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李淵酒後亂性才創立了大唐王朝嗎?

五分音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這句話用來形容李世民是最貼切不過了。而大唐王朝的建立,自然也不是因為李淵酒後亂性,幸了隋煬帝的宮女,才被迫造反的。實際上,整件事的幕後主謀,都是太宗李世民。而李淵也是不甘屈居人下之人,這才順勢而為,建立了大唐王朝。

整件事的始末,按照兩唐書的記載,是這個樣子的。

隋朝末年,煬帝好大喜功,濫用無度,終致民不聊生,義軍突起。風雲變幻之際,李世民覺得正是成就霸業之機,只是呢,苦於沒有機會勸諫其父李淵起兵。

到了大業十三年,即617年,隋煬帝任李淵為太原留守,負責護衛晉陽宮。當時,劉文靜任晉陽縣令,而裴寂任晉陽宮監。劉文靜與裴寂因為長期留守晉陽,所以,過往甚密。

李淵到太原後,劉文靜看出李淵胸有大志,便有意結交,並認識了李世民。劉文靜見過李世民之後,曾對裴寂說:“(李世民)非常人也。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其年雖少,乃天縱矣。”誇讚李世民可比漢高祖劉邦和魏武帝曹操。

劉文靜因為和瓦崗李密是姻親,受李密造反牽連,被捕入獄。李世民有意反隋,覺得劉文靜有智謀,就想借機拉攏劉文靜,到獄中探望,並跟劉文靜共議反隋大計。

劉文靜跟李世民說,他在晉陽當了數年縣令,知道哪些人是豪傑之士。他可以助李世民聚集十萬之眾,而李淵所率之兵也有幾萬,如果能合兵一處,乘虛攻入關中,則可號令天下,帝業可成。

李世民擔心李淵不同意。劉文靜就告訴李世民,李淵向來與裴寂交好,常常一起在晉陽宮內飲酒。兩人常常是“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奕,至於通宵連日,情忘厭倦”。

根據兩唐書記載,裴寂此時早已經拿晉陽宮女招待過李淵了。而且,裴寂還拿宮女招待過其他達官貴戚。所以,李淵有把柄,這個裴寂也是有把柄的。只是呢,大家一起得利,達成默契,瞞著隋煬帝而已。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文靜算準了裴寂可以勸動李淵。他這才告訴李世民,可以結交裴寂,讓裴寂來勸李淵。

劉邦當年重任韓信,得了《漢中對》,一統了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了《隆中對》,終使天下三分,蜀得其一。而李世民獄中探望劉文靜,得了《獄中對》,才有了一代盛世大唐王朝的開端。

只是呢,劉文靜善戰有才,但不會玩,這有點類似劉伯溫,就不太討李淵歡心。再加上劉文靜過於善“權謀”,且跟李世民交好,被李淵猜忌,最後被李淵所殺。這導致劉文靜在歷史上,遠遠沒有韓信、諸葛亮和劉伯溫的地位高,名聲響。

李世民聽了劉文靜的謀劃,為了結交裴寂,先找到了與裴寂有交往的龍山令高斌廉。李世民給了高斌廉幾百萬錢,讓高斌廉約裴寂一起“博戲”。李世民故意讓高斌廉將錢輸給裴寂,而裴寂每次都贏很多錢,“大喜,每日從太宗遊”。魚上鉤了,李世民就告訴了裴寂自己的計劃。裴寂自然是欣然應允。李世民送禮都能送出花樣來,能不成大事麼。

事情到這裡就好辦了,裴寂約李淵在晉陽宮內飲宴,而且,又叫來了宮女陪侍李淵。等酒喝到酣暢之時,裴寂就將李世民的計劃告訴了李淵,並說:“二郎密纘兵馬,欲舉義旗,正為寂以宮人奉公,恐事發及誅,急為此耳。”之所以說李淵並非酒後亂性才被迫起兵,正是從這裡來的。實際上,李淵早就亂了晉陽宮闈了,而李世民也是知道的。兩唐書對於此事的記載是一致的,只是《新唐書》中說是:“(裴)寂嘗以宮人侍唐公,恐事發誅”。“嘗”,不就是曾經的意思,裴寂和李淵幹這事,應該不是一次兩次了。

