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路有阡陌


赵武灵王的谥号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没有一个亲信来救他,“武”是个美谥,这是称赞他有作为,而“灵”则是恶谥,乱而不损曰灵,春秋传统,谥灵的都是昏君,比如晋灵公、卫灵公、楚灵王,凡是谥号中带有灵字的,基本上都做过荒唐的事。

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追述秦赵两国的祖先,两姓是同源,赵雍即位的时候才15岁,魏、楚、秦、燕、齐五国以给赵肃侯会葬为名,集结了数万精兵来到赵国的边境,赵雍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抱着鱼死网破、摆开决战的架势迎接了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者,并且重赂韩、宋、越、楼烦等国,牵制这五个国家,初涉君位的赵雍很漂亮的挫败了五国图赵的阴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即位后的赵雍变法图强,推行“胡服骑射”,建立了一支中原前所未有的精锐轻骑兵,攻灭劲敌中山国,向西北征服林胡、楼烦两支游牧部族,使得赵国的疆土扩大近三倍,成为关东六国第一强国,赵雍为了刺探秦国,冒险亲身入秦,考察秦国的地理山川、君臣上下,面见秦昭王和宣太后被发现全身而退,赵武灵王确系英雄胆魄,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君主。


赵武灵王的悲剧是因为他后来所做的一件荒唐事引起的,赵雍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为赵武灵王生了个儿子赵章,赵章也就成了太子,不幸的是,韩夫人去世后,赵武灵王得到了一位美女吴娃,这位吴娃给赵武灵王带来了短暂却无限的快乐,赵武灵王将吴娃立为新夫人,这位新夫人给赵武灵王也生了一个儿子赵何,深受赵武灵王宠爱的吴娃在死前请求立赵何为太子,赵武灵王答应了她。

于是赵武灵王将赵章的太子之位废了,立幼子赵何为太子,随后赵武灵王又搞了一个创举,在壮年的时候退位,目的是为了不至于在自己死后,因为废长立幼而引发内乱,早点给赵何培养势力,他就别出心裁的在壮年退位自称“主父”,也就是太上皇,让位给幼主赵何,自己摄国政,还将自己的亲信都派到新任赵王赵何身边去辅佐,连肥义也被派去辅佐,目的就是趁自己还年富力强时,把政权平稳的交给幼子赵何。

赵武灵王所设想的是自己和儿子能够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然而这种想法在战国时期其实是很危险的,这也就导致了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最终落得被饿死的结局。

国无二日的观点

肥义被派去辅佐赵王何,对赵国忠心耿耿的肥义不遗余力的教导辅助赵何,经过几年的听政,赵何已经名正言顺的取代了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一号人物。



随着赵王何年龄俞长,“主父”赵雍的权柄渐失,已成必然,正当壮年的赵雍想要重掌朝政,于是就有了扶植废太子赵章的想法,想两分赵国国土,立赵章为代王,意图让两个儿子相争,然后自己再从中调停,趁机收回王权,甚至重登王位。

赵章比赵何年长十岁,性格强悍、体魄健壮,本来最为赵武灵王喜爱,却因为赵武灵王在韩夫人死后的“移爱”,让赵章成了废太子,被废后的赵章倒是没什么怨言,对赵武灵王依然孝敬有加,现在经赵武灵王一番折腾,本来对于王位已经心如死灰的赵章也复燃起来。

赵武灵王找来自己的亲信肥义,跟他说了要立赵章为代王的想法,肥义对赵武灵王的拒绝是冠冕堂皇也是严正的告诫,“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是代表了赵国大部分臣民的心声。而且赵王何在肥义的尽心辅佐下,王权逐渐巩固,周围团结了在宗室中有影响力的公子成、阳文君赵豹,还有大臣李兑、将军信期等,肥义拒绝赵武灵王后,吩咐众人严加防范。

然而赵武灵王被私欲蒙蔽,一意孤行,自称去沙丘选墓地,以孝道迫使赵王何随行,赵章以赵雍的“主父”令符招赵王何来主父宫议事,已经有防范的肥义知道其中有诈,于是一面代赵王何去主父宫,一面要赵王何他们做好事变应急准备。


