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路有阡陌


因为谁都不敢去救他。

第一种意思,大家也都听的出来,把曾经的赵国国君活活给围困在宫中,不给他饭吃,然后让他活活饿死。这种事情如果传到外面会对赵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国内激起民变这已经算轻的了,更重一点的就是其他的诸侯打着就赵武灵王的幌子过来把赵国给分割干净!

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发生了,那真的是得不偿失,还不如一开始把赵国一分为二,起码能守住赵国这份基业。

第二,当时是谁想发动叛乱?是公子章,而当时的这些大臣全部都是付赵惠文王作为国君,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新君上台那肯定是要清理原先一批老人的,那会用什么方式来清理了?公子张,其实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如果让自己来清理这些曾经的老臣他会用一种最血腥的方式来干这种事情。

公子成和李兑,之所以会不顾一切把当时赵武灵王的寝宫给包围起来,(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其实也就是害怕这一点,你说自己的小命也就这么一条,谁也不会像肥义那样直接把自己的命给搭在里面,所以除掉这个疯子成为了必须要做的选择,可一旦赵武灵王还活着,这个疯子就不可能死,如果把赵武灵王的儿子给愁死了,那赵武灵王就成了另外一个疯子,那他们还怎么活?

第一层意思,这些人不敢去就赵武灵王救了,等于自讨苦吃。

第二层意思,这些人他们不敢去救赵武灵王,是因为害怕自己成为国家的罪人。

在赵国经历过赵武灵王整个执政时期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赵国的统一和强大来之不易,赵国相比较于战国后期的其他几个国家,尤其是像秦国楚国这样的国家,其实底子还是特别薄弱,能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已经是来之不易了,更加经不起的是上面的人的折腾。

周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把赵国其他地区的子民统一编练成一支强大的军队,归在赵国国君和赵国政府的手上保护着照顾,如果赵国一分为二,这支军队也要一分为二,那这个赵国保护自己的底气将会被削弱一半,那赵国接下来会怎么存在下去?

赵国的强大是建立在他统一的前提,赵国统一了当时的中山国,还有北方的千里胡地,才有了现如今的辉煌,所以赵国的统一是当时那些赵国的子民最不能逾越的底线。

万一在这个时候赵武灵王要求把整个赵国一分为二,这条政策执行下去,那手底下的士兵究竟归谁所有?一个失去了军队保护的赵国,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同意了赵武灵王的意思,将赵国一分为二,那大家想想,赵国的子民接下来会把矛头指向谁?赵武灵王他们没有办法去对抗他,去反抗她,那只剩下手底下的这些大臣。

所以我说他们不敢去救赵武灵王,也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同意赵武灵王这条愚蠢的意见。


漩涡鸣人yy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营,望着孤零零的宫殿,饥寒交迫的赵武灵王赵雍,绝望到了极点,他没想到,混蛋儿子章居然敢杀肥义,乱臣贼子公子成居然敢围攻自己。两个多月了,粮食吃完、已经断顿好几天了,该发的火、该骂的话早就发泄过了,外边的士兵纹丝不动,不理不问,就是不让他出去。拖着疲惫的身子,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蹒跚着走了出去,打算到外边找点吃的。

外边的那些士兵是没指望了,只能自己想办法,要是天上能掉几块烧饼该有多好,赵雍如是地想。几声鸟鸣,引起了他的注意,抬头一看,原来树上有个鸟窝,说不定还有鸟蛋呢,赵雍暗骂自己老糊涂,也不早点儿出来探探,挨饿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赵雍走到了树底下,在饥饿的驱使下,慢慢地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够到了鸟窝。还好,里面有几个蛋,赵雍抓过来,就往嘴里塞,太饿了,什么也顾不上了。院外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很快就又低下了头,前几年,赵武灵王带领着他们灭中山、败林胡、楼烦,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意气风发,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场,太惨了。可他们也只是小兵,没办法啊。

话说回来,风光一世的赵武灵王赵雍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首先,壮年退位,令国家大权旁落。赵武灵王退位时年仅42岁,正当盛年;接班人赵何年仅10岁,虽说他安排了很多忠心的大臣辅佐,可长期不在朝,国家大权慢慢的就落到了权臣公子成手里。公子成是赵雍的叔叔,赵雍父亲赵肃侯刚刚即位时,就把相国之位交给了公子成,公子成已经当了几十年的相国,势力盘根错节,极其庞大,年幼的赵何根本驾驭不住。