李淵自然是借坡下驢:“我兒(李世民)誠有此計,既已定矣,可從之。”

這才促成了李淵晉陽起兵。李淵起兵後,裴寂就將整個晉陽宮獻給了李淵,其中包括宮女五百人、米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甲四十萬領。李淵發大財了。

瞭解了晉陽起兵這段歷史,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後來會發生“玄武門之變”了。

晉陽起兵,李世民就是主要的謀劃者,而且已經實力非凡了。而李淵也不傻,他也因此擔心李世民會奪位。所以,李淵才故意立了李建成為太子,藉以平衡李世民的勢力。同時,李淵對於李世民和李建成之爭,也是聽之任之。李淵覺得,只有他的兩個兒子互相爭太子位,才能確保他的帝位穩固。

只是呢,李淵太小看了李世民。李世民能夠促成晉陽起兵,對於帝位那更是志在必得。李建成在被立為太子之時,已經是必死無疑了,除非他才能比李世民高。此時唯一的懸念就是,李建成會死在李淵之前,還是之後了。

而李建成死在李淵之前,這完全是李淵走錯了一步。李淵在挑起兩子之爭時,也要同時有自己的勢力去打壓雙方,讓兩方保持勢力的相對平衡,誰都吃不掉誰。這種情況下,李淵應該可以在帝位上得以天年。

而在李淵死後,李世民必然會爭奪皇位,除去李建成,繼承大統。只是讓李淵萬萬沒想到的是,李世民竟然提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此時的李淵,也就只能無奈的接受升任太上皇的命運,從此隱居深宮,以宮女為伴了。


奕天讀歷史


唐朝是由李淵一手創立的,可是大家多是知道李世民,認為李世民為唐朝建立立了汗馬功勞。也覺得打從一開始李淵的起兵就是因為李世民。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當時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本來計劃已經決定好了,而李淵不知道情況,李世民想要如實告訴他,又害怕不見聽。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李世民暗地裡與裴寂商量這件事,裴寂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李淵就跟裴寂飲酒,李淵喝酒正開心,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吾愛汝,豈忍告汝邪?”



由此可見,李淵起兵純屬不知道,是他兒子一手策劃的,這當然不足為信。因為李淵不是傻子,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兒子乾的事情。李淵肯定是很清楚李世民在幹什麼,只是礙於自己是隋朝的官員,不太好直接起兵,只能以這個名頭來騙騙大家。這就跟陳橋兵變一樣,這趙匡胤黃袍加身肯定是知情的,大家只是順水推舟把他抬上皇位。要是他怎麼沒有這個想法,別人也不會這樣做。


李淵的起兵不是偶然,是他在觀察局勢後做出的決定,喝酒亂性只是個幌子罷了。李淵在官場縱橫捭闔幾十年,政治謀略肯定不遜,他這樣做只是為自己開脫罷了,也反映了李世民的精明能幹,畢竟這是李世民當朝時著的。


歷史百家爭鳴


多少有點影,不過有很大出入。

李淵當時做晉陽留守,他手下有一個好朋友叫裴寂,負責管理隋煬帝在太原營建的晉陽宮。

當時李世民知道隋朝氣數已盡,他就開始和晉陽縣令劉文靜一起準備起事。他們準備的差不多了,李淵還不知道呢。於是李世民找到裴寂,讓裴寂幫忙鼓動李淵造反。於是,裴寂就偷偷找了一些晉陽宮的宮女來給李淵寵幸。

有一天李淵和裴寂喝酒,喝得暈暈乎乎的,裴寂就告訴他李世民準備造反了。李淵大驚。裴寂說:“我給你找的那些宮女,就是李世民讓我做的。這件事一旦被舉報是死罪。”然後李世民就親自進來說明情況,李淵一開始不允,還想把李世民送官,可最後還是答應了,他說:“我那麼愛你,怎麼肯加害你呢?反就反吧。”於是起兵。

