,而讀書就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跟那些比自己更聰明的人交流,去對話,跟他們學習,增長自己的見識,去閱讀人生,閱讀人性,閱讀自己。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去討論。


閱讀悅心


我認為多看書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對於當前的你,是否有知識增量。

我以前看書,喜歡挑自己感興趣的,能讀懂的書。看了很多,但見識卻沒什麼長進,根本原因就是一直呆在閱讀舒適區的我,進入了“存量技能”的陷阱中。

那麼,如何判斷該書有知識增量呢?

首先,通過書籍名稱,簡介、作者簡介,和序言、目錄,查看這本書的選題,是否讓你好奇或有感觸的。

其次可以簡單翻閱一下書本,看裡面的觀點是否有讓你感到意外的解釋,或是與你以往認知相反的觀念。

最後,你也可以翻閱一些豆瓣熱門書評,或是一些書評雜誌,甚至是一些類似攀登讀書這樣的APP,大致瞭解書中的關鍵論點,再進行選擇。

不過,在進行知識增量獲取之前,我還是建議你構建一個自己的知識體系池。你只有先擁有了一個整體的架構,再進行知識的攝取才更高效。

知識架構主要從經濟學、心理學、國學、領導力、邏輯學、西方哲學、法學、統計學這些方面構建,最主要的是前5個領域。

在任何一個領域當中,都能找到最經典有效的書,讀完研究透這一本書,以後再讀該領域的其他書,不僅更易讀懂,且能快速抓取重點。

各領域推薦書籍如下:

經濟學:曼昆《經濟學》;

心理學:《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國學:《老子》《論語》(復旦教授傅傑推薦錢遜註釋版本)《孟子》《莊子》

領導力:《非暴力溝通》《領導力》《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領導課》《掌控談話》

邏輯學:《思辨與立場》

西方哲學:羅素《西方哲學史》

法學:《論法的精神》

統計學:《統計學與生活》

樊登在他的新書《如何讀懂一本書》中對方面內容進行了詳盡的概述,如果有興趣,可以直接買書細細品讀。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8746179998719246"} --}

忘歌醬


人人都會羨慕那些博古通今、氣宇軒昂的飽學之士,亦或是具有雄才大略、可成大器之人。他們除了天賦異稟外,大家還會理所當然地將其歸功於:刻苦上進+看書。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在強調我們要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鑿壁借光”、“囊螢映雪”,各種歷史名人讀書的典故,也時常充斥於耳。而書海浩瀚無涯,看書又不能一蹴而就。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定位自己要看的書?該看些什麼書?

為終生事業

毛澤東曾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主席生平三大愛好:抽菸、游泳和讀書。他可以整晚不睡覺,但書卻從來不釋手。所讀之書,正是為中國革命和解放事業。讀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著作,讀古今中外人物傳記,讀經典名著、時代文集。通過讀書,樹立信仰,領略政治軍事策略,深諳國際和時代潮流的變幻更迭。

我們自小入學就一直在讀書,為了各門課程學習及考試的必讀書目。大學和工作中,要精於自己的專業學習和研究。而當下新的研究領域和前沿課題,隨時都在誕生。我們讀書,首先不能放棄的,就是自己一生的理想追逐和專業所長。做好事業,就要隨時翻看專業書籍,包括基礎理論、實踐案例、名家講授、論文期刊等,增強自己工作的專業性、系統性和創新性。

為窮理明智

朱熹說過:“為學之道,莫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先讀書”。

人生在世,要立身,要處世,要上進,要求真。就要探知事理和規律,使自己變得開明通達。我們現在說話論事都要引經據典,並不是為賣弄文采,而是這些書中之言,確實賜予了我們智慧,通達了我們的思維。

很多人覺得自己資歷豐富,人生處世似乎已是老司機,而不屑於去讀什麼枯燥無味的名家經典。甚至提起《論語》《孟子》《老子》,“不就是‘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不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就是‘上善若水’嗎”?卻不知這些經典哲學,實質文意深奧,包涵廣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連西方國家都在鑽研中國傳統文化哲學,一本《道德經》,在歐洲發行量近乎《聖經》。四書五經、《詩經》、《史記》、《左傳》、《周易》,儒、道、法、墨中的經典語錄和典故,也在領導人文稿和講話中,被引用不低於500次。

國學的復甦,不只是學生的暢讀、文人的研究和傳播的美名,而是道德情操、人生智慧和人格品性的兼修。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歷久彌新。

為求美識趣

《菜根譚》:“讀書窮理,以識趣為先”。

高雅之士,讀文學詩詞、文化經典,為培養心性、通理明義;學有所長者,攻於事業的精專。而你就是覺得自己品讀不了這些高談闊論的調子,也沒有什麼深奧的專業知識渴求。本就一庸俗之人,只想來個茶餘飯後的舒適放鬆,那就不與人爭,不隨波逐流。基於自己的見識,以興趣為先便好。

