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为何日本兵对大佐这个职位梦寐以求呢?

司马长史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能够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成为一名军官,是每一个士兵共同的愿望。


大佐是日本军队的中上层军官,一个普通的日本士兵想要一步步爬到大佐的位置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在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少佐、中佐、大佐这样的军衔。由于日本的军衔制度比较特殊,很多人在听到这些军衔的时候都感觉一头雾水。

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的基本编制是师团,日本的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师团,其中甲种师团的人数最多,一个甲类师团的兵力能够达到27000多人,几乎相当于二战时期我国的一个军的编制。


日本的师团下面设有旅团,一个旅团一般有两个联队组成,一个联队长能够管辖3800人左右。


师团长的军衔一般都是中将,而旅团长的军衔则是少将,联队长的军衔是大佐。从军衔制度的角度来看,日本军队里面的大佐,相当于二战时期我国军队中的上校的军衔。

上校级别的军官在二战时期已经属于中上层的指挥官,况且日本一个联队长统领的人数多达3800人,相当于我国2-3个团左右的兵力。


一个普通日本士兵在二战时期想要依靠着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走到大佐的位置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二战时期日本的军衔晋升有的非常完善的制度,大部分上层军官都是军校生。一个普通的上等兵,想要一步步提升为大佐,需要不停的立功,晋升11次才能够成为大佐。

在军队中并不是每一次立功都能够得到升迁,有的功劳可能只是得到嘉奖,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士兵想要晋升为大佐,立功的次数很可能不少于20次。


正是因为大佐的职务晋升起来非常的困难,日本士兵才会都想要成为大佐。在整个二战时期,从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大佐的例子十分罕见,日本军队一直崇尚自杀式攻击,一旦打了败仗,士兵很可能会进行自杀式冲锋,指挥官也需要自尽。


普通士兵想要成为大佐,不仅要不断地立功,还要保证不自杀才行。

普通士兵如果真的能够晋升为大佐,不仅能够提高自己在军队中的地位,还能够得到很多的好处。很多日本名将都是从大佐的位置上一步提拔上来的,毕竟大佐是将军之下的最高军衔,只要成为了大佐,就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大将,受到重用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侵华日军的头目冈村宁次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候,军衔只是大佐联队长。

后来岗村宁次在上海派遣军担任副参谋长,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之后岗村宁是一路平步青云,在侵华战争爆发的时候,岗村宁次已经成为了中将军衔,并且担任第十一军的军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岗村宁次又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成为了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司令。


由此可见一个普通士兵如果能够成为大佐,不仅能够担任联队长的职务,还能够有机会竞争更大的空间,所以大部分日本士兵都把大佐当作了自己的一个目标,当然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的人并不多。


历史总探长


日本兵对大佐是不可能梦寐以求的,这辈子也不可能梦寐以求的,因为很简单:求也求不上。二战时期(包括以前大多数时候其实也是)鬼子陆军的军事学历教育体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别说佐官了,就连绝大多数(粗略统计起码占95%以上)的尉官都是正儿八经的军校毕业生。普通的士兵服役期也就两年,表现极为出色的话可以升任军曹,再往上升那就是曹长,然后就碰到职务晋升的天花板了。至于士官(日军把军官叫做士官,各国军队普遍叫士官的东西日本叫军曹),那就不是你一个大头兵该想的事情。

士兵是别想当大佐了,普通的下士官想当大佐可也不容易。我们之前说到鬼子陆军的学历教育体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这里还得加上一句:是一个极为变态的繁文缛节的到处都是坑和天花板的精英教育体系。普通的军校生甫一入学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分派分层分类,诸如有些人走的是陆军幼年学校的路子,有些人走的是高中毕业直接考陆军士官学校的路子,这里就得分类;有些人在学校里亲皇道派,有些人亲统制派,那更得划清界限势不两立;大家毕业了下部队,有些人下常备师团,有些人去陆军省或参谋本部,得,再分个派;接着所有人准备考陆大,有些人考得上有些人考不上,那就再分个层吧;陆大毕业进不进军刀组,进去以后你就可以开宗立派了,进不去的话那不好意思您还是低人一等。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日本学生从陆军幼年学校开始接触陆军,一路读上去读到陆士毕业,中间没有因为皇道派与统制派的内斗而耽误了晋升,没有因为226事件这种大新闻站错了队,没在中国大陆战场或者东南亚、太平洋战场翘了辫子,那么在“终战”之前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当上大佐的;如果有幸真的考进了陆大,而且同时不犯以上同样的错误,那么当上大佐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不过你得注意好时间,比如辻政信那是1931年陆大43期毕业的,一路打到终战也只当上了大佐。如果比这个毕业时间更晚,当上大佐的可能性就小了不少——所以,想当大佐也是真的不容易。