起兵以後,裴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晉陽宮裡的全部500宮女全都獻給了李淵,李淵也就順坡下驢的都笑納了。

從這些歷史記載來看,李淵堅守自盜,姦淫宮女,跟酒後亂性沒有關係。他完全是知情的,而且也沒把隋朝的國法放在眼裡。他身為隋煬帝的親表哥,原本就喜歡胡作非為,大不了瞞著皇帝就行了。

李世民反叛,李淵被動參與,和姦淫宮女的事也關係不大。後人寫小說,把“喝酒”和“幸宮女”兩事聯繫在一起,說是“酒後亂性”從而被裹挾,完全是為了增加戲劇性。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題主所問的問題,應該是裴寂和李世民設計讓李淵反隋事件,不過,關於這個故事的真偽,現在是存在爭議的。

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唐國公李淵和楊廣不止是臣子和皇帝的關係,論血緣,他們還是表兄弟,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后是親姐妹。

不過,李淵作為封疆大吏,肯定也受到了楊廣的猜忌。當時李淵駐太原,而楊廣在太原設有行宮——晉陽宮,並安排裴寂負責管理此宮。當然,裴寂還負責監視李淵。

然而,讓楊廣萬萬沒想到的是,裴寂最後跟李淵混在了一起,還成了鐵哥們。 看到隋末亂世,天下有變,裴寂便想慫恿李淵反隋。

李淵雖然有“賊心”,但一時猶猶豫豫,下不了決斷。於是,裴寂便聯合李世民,一起給李淵設下了“圈套”,逼迫李淵就範。

有一天夜裡,裴寂請李淵喝酒,地點選在了楊廣的晉陽宮中。席間,二人開懷暢飲,不一會李淵就喝高了。

這時,裴寂招呼兩位美女上來,陪李淵喝酒。李淵喝得爛醉,在美女陪伴下,就誤闖進楊廣的寢宮,在龍床上過了夜。

第二天一早,當李淵終於看清了這兩位美女的相貌時,悔之晚矣:原來,這二位正是楊廣的寵妃——張妃、尹妃。 眼看木已成舟,李淵只能拉著臉找到裴寂,怒斥他給自己設局。然而裴寂不慌不忙,給他分析了天下大勢,並說:明公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李淵自思已經犯下了滔天大罪,平時他也沒少受楊廣猜忌,於是乾脆就起兵反隋了。這才有了日後的大唐王朝。

不過,這個故事雖然精彩,但漏洞頗多,很像野史,這時因為:

第一、李淵不可能糊里糊塗的在皇帝的行宮裡喝酒;

第二,楊廣在晉陽的寵妃,李淵不可能壓根就不認識;

第三,裴寂以這種方法逼李淵造反,就不怕李淵日後滅他的族嗎?


深夜聊齋


如果酒後亂性就能建立一個王朝的話,那麼酒鬼無疑就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有出息的一類人了。

李淵酒後亂性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大業十二年(公元612)的時候,李淵被隋煬帝封為太原留守,成為掌管晉陽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李淵有一個好朋友名叫裴寂,這時也被派往晉陽為官,不過裴寂的官職是晉陽宮監,也就是為隋煬帝管理晉陽行宮的大總管。由於二人原本就交情不錯,因此裴寂就經常在晉陽宮中招待李淵,有時候喝大了就拿為隋煬帝準備的宮女開了心。所以,自古動皇帝的女人,那是十惡不赦的重罪,而裴寂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其實也看到了隋朝氣數已盡,如果處在太平盛世,借他十個膽也不敢。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是由於李淵動了皇帝的女人,因此不得已才舉起反隋大旗,最終建立唐朝。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並不是,酒後亂性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實上李淵早的欲謀。