公子成势力庞大,可惜和赵武灵王不是一条心。赵武灵王主张向北面扩张,公子成主张向南面中原腹地进攻,在“胡服骑射”改革初期,二人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赵武灵王用国君的权威压制,公子成才勉强点头配合,之后慢慢退出了朝政,但并不甘心。

赵武灵王退位不久,他的同党李兑就建议肥义让位,让公子成当相国,可见实力仍不容小觑。

其次,他打算分裂赵国的想法,很不得人心。赵武灵王同情赵章,遂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将赵国一分为二,赵何一半,赵章一半,谁也不亏待。作为一个父亲,这个举动值得肯定;但对赵国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战国中后期,兼并频繁,大规模战斗一个接一个,赵国勉强能够自保,倘若一分为二,很快就会变成列强的盘中餐!

如此亡国的想法,很不得人心,再加上赵章野心膨胀,飞扬跋扈,本来站在他这边的大臣,也慢慢转移到公子成那边了,这直接导致了后来没有人过来救他。

最后,支持他的肥义被杀,赵雍失去了最后一颗救命稻草。肥义是三朝老臣,政治主张和赵武灵王差不多,是“胡服骑射”地坚定拥护者,倘若他还在的话,公子成的阴谋就得逞不了。遗憾的是,沙丘政变前夕,肥义被愚蠢的赵章杀了,缺少牵制的公子成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围攻沙丘行宫了。

赵武灵王是一个优秀的领袖、光明磊落的实干家,只可惜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谋略,导致最后被活活饿死,实在是可惜!


小杨品史


沙丘宫变分两个阶段,首先是公子章造反杀害相国肥义并试图诛杀赵惠文王,李兑与公子成帅军平乱;然后是李兑公子成困死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仍掌握主要军权但多是边军,邯郸附近的军队在李兑公子成手中。



本来公子章作为中军将所带领的禁卫军是支持赵武灵王的,但在前期平叛中已被镇压,合理合法谁都说不上。李兑公子成把沙丘宫围困后赵武灵王连个送信的都没有,注意李兑公子成是把沙丘宫中人员全部带出宫后把宫殿围困的,赵武灵王的亲信肯定被看管起来了,相国肥义作为赵武灵王代理人一开始却被公子章给杀了,邯郸和北地边军都得不到沙丘宫这边的消息,只能任人宰割。这就好比西安事变蒋介石实力再大都远在南京,你在西安只能听张学良的。



说到底还是赵武灵王低估了暗中的反对势力,赵国公族向来有政变传统,又掌控邯郸的驻军,作为胡服骑射中的利益受损者,这么好的机会肯定要用上。事成之后,赵武灵王的支持者还能再造反不成?公子章已死,赵惠文王又是赵武灵王生前确定的继承人,又是公子章造反在前,也只能吞下苦果。



沙丘宫变给赵国带来的损失其实也是很大的,赵武灵王生前聚拢起来的大批名臣将相比如乐毅、剧辛、庞煖、楼缓或出走或被排挤,更多的人直接在史书上失踪,估计是被清算了。连赵奢就是赵括他爹都跑去燕国当太守,最后还能回赵国估计也是和出身赵国公族有关,就这也要从收租税小官做起,历史上当上将军没几年就死了,也算是被耽误了。


历史伶俜者


第一,沙丘政变的内因极其复杂

赵武灵王在位时,由于偏爱小儿子赵何,废长立幼,废黜太子赵章。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逊位,提早把王位交给赵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后,即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觉得对不起长子,又封赵章为安阳君,甚至想把国家一剖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长子赵章被弟弟抢去王位,早就心怀怨恨。公元前295年,赵章与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发动政变,攻打赵惠文王的行宫。由于赵成、李兑率军及时赶到,挫败赵章的政变。赵章被迫逃进赵武灵王的行宫,由于不忍儿子被杀,赵武灵王接纳了他。现在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对于赵国大臣与将领来说,一方是赵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谋反主犯的赵武灵王,究竟要选择站在哪一边呢?赵成与李兑选择站在赵惠文王这一边,原因很简单,赵武灵王只是太上王,是过去式;而赵惠文王是名正言顺的国君,是现在进行时。于是两人发兵攻打赵武灵王的行宫,杀死了赵章。可是要如何处置赵武灵王,这可就犯难了。赵成与李兑一商量,咱们围攻主父的行宫,又杀了赵章,倘若就这样收手,日后主父必然要清算这笔账,怎以办呢?他们既不敢杀掉赵武灵王,又不敢放掉赵武灵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其囚禁,任其自生自灭。

