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全身心為孩子,但是孩子卻不領情?這個“育兒死結”要這樣解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叛逆的小男孩和母親吵架後離家出走。走了很長一段路後,天色很晚了。他又累又餓。他看見路邊有一家麵條店。他本來要去吃麵條,但他發現他沒有帶錢。

這家麵條店是由一位善良的老太太經營的。看到小男孩無助的臉,她問:"孩子,你要麵條嗎?"

小男孩說:"是的,但是我沒有錢。"

"那我請你吃吧!"奶奶說完,煮了一碗熱雞蛋麵。小男孩狼吞虎嚥,剛動了幾下筷子,就哭了。奶奶問他為什麼,小男孩說:"我感動得哭了。我們不認識,但你對我很好。但我媽媽,甚至把我趕出家門,說我永遠也回不了家!"

老奶奶聽了,長嘆一口氣說:"孩子,你為什麼這麼想?你想想,我只是煮了一碗麵條給你吃。你就對我這麼感激了。那你想想你怎麼能不感謝你媽媽為你做了十多年的飯?你還為什麼和她打架?"

對別人給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盡",卻對親人一輩子的恩情"視而不見"。在生活中,這樣的情形屢屢發生。很多家長關心孩子,但孩子們往往忘恩負義,難以理解,甚至對父母大喊大叫,家長對孩子盡心盡力,為什麼孩子還是不領情呢?

家長全身心為孩子,但是孩子卻不領情?這個“育兒死結”要這樣解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遇到了這些情況

首先,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很可能是自己的育兒方式不科學,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破裂。比如咆哮、嚴厲、控制等行為可能會讓成年的孩子怨恨自己。

其次,很多父母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不允許孩子有一丁點的不聽話。雖然他們的言行是為了孩子的好,但他們從來沒有徵求過他們的意見,理解他們的聲音,也從來沒有真正地與他們情感上的聯繫。我想要香蕉,因為我便秘了。你給我蘋果,告訴我這是水果之王。所以孩子對父母沒有情感上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從表面上看,父母似乎成功地養育了孩子。事實上,很多父母和孩子的感情都很脆弱,甚至互相憎恨。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是"白眼狼",孩子認為他們的父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雖然他們每天住在一起,但他們並不真正瞭解對方。

最後,作為一個孩子,雖然性格和關係的許多方面都受到父母的很大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長大後不能改變。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學習、在改變,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再與自己溝通了。我們渴望的是能夠交流的親子關係,而不單單是把孩子養大成為一個人。所以,如果我們想要這樣的關係,就要想著能與孩子們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

帶著期望回報的心去教育孩子,往往收穫的是失望 ,帶著感恩孩子的心去教育孩子,往往收穫的是驚喜。何謂帶著感恩孩子的心去教育孩子:每天感激孩子帶給你人生的陪伴,帶給你人生的幸福感。

家長全身心為孩子,但是孩子卻不領情?這個“育兒死結”要這樣解

太沉重的愛也是對孩子沉重的壓力

為了孩子放棄一切是幾乎所有父母都曾犯過的最普遍的問題。顯然,我願意為孩子放棄一切,但它已經成為綁架的武器,成為孩子心中的一座大山。因為當孩子們讓你不滿意時,你禁不住說我為了你放棄了一切。為什麼你不能聽我的,按照我的想法生活?

事實上孩子們最怕這樣。他們想反抗,卻感到無能為力。他們為父母感到難過,但不想被父母操縱。所以他們在內疚和委屈中積累痛苦。這就是有多少沮喪,因為他們無法發洩。你一開口,外人就認為你不知道該怎麼被祝福。相反,他們建議你聽你父母的話。對他們來說不容易。你可以從那裡走。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不想和任何人說話。這種窒息感在你的心裡越來越嚴重。但一旦爆發,就更悲慘了。你父母仍然沒有法律解決辦法。他們認為我已經為你掏出了我的心肺,而你並不欣賞。是一隻白眼狼。

愛之深、恨之切,不僅親情中如此,愛情中也是如此。本質上,這種做法是把愛理解成一場交易,但是還死不承認,還會覺得感天動地。無論父母孩子還是愛人之間的愛,都不應該走極端,你就是再愛對方也得保留自我,不然很容易形成壓力牆,最後兩個人都委屈,形成了情感死結。

可能有人說我是自願和無私的。我決不會這樣綁架孩子。話不要說得太早。當他們有怨氣的時候,他們就忍不住了。孩子們很有可能不聽他們想要的。很可能你壓抑了一輩子的委屈,以後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要求還款。這種不正常、不平等的愛情,很可能會把雙方帶進深淵。

其實,認真想想,這也是一種深藏的自私行為,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當然,我毫不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我也絲毫不懷疑這種極端的自我感動式的愛,並不一定有個好的結果。

家長全身心為孩子,但是孩子卻不領情?這個“育兒死結”要這樣解

如何打開"育兒死結"

1.關注孩子的傾訴

經常與孩子溝通,儘量縮短與孩子心靈的距離,願意傾聽孩子的貼心談話,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多用鼓勵性的語言,特別是當孩子們面臨學習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愚蠢"、"無益"、"愚蠢"等侮辱性的語言,更不要用諷刺的語氣來嘲笑孩子和冷漠的孩子,這樣會抹去他們的自信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健康的人格。

家長全身心為孩子,但是孩子卻不領情?這個“育兒死結”要這樣解

2.恩威兼施,多鼓勵,少責備

對孩子應恩威兼施,一味地嚴格要求,是苛求,一味地寬容是溺愛。孩子們很有必要放鬆。過多的批評會給孩子帶來過份的內疚和羞恥,而不批評會讓孩子感到不負責任,無法實現糾正錯誤的願望。因此,有針對性的學科尤為重要,而關鍵是要掌握好這個學位。

培養孩子的意志,適度的挫折教育。幫助孩子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孩子需要幫助時,父母應掌握一定程度的幫助,決不代表他們行事,離開房間。比如:孩子問怎麼寫某個單詞,有些家長會隨意報出來,這是最省力的,但很重要。當孩子問如何寫某個單詞時,最好鼓勵孩子"你不能查字典嗎?"?先檢查,然後告訴爸爸。"有了這樣的指導,孩子會很高興地查字典的。這不僅為家長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也培養了孩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只有讓孩子實踐,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

家長全身心為孩子,但是孩子卻不領情?這個“育兒死結”要這樣解

3. 做孩子的好朋友

作為父母,愛孩子是我們的天性和責任。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總是把愛孩子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那麼在愛傳遞給他們的過程中總會有一個"鴻溝"!

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要與孩子親密無間地交談,而不是做一個高高在上傳達命令的獨裁者。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他,希望他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他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他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