隋煬帝后期,流傳一句“李將代楊”的讖語,為此許多李姓人無辜被殺,雖然隋煬帝還沒有懷疑到表哥李淵頭上,但是已經表現出了厭惡他的神情。這時,有人建議李淵幹一番大事業,但是李淵覺得時機尚未成熟,於是連連搖頭拒絕。因此李淵的日子並不好過,每天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生怕隋煬帝突然拿自己開刀。後來,正好趕上太原地區局勢不穩,一是有一個名叫歷山飛的農民組織在晉陽與長安之間發生了暴動,二是突厥人已經對隋朝虎視眈眈,於是隋煬帝派李淵為太原留守,目的就是平叛和抵禦突厥,李淵如釋重負,馬上溜之大吉。這也為後來的晉陽起兵埋下了伏筆。



李淵到了晉陽後,馬上將歷山飛消滅,但是在與突厥人交戰的時候卻一敗塗地。如此一來,正好給了隋煬帝治罪的理由,所以李淵不得不為自己前途和命運考慮,因為身為大丈夫,如果死在隋煬帝之手實在心有不甘。從另一方面講,李淵出生於政治世家,對時局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在他看來,隋朝滅亡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所以李淵才準備反隋。同時身邊的好友及兒子李世民也在極立勸李淵早做打算,李世民自不用說,因為他是李淵的兒子,而兩個好友當然都有各自的打算。


李淵的兩個好友一位叫劉文靜,別一個就是讓他酒後亂性的裴寂。劉文靜有一個親戚,就是大名鼎鼎的瓦崗寨首領李密,正是因為李密的謀反,所以劉文靜受到了牽連,原本好好的晉陽縣令被一擼到底,而且雖時都有被殺頭的危險。所以劉文靜勸李淵起兵,其實是一方面是為了自保,另一方面想做開國功臣。而裴寂勸李淵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是怕因晉陽宮失職被追究責任,二也是想當開國功臣。所以說,所有人都對隋朝失去了信心,同時又各有各自的利益考慮,因此才有共謀大事的壯舉。


李淵下定決心後,於是開始聯絡天下豪強,為起兵積極做著準備。不過,後來隋煬帝並沒有因對突厥人作戰的失利而降罪李淵,原因可能是隋煬帝已經感覺自己到了眾叛親離境地,很想將這位表哥當做關鍵時刻的救命稻草。但是李淵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狀態了,所以只能起兵了。李淵起兵後,馬上奪取了防備空虛的長安,擁立的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當李淵聽到隋煬帝死在揚州的消息後,馬上廢了幼主,自己建立唐朝,即皇帝位。

公元618年,李淵開始發動統一全國的戰爭,六年後統計大業基本完成,由此一個嶄新的王朝步入正軌。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一、李淵的家世

李淵可以說是出生非常的高貴,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祖先是老子,就連飛將軍李廣也是他們的祖先,但是這都是皇室家族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硬生生的把自己往名人之後上靠,這就跟所有皇帝出生時有什麼扯淡的說法比如:房子周圍金光閃閃,一條真龍飛入家中孩子降生了。都是皇帝自己在哪裡瞎掰。

在《新唐書》中還記載了“三乳奇談”書中稱李淵”體有三乳”這估計也不可信,但是李淵跟楊廣有一個共同的姥爺這個可是真的,也就是楊廣是他的表兄或者表弟。

二、李淵的仕途

李淵跟楊廣雖然說時親戚但是當官還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爭,雖然已經當官但是管太小了,李淵在扶風當太守的時候得到了幾匹駿馬非常的開心,但是李淵的妻子卻對他說皇帝偏愛駿馬跟飛鷹,如果你不把此馬獻給皇上恐怕要受責備,但是李淵也對此馬喜歡的緊,就沒有給楊廣,沒過多久楊廣知道後就責備了李淵,之後李淵就尋找天下良馬獻給楊廣,深得楊廣的喜歡,李淵從次步步高昇。李淵成了楊廣的大將軍。李淵在楊廣徵高麗,跟楊玄感叛亂時立功成為了楊廣的心腹大臣。就這樣一隻酣睡的老虎一直在楊廣身邊潛伏。李淵的功勞越大信服他的人也就越多楊廣看在了眼裡。李淵也知道這並不是好事,自己又不能造反,就在家裡學起了蕭何,從一個潔身自好的小老頭變成了一個酗酒、好色、貪汙的昏官,但是楊廣卻笑了,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楊廣放心,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李淵心智之全,智慧之深。就這樣李淵重新被楊廣委以重任,去各地平叛,最後讓他留守太原。當時的太原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可見楊廣多麼信任李淵。