军武次位面




在《亮剑》电视剧中,李云龙伏击日军观摩团,一网下去捞到了一群大鱼,被他干掉了一个少将和6个大佐,就连李云龙的好朋友楚云飞也激动的不行,说他是一员福将。

李云龙的原型人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王近山中将,1943年,王近山接到党中央的命令率部前往延安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在韩略村附近伏击了日军,结果在战后清点中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少将,6个大佐,100多个中队长,原来这是日军的一个战区观摩团。



大佐在日本军队中是一个相当高的职务,基本上等同于我军中的团长。日军的普通士兵当然梦寐以求的是能够当上大佐,哪怕是当上中佐少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解放军的部队中,一名普通士兵能当上班长都已经相当不错了,并且最终是要转业回乡的。一名军校毕业生刚毕业从排长做起,混到四五十岁能够当上团长基本上也是梦寐以求的事,就更不要说是一名普通士兵了。



在二战期间,日军对军官采取的是九等制,也就是将佐尉,每个等级又各分大中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佐是非常高的一个关系,已经非常接近少将了。

大佐可以担任的职务有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和师团参谋长等。如果能够担任中将师团长身边的参谋长,那这个大作的权利比少将旅团长还要大,甚至在一些日本军队中,有大佐军衔的师团参谋长基本上等同于少将。


在日本军队中分了16个等级,分别是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后边还有准士官、曹长、军曹、曹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加在一起共16个级别,从普通士兵开始往上升,就算2~3年升一个级别,升到大佐也有20多年。如果中间战死了或者战败被处罚,就根本没有机会升到这个位置。

因为在日本军队中历来都有以下抗上的习惯,虽然佐官不是将官,但手中仍然有很大的权力。毕竟一个大佐最差也是一个联队长,手下有3500多人并且是多兵种混合,由炮兵、机枪兵、步兵等组成。



从表面上看,普通士兵有可能成为大佐,甚至成为将官。实际上这一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普通士兵往往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当上几年兵如果没有战死,基本上就退役还乡,结束军队生涯。

日本陆军推行的是精英制的培训和管理模式,只有接受过陆军幼年学校教育中间的优秀生才能进入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一般都能晋升到中佐,但也基本就到头了。

日军军官向晋升为大佐就要面临下一个挑战,基本上必须是陆军大学毕业。陆军大学招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必须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未满30岁且服役两年以上,军衔必须是中尉以上。进入初审以后还要复审,在陆军大学存在的64年间也仅有3485名毕业生,可以说是比中国的高考还要严格。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张作霖说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更直白一点说,就是拉帮结派。如果你没有在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学习过,就算能力再突出,也基本上被排除在了晋升的行列之外,想当上大佐那根本就只能是白日做梦了。


新知传习阁


日本军队登基森严,一般士兵成不了军官

大佐是军衔,而并非职务,想要当大佐对于大部分的日本军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是日本士兵是不可能晋升到大佐的,只有军官才能够通过晋升成为大佐,日本的军官是从军校毕业后就担任军官,从来没有当过士兵,也就说,日本士兵不可能晋升为军官,更别提什么大佐了!