第二,为什么没有人来救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被囚死在行宫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人来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1、赵武灵王的亲信,多死于沙丘政变。赵武灵王最信任的人是肥义,他是胡服骑射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臣。然而在赵章发动政变时,第一个杀死的人,便是肥义。如果肥义没有死,肯定会全力营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出行,应该会带上亲信与心腹,这些人的下场如何,史书没有提,但既然连赵武灵王都得死,他们估计全被杀了。

2、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尽管赵武灵王已经退位,但谁都知道,他才是赵国的实际统治者。那么他被囚禁时,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呢?我想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赵成与李兑严密封锁消息。我们知道,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赵武灵王不要说向外传递消息,就是搞点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别处的军队发布命令。在没有统帅命令的情况下,军队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3、在新王与旧王之前,大家选择新王。我们在退一步假设,赵国军队得知赵武灵王被囚禁的消息,为什么沉默呢?从法理上说,国王才是一国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国王与现任国王的父亲,在法律角度上说,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的国主,只能是赵惠文王而非逊位的赵武灵王。

也就是说,你发兵去救赵武灵王,等同于你支持谋反。赵武灵王虽然拥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变前,他打算将赵国一剖为二,却是遭到众人的反对。也可以说,赵武灵王逊位后,一直抬高赵章的地位,这是严重威胁到赵国政坛稳定的事,对此大家是反对的。同样,赵武灵王在赵章杀肥义、围攻赵惠文王后,不仅没有把他绳之以法,还收容包庇,从这点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横店小清新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都没人知道,就是作死作出新高度的教课书级别的人物。

赵武灵王何许人也?他是赵国最有作为的王之一。

公元前322年,15岁时的赵武灵王继承赵国王位。继位时,赵国非常羸弱。从这幅地图可以看出,赵国被中山国一分为二,其国力强弱可见一斑。

武灵王始一继位,就遇到了秦楚等强国的联合围攻,赵武灵王集结数万兵力,将危机解除。之后,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不惜背弃祖制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继位19年,赵国开始对外战争。而他的第一个打击对象,便是将国土一分为二的中山国。

8年后(公元299年),中山国被灭,国土尽归于赵。武灵王开始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绕过函谷关,自北而南侵入秦国,趁其不备出奇制胜,占据关中天险之地。为了让自己的计划顺利进行,他还化妆潜入秦国,刺探其军事情报。

赵武灵王的前半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英明神武!

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赵武灵王能有这样的成就,身边自然少不了能臣武将,比如肥义、阳文君赵豹、公子成,大臣李兑、将军信期等。

如果赵武灵王就这么继续“英明”下去,赵国一定会更强大。历史终究是历史,而不是被写好的剧本,不会按照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发展。

正当赵武灵王如日中天之际,他忽然在立储问题上作起了大死——

长子赵章久经沙场,为人孔武有力,体格与武灵王非常相像;次子赵何,却是武灵王的爱姬吴娃所生,因此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

在这二者之间,选谁不选谁,都让武灵王头疼。若是立赵章,爱姬吴娃肯定不高兴;若是立赵何,赵章当了十多年太子了,而且是长子,于礼法说不清。

纠结来纠结去,赵武灵王终于在赵国灭中山国这一年,将王位提前传给次子赵何。之所以会提前传位,是怕自己死了,年仅10岁的赵何继位之后,镇不住赵章。

这样一来,就给赵国的内乱埋下隐患。而赵武灵王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即主父;赵何也成了第一个长子尚在、而幼子继位的君王。

那么,武灵王又是怎么安排长子赵章的呢?

赵武灵王封赵章为安阳君,并且和他住在一起,衣食住行所用的依仗,与赵何一模一样。要知道,赵何已经成为赵王了,赵章此举,无异于僭越。可是,赵武灵王还活着,赵何也没理由找茬。

尽管赵武灵王以“主父”光环罩着赵章,可赵章心中岂能没有怨愤?朝中大臣对于赵章的遭遇,也纷纷表示同情,赵章也因此获得了赵国丞相肥义的支持。

公元前295年,当赵国的局势在两个儿子之间日渐激烈、甚至有些失控的时候,赵武灵王又想出了幺蛾子——他想收回赵何的王位,自己重新当赵王,而不是一个退居二线的主父。

这个昏招,赵何答应吗?显然不可能答应,煮熟的鸭子都吃了一半了岂能让他飞走;赵章能答应吗?他也不会答应,本来只需对付赵何即可,现在又多了个老爹,这不是添乱吗!