三、李淵起義

<strong>在《舊唐書.夏侯端》中說“金玉床搖動,此帝座不安。參墟得歲,必有真人起於實沉之次。天下方亂,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曉察,情多猜忍,切忌諸李,強者先誅,全才既死,明公豈非其次。”“切忌諸李,強者先誅”這一句話讓楊廣對李淵再度猜疑,但是此時的李淵已經兵強馬壯,前可進攻,後可防守,而且他的兒子每一個都已經歷練了出來,再加上當時群雄並起正是發起兵變的時候就這樣李淵反了自己的親戚。


馬廷霆


不是如此,唐淵的造反是必然的,我說歷史總是圍繞著集團利益和自身利益,以及當時的背景說的,可能那個酒後亂性有一定電影的影響,我就從我剛才分析的三個方面來談談:

1.集團利益:李淵是屬於當時關隴集團的子弟,我一直都覺得隋唐就是關隴集團的內部的一場權利交接,李淵反叛對關隴集團的好處不然而喻,或者說李淵肯定會被關隴集團推上反叛的道路,為什麼這麼說,隋煬帝也是關隴集團的子弟,但是他上位看到了集團對他皇權的威脅,他害怕,所以大肆削弱集團利益,那麼集團內部的人對他肯定沒好感,而隋煬帝后面一系列瘋狂的舉動,讓這個集團內部的人對他這個皇帝徹底失望,所以另外選一個,那這個人必然是他們自己內部的子弟,前面是楊玄感,後面是李淵。李淵的反叛是肯定的。

2.自身利益:李淵是一個特別有城府的人,他的反叛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等一切都到了最好的狀態,他才順勢而為,必然馬到功成,對李淵而言有沒有什麼所謂的酒後亂性,如果時機不成熟對他自己是不利的,那麼他可能也不會出兵反叛,不管歷史上有沒有那件事情,對於李淵而言,都沒有影響,而且當時有一個輿論是直接指向李淵的,但是李淵卻好運多次逃過了隋煬帝的毒手,但是,隋煬帝在之後對他越來越不信任,多次想殺了他,李淵心中的反叛之心可想而知,所以再自身利益這一塊,李淵也是會反叛的。

3.當時背景:對於李淵而言,當時群雄並起,隋煬帝自顧不暇,加之自暴自棄,李淵在太原按兵不動,觀察形式,如果李淵這個風流人物都不上場,那麼他絕對會被當時的各個諸侯攻陷,所以反叛並不會因為一場酒後亂性的鬧場而倉促促成,況且李淵當時反叛,有條不紊,連連告捷,除了集團的支持,必然少不了他自己的提前佈局。


小軻愛歷史


隋朝到了第二個皇帝,隋煬帝的時候,社會矛盾開始尖銳,因此各地爆發很多起義,李淵就趁機在太原起兵,並趁關內空虛,一舉攻入長安,最終取代隋朝建立了唐朝。

李淵原本和隋煬帝是表親的關係,是隋朝世襲的貴族且官居高位,而隋煬帝楊廣對他也比較器重,讓他鎮守晉陽這個重鎮,可以說是身份顯赫,衣食無憂。那麼為何李淵要反隋呢?