日本的军衔排序跟正常国家不太一样,日本分为将官、佐官、尉官,佐官也就相当于大部分国家的校官,少尉之下是准尉,算是预备军官,然后是曹长、军曹、伍长,相当于士官了,曹长相当于上士,军曹相当于中士,伍长相当于下士,对于大部分士兵来说,能够当一个曹长已经很不容易了。

日本的最小作战单位是分队,每个分队有13个人,其中包括一个分队长,也就是军曹,四名机枪射手,其中有一名是伍长,这些一般都由士兵来担任,主要是帮助管理士兵。

也就是说,日本士兵可以胜任为伍长,然后是军曹,最后能够升任为曹长。

在分队的上一级是小队,小队由小队长来负责指挥,这个小队长一般都是日本军校毕业的少尉来充当,曹长不能担任小队长,只能担任中队副,当军校毕业的小队长不断升迁后,曹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并且负责协助下一个军校毕业的小队长,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日本军营就是“铁打的士官流水的军官”二者不可逾越。

相反,在战争时期中国军事教育落后,所以士兵也有可能晋升为军官,比如冯玉祥就是丘八出身,也就是大头兵当上去的,而美国因为是军队人数膨胀,所以以前是教书的,在战争中也有可能被提拔为军官,日本重视军国主义教育,因此,从来就不缺乏军校毕业的学生。

在二战时期,日本的大佐是一个什么样的级别呢?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的日本军官来说,大佐还真就是梦寐以求的军衔。大佐在职务上可以担任旅团或者联队级别的军事长官。

一个标准的联队有3800多人,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旅长。

在大多数的电视剧中,我方人员想要杀一个日本军官简直不要太容易,在经典抗战剧《亮剑》中,李云龙从正面突破坂田联队的包围,一炮轰了联队指挥部,干掉的可能就是一个大佐。而李云龙在伏击华北日军观光团的时候,更是一下子干掉一个少将,六个大佐,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大佐在日本是仅位于少将的军衔,日本没有准将这样过度,所以大佐的含金量就高了,在整个抗战中,中国真正击毙的日军少将以上军衔才40多人,其中还有不少生前是大佐,死后追晋为少将。

可见,对于日本军官来说,当一个大佐并不容易。


史论纵横


在现而今这个抗日神剧满天飞的时代,小鬼子的“大佐”绝对可谓是家喻户晓,甚至连所谓“太桑”(大佐的日文读音)都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外语了。网友们还曾经给利比亚前老板卡扎菲取了个外号,叫“卡大佐”。



大佐到底是什么级别

既然网友们管卡扎菲叫“卡大佐”,大佐是什么级别想必无须小编多说什么了。卡扎菲的终生军衔是上校,直到被推翻,一直没有变动过。换言之,小鬼子的所谓大佐,其实就是其他国家的上校。在大多数国家,上校通常都是团长的编制军衔(部分国家为旅长),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上校是正团、副旅级的编制军衔和副师级、副团级的辅助军衔。



二战时期,大佐是小鬼子联队长及同级职务的编制军衔。虽然小鬼子联队的编制人数、装备数量要高于彼时国军的团级建制。但是,出于军衔对等及其他一些原因,小鬼子的联队长仍然被视为了团级建制部队主官。也就是说,小鬼子的大佐大概其相当于国军“加强团”的团长级别。



大佐不过相当于国军的团长而已,虽级别不低,却也算不得是什么高级军官。那么,为什二战期间小鬼子对大佐军衔那么情有独钟,甚至梦寐以求呢?



成为将军的最后一站

小鬼子的军衔与现在我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军队的军衔都不一样,它既没有我国的大校军衔,也没有许多西方国家经常出现的准将军衔。这一点和国军比较类似,上校军衔之上直接就是少将军衔,没有过渡。小鬼子大佐军衔之上便是少将军衔,这就是为什么小鬼子对大佐军衔梦寐以求的原因所在。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晋升大佐军衔就意味着离将军梦变成现实又近了一步,众牲自然趋之若鹜!



等级极度森严的小鬼子

前面说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这句话如果搁在二战时期的小鬼子身上却根本说不通。士兵相当将军,想了也是白想!二战时期的小鬼子等级十分森严,士兵就是士兵,无论你立下多大战功,永远都是士兵,最高也就混到军曹(中士)、曹长(上士),没有破格“提干”的可能性!