赵武灵王的旧臣肥义提出反对意见,并明确表示:

“国无二日,百姓方宁。”

意思是说,大王啊,您可别再作死了,哪见过一个国家有两个君王的?要是真如此,老百姓还不都乱了套!

此时,赵何经过4年的管理,王权已经非常巩固,赵国老臣赵豹、公子成,大臣李兑、将军信期都成了赵何的亲信,赵何施行的一些仁政,也收买了人心。

与此同时,赵章也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

这一年的春天,阳光甚好温暖宜人,赵武灵王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该给自己物色一块儿像样的墓地了——其实是给俩儿子其中一个物色的。

于是,赵武灵王跑到沙丘去选目的,并且让赵何与赵章也过来陪同。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想借选墓地的机会干掉两个儿子,重新夺回王位;谁料,赵章也有同样的想法。

结果,赵章将沙丘行宫包围,同时向赵何发起进攻。

赵何当了四年的赵王,可不是白当的,尽管赵章搞偷袭,可是仍然没能突破赵何的防线,反倒被赵何来了个反杀。赵章死后,赵何尽诛杀其余党。

赵章覆灭之后,似乎“忘了”老爹还在沙丘宫关着呢,就回到都城继续主政。围在沙丘行宫的士兵,将行宫里的人全部放出,唯独不许赵武灵王出来。

由于赵武灵王在立储的问题上昏招迭出,后来又强收赵何的王位,引起朝中依附赵何之大臣的不满;而诛杀赵章之后,赵国到底是谁说了算,已经没有悬念。赵何将沙丘宫人尽数放出而独留武灵王,别人还不知道什么意思?

赵武灵王出来,必定没有他们好果子吃。因此,即便有想要前来救驾的忠诚,也会被其他大臣委婉地劝下、或者干脆……

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宫,享年45岁。一代豪杰,败给了自己年仅14岁的儿子,真真让人叹息啊!


祗树


由于现有资料中,对战国期间的历史相对匮乏而简单,因此在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中,相关的记载也是格外简单,对于其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后人也只能进行推论,而找不到详细的论据。

赵武灵王在自己的行宫内被围了整整三个月,却无人来救,这恐怕会衍生出两个问题:

1、沙丘政变爆发前,赵武灵王将自己的位置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则自称为主父,即早期版的太上皇,在赵国的体系内,这个主父究竟是什么样的地位?有多少权限?在目前的历史资料中,并没有给予详细的解释。



2、赵武灵王兵变失败后被包围,为什么整整三个月无人救援,这就要考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时期的赵武灵王手中究竟有多少兵权?

现有的历史资料中,对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太多的解释,但至少根据沙丘之变的前后过程来看的话。有一个关键点是可以得到解释的,那就是在发动政变的前后,赵武灵王的手中缺乏有效的实力,甚至缺乏兵权。

试想一下,如果赵武灵王的手中还有足够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手上的权力对继承人进行重新洗牌,犯得着使用政变这样的下三路手段?身为主父的他居然首先发起了政变,也只能解释这一期间他所发布的命令,恐怕已经出不了自己的行宫。他干预不了赵惠文王的统治地位,也就只能采取背后袭击的手段。



虽然是发动兵变,但沙丘之变与很多军事政变有所不同,很多政变的首脑因为手中有绝对的军事力量,直接通过武力逼宫的形式就可以迫使当事人选择妥协。而沙丘之变虽然号称是政变,但大概是手中没有太多的兵力,赵武灵王无法实现武力逼宫,就只能采取半刺杀的手段,布下鸿门宴企图刺杀来访的赵惠文王。

所以没有亲信来救驾,这就很好理解了。沙丘之变前,赵武灵王能够调动的军事力量并不多,也许只够刺杀之用,倒类似于数百年后的玄武门政变,李世民手中只有几百个死士。因此只能用刺杀伏击的手段奋力一搏,如果成功则局势扭转,如果失败则直接遭到反杀。赵武灵王不幸的选择了后一种结果!