當下各大門類的暢銷書,並非都在精英文化上做文章,更多的是基於大眾的視角和樂趣。你若熱衷歷史,便可讀貫通古今、網羅千秋的《史記》《中國通史》,也可讀輕鬆詼諧的《漫畫中國史》;可拜讀呂思勉、錢穆等史學大師的名家解析,也可領略二月河小說裡的風華歷史。你若對小說痴迷,可以選擇輝煌經典的四大名著;可以讀當代文學鉅著,如恢宏壯闊的《平凡的世界》和代表中國科幻文學頂峰的《三體》;也可以讀暢銷世界的外國絕筆之作《人間失格》、《瓦爾登湖》。又或許你喜歡美食養生,種菜養花,人文旅遊,天文科普。總之,不要把你的讀書之路置於高地,也不要在意到底是高大上還是普通大眾的小樂趣。只要以興趣開展閱讀,更能意識到其中的精妙意趣,甚至還有意外之收穫。縱使最初的消遣時光、心倦神疲,一段快樂的讀書之旅,總會讓你覺得別有風趣。

為振奮共鳴

在我看來,讀書有時候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共鳴。當你去選擇買一本書的時候,對他的認同,其實就已經產生了共鳴。在閱讀中,我們又從字裡行間,與作者不經意地進行了心靈對話與溝通。

其實最令人振奮的,我覺得還是在你有所經歷之後,獲益良知,而又在書中發現與你的心思情理相通之處,總給人歡欣鼓舞。大學時讀白巖松的《白說》,就發現裡面有很多文句,竟與自己的很多切身感受與所思所想不謀而合。但是白巖松語言的魅力、表述的高度,總會讓你豁然開朗、心花怒放。當你想法雛生,又困於表情達意之時,書籍裡產生的共鳴,往往更讓人銘心刻骨。

再如我們去旅行,大多都會提前瞭解旅途的風光美景和遊玩攻略,讓自己的旅行更有計劃性,也能提前預知旅程亮點,以便能更深切、多面的感受。而我從小就對秀麗的自然風光興趣不大,唯愛歷史與文化薈萃、不乏美學色彩的人文景觀。而遊歷之後,再去讀《走遍中國》《走遍世界》《文化苦旅》《千年一嘆》之類的書籍,頓時感覺真是字字珠璣,直扣心絃,滿心歡喜。也許,這便是最強烈的心靈感應、最感同身受的共鳴。

不求高雅,但拒絕心靈砒霜

心靈雞湯曾吸引了無數大眾,以“小故事大道理”冠名,一段人盡皆知的道理,加上一個似乎有趣又感人的小故事,一份“雞湯”便做好,眾人趨之若鶩。信息社會與網絡社交,催生了更加可怕的“毒雞湯”,用感人的故事或低俗的熱點去偽裝,實則欺騙與誤導暗流湧動。各種妙語箴言,應接不暇,難辨真假。尤其中老年朋友,經常迷失在這種背後暗藏獲利豐厚的“轉發”產業鏈中。當然這是當今網絡文化中的一種低俗現象,但各種良莠不齊的電子書,哪怕書籍,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甚至之前的某位名家學者的觀點,都被視為了毒雞湯。今天我們主要談看書,而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這些低俗網絡文學中需急需避諱之處。正如讀書,我們要正確、及時地分辨良莠,避免三觀誤導。

其實,我也買過一些還算比較暢銷的書籍,但讀過後,只覺得味同嚼蠟,內容空洞,也並沒有什麼深刻獨特的見解,甚至連讓你細細推敲的機會都不曾有,更談不上什麼茅塞頓開、豁然貫通。不過,書名倒是緊追潮流,銷量還算可觀。

黑德斯:“書籍猶如朋友,必須慎重選擇”。

看來我們在書海里遨遊,也得隨時規避陷阱。


書中總有你所追求的樂趣,不管是否合宜的時間地點,摒棄荒誕。信息擾亂。靜心讀一本合適自己的書,總能去除愚昧,明辨是非,豐潤精神,蘊藉心靈。只要思想不停止,讀書的意義便永恆存在。

培根曾說過:“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讀書不是功利驅使,而是一種心性的激發。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


Jumine樂銘文藝


我始終認為,選書和擇人是一樣的。古人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和品行不端的人相處久了,你自己本身也會受到影響。同樣,你若長期看一些無價值的書籍,浪費時間是其次,最嚴重的影響是浪費精力,扭曲價值觀。

根據年齡來擇書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曾經也被問到青年人要讀什麼書的問題,他認為,每個人喜好不同,閱歷不同,所開出的書單也是不用的。但

在不同的年齡段,應根據年齡特點有所側重。

高中以前,孩子想象力發達,可多讀一些想象類文字,如《三體》等科幻小說;到了高中,需要大力培養理性思維,可多讀一些理性文字,如人物傳記。

踏入社會,要讀一些為人處事方面的書籍,倒不是為了巴結、升官,而是為了自己在平日裡與他人相處時,儘可能給別人一種舒服的感覺,而不是盛氣凌人、咄咄逼人,背後還讓別人說三道四。

進入工作,要讀一些平衡心靈的書籍。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從學校進入公司,身份的轉變是一瞬間的,但心靈的轉變卻需要很長一段適應期。很多人初入工作時各種不適應,覺得夢想破滅,覺得委曲求全,有些人不到幾個月就辭職,選擇考研,以求重回學校。