想要成为军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进入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才能成为军官。这里顺带说一下,小鬼子所谓士官学校的士官和现在我军编制中的士官并不是一回事,小鬼子的伍长、军曹、曹长才相当于现在我军的士官,所谓士官学校其实就是军官学校。



这一点其实和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比较相似,现在我军士官如果不考入军校学习,直接由士官提干者也近乎凤毛麟角。但是,二战期间小鬼子有一个相当变态的规定,那就是士官生以中佐为终点。简单说就是,士官生毕业之后,由尉官干起,最高也只能升到中佐,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的营级军官(小鬼子没有副职)。



艰难坎坷的大佐、将军路

二战期间,小鬼子想要成为将军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进入陆军大学深造!在陆军大学镀金之后,中佐才有资格晋升为大佐,进而晋升为将军。而能够进入陆军大学深造的名额非常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小鬼子会对大佐军衔那么趋之若鹜、梦寐以求的原因所在。只有成为大佐,才能获得进入将军俱乐部的“准考证”。否则,永远只能是佐官、甚至尉官。其实,小鬼子大佐晋升少将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即便成为了大佐,也不代表就能进入将军俱乐部!但大佐的地位与待遇也已经相当高了,是普通军官可望而不可即的。



这就是提问者所提出问题的答案,说到底,还是利益所驱!别看小鬼子一天到晚武士道、效忠天皇的,骨子里为的还是现实利益……据说关东军大阪师第四团的“商人”们为了利益连战略物资、甚至武器弹药都敢倒卖给中国人!


农民工歪说历史


如果知道一点日本“明治维新”后组建近代陆军历史,就知道日本大佐军衔特殊重要性。

日军大佐军衔的军职标配,是日军联队长(正团级)。联队长在日军中拥有飞凡的荣誉,(甚至日本一些将军也不能相比),是所有日本军人梦寐以求的军职。

以下听我简单介绍。

日本学西方兵役制,每个适龄青年都要服兵役。日本把一个城市(地区)的青年编为一个联队,以后的补充兵员也来自这里。

联队长就成为一个城市(地区)产生的最高军官,受家乡父老的众望嘱托,带领着家乡的子弟兵在外征战。

日本陆军的军旗,又称为联队旗(这与日本旭日军旗有区别)。由日本天皇亲自授予日本步兵和骑兵联队,(而且只授予日军联队)。


日军联队长就又拥有了一项崇高荣誉;进皇宫拜见天皇,接受天皇问话,联队长作答。

这套隆重仪式从明治天皇授予近卫步兵第一联队第一面军旗开始,形成了《皇室仪制令》中的《军旗授予之仪》。

联队长(大佐)作为面见过天皇,聆听过天皇训令的军人,而且拥有天皇亲授予的军旗(如同天皇就在身边)。联队长荣誉之极、骄傲无比!甚至连一些将军也不能比肩。

联队旗一般陈列在联队长办公室,表明大佐时时陪伴着天皇。有持枪卫兵日夜看守。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新兵完训成军那一天,才会拿出来展示,(这可不要与电视剧中,日本军官办公室摆设的日本太阳旗、武运长久旗、旭日军旗混淆)。这份荣誉来自天皇,属于日军大佐联队长。

至二战结束前,日本陆军共被授予步兵联队旗409面,骑兵联队旗31面(曾授予后备步兵联队旗57面,因后来缩编为后备步兵大队,军旗被皇宫收回)。日军联队旗从未落入过敌手,联队被歼灭或投降前必须焚烧联队帜,深埋旗杆顶上的天皇徽记。只有日军321联队旗由于联队长不忠诚,偷偷保留下来,现在陈列在靖国神社。

谌人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很多时候,普通士兵成长为将军,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在,二战时期的日军普通士兵,要想上升到“大佐”这样级别的军衔,几乎没有可能。(这里说的普通士兵,是指没上过军校的)

  【二战中日军军衔】

  “大佐”是二战结束前,日本的一个军衔。二战史的日本军衔,6等级16个级别,\t分别是: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兵。而