肥义被赵章杀死,赵章又派使者去找赵王何,赵何见肥义未归,知道发生事变,信期逼问使者,得知肥义真的被杀了,于是将使者杀死,率军包围了主父宫,李兑和公子成也带兵来平叛,赵章兵败逃到主父宫中,赵雍收留了他,信期、李兑、公子成兵围主父宫,李兑想去请示赵王何的,被公子成制止,群臣入主父宫尽诛赵章一党,然后将宫中所有人赶出去,只留了赵武灵王一个人。赵武灵王在宫中被困三个月,宫内食物都吃完后靠掏鸟雀又挨了几天,最终还是被活活饿死了。

为什么没有亲信来救

一、主父宫被围,在宫外包围的人都犯了灭族之罪,赵国法律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如果让赵武灵王逃脱,他们都得死。

二、当时的人大都信奉“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赵武灵王虽然对赵国有功,但是他已经退位,现在的赵王是赵何,赵武灵王想要立赵章为代王,就成了危害赵国统一的人,当时是战国时期,国家若是出现一国二主,必定势微,所以肥义这种赵武灵王的亲信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三、赵武灵王自己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牢固的保卫王权,使得赵何在成为赵王后牢牢的掌握着赵国的王权,赵武灵王的亲信不敢轻举妄动。

四、赵何当时毕竟年幼,肥义被杀死后,公子成就成了最有威望的人,公子成参加了围宫之后,阻止李兑去通知赵王何,是怕赵王何得知后左右为难,不派人来救就犯了“弑父”的骂名,其他诸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派军攻打赵国,所以对于围宫消息肯定是封锁了,而赵何对于父兄的作法,也已经没有退让的可能,所以就算知道也只能假装不知道。

赵武灵王一代雄主,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可惜在废长立幼又退位后,又因为失落不能接受现实,行事反复,倒行逆施,最终落得父子离心,群臣交攻,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而沙丘平台曾经是商纣王设酒池肉林之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死在了沙丘台,沙丘宫遗址也成了一方名胜。


历史红尘


第一,沙丘政变的内因极其复杂

赵武灵王在位时,由于偏爱小儿子赵何,废长立幼,废黜太子赵章。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逊位,提早把王位交给赵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后,即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觉得对不起长子,又封赵章为安阳君,甚至想把国家一剖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长子赵章被弟弟抢去王位,早就心怀怨恨。公元前295年,赵章与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发动政变,攻打赵惠文王的行宫。由于赵成、李兑率军及时赶到,挫败赵章的政变。赵章被迫逃进赵武灵王的行宫,由于不忍儿子被杀,赵武灵王接纳了他。现在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对于赵国大臣与将领来说,一方是赵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谋反主犯的赵武灵王,究竟要选择站在哪一边呢?赵成与李兑选择站在赵惠文王这一边,原因很简单,赵武灵王只是太上王,是过去式;而赵惠文王是名正言顺的国君,是现在进行时。于是两人发兵攻打赵武灵王的行宫,杀死了赵章。可是要如何处置赵武灵王,这可就犯难了。赵成与李兑一商量,咱们围攻主父的行宫,又杀了赵章,倘若就这样收手,日后主父必然要清算这笔账,怎以办呢?他们既不敢杀掉赵武灵王,又不敢放掉赵武灵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其囚禁,任其自生自灭。

第二,为什么没有人来救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被囚死在行宫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人来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1、赵武灵王的亲信,多死于沙丘政变。赵武灵王最信任的人是肥义,他是胡服骑射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臣。然而在赵章发动政变时,第一个杀死的人,便是肥义。如果肥义没有死,肯定会全力营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出行,应该会带上亲信与心腹,这些人的下场如何,史书没有提,但既然连赵武灵王都得死,他们估计全被杀了。

2、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尽管赵武灵王已经退位,但谁都知道,他才是赵国的实际统治者。那么他被囚禁时,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呢?我想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赵成与李兑严密封锁消息。我们知道,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赵武灵王不要说向外传递消息,就是搞点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别处的军队发布命令。在没有统帅命令的情况下,军队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3、在新王与旧王之前,大家选择新王。我们在退一步假设,赵国军队得知赵武灵王被囚禁的消息,为什么沉默呢?从法理上说,国王才是一国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国王与现任国王的父亲,在法律角度上说,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的国主,只能是赵惠文王而非逊位的赵武灵王。