辽宁资深球迷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旷寂寥的宫殿内,赵武灵王绝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气息奄奄。外面宫门紧锁,重兵层层把守,他已经被围困三个月了,宫殿里的水果、瓜子、糕点早被吃光,连鸟雀窝都被掏净尽雏鸟被生吃,他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怀着满腔的悔恨去,在饥饿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目。



赵武灵王名叫赵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君。他胡服骑射,北平胡人。他先后护送秦王子、燕王子继位,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赵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游遍赵国全境的国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国侦查的国君,他还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这么厉害,谥号却是赵武灵王。这“灵”字正是说明他的重大失误,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这个“灵”字也正是他“任性”导致的活活饿死,无人相救的总结。

赵雍继位时才15岁,而楚、秦、燕、齐、魏五国借吊信之名,集结士兵数万,兵临城下,虎视眈眈。赵雍依靠托孤重臣肥义,用超常的计谋和手段令五国无功而返。刚一继位,他就崭露头角,拥有一代雄主范儿。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改革,避免赵国分裂的局面。特别军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使士兵行如风,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了。将中山国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让楼烦俯首称臣,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


赵雍想要刺探秦国虚实,亲自当间谍,乔装改扮,深入敌国秦国打探,面见国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发现全身而退。赵武灵王擅长外交,之前亲自立了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在国际政治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但他因美女而废长立幼,因长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枭雄的情感

赵雍的夫人是韩国公主,他是韩夫人的顶梁柱,韩夫人是他的贤内助。两人育有嫡长子赵章。子凭母贵,更加上赵章为人仁孝,于是就立为太子。然而,赵夫人去世后,一切都变了,就连太子也降为王子,封号为安阳君了。



原来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赵武灵王梦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吴广的女儿吴娃竟然是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吴广献女上位,吴娃也给他生了个儿子叫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吴娃母以子贵,成为继后。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贵又变成子以母贵了。赵雍“因为爱情”,废长立幼。而且为保证幼子能成功继位,他在年富力强之际就退居二线了。

作死的节奏

赵雍当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赵国一国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职责主抓军事和外交。结果大臣却全部归向儿子何,何成了赵国老大,他却失去了往日的荣耀。貌似赵雍克妻,吴娃不久也去世了,而这更让赵武灵王忧虑。他最忧虑的还是自己的大儿子安阳君赵章。

他看到大儿子跪拜小儿子的样子很可怜,想起自己贤惠的韩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废却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顺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复立章为王的想法。赵雍的心中还有另一个可怕的想法,自己还年轻,必须夺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风。

他于是采用将赵国一分为二,北边赵章为代王;南边赵何为赵王。这样,两子制衡,赵武灵王趁机复出。遗憾的是,他把立章的这一想法向大臣肥义说了,肥义很快识破并婉言拒绝。国家大义不允许他支持赵雍的胡来,他知道支持赵雍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两块。肥义是何的老师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众臣反对。赵武灵王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肥义也担心,赵章在其父的“补救”上,其师的“教育”上作乱。


肥义回去立刻告诉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响巨大,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与大臣李兑(肥义为赵王何培养的人才),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一直不受赵雍的喜悦)分工准备,赵王何严控兵符,戒备森严,时刻警惕赵雍和赵章的一举一动。

赵雍将讨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诉大儿子章和田不礼。激章和何决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本来就对何恨意丛生,司马迁《史记》: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赵雍的支持后,他决定采取行动,因赵王何戒备太严无法下手。

自掘坟墓

赵雍为章找下手机会。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这两个儿子都跟着。赵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碍于老爹的面子只好硬着头皮赴约,他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

到沙丘后,赵王何集团住一宫,赵雍与章集团居一宫。田不礼和章密谋:诛杀何,控制赵雍,以奉赵雍之命的名义称王。

于是,章借用赵雍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以便借机杀之。何的老师肥义怕有诈,代何赴约,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请何。何集团感觉不对劲,赵王大臣信期逼问来人,得知肥义被杀。怒斩使者。立即发兵攻章,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赵雍让他躲里面。

信期、李兑、公子成把主父宫包围起来。公子成决定先斩后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赵雍亲眼看着爱子被杀却无能为力。李兑他们怕赵雍秋后算账,就一条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话道:“不想死的赶紧跑吧。”赵武灵王的手下顿作鸟兽散,赵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为什么赵雍不跑呢?你以为他不想跑吗?跑了几回了,士兵不让他出去。李兑他们不敢弑君,但又围困赵武灵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饿死鬼。