  将官(大将、中将、少将)、佐官(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大尉、中尉、少尉)这9个级别就算是军官的军衔。

  【大佐有多大】

  日军“大佐”再上一步就是“少将”,地位还是相当高的,成为达成,就等于成为高级军官。获得大佐军衔的军官,就有资格担任日军“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这样级别的职务。这样看来,“大佐”地位,相当于别国“上校”至“准将”之间。

  “联队”是日军最大的作战单位(一级作战单位),地位介于别国团级和旅级之间。人数一般在3000-4000之间。

  【二战中日军军官选拔】

  二战中日军,日本的军官(将官、佐官、尉官)基本上由贵族子弟和士官学校毕业生担任,普通想要靠立功晋升很难实现。

  日本的军队在明治维新开始,模仿德国军事学校,从幼年开始就培养军官,军官讲究武士道、精英化、职业化。比如。日本陆军的军官,就是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三个级别的军校培养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假如没有士官学校的经历,一个普通大头兵奋斗的终点就是准尉级别(准士官),还是属于士兵。要想再高,“尉官”级别就属于军官了,必须是士官学校毕业生。而士官学校毕业生,很多起步就是“尉官”级别——人比人活不成呀。

  而军官要晋升到“大佐”级别,光靠士官学校也很难了,需要有陆军大学的经历。陆军大学也录取则必须来自士官学校(另外还有很多苛刻要求)。

  【士兵很难成为军官】

  抗战中,我军很多从小兵到团长、师长的例子,在日军中很难出现。“大佐”做为高级军官的门槛,在日本严苛的职业化制度下,士兵成为“大佐”例子很少见。就因为日军从明治维新到二战,职业化军人教育做了很多年,日军根本不缺职业化军官。


尔朱少帅


日军军官战死后会追授提升一级,大佐(上校)即被追授为少将,而少将不仅是真正的高级军官,对自己家族而言更是一种荣誉,也是普通官兵极难获得的军衔。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很多军官来源于民间的知识分子,比如过老师,记者等,到最后连一个读过书的理发匠都能成为低级军官,军校毕业生担任军官在相对和平年代或者没扩军前的事了。

日本军人确实是做梦都想当大佐,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当了大佐及以上军官,这辈子可以退役后衣食无忧了。当不上退役了就得挨冻受饿或者自立更生了,我猜日本军中有不成文规定,中佐升大佐难,但大佐升少将基本是熬两年走流程,所以都想当大佐。其实日企里边职位晋升也有这样的模式,一跳一跳的,一个难下个容易再下个难。

现代军队士兵不可能到达高级军官级别,不是天花板,而是人生际遇眼界的限制。二战硫磺岛栗林忠道是前日本驻美武官,军校科班出身,死时候也只是中将,西竹一是奥林匹克马术冠军,天皇配发勋章,入伍也只是中佐。现代高级军官游历各国,精通外语,见识卓绝,又有一技之长,不是硕士就是博士。现代大头兵一个县城的孩子,在军队里再怎么成长也难超越军队这个环境和视野。

二战中日本军衔是少佐、中佐、大佐三级,苏军尉官四级少中上大校官还是三级少中上。大校这个军衔是朝鲜人发明的,苏军没有大校。我军第一次授衔尉校将都是四级少中上大。第二次授衔,尉官该成三级没了大尉,校官还是四级,将改三级,直到现在。

大佐在日寇军衔级别中也算够高的了。指挥战斗中起着关健性作用。在战争中基本上是说话管用。有一定的决定权。少佐、中佐绝对的无条件的服从大佐的命令。被俘的大佐级别极少。影视片中看到基本上都是中佐以下的军官。

说的好像在中国部队随随便便就能当个军官,哪个士兵不是梦寐以求当个军长,哪怕当个旅长都祖坟要冒青烟,老百姓要是能在当地做个县长都不得了。鬼子联队有6000人?我没听过,至于是不是加上联,我也不清楚!至于说李云龙打坂田联队是神剧,这种观点纯属扯淡!电视剧原话。楚云飞:“云龙兄,苍云岭一战,你是如何击溃坂田队?”。