也就是说,你发兵去救赵武灵王,等同于你支持谋反。赵武灵王虽然拥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变前,他打算将赵国一剖为二,却是遭到众人的反对。也可以说,赵武灵王逊位后,一直抬高赵章的地位,这是严重威胁到赵国政坛稳定的事,对此大家是反对的。同样,赵武灵王在赵章杀肥义、围攻赵惠文王后,不仅没有把他绳之以法,还收容包庇,从这点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横店小清新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营,望着孤零零的宫殿,饥寒交迫的赵武灵王赵雍,绝望到了极点,他没想到,混蛋儿子章居然敢杀肥义,乱臣贼子公子成居然敢围攻自己。两个多月了,粮食吃完、已经断顿好几天了,该发的火、该骂的话早就发泄过了,外边的士兵纹丝不动,不理不问,就是不让他出去。拖着疲惫的身子,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蹒跚着走了出去,打算到外边找点吃的。

外边的那些士兵是没指望了,只能自己想办法,要是天上能掉几块烧饼该有多好,赵雍如是地想。几声鸟鸣,引起了他的注意,抬头一看,原来树上有个鸟窝,说不定还有鸟蛋呢,赵雍暗骂自己老糊涂,也不早点儿出来探探,挨饿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赵雍走到了树底下,在饥饿的驱使下,慢慢地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够到了鸟窝。还好,里面有几个蛋,赵雍抓过来,就往嘴里塞,太饿了,什么也顾不上了。院外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很快就又低下了头,前几年,赵武灵王带领着他们灭中山、败林胡、楼烦,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意气风发,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场,太惨了。可他们也只是小兵,没办法啊。

话说回来,风光一世的赵武灵王赵雍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首先,壮年退位,令国家大权旁落。赵武灵王退位时年仅42岁,正当盛年;接班人赵何年仅10岁,虽说他安排了很多忠心的大臣辅佐,可长期不在朝,国家大权慢慢的就落到了权臣公子成手里。公子成是赵雍的叔叔,赵雍父亲赵肃侯刚刚即位时,就把相国之位交给了公子成,公子成已经当了几十年的相国,势力盘根错节,极其庞大,年幼的赵何根本驾驭不住。

公子成势力庞大,可惜和赵武灵王不是一条心。赵武灵王主张向北面扩张,公子成主张向南面中原腹地进攻,在“胡服骑射”改革初期,二人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赵武灵王用国君的权威压制,公子成才勉强点头配合,之后慢慢退出了朝政,但并不甘心。

赵武灵王退位不久,他的同党李兑就建议肥义让位,让公子成当相国,可见实力仍不容小觑。

其次,他打算分裂赵国的想法,很不得人心。赵武灵王同情赵章,遂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将赵国一分为二,赵何一半,赵章一半,谁也不亏待。作为一个父亲,这个举动值得肯定;但对赵国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战国中后期,兼并频繁,大规模战斗一个接一个,赵国勉强能够自保,倘若一分为二,很快就会变成列强的盘中餐!

如此亡国的想法,很不得人心,再加上赵章野心膨胀,飞扬跋扈,本来站在他这边的大臣,也慢慢转移到公子成那边了,这直接导致了后来没有人过来救他。

最后,支持他的肥义被杀,赵雍失去了最后一颗救命稻草。肥义是三朝老臣,政治主张和赵武灵王差不多,是“胡服骑射”地坚定拥护者,倘若他还在的话,公子成的阴谋就得逞不了。遗憾的是,沙丘政变前夕,肥义被愚蠢的赵章杀了,缺少牵制的公子成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围攻沙丘行宫了。

赵武灵王是一个优秀的领袖、光明磊落的实干家,只可惜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谋略,导致最后被活活饿死,实在是可惜!


小杨品史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旷寂寥的宫殿内,赵武灵王绝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气息奄奄。外面宫门紧锁,重兵层层把守,他已经被围困三个月了,宫殿里的水果、瓜子、糕点早被吃光,连鸟雀窝都被掏净尽雏鸟被生吃,他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怀着满腔的悔恨去,在饥饿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目。



赵武灵王名叫赵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君。他胡服骑射,北平胡人。他先后护送秦王子、燕王子继位,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赵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游遍赵国全境的国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国侦查的国君,他还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这么厉害,谥号却是赵武灵王。这“灵”字正是说明他的重大失误,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这个“灵”字也正是他“任性”导致的活活饿死,无人相救的总结。