並不是我們的能力達不到工作的要求,而是我們的心靈未能跟上身份的轉變。

過渡期是最難熬的,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讓人一度想淪陷。為了減輕乃至避免這種情況,建議平日裡多讀一些能夠平衡心靈的書籍,我當時讀的是《金剛經》和《道德經》,抑鬱時能夠讓人心情平靜下來。不喜歡這種晦澀難懂的文章,可以選擇西方學者出的和心理學相關的書籍,裡面有很多實用的方法。

經典書籍永遠必讀

古今中外,人類的文明之塔是由一個個思想卓越的人一塊一塊累積起來的。它能經受歷史的淘洗、時代的更迭而依然長存,光彩熠熠,它們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愈加輝煌。

即便當今市面上書籍浩如煙海,但真正值得讀的不過那幾本。其他的書籍存在的價值大多隻是為了幫助人們消磨時間,這是最可怕的價值。

讀書是為了什麼?

現在,讀書的內涵往往和學習混淆,大量文章湧入家長、老師、孩子的視野,說讀書的價值,談讀書的意義,其實他們真正談的是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更準確一點,是想讓孩子在當下好好學習功課,跟讀書沒有太大關係。

在我看來,讀書的意義在於指導生活,豐富思想。

我們每個人都是第一次來這個世上,怎麼活,怎麼選擇,怎樣的結果更好,我們都不清楚。遇到困難該怎麼辦,心靈遭受重創又該如何?我們也不知道。

但有人知道,並給出了他的中肯的建議。那就是那些經歷了這些的人,跨越了這些的人,最終閃亮地生活著的那些人。

他們把思想寫在紙上,代代傳承,經久不衰,為的便是每一個時代裡鮮活的個體都能從中汲取力量。

所以,請把閒暇的時間放在這些經典的作品上,如《西遊記》、《紅樓夢》、《詩經》、《論語》、《老人與海》、《飄》等,這些經久不衰的文字,它們才是對我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瀟瀟閒讀


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會推薦一本好書,如果說看什麼書的話,我從下面幾個方面給您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1,頂尖大學如何進行通識教育

《大學的教育》裡說,受教育與技術訓練不是一回事,尤其在西方“自由教育”的視野之內,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必須理解自己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文化的與自然的——從而追求一種富有意義的人生。

由此我們可以看向世界名校,他們是如何佈置課程,提高學生的通識教育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核心課程分為八個方向:

1,文學

2,現代文明

3,藝術

4,音樂

5,科學前沿

6,寫作

7,外語

8,世界主要文化。

哈佛的中心課程(2005年)歸位三類:

1,藝術與人文

2,社會研究

3,科學與技術

綜上所寫,你應該可以發現它們所囊括的大方向,

由此你再去找相關的公開課以及其推薦書籍。

為什麼要上公開課呢?

就拿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公正課來說,

老師的教授方式是提問與討論,更能啟發你的思考。

2,有哪些好的系列書籍

1,關於科技與通識:

哲人石叢書

第一推動系列

牛津通識系列

哈佛曆史系列

2,文學藝術類

諾貝爾文學獎系列

日本芥川獎、直木獎系列

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作品

牛津藝術史

3,有哪些好的有關閱讀書目推薦

1,《如何閱讀一本書》書最後有大量經典讀物推薦

2,《耶魯文學小歷史》關於文學類的書籍推薦

3,《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也是文學經典類書籍推薦

4,《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講明跨界閱讀的重要性

書海無涯,但重要的並不是記憶那些一個個知識點,

而是通過大量閱讀跨專業閱讀後學到的思維模式。

希望以上推薦能夠給你幫助,歡迎關注我,還有更多閱讀行動乾貨等著你。


七仔的vlog


所謂的多看書,看什麼書好呢?

多讀書有益無害

高爾基先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還能帶給你許多重要的好處。

古人亦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這讀書的益處應該是人人皆知的。

圖書是以傳播文化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號記錄於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圖書是人類思想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髮展著的知識傳播工具。


讀書的好處有哪些?

培根曾說過一句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

這一段話不僅道出了讀書之好,更是有針對性地說明了讀什麼書,能有何收穫。

如今,書的種類繁多,分類也是越來越細化,選擇一本自己喜愛的書,在閒暇的午後,一杯茶,一卷書,一段午後時光也變得有聲有色起來。


讀什麼書好?

至於讀什麼書好,這個還真不能一概而論。人與人之間有著極大的不同,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性格喜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惡偏好。就像上學讀書,有人喜歡語文,有人鍾愛數學,有人卻是英語最佳。

讀書是好,但別人覺得甚好,收益頗豐的書,也許你看起來卻索然無味。

就拿我來說吧,朋友極愛經濟類書籍,每每拿起就不忍釋卷,而我每次拿起來,讀不了兩三頁必然打瞌睡。我喜歡的科幻小說,朋友則是敬而遠之,不肯翻閱。

所以,讀什麼書,完全在自己。一看你的喜好,二看你的需要。喜好之書,讀來心情愉悅,需要之書,讀來有所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