李云龙:“老子一炮干掉他的指挥部,从正面直接突围”。由此可见,李云龙是击溃,而不是消灭,2.李云龙击溃的是坂田的指挥部的警卫部队而不是一整个联队。指挥部有多少人?可以参考独立团赵家裕团部,和楚云飞89师突围时的三瓜两枣。坂田联队既然能打垮中央军两个师,又怎么会用一个联队来对付李云龙的新一团。


历史深度揭秘


铁打的士官,流水的军官。

很多人不明白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我就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老虎仔薛岳在抗战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壮举,就是差一点围歼了日本人,一个整师团,也就是106师团。

但是就在这场战役的最末段,日本人仍然用飞机空投了两百名军官扔在了交战领域,很多人都感觉很奇怪,说日本人这场战争必输无疑了,为什么不空投一些士兵呢?或者说物资也行,偏偏要空投这些军官呢?

事实上,这些军官都是日本的低级军官,在日本人看来,这是低级军官实际上就是一些消耗品什么意思?每次战争开始,到最激烈的时候,都是这些军官带领着自己士兵冲在最前面的,也就是说在日本的眼中,这些军官的阵亡率是特别高的。

只有你不断的往上面爬,你的职位越高,权重越大,那里才能够躲在指挥部里面才能够将这个证王的概率给缩减下去。

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低级军官的当然一抓一大把,死的那特别多,但是越往上那阵亡的那些高级军官也就越少。

日本人的大佐应该是对应的是连联队级别的,至少是一个加强团团长或者是人数再多点一个旅的旅长。

手底下好几千的人呐这种人是这几千人的保护对象,也就是说在战场上面这样的话,他的自己的生存环境也就更加好一点。与此同时,植物到了大作以后的更容易接触日本高层,日本高层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小团体,你比如说最著名的海军全是萨摩藩的,陆军全是长州藩的,你只有和这些人接触的时间比较多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进入日本高层去掌握一些你应该想要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权利。

所以说对于很多底层的军官来讲,一方面军人的荣誉就是不断的创造战功,不断的向上爬,不断的赢得荣誉。与此同时,拿到这个大佐级别的军官以后,事实上自己的生命已经有了保障,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自己擦了把指挥刀往前面冲,那你目标明显,(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别人打你也打的很轻松,当然最后一条,那就是能够接触日本高层接下来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

你说那些真正有脑子的日本军官能不拼了命的往上面爬嘛,毕竟往上面爬了就是自己生命的保障啊,但是说实话,这些日本大佐级别的军官,这个职务一开始就已经差不多内定了,或者换一句说法,必须得满足某些苛刻的条件,你才能够获得这个大佐的军衔,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是一个职务,那死的人也多了去了。


漩涡鸣人yy


笔者就稍微写的详细些吧。

首先,这个题目就错的一塌糊涂,现在就没有很确凿的证据证明有这种说法,一个日本兵加入军队的终身目标就是当大佐。这个问题反倒像是所谓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改编。

看到有人提到所谓的军官学历,笔者就先把那个问题按下不表,先说一些日军大佐的一些情况。

实际上,日军中的大佐,笔者主要说日本陆军,从一些军人的生涯来说,大佐就相当于是自己军职的顶点了,一些在陆军士官学校,还有海军兵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就相当于是现在所谓的军校生。这类人如果没有继续读陆军大学,他们就不可能升职成为将军的可能。在晋升时间上来说,如果是40多岁升到大佐,那接下来的四五年,能否成为将军的可能性就变得未知了。就好比在战场上的失利,日军106师团的某大佐干了八年,还是个大佐军衔。

但是,话说回来,日军大概因为军种缺人等关系,还会出现没有陆军大学的大佐升到将军的情况,就比如阿部规秀,此人只是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但因为日军内部调整的关系所以升到将军,类似的还有小岛吉藏。

除了升迁的可能性以外,日军一些地方的最高指挥官,像陆军的特务机关,这里的特务机关指的是日本陆军渗透到占领区内部的政治部门,不是指间谍组织。这个部门的最高一把手往往是大佐军衔。就比如松井石根和松井太久郎。这二人分别做过,哈尔滨特务机关长和张家口特务机关长。任职军衔都是大佐。

