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東南西北怎麼調養一文都說清了

工作忙、壓力大、吃飯不規律、不愛運動……這些是不是你這一年的日常?

忙忙碌碌的2019年即將畫上句號,快節奏的生活讓脾胃越發“吃不消”了:便秘、胃痛等毛病越來越普遍。作為健康的“根”,脾胃功能受損,就會引發多種疾病。

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東南西北怎麼調養一文都說清了

養脾胃是中醫的“拿手活”。《生命時報》採訪專家,給不同地域的人定製一套“調脾胃良方”,教你安撫容易鬧脾氣的脾胃。

受訪專家

全國名老中醫、陝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名醫館專家 沈舒文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消化科主任 林 江

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副所長 劉鳳斌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脾胃病科主任 謝晶日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科主任 任順平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學系教授 王鴻謨

<strong>脾胃不好,身體遭殃

作為兩個獨立的器官,脾和胃之間的關係卻極為親密。

胃像是一個糧倉,脾是運輸公司。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進行消化吸收,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運至全身。

胃功能不好,會影響脾的運化。容易出現食慾不振、飯後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症狀。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造成永久損害。

相反,脾胃健運,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strong>7件小事看出脾胃健康

要判斷脾胃健康,可以通過仔細觀察膚色、五官、生活狀態來看出脾胃問題。

1 臉色是否發黃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

2 鼻頭是否暗淡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

如果鼻頭髮紅,證明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 口唇是否乾燥無血色

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乾溼適度、潤滑有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就說明脾胃不好。

4 是否便秘

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東南西北怎麼調養一文都說清了

5 睡覺時是否流口水

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嚥和消化。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

如果經常不自覺流口水,可從健脾入手,進行調理。

6 睡眠是否高質量

俗話說,“胃不和,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7 精神狀態是否不佳

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strong>不同地域的調脾胃良方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水土、環境和飲食習慣,導致不同地域人群的脾胃各有特點,調理方法也不盡相同。

東:多吃點甘

東部地區天氣多陰雨連綿,氣候寒溼,容易導致脾胃溼寒。東部調理脾胃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飲食宜甘溫

甘味的食物對脾胃有較好的調養作用,平時可多吃點山藥、扁豆、芡實、薏米等。

結合冬季氣候寒冷的特點,宜選用性味甘溫的食物,如大棗、板栗、南瓜、熟藕、蝦、羊肉等,健脾胃的同時能溫陽散寒。

避免寒涼辛燥

應少食或避免寒涼、辛燥的食物,如紫菜、貝殼類、蟹、菠菜、竹筍、辣椒、韭菜以及煎炸、烤制類食品等。

西:先暖後養

冬季,西部地區氣候更加乾燥,頻繁到來的冷空氣容易給身體“冷刺激”,進而使脾胃腸道發生痙攣性收縮,消化系統跟著出現功能失調。

<strong>1 避免過度進補

很多西部地區的居民在冬季有進補的習慣,愛吃肥甘厚味。實際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平時就已經營養過剩,不用另行進補。

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東南西北怎麼調養一文都說清了

<strong>2 增加熱量

冬季養脾胃,要注意“暖”,不吃或少吃生冷及苦寒食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以保證熱能供給。

南:健脾祛溼

嶺南地域的氣候特點為“溼”和“熱”。因此,嶺南地區脾胃疾病人群常見脾虛溼蘊、脾胃溼熱體質,調理方法多采用健脾、清熱、祛溼等治療。

<strong>內服法

嶺南盛產豐富多樣的中草藥,形成了嶺南特有的“南藥”。比如,五爪龍、火炭母、素馨花、雞骨草、木棉花、雞蛋花、布渣葉、白花蛇舌草、紫珠草、毛冬青等,都可以用來對症調理脾胃。

<strong>外治法

嶺南地區常採用貼敷、按摩、燙熨等方法,通過中藥和穴位,將藥物直接作用於局部臟腑,活血通絡。

比如,貼敷足三里、內關、上脘、中脘、天樞等穴位,可以疏調胃腑氣機、和胃止痛;按摩湧泉穴,可以激發腎氣。

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東南西北怎麼調養一文都說清了

北:溫補少辣

高鹽高脂是北方飲食的代名詞。由於長期吃肉,不少人脾胃易溼熱,表現為口苦、口臭、胃酸、腹脹、大便黏等症狀。

部分北方人喜歡吃涼,由於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常造成脾胃虛寒,表現為腹脹腹痛、四肢不溫、大便稀溏、畏寒喜暖,老人和小孩多見。

忌吃生冷

對於脾胃虛寒者,飲食忌食涼、冷、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溫補的小米、麵食等,少吃大米等偏寒的主食,並做到少食多餐。

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東南西北怎麼調養一文都說清了

控制飲食

對於脾胃溼熱的人群,以控制飲食為主,避免油膩、辛辣。有些北方人喜好吃腸、肚之類的食物,應儘量忌口。

胃內溼熱容易滋生幽門螺桿菌,發生胃炎、潰瘍、萎縮性胃炎甚至癌變的幾率也隨之增高。所以,飲食要加大蔬果和水的比重,以改善胃內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