没有一个亲信来救。

宫外的大臣士兵不会救他:所有人员都倒向赵王何这一边。他们如果救了赵武灵王,他一定会算账,有诛灭族的危险。赵国有法律规定包围主父宫灭族。

因公子章被杀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

"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武灵王,现在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

多数人不救他:大家对赵武灵王持着否定的态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认为他糊涂,以看笑话的态度认为他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赵武灵王的变革,赵武灵王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赵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给他报告自作主张处置了。再说赵何还只是个孩子,当时才13岁。

在杀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兑商量三思后商量,如果请示赵何,赵何很难下达诛杀他的父亲和亲哥的命令。但是还必须得杀,这样诛杀赵章的罪名就会落在他们三个人的头上,最后他们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请示赵何,自己处置,赵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不会加罪于他们。

虽然无法亲口下达灭父兄的命令,但心里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顺天意顺民意,选择置之不理。

赵成等人围困赵雍时,赵何对他父亲置若盲闻,直到最后赵成来报告说赵雍饿死了,赵何才哭嚎两声,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赵武灵王墓位于灵丘县东南三十里处,是赵国第六代国君的陵墓,如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武灵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死在当年商纣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后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宫,故沙丘被称为“落龙之地”。


小姐姐讲史


从赵武灵王的谥号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比较有作为一王。但就是这样一位赵国的王,最后的下场却是被自己的亲儿子围困沙丘三个月活活饿死的,说来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赵武灵王执政前期还是比较英明的,如果他一直那样英明神武下去,说不定统一六国的会是赵国。但历史偏偏不按照个人的意志转移,赵武灵王在位后期竟然在立储的问题上犯起了糊涂。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死后,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企图吞并赵国。这一年赵武灵王十五岁刚刚即位,但是他并没有慌张,反而是很老练的化解了这场危机。

危机解除后,赵武灵王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对赵国内政加以改革。在赵武灵王和赵国臣民的共同努力下,公元前307年赵国力量积蓄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始了对外战争,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山国。赵武灵王用了八年时间,彻底将中山国土尽收赵国版图。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军政,修建赵长城,赵国在他的带领下逐渐走到了强国行列。赵武灵王的前半生是英明神武的,但他却没有一直英明神武下去。赵武灵王后期在立储问题上犯了大错。

赵武灵王的长子叫赵章,小儿子叫赵何是宠妃吴娃所生。赵章比较年长,而且在赵武灵王的对外兼并战争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但小儿子赵何是爱妃吴娃所生,虽然赵章早就被立为了太子,但是后来的后来赵武灵王又在立储这件事上左右为难起来。

赵武灵王左思右想,后来决定提前退位传给赵何。赵何即位时仅十岁,赵武灵王就这样成了主父也就是太上王。太子且是嫡长子的赵章却成了安阳君。但是做了几年太上王,赵武灵王同志竟然又想把权力收回。

赵武灵王收回权力这件事后来办砸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沙丘政变。这场政变的最终胜利者是赵惠文王赵何,想夺取权力率先起兵的赵章被赵何打败杀死,想收回权力的赵武灵王则被围困在沙丘三个月最后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最后被围困沙丘三个月,之所以没有人来救,我个人觉得,一是赵武灵王此前的亲信之臣在沙丘政变中被杀,另外就是别有用心的人也就是赵何的亲信封锁了消息,那些忠臣不知道。毕竟沙丘政变发生的突然,况且赵武灵王当时是退居二线的状态。

但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赵何最后胜利的缘故。成王败寇,任何时候都是如此。赵何是这场王权斗争中的胜利者,况且他不仅仅因沙丘政变而掌权,政变前他已经做了几年赵王,不仅有了经验而且有了一些稳固自己统治的势力。


猫爷历史观


赵武灵王,赵国的一代雄主,为何饿死沙丘,没有人前来救他?这和他的任性有关,下面来说说。

别树一帜

周人为了能够统治这么大的疆域,搞了分封制,如果继承人的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分封制也就瓦解了,周人的统治也就瓦解。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持久,所以就有了宗法制,确立了嫡长子为继承制,从而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虽然有嫡长子继承制也还是争斗,但比没有法度还是好太多,至少在法度有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