日本海军的一些技术部门的主管最高军衔也可能是大佐,就比如1945年,在华投降的日军海南岛海军设施部指挥官是边见尚义大佐。

除了这些地方的部门之外,日军中的大佐,不管是日本陆军还是日本海军,往往都是部队中在将军以下的军衔最高者了,如果排除掉升迁的可能性,日军部队中,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将领拥挤的情况。也就是说,像日军的师团这一类部队,不会说有好几个将军存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师团长为中将,两旅团步兵四联队的师团,旅团长为少将。师团长的参谋长只是大佐。从这个结构上来说,大佐军衔是相当高了。在后期的日军师团中,会出现有旅团,不设联队,有联队无旅团的这两类师团。联队长的顶头上司就是中将师团长。一些师团长能直接指挥步兵联队以下的大队大队长,大队长大部分是中佐或者少佐担任。

另外,日本海军中还会出现重要舰艇的舰长是大佐军衔的人事安排。航母飞龙号末代舰长是加来止男大佐,轻巡洋舰“神通号”出现过自杀的舰长,水城圭次大佐。在美保关事件中,“那珂号”舰长是三户基介大佐。

此外,还要补充一点,这一点和下文提到的日本军队简历有关。正如上文所说,因为日本军队会出现部门缺人的情况。同等军衔的大佐,也许不能指挥得了日本陆军中的其他部队,就比如说日本将军是不可能指挥得了航空部队的。再有,日本海军在出现舰长阵亡的情况是,优先考虑的不是同等职位者的人选,而是同等学科在军舰上人员名字,日本海军中的一些指挥官,往往都是同一学科的毕业生。而日本陆军则会出现下一个继位者,此前没待过陆军部队的莫名其妙的怪事。

说到日本陆海军的军校教育,可能现在人会觉得日本人很吃错药。但在日本军队中,确实如此。

日本军队的军制,从历史上看,可以说根本就不是西方制度。如果找例子,日本军队尤其在军官升迁的问题上,模仿的是中国唐朝的府兵制。现在中国人不研究这个制度,所以在关于抗战的各种传媒中,犯的错就会是一塌糊涂。

我们中国人说的部队军官升迁,按照一些人的理解,就比如说连长当营长,或者是营长当团长。那这个升官的军人到哪里去当官?日军军人中可不是在自己原来部队中当官哟!如果出现什么在原来部队当官,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十有八九就是脑残的人在胡说八道了。

日本军队的军官,尤其是少尉以上的军官,在一些情况下,不需要到地方的幼年学校去读军校,甚至不需要去当大头兵,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招收民办初中毕业的学生,西尾寿造,今村均等人都是在中学毕业后考入军校。

在毕业后,这些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立刻就能被分配到各个部队中去当少尉。日本海军也是类似。军校毕业后,起码是个下士官。

以阿部规秀来说,他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第八师团当少尉,仅仅只看此后在师团的履历,那阿部的经历,就是极其混乱。升为少佐后的阿部,先是在第十八师团当参谋,后来去第十二师团当参谋,不久,又调到近卫师团去当大队长。升为中佐的时候,要去第二十师团,干大佐时候,回到娘家第八师团去当联队长,当少将时候,去第一师团当旅团长。而且日军师团个个相隔千里之遥。读者会说,当个军官就跟西天取经一样,日本人脑子进水了?

按照中国的府兵制来说,一个特点就是将兵不识,不会让军官在部队中独大,以免将部队变成军阀武装。此外,因为这个军官换的实在太快,所以最熟悉部队的人,反而就是那些无法升迁,或者是没有陆军学历,在地方招募的平民,在成为老兵后,一辈子最大可能就是当个中佐以下的官职,这类人往往就是日军部队作战中的核心,而军官因为初来乍到,老兵看不起军官,乃至瞧不起将军都可能。一些师团长就不可能有效指挥的路手下的师团,尤其是老资格的师团。像是第四,第五这类师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