赵雍继位时才15岁,而楚、秦、燕、齐、魏五国借吊信之名,集结士兵数万,兵临城下,虎视眈眈。赵雍依靠托孤重臣肥义,用超常的计谋和手段令五国无功而返。刚一继位,他就崭露头角,拥有一代雄主范儿。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改革,避免赵国分裂的局面。特别军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使士兵行如风,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了。将中山国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让楼烦俯首称臣,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


赵雍想要刺探秦国虚实,亲自当间谍,乔装改扮,深入敌国秦国打探,面见国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发现全身而退。赵武灵王擅长外交,之前亲自立了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在国际政治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但他因美女而废长立幼,因长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枭雄的情感

赵雍的夫人是韩国公主,他是韩夫人的顶梁柱,韩夫人是他的贤内助。两人育有嫡长子赵章。子凭母贵,更加上赵章为人仁孝,于是就立为太子。然而,赵夫人去世后,一切都变了,就连太子也降为王子,封号为安阳君了。



原来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赵武灵王梦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吴广的女儿吴娃竟然是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吴广献女上位,吴娃也给他生了个儿子叫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吴娃母以子贵,成为继后。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贵又变成子以母贵了。赵雍“因为爱情”,废长立幼。而且为保证幼子能成功继位,他在年富力强之际就退居二线了。

作死的节奏

赵雍当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赵国一国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职责主抓军事和外交。结果大臣却全部归向儿子何,何成了赵国老大,他却失去了往日的荣耀。貌似赵雍克妻,吴娃不久也去世了,而这更让赵武灵王忧虑。他最忧虑的还是自己的大儿子安阳君赵章。

他看到大儿子跪拜小儿子的样子很可怜,想起自己贤惠的韩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废却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顺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复立章为王的想法。赵雍的心中还有另一个可怕的想法,自己还年轻,必须夺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风。

他于是采用将赵国一分为二,北边赵章为代王;南边赵何为赵王。这样,两子制衡,赵武灵王趁机复出。遗憾的是,他把立章的这一想法向大臣肥义说了,肥义很快识破并婉言拒绝。国家大义不允许他支持赵雍的胡来,他知道支持赵雍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两块。肥义是何的老师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众臣反对。赵武灵王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肥义也担心,赵章在其父的“补救”上,其师的“教育”上作乱。


肥义回去立刻告诉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响巨大,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与大臣李兑(肥义为赵王何培养的人才),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一直不受赵雍的喜悦)分工准备,赵王何严控兵符,戒备森严,时刻警惕赵雍和赵章的一举一动。

赵雍将讨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诉大儿子章和田不礼。激章和何决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本来就对何恨意丛生,司马迁《史记》: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赵雍的支持后,他决定采取行动,因赵王何戒备太严无法下手。

自掘坟墓

赵雍为章找下手机会。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这两个儿子都跟着。赵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碍于老爹的面子只好硬着头皮赴约,他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

到沙丘后,赵王何集团住一宫,赵雍与章集团居一宫。田不礼和章密谋:诛杀何,控制赵雍,以奉赵雍之命的名义称王。

于是,章借用赵雍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以便借机杀之。何的老师肥义怕有诈,代何赴约,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请何。何集团感觉不对劲,赵王大臣信期逼问来人,得知肥义被杀。怒斩使者。立即发兵攻章,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赵雍让他躲里面。

信期、李兑、公子成把主父宫包围起来。公子成决定先斩后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赵雍亲眼看着爱子被杀却无能为力。李兑他们怕赵雍秋后算账,就一条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话道:“不想死的赶紧跑吧。”赵武灵王的手下顿作鸟兽散,赵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为什么赵雍不跑呢?你以为他不想跑吗?跑了几回了,士兵不让他出去。李兑他们不敢弑君,但又围困赵武灵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饿死鬼。



没有一个亲信来救。

宫外的大臣士兵不会救他:所有人员都倒向赵王何这一边。他们如果救了赵武灵王,他一定会算账,有诛灭族的危险。赵国有法律规定包围主父宫灭族。

因公子章被杀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

"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武灵王,现在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

多数人不救他:大家对赵武灵王持着否定的态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认为他糊涂,以看笑话的态度认为他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赵武灵王的变革,赵武灵王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赵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给他报告自作主张处置了。再说赵何还只是个孩子,当时才13岁。

在杀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兑商量三思后商量,如果请示赵何,赵何很难下达诛杀他的父亲和亲哥的命令。但是还必须得杀,这样诛杀赵章的罪名就会落在他们三个人的头上,最后他们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请示赵何,自己处置,赵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不会加罪于他们。