正史記載的事情經過是這樣的,當時李淵駐兵在太原,而太原當時也修建了一座宮殿,叫晉陽宮,李淵擔任晉陽宮的宮監,副宮監由裴寂擔任。那時候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年少氣盛,看到隋朝早已失去民心,就建議李淵起兵,但李淵不敢下決斷,猶豫不決,李世民擔心錯過良機,於是非常著急。而裴寂是李世民的心腹,因此給李世民獻出一計。

晚上,裴寂就用好酒好菜招待了李淵,李淵心情大好,喝醉後不省人事,裴寂就命人把李淵抬進晉陽宮。天一亮,李淵酒醒得也差不多了,覺得不對勁,猛然坐起,發現身邊還躺著兩個隋煬帝的妃子,而自己躺的正是隋煬帝的龍床。

李淵知道這絕對是裴寂做的“好事”,於是打算拿裴寂問罪。裴寂給李淵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局勢,便說現在正是起兵的時機,況且就算不起兵,和皇帝的妃子有染,也難逃一死,並告知李淵,李世民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李淵得知李世民竟然有如此野心,被嚇了一跳,不過已經是在同一條船上了,李淵也只能同意。

我認為這種說法就存在很大問題,在那個時代起兵造反是謀逆大罪,是要誅九族的,怎麼可能因為渴了點酒,睡了兩個晉陽宮的妃子就起兵造反了呢,這也太兒戲了。

況且,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裡面都說是李世民“首謀之人”,通過聯合劉文靜和裴寂兩個人,共同設謀,最後逼得李淵不得不反,說的李淵好像是酒囊飯袋,我很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事實表明,李世民很可能在貞觀年間對相關“實錄”的修纂工作進行了干預,從而篡改了某些重大的歷史事實。而後來編修的“國史”,以及承用國史的兩部《唐書》,包括宋代的《資治通鑑》皆因襲而不改,致使晉陽起兵和唐朝創立史的部分真相從此湮沒在歷史的塵煙裡。

後晉劉昫修撰的《舊唐書》聲稱:“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北宋歐陽修等人編撰的《新唐書》也斷言:“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更是斬釘截鐵地說:“起兵晉陽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謀”;“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然而,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嗎?李世民真的是晉陽起兵的“首謀之人”嗎?

事實上李淵胸懷大志且城府極深。隋煬帝即位後,因社會上流傳著“李氏當為天子” 的讖謠,導致他對李姓高官多所猜忌,但李淵通過“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表示自己胸無大志,躲過了一劫。

後來隋煬帝窮兵黷武三徵高麗,又大興土木,修宮殿,鑿運河,修馳道,耗費了大量國力軍力,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史稱“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掬為茂草”。百姓不堪忍受這種壓迫,紛紛揭竿而起, 最終演變為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

到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這個時候全國的政治格局已發生非常大的變化,農民起義軍已基本摧毀了隋王朝的統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紛紛打起反隋的旗幟割據一方。太原乃“天下精兵處”,隋自建國以來,對晉陽城軍需物資的儲備一直十分重視,經多年的積蓄,城中已是“府庫盈積”,“太原糧餉可支十年”。所以,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後,“私竊甚喜”,他對次子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李淵父子還廣結豪傑之士,網羅各種人才。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

在關東群雄互相廝殺無暇西顧之時,李淵也在不斷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他在等待著時機的成熟,而這個時機很快就送到了李淵的面前。

正當李淵及其子李世民、李建成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 時,617年(大業十三年)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據馬邑而自稱天子,國號定楊。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佔汾陽宮,並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煬帝聞訊後大怒,要提李淵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勢下,李淵對李世民說:“事急矣,可舉事。”其周圍的心腹裴寂、許世緒、武士眜等也紛紛勸李淵起兵,李淵終於下定了反隋的決心。於是,李淵藉口防備劉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旬日之內募集到數千人。隨後,李淵派人往河東召回其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淵招兵買馬,懷疑李淵“有異志”,便密謀騙李淵父子到晉祠祈雨,除掉李氏,向隋煬帝邀功請賞。不料,這一密謀被晉陽鄉長劉世龍獲悉,告知了李淵。五月十五日,李淵、李世民先發制人,指使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發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結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藉此將二人囚禁。五月十七日,恰巧數萬突厥軍隊進攻晉陽,李淵立刻名正言順地命人將兩人推出斬首。同時,李淵又設下空城計,“開諸城門”,嚇退了突厥的軍隊。

再後來,李淵聽從劉文靜等人的建議,制定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的戰略。一舉攻入長安,最終取代隋朝建立了唐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