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事记——苗刘兵变

赵构即位以来,在投降派的建议和支持下,放弃中原,一路南逃。赵构本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变得极度保守懦弱,四号不准备反抗,为什么不反抗?他不信任武将。为什么不信任武将?他在杭州的时候,两个御林军的军官,一个苗傅,另一个叫刘正彦,发动了兵变,史称苗刘兵变。

为何他们二人要在山河破碎之时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赵构被金兵追杀,从扬州逃到杭州后,罢免了汪伯彦和黄潜善,任命朱胜非为宰相,王渊为枢密使兼御林都统治,二人一文一武执掌军政大权。王渊在北宋的时候就是武将,他打过跟西夏的战斗,屡立战功。赵构之前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王渊就来跟随,所以赵构很信任他。

宋赵构宠幸宦官,因为他们骄奢作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而王渊也受宠幸,他与宦官勾结而节节高升,当上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他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

但是王渊及其贪财,这是他的缺点。因为乱世之中朝不保夕,所以他行军过程中都带着金银珠宝,赵构从扬州逃跑的时候,让王渊负责殿后。结果王渊动用十几艘大船拉个人财物,把自己的家产拉过长江,导致数万士兵,几千匹战马被金国人俘虏屠杀。尤其是这战马,战马对于金国人这样的游牧民族简直是比金银还值钱。没想到赵沟依然信任他,只是把他的枢密使免了,但依然可以指挥士兵。所以士兵就很不服。

当时老百姓便耳语相传“船上的财宝那都是王渊滥杀人民搜刮而来的”。行军过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

这个时候随军的苗傅愤恨不平的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手下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那么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这苗傅和刘正彦也是一路追随赵构,所以二人觉得功劳不在王渊之下。就很不服气,他们认为王渊和康履这个宦官关系好是原因,

尤其是刘正彦虽是王渊提拔,却也不满王渊的行为。他们二人便在军中散播不满的情绪,由于军中士兵大多是北方人,离家远思念家乡,所以同样也厌恶宦官,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也是苗傅与幕僚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率领的“赤心军”议定,先杀了王渊,再除去宦官。

他们告知王渊临安县境有盗贼,希望王渊同意他们出动部队。

关键在于——这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的赵构,而韩世忠、张俊等都武将分守其他要害,所以为兵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时,宦官康履的侍从得到了密报,有一张疑似兵变造反的文书,上头写“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的签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刘”的代号,于是康履密报赵构,赵构要他找来宰相朱胜非,并让他通知王渊。康履也表示,苗傅等人近来一直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现在终于知道他们的企图,他派人告知王渊这个苗、刘所谓“郊外有贼”是要借口让士兵出外好谋反。当晚王渊埋伏了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打算反将一军,闹得城中惊慌,居民皆闭门不敢出入了。

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朝廷任命刘光世当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例的宣制了。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的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一退朝,众人一哄而上将其拖下马,大声宣称他交结宦官准备谋反,刘正彦一刀将其亲手杀死,众人紧接着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开始大肆捕杀宦官,并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这时赵构才得到叛乱的消息,但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和叛军私通了,他引导苗傅的手下进城,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宋朝大事记——苗刘兵变

杭州知州康允之赶忙带着百官,请宋赵构到城楼上以安定军民,否则就无法制止叛乱。赵构登上城楼,凭栏问苗傅带兵造反原因,苗傅见了赵构,先山呼下拜,随即厉声指责赵构说道:“陛下你信任宦官,他人结交宦官就可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这样昏庸误国的人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不能抵抗,却因结交康履而得枢密高位,末将立功亦不少,却只在偏远郡县担任团练,王渊已死,请皇上杀了康履、蓝圭、曾择这三个最亲近的宦官以谢三军。”

赵构于心不忍,他回答:“若宦官有过错可将他们流放海岛,还请将军们赶快回营。”

但是叛军并未退去,苗傅说:“今天事情是臣一人所为,其他人没有关系,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危害的宦官,如果不杀他们,我们绝不会去。”赵构说:“我知道将军们忠义,我现在就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治,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而其他军士一律无罪。“苗傅高喊:“如果只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于是赵构询问身边近臣的意见,时希孟说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但赵构还是下不了手,军器监叶宗谔说:“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事已至此赵构只好用竹篮将康履垂吊下城交给叛军,康履马上遭到叛军腰斩。

但叛军一不做二不休,竟然让皇帝退位,立皇太子子赵旉为帝。文武百官包括太后用尽各种办法都没办法,赵构知道事已无法挽回,只好同意禅让君位。

苗傅,刘正彦带着叛军在城内作威作福,文武百官不敢招惹他们,只能安抚之。宰相朱正非知道他们二人没有学问,所以盘旋在他们之间,争取了许多时间。

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名传檄天下勤王,从平江大举出发声讨苗刘。

苗刘大为惊恐,被迫接受朱胜非的提议,率百官奏请赵构复辟。赵构还宫后恢复苗傅策立的幼君赵敷为太子,且故意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将他们引出朝廷。苗、刘二人要求赵构赐予免死的丹书铁券,以免于追究他们政变的责任,而赵构知道两人学识不丰,于是在铁券上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可是苗刘没发觉,以为安全了。

苗、刘二人率两千余人,拿着赵构所赐铁券逃出了杭州,同时命令手下纵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韩世忠,张俊等率领军队赶回,将叛军全部收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