虽然无法亲口下达灭父兄的命令,但心里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顺天意顺民意,选择置之不理。

赵成等人围困赵雍时,赵何对他父亲置若盲闻,直到最后赵成来报告说赵雍饿死了,赵何才哭嚎两声,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赵武灵王墓位于灵丘县东南三十里处,是赵国第六代国君的陵墓,如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武灵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死在当年商纣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后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宫,故沙丘被称为“落龙之地”。


小姐姐讲史


由于现有资料中,对战国期间的历史相对匮乏而简单,因此在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中,相关的记载也是格外简单,对于其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后人也只能进行推论,而找不到详细的论据。

赵武灵王在自己的行宫内被围了整整三个月,却无人来救,这恐怕会衍生出两个问题:

1、沙丘政变爆发前,赵武灵王将自己的位置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则自称为主父,即早期版的太上皇,在赵国的体系内,这个主父究竟是什么样的地位?有多少权限?在目前的历史资料中,并没有给予详细的解释。



2、赵武灵王兵变失败后被包围,为什么整整三个月无人救援,这就要考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时期的赵武灵王手中究竟有多少兵权?

现有的历史资料中,对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太多的解释,但至少根据沙丘之变的前后过程来看的话。有一个关键点是可以得到解释的,那就是在发动政变的前后,赵武灵王的手中缺乏有效的实力,甚至缺乏兵权。

试想一下,如果赵武灵王的手中还有足够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手上的权力对继承人进行重新洗牌,犯得着使用政变这样的下三路手段?身为主父的他居然首先发起了政变,也只能解释这一期间他所发布的命令,恐怕已经出不了自己的行宫。他干预不了赵惠文王的统治地位,也就只能采取背后袭击的手段。



虽然是发动兵变,但沙丘之变与很多军事政变有所不同,很多政变的首脑因为手中有绝对的军事力量,直接通过武力逼宫的形式就可以迫使当事人选择妥协。而沙丘之变虽然号称是政变,但大概是手中没有太多的兵力,赵武灵王无法实现武力逼宫,就只能采取半刺杀的手段,布下鸿门宴企图刺杀来访的赵惠文王。

所以没有亲信来救驾,这就很好理解了。沙丘之变前,赵武灵王能够调动的军事力量并不多,也许只够刺杀之用,倒类似于数百年后的玄武门政变,李世民手中只有几百个死士。因此只能用刺杀伏击的手段奋力一搏,如果成功则局势扭转,如果失败则直接遭到反杀。赵武灵王不幸的选择了后一种结果!


辽宁资深球迷


赵武灵王,战国中后期的赵国君主,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于赵国都城邯郸,15岁继位,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国力并不强,总是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颁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于是,赵国因而国势大盛。

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前296年吞并中山国,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赵武灵王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 赵雍晚年传位于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围困活活饿死于沙丘宫,谥号为武灵王,赵武灵王墓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但是这时候就有人问了 ,为何这样的赵武灵王,怎么没有人去救助他呢?

赵武灵王的亲信,多数都死于沙丘政变。赵武灵王最信任的人是肥义,他是胡服骑射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臣,然而,在赵章发动政变时,第一个杀死的人,便是肥义。如果肥义没有死,肯定会全力营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出行,应该会带上亲信与心腹,这些人的下场如何,史书都没有提,但既然连赵武灵王都得死,他们估计全被杀了。因此,可能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还有功夫管他呢?

并且赵武灵王还将赵国一分为二,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做王,只不过赵何所管理的地盘比较大,而相对而言,赵章所管理的地方就比较小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赵国也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个,而赵何和赵章的身份地位也就变得相同了起来,虽然说这样的做法对他的两个儿子来说是公平的,但是这样却极其的不利于赵国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赵国的实力。但是赵武灵王就是这样做了,而且还完全不顾众人的反对,并且众人对于赵武灵王将赵国一分为二的做法,他的叔父公子何再也看不下去,就这样惹起了众多人的不满,所以啊,就算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中了,就算他们知道了,但是却也懒得去救助他。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赵武灵王,赵国的一代雄主,为何饿死沙丘,没有人前来救他?这和他的任性有关,下面来说说。

