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没有故事的主帅才是国家的栋梁

1.

孙子曰: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海宸译曰: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取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这一段是作战篇的结尾,和开头相呼应。

开头讲打仗很贵,不要轻起战端。

中间则承贵之说,倘若战争打得太久,是不利于国家建设的,“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结尾则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抓住根本,别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对于最后一段的理解翻译,大多倾向于打仗要速战速决,不可旷日持久。如果是这样翻译,那么原文就应该改为“故兵贵速,不贵久!”

这就与第二段的“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重复,难道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也只说了两遍啊!

倘若真按照这样的指导作战,主帅不再羽扇纶巾帷幄运筹,一个劲的喊快快快快,那是玩《红色警戒》打游戏,人脑快过电脑便赢,否则便输。

孙子倘在九泉之下有灵,必定会急死:你们误解我的意思!关键是要打得赢,而不是在速度和时间的表象上做文章。

没办法,古人惜字如金,也总喜欢用一个字来表达多种意思。哪像现在,字不值钱,说多少都行,只是别让人猜测更别让人误会。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2.

衡量一场战争打得好不好,唯一的标准就是胜利,但胜利的指标里却没有快、慢这个标准,是形和势,是实力和发挥,更是择机而动。

孙子讲的速,不是打仗迅速,而是机动迅速,是指从各部队驻地机动到作战待机地域,必须隐蔽迅速。

后面的《军形篇》里有论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时既隐蔽又迅速,倘若慢了,肯定会暴露,达不成作战意图。

官渡之战,曹操率五千勇士急行军至袁绍的粮草保障基地乌巢。倘若慢了,袁绍缓军及时赶到,曹操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真正要开打的时候,却要待形成必胜的态势,等敌方露出破绽后,迅速行动。倘若时机不成熟,则很有可能欲速则不达。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3.

廉颇率军抵抗远道而来攻打赵国的秦军,就一个字”等“!等得秦军大将白起一点脾气都没有,再等下去就只能无功而返。

后来赵国被秦成功离间,换了一个不愿意等的主帅赵括,结果赵军大败,四十万大军投降后被活埋了。

李牧在边境与匈奴对峙,学廉颇也采取等的办法,让匈奴毫无所获。

后来又是赵王等不及,同样换一个不愿意等的主帅,结果大败。

赵王再次请李牧出山,李牧仍然用老办法。过了几年,时机成熟,一举灭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逃跑。

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用一仗换得边境十多年的安宁。

战术易学,战略难懂更难成!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4.

三国司马懿率军与北出祁山的诸葛亮对垒,仍然用一个”等“字(也就是前面文章里提到的”熬“字),静观待机。明知敌人实力强大,来势正猛,避其锋芒才是上之上策。

清朝康熙年间,十四阿哥胤禵率大军进驻青海,驱准保藏,一打就是三年。

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奉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用了近两年时间。

以上这些战将都有个特点,不盲目求快,因为他们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们一定是在等待最佳的作战时机,等时静若处子,战时动若脱兔,一战定乾坤。反过来说,这样的作战成本是最低的。

所以说,不要用快和慢来衡量制约作战,而要真正用“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来衡量作战。择机而动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5.

打仗,往往要下拙功夫,而主帅,往往没有什么故事。

李牧对付匈奴,一守就好几年,天天喝茶打酱油,狗仔队根本就拍不到什么新鲜事儿,媒体们也没有办法笔下生花以求爆文增加粉丝和流量。看李牧打仗,极端无聊,媒体写手们估计都没有办法生活下去。

有李牧是赵国之福,不珍惜李牧是赵国之灾。

李牧死,赵国亡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而跟着关羽这样的大英雄多好,百战百胜,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砍颜良杀文丑,当下英雄,舍羽其谁?连随从走路都带风。吃瓜群众说起无不眉飞色舞,好像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一样。

估计关羽去打仗,事先约好诸多媒体记者,拍的写的都跟在后面,甚至于通稿都准备好了,仗就要这么打,仪式感要强,情节要吸引人,故事感要足,有故事的英雄才是真英雄,将打仗视为拍戏的豪杰才是真豪杰。那么多作战的细节都能传播开来,关羽的表演上做足了功夫,每天不知道带走多少流量。

可是最后一仗丢荆州,丢掉了蜀汉最后东进崛起的可能。这个时候,媒体记者们估计都到小酒馆喝酒去了。

还有个百战百胜不缺故事的羽人——项羽,比关羽出现得更早一些,前面的故事都非常精彩,力拔山兮气盖世,然最后功亏一篑,自刎于乌江。

媒体写手们又习惯性的不见,或者说没有拿到通稿只好保持沉默。

两个羽人的故事,不知道养活多少媒体写手说书人。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6.

“故兵贵胜,不贵久“容易让人误解,这当然不能怪后世研究孙子兵法的人,也不能怪孙子本人,那是一个时代的错误,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孙子所处的时代,作战理论的局限性就在于战略、战役和战术不分,战略要谋划,战役要机遇,唯有战术需要速度和技巧。反正这事已经没有办法给孙子说清楚,但我们自己要清楚。战略归战略,战术归战术,战术行动必须遵循战略规划。

倘若打遭遇战,那毫无疑问,速度将会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汉武帝时期,年轻将领霍去病就擅长打遭遇战,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将闪电战发挥到淋漓尽致。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速度!速度!还是速度!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7.

《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被坂田联队包围,随时都有全团覆灭的危险,这时候就不能等,更不能熬,连请示报告都多余,必须当机立断,确定反击方向,杀出一条血路。

红军长征中大小3000多次战斗,大多也是以快致胜,一些战斗甚至要精准到分秒,比如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否则整个战场态势就要发生改变,红军的命运也将发生改变。

纵观古今,媒体写手们写战斗的多,写战略的少,有道是:战斗故事多,精彩带流量。战略故事少,饿死说书郎。

一部《三国演义》远比《三国志》精彩多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三国演义》热闹畅销,出版商赚得盆满钵满。《三国志》只能作为学术研究资料,经费不足还得少买几本。

真正的战略主帅,无形名,无勇功,毫无浪漫色彩,却能一战致敌,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8.

“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运用于商战之中,表现于在做好战前准备和谋略之后,当重要战略机遇出现时,不能等,更不能熬,当断则断,迅速出击,以快攻配合作战,否则就会功败垂成。

商场信息瞬间变化,一方面战术谋略只在一定时间内有最佳效果,而商场讲究先抢商机为赢;另外一方面,信息流动太快、太多,多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看穿,那么事先的策略和谋划就会泡汤。

当然,前提条件还是企业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要做好,不要动辄要一年成为独角兽,三年成为世界五百强。还是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先努力把百年企业要具备的要素备齐夯实再说。

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个人的成长进步亦是如此,遵循成长的自然规律,把人生当作一场马拉松,何时发力,何时保持,何时加速,皆有规划。平凡而不平庸才是真谛,倘若过于强调有故事,过于强调仪式感,甚至于拔苗助长,强调速胜,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则必然会掉到坑里去。人生无须走路带风,但求步履踏实。

对于国家社稷而言,有一位执着于打得赢的主帅,不图功名,不计个人得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才是真正的国家之幸,社稷之福。

故曰:莫慕关羽百胜功,但学李牧一战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