战国时期,周人的统治基本上名存实亡,但有些法度还是被各诸侯国继承。在其他诸侯国基本上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时候,赵国属于别树一帜的那种,他们继承人并不一定是嫡长子,而是赵国君主指定的人选,哪怕不是自己的儿子也可以。这种别树一帜的做法,在赵国算是一个“传统”,这个传统伴随的还有另一个“传统”,就是兵变和内乱,赵国十二任赵王中,就有十一次大规模兵变和内乱。赵武灵王的任内也继承了这两个“传统”,自己也是死于这两个“传统”。


分而治之

赵武灵王在实行胡服骑射后,赵国国力如日中天,这时候正直盛年的赵武灵王却“突发奇想”,且遵循了赵国的“传统”,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赵何,自己在幕后当一个主父。任性的赵武灵王没有考虑这么做的后果,须知遵循了赵国的“传统”,那么另一项“传统”兵变和内乱当然就大概率随之而来。赵武灵王这么任性也是为了自己的一些大胆想法,比如出使秦国,去亲自见秦王,毕竟当王出使秦国,再如何乔装打扮,都会被发现,那样就回不来了,当主父则是让他有惊无险的亲眼见到了对手秦王,从而好实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赵武灵王的嫡长子对于赵武灵王这样的决定当然有怨,然后自己的小儿子一天天长大,也在蚕食着自己的权力。赵武灵王知道自己的权力在蚕食,又因代地的问题,再加上赵武灵王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嫡长子,所以赵武灵王又“脑路清奇”的搞了一个分而治之,把赵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治理,从而想以此一举三得。赵武灵王的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分而治之的结果是二个儿子都想着自己弄到另一半的权力,杀掉对方,再来挟持他这个主父夺大权,而不是再乖乖听他这个主父的话。这样赵国就形成了这样两股势力,赵武灵王不再是幕后那个决定赵国大权的王,没有了权力护身。




所以为何赵武灵王会被饿死,是因为他自己的任性,只考虑自己的想法,没有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双方矛盾激化到最后,当然是动手博弈了,最终赵武灵王的小儿子赵何一方胜利,赵武灵王藏匿了自己的嫡长子赵章,赵何一方的赵成把事做绝,强闯主父宫,杀了赵章,把赵武灵王囚禁在主父宫三月,赵何也默认了这种行为,赵武灵王最终被饿死。为何这三月中没有人救赵武灵王?就是因为赵武灵王的任性,使得自己的权力一点点的被剥夺,没有权力了,无法让主父宫有大军守护,没法让人畏惧不敢攻击主父宫,不敢在主父宫乱来,也调不动救他的大军,更无法让围他的人撤退每天好吃好喝还是王的待遇,主父宫被围得死死的,即使有个别亲信想救又如何?这种情况,个别的亲信根本救不了赵武灵王,当然最终就被饿死了。


淡看天上月


赵武灵王,战国中后期的赵国君主,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于赵国都城邯郸,15岁继位,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国力并不强,总是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颁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于是,赵国因而国势大盛。

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前296年吞并中山国,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赵武灵王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 赵雍晚年传位于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围困活活饿死于沙丘宫,谥号为武灵王,赵武灵王墓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但是这时候就有人问了 ,为何这样的赵武灵王,怎么没有人去救助他呢?

赵武灵王的亲信,多数都死于沙丘政变。赵武灵王最信任的人是肥义,他是胡服骑射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臣,然而,在赵章发动政变时,第一个杀死的人,便是肥义。如果肥义没有死,肯定会全力营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出行,应该会带上亲信与心腹,这些人的下场如何,史书都没有提,但既然连赵武灵王都得死,他们估计全被杀了。因此,可能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还有功夫管他呢?

并且赵武灵王还将赵国一分为二,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做王,只不过赵何所管理的地盘比较大,而相对而言,赵章所管理的地方就比较小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赵国也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个,而赵何和赵章的身份地位也就变得相同了起来,虽然说这样的做法对他的两个儿子来说是公平的,但是这样却极其的不利于赵国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赵国的实力。但是赵武灵王就是这样做了,而且还完全不顾众人的反对,并且众人对于赵武灵王将赵国一分为二的做法,他的叔父公子何再也看不下去,就这样惹起了众多人的不满,所以啊,就算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中了,就算他们知道了,但是却也懒得去救助他。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