别树一帜

周人为了能够统治这么大的疆域,搞了分封制,如果继承人的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分封制也就瓦解了,周人的统治也就瓦解。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持久,所以就有了宗法制,确立了嫡长子为继承制,从而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虽然有嫡长子继承制也还是争斗,但比没有法度还是好太多,至少在法度有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


战国时期,周人的统治基本上名存实亡,但有些法度还是被各诸侯国继承。在其他诸侯国基本上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时候,赵国属于别树一帜的那种,他们继承人并不一定是嫡长子,而是赵国君主指定的人选,哪怕不是自己的儿子也可以。这种别树一帜的做法,在赵国算是一个“传统”,这个传统伴随的还有另一个“传统”,就是兵变和内乱,赵国十二任赵王中,就有十一次大规模兵变和内乱。赵武灵王的任内也继承了这两个“传统”,自己也是死于这两个“传统”。


分而治之

赵武灵王在实行胡服骑射后,赵国国力如日中天,这时候正直盛年的赵武灵王却“突发奇想”,且遵循了赵国的“传统”,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赵何,自己在幕后当一个主父。任性的赵武灵王没有考虑这么做的后果,须知遵循了赵国的“传统”,那么另一项“传统”兵变和内乱当然就大概率随之而来。赵武灵王这么任性也是为了自己的一些大胆想法,比如出使秦国,去亲自见秦王,毕竟当王出使秦国,再如何乔装打扮,都会被发现,那样就回不来了,当主父则是让他有惊无险的亲眼见到了对手秦王,从而好实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赵武灵王的嫡长子对于赵武灵王这样的决定当然有怨,然后自己的小儿子一天天长大,也在蚕食着自己的权力。赵武灵王知道自己的权力在蚕食,又因代地的问题,再加上赵武灵王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嫡长子,所以赵武灵王又“脑路清奇”的搞了一个分而治之,把赵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治理,从而想以此一举三得。赵武灵王的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分而治之的结果是二个儿子都想着自己弄到另一半的权力,杀掉对方,再来挟持他这个主父夺大权,而不是再乖乖听他这个主父的话。这样赵国就形成了这样两股势力,赵武灵王不再是幕后那个决定赵国大权的王,没有了权力护身。




所以为何赵武灵王会被饿死,是因为他自己的任性,只考虑自己的想法,没有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双方矛盾激化到最后,当然是动手博弈了,最终赵武灵王的小儿子赵何一方胜利,赵武灵王藏匿了自己的嫡长子赵章,赵何一方的赵成把事做绝,强闯主父宫,杀了赵章,把赵武灵王囚禁在主父宫三月,赵何也默认了这种行为,赵武灵王最终被饿死。为何这三月中没有人救赵武灵王?就是因为赵武灵王的任性,使得自己的权力一点点的被剥夺,没有权力了,无法让主父宫有大军守护,没法让人畏惧不敢攻击主父宫,不敢在主父宫乱来,也调不动救他的大军,更无法让围他的人撤退每天好吃好喝还是王的待遇,主父宫被围得死死的,即使有个别亲信想救又如何?这种情况,个别的亲信根本救不了赵武灵王,当然最终就被饿死了。


淡看天上月


赵武灵王,就算在战国时期,也是一位排得上号的人物。在那个年代,赵武灵王的所作所为,不说绝无仅有,也属于极其罕见。也正是他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才将赵国的国力推向了顶峰。

不过,他的结局却并不完美,甚至算得上凄惨。因为他是被亲人围困在沙丘三个月,活活饿死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亲儿子赵惠文王对此始终无动于衷,直到赵武灵王死亡后才前往殓尸。

可以说,赵武灵王就是在赵惠文王默许下被饿死的。那么,在这对父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呢?

赵武灵王的三步错棋

一、因宠信吴娃,临阵换太子,此乃大忌

(周幽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史记·周本纪》

周幽王的身死,固然和其昏庸有关,但是还涉及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废了原太子,立了宠妃的儿子为太子。最终,原太子所属势力联合犬戎杀死了周幽王。

赵武灵王所作的事情与周幽王并无本质的区别,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赵武灵王是个明君,原太子(公子章)的势力也不大。此事虽然没有引起什么大错,但是终究埋下了隐患。

二、退居二线,自号“主父”,却依旧想干涉赵国内政

赵武灵王不愧是战国时期的明主,他为了更好的开疆扩土,正值壮年便让位于太子何(赵惠文王),自己退居二线,号称“主父”。他的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接班人,还能够使自己免受政务烦扰,更加专心地开疆扩土。

(赵武灵王)见其长子章劚然也,反北面为臣,诎於其弟,心怜之,於是乃欲分赵而王章於代,计未决而辍。——《史记·赵世家》

本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偏偏赵武灵王见公子章可怜,心生怜悯,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以此弥补公子章。而这一做法自然遭到了赵惠文王的拒绝。

于是,赵武灵王心中便产生了夺权的念头,而公子章也萌生了作乱的想法。

三、沙丘之乱,主父身死

赵武灵王在自己的决策遭到拒绝后,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赵国的一号人物。这让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心生不满,而公子章的出现也为他提供了机会。于是,赵武灵王为了重回王位,决定在沙丘进行夺权。

事情的结果正如大家所知晓的,夺权失败,赵武灵王也因此饿死沙丘,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此落幕。


可以看见,赵武灵王走的三步棋实际上是步步推进的,他先是改立太子,再对原太子心生愧疚,最后产生夺权之念。在这三步棋中,只要走错一步,赵武灵王就能摆脱凄惨的命运。可惜,一切早已命中注定。

赵武灵王身死,为何无人敢救

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史记·赵世家》

公子章逃亡沙丘宫后,依旧被公子成等人派兵围杀,这本来没有什么大碍,诛杀叛贼,人人有责。可是坏就坏在,主父也在沙丘宫中。这样一来,诛杀叛贼的功劳反倒变成了围困主父的过了,公子成二人万万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而经此一役,公子成二人料想赵惠文王必定对赵武灵王恨之入骨,于是便顺水推舟,采取了只围不杀的行为。既满足了赵惠文王的心愿,又不必承担杀害主父的罪名,以此功过相抵(围困主父为过,满足赵惠文王心愿为功)。

主父定死,(赵惠文王)乃发丧赴诸侯。——《史记·赵世家》

事实也的确如此,公子成等人围困了赵武灵王三个月,赵惠文王也是一声不吭,直到确定赵武灵王死亡,才命人前来收尸。而身为赵国王的赵惠文王都对此保持默认态度,其他人自然不敢多嘴。

结语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赵武灵王固然雄才大略,但是依旧有着优柔寡断的毛病。而这一毛病,将他和赵惠文王推向了对立面。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既然赵武灵王已经选择了夺权,那么赵惠文王自然也不会留情。而赵惠文王都默认了困死赵武灵王这件事,怎么还会有人敢来救驾呢?


小云轩谈史


沙丘宫变分两个阶段,首先是公子章造反杀害相国肥义并试图诛杀赵惠文王,李兑与公子成帅军平乱;然后是李兑公子成困死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仍掌握主要军权但多是边军,邯郸附近的军队在李兑公子成手中。




本来公子章作为中军将所带领的禁卫军是支持赵武灵王的,但在前期平叛中已被镇压,合理合法谁都说不上。李兑公子成把沙丘宫围困后赵武灵王连个送信的都没有,注意李兑公子成是把沙丘宫中人员全部带出宫后把宫殿围困的,赵武灵王的亲信肯定被看管起来了,相国肥义作为赵武灵王代理人一开始却被公子章给杀了,邯郸和北地边军都得不到沙丘宫这边的消息,只能任人宰割。这就好比西安事变蒋介石实力再大都远在南京,你在西安只能听张学良的。



说到底还是赵武灵王低估了暗中的反对势力,赵国公族向来有政变传统,又掌控邯郸的驻军,作为胡服骑射中的利益受损者,这么好的机会肯定要用上。事成之后,赵武灵王的支持者还能再造反不成?公子章已死,赵惠文王又是赵武灵王生前确定的继承人,又是公子章造反在前,也只能吞下苦果。



沙丘宫变给赵国带来的损失其实也是很大的,赵武灵王生前聚拢起来的大批名臣将相比如乐毅、剧辛、庞煖、楼缓或出走或被排挤,更多的人直接在史书上失踪,估计是被清算了。连赵奢就是赵括他爹都跑去燕国当太守,最后还能回赵国估计也是和出身赵国公族有关,就这也要从收租税小官做起,历史上当上将军没几年就死了,也算是被耽误了。


历史伶俜者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死后谥号武灵。名雍,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武灵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死后谥号为武灵王。赵君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在赵武灵王被困入沙丘宫之后,他就再也不是一个国家的皇帝,而是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在宫外不仅有着层层重兵把守,而且宫门也被锁住。可怜的赵武灵王在里面,就彻底的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像饿死鬼一样疯狂的找着吃的。虽然,他已经知道此时的他,必定是死路一条,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还在苦苦的坚持着,在沙丘宫当中寻找着一切可以吃的食物。

最终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赵武灵王将宫中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吃了,包括那一个躲在隐蔽处的鸟巢,然而,在没有任何补的情况下,他最终还是饿死了,从此一代枭雄就此陨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他的命运会如此的悲惨呢?要知道,他可是赵武灵王,是他一手将原本弱小的赵国给打造成为了一个能与秦国相比肩的超级大国,也是他发明了胡服骑射,让赵国的军队从此无人可挡,可就是这么一个英雄人物,最终却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赵武灵王五年(公元前321年),韩赵联姻,赵武灵王迎娶韩女为夫人;韩女生下王子章,被赵武灵王立为太子,史称太子章。 赵武灵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游大陵,娶了梦中情人吴娃;吴娃生下了王子何。 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吴娃去逝,赵武灵王十分伤心。于是就答应了吴娃死前的最后请求,废掉了长子太子章,改立吴娃的儿子王子何为太子。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王子何,自号主父,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师傅。王子何即位后,即赵惠文王,国内的政治中心就逐渐地由赵武灵王转向了赵惠文王,大臣们聚拢在赵何身边。而赵武灵王退位之后,专心致力国家军队建设,收服楼烦,灭中山国,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胜利。 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后,赵武灵王开始看自己的儿子,王子何、王子章两人都是自己的骄傲。王子何现在接了自己的班,成为赵国的国君;而王子章这位曾经的太子,现在却成为一名普通的王子,每次拜见弟弟时萎靡颓废的样子让赵武灵王十分痛心。 同样,赵武灵王拥有与段正淳一样的多情性格,自己对吴娃是爱,对韩夫人也爱。如今,两个最心爱的女人都去世了,对于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儿子,赵武灵王希望他们都能分享自己创造的无上伟业,尤其是公子章。 每次想起公子章在无辜被废后,赵武灵王就会更加的愧疚。于是赵武灵王封公子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相公子章。田不礼本是齐国的失势贵族,一直希望能够东山再起。于是抓住机会,就不停的对公子章灌输长幼有序的思想,让对王位本已经心如死灰的公子章,开始对王位产生了觊觎之心。同时,赵武灵王经常与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准备两份,公子章的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待让朝中的许多大臣开始倒向公子章。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结果遭到肥义的反对。肥义本为赵肃侯的贵臣,留给赵武灵王的托孤重臣,曾全力支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肥义的反对,让赵武灵王失去重新执掌赵国权利的希望,开始倒向公子章,让赵惠文王白了事情的严重性,让公子章决定采取武力措施夺权。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意图乘机杀掉赵王何。结果,让肥义识破计谋,代赵王何前往,果然肥义被杀。于是赵王何排人包围主父宫,与公子章展开激战;公子章败退入主父宫,受到赵武灵王保护。但赵王何部将依然攻入主父宫,在赵武灵王面前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 由于赵武灵王地位超然,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于是赵王何部下将主父宫中仆人全部驱逐出宫,然后将赵武灵王困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又被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最后被活活饿死。


一代改革雄主、"黄帝以后第一伟人"的一生,就这样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任性决断,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赵武灵王被囚死在行宫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人来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1、赵武灵王的亲信,多死于沙丘政变。赵武灵王最信任的人是肥义,他是胡服骑射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臣。然而在赵章发动政变时,第一个杀死的人,便是肥义。如果肥义没有死,肯定会全力营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出行,应该会带上亲信与心腹,这些人的下场如何,史书没有提,但既然连赵武灵王都得死,他们估计全被杀了。

2、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尽管赵武灵王已经退位,但谁都知道,他才是赵国的实际统治者。那么他被囚禁时,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呢?我想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赵成与李兑严密封锁消息。我们知道,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赵武灵王不要说向外传递消息,就是搞点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别处的军队发布命令。在没有统帅命令的情况下,军队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3、在新王与旧王之前,大家选择新王。我们在退一步假设,赵国军队得知赵武灵王被囚禁的消息,为什么沉默呢?从法理上说,国王才是一国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国王与现任国王的父亲,在法律角度上说,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的国主,只能是赵惠文王而非逊位的赵武灵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