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 “長江行”第29天


2019年9月24日,“長江行”第29天,揚州瘦西湖、大明寺。


瘦西湖是揚州的標誌,大明寺就在瘦西湖的北門外不遠。今天只有這兩個安排,自我感覺比較輕鬆。

早上到賓館對面的小店喝一碗羊雜湯,吃了兩塊發糕,美味又舒服。瘦西湖離我住的賓館不遠,騎上共享單車,十來分鐘就到了。旅遊攻略上說瘦西湖很大,實際我覺得沒有想象中大,也所以就沒有當回事兒,輕輕鬆鬆的轉來轉去,有的地方還轉了兩次。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瘦西湖


瘦西湖真的很像西湖,只是拉長了壓扁了,就像兩個彎彎的眉毛,挺好看的。

在瘦西湖的核心景區,你所能看到的天際線上,沒有一個現代化建築,水天一色,古色古香。

這得益於揚州市的限高政策。據說,早期沒有很好的測量手段,在周邊如果要興建高樓就釋放一個氣球,氣球的高度和將要建設的樓房高度相同。城市規劃部門派人在核心區,站在最高處,如果能看到這個氣球,那麼就必須降低,直到看不到氣球了為止。這還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微信公眾號:潛真堂)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從南門進去,過大虹橋,沿途是“長堤春柳”,頗有西湖蘇堤的風采。然後就到了一個重要的景點——五亭橋。這是瘦西湖的核心景區,在這裡可以“四通八達”,通往各個景點。

這座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因為形似蓮花,所以也叫“蓮花橋”。其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曾評價說:“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秀美的、最富藝術代表性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了。”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五亭橋東邊是釣魚臺,也叫“吹臺”。據說乾隆皇帝曾在這裡釣魚。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駐蹕於此,接待的鹽商看皇上總是釣不上來魚,就乘皇上休息的時候,派人買來“龍魚”,然後潛水放在乾隆皇帝的魚鉤上。但是這樣釣上來的都是一個品種,大小也差不多。乾隆皇帝有所察覺,但是最後也一笑了之而已。

這裡是遊人打卡照相的好地方,因為釣魚臺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亭子三面留有圓形的門洞,可以把遠處的景物像繪畫一樣“框”在裡面。於是,現代人拍照,也可以把自己框進去,成為景物的一部分。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五亭橋南邊是白塔和法海寺,也叫蓮性寺。來之前,並不知道這裡還有一座寺院。首先看到的是高高的白塔,感覺特別熟悉,心想或許是仿照北京北海白塔建造,果然是的。此塔也稱觀音寺白塔,仿照北海的“瓊島春陰”修建,只是北海白塔形狀穩重,此塔纖細,形狀秀美,頗有江南特色。我繞塔一週,就看到了一座寺廟。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因為看到門頭上有“法海”二字,便自然稱其為“法海寺”。走進去覺得很奇怪,怎麼迎面是觀音菩薩呢?當我轉過去看到大雄寶殿,再往前看到天王殿,才明白自己走錯了門,這裡是法海寺的後門。於是,我從前往後又拜了一遍,然後轉到觀音殿的後面,面朝北面的湖水,靜靜打坐。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五亭橋是瘦西湖一個很美的景區,但我覺得最美的還是二十四橋景區。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就衝杜牧的這首詩,揚州就非來不可,二十四橋就非看不可。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這個景區距離五亭橋不遠,往西走一小段路就到了。整個景區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簫亭組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也就是二十四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和24塊欄板。雖然是現代仿造的,但是此情此景此意還是那麼美。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聽其他團隊的導遊講,為什麼叫二十四橋呢?有一種說法是隋煬帝曾經派24個美人在這裡演奏樂曲,24個美女也被稱為“二十四嬌”,叫白了就被叫成二十四橋。但我認為揚州曾經有很多橋,如果按照數字排列,或許這裡是第二十四條。比如北京的東四十條,就是東四牌樓第10條衚衕。

當然,這都是猜測。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二十四橋的美,景色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有吹簫的“玉人”。沒有了美人,再美的景色,也就沒有了靈魂。

即使如此,二十四橋仍然是整個瘦西湖最美的景區,這裡開闊平緩,水流淺淺,蓮葉田田,楊柳隨風,天鵝嬉戲,北望是大明寺高高的佛塔,金風送爽,令人心情舒暢。

景色再美,你我也只是過客,不能流連。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瘦西湖的核心景區都在南部,而大明寺是在北部,於是繼續往北走。吹簫亭邊有兩隻黑天鵝,我沿著湖邊往東走了一陣兒,又看到一隻。想起自己帶的還有一塊糯米發糕,就拿出來餵它。大天鵝上來就是一口,把我的手都咬疼了。不敢再用手遞過去,掰下來扔給它。結果又引來了一隻。於是,我們三個就切分享了這塊發糕。大概看我們仨吃的很起勁兒,附近遊船上的遊客都感覺很好奇,拿起手機拍照。發糕很快就吃完了,我向兩隻大天鵝說聲再見,繼續前行。(微信公眾號:潛真堂)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有不少景點,還有一塊著名的太湖石。我在山上打坐時,手機忽然收到一個很大額度的讚賞,頗為感激和詫異。不過,也突然想起自己很久沒有發過公號了,於是就在自己的手機素材裡挑選了一首詩《遠行的日子》。發了這首詩,我想,看來自己也該回去了。出行日久,身體疲憊,看東西也有點兒審美疲勞,“不如歸去”。不一會兒,D師兄來電,問我的歸期,約了十一相聚的時間,不提。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在瘦西湖北區,沒有什麼太多東西可看,基本上都是看慣了的山水。我想看看唐城遺址和宋井,結果唐城遺址匆匆走了過去,沒有注意到,宋井倒是看到了,但是也就是很小一個井口,這個井口還被封閉蓋住,頗感失望。

不過,在一座亭子遠望大明寺的高塔很有意思,於是拿自拍杆多拍了幾張。因為我穿了當年《北京晨報》的攝影背心,所以很引人注目。有人看我拿著自拍杆,還以為是什麼高科技的攝影器材,湊過來看一看,大失所望,大家哈哈大笑。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大明寺


從瘦西湖景區出來往北走,不知不覺中有點疲勞。看到對面有一個“觀音山”,於是我就上去拜拜。原來這是一座免費參觀的寺廟,寺廟不大,十分清淨,幾乎沒有遊客,幾個香客都規規矩矩,上香叩拜。我拜了觀音山的圓通殿,然後就下山去找大明寺。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故稱“大明寺”。不過,隋代稱“棲靈寺”、“西寺”,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我感覺大明寺有點兒像少林寺,並不是寺廟的形狀相像,而是佈局風格有點像。他們景區很大,但古老的建築,也就是核心景區都比較小,大部分是附屬建築,或者是現代擴建的復建的其他建築。

先拜主殿,然後折向東側。東側基本都是新建,有鑑真大師紀念堂和一座高高的佛塔,佛塔有電梯可上,但是要單獨收費,我沒上。

一路參拜,此時有點飢餓,佛塔南側有素齋館,花20塊錢吃了一碗素面。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寺廟西邊有一處很大的園,包括西園、平山堂、谷林堂等等。平山堂是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靜,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恰與視線相平,“遠山來與此堂平”,故稱“平山堂”。後來蘇東坡也來任揚州太守,常來此憑弔,並在後面建造了“谷林堂”。谷林堂取自蘇東坡詩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西園,又名芳圃。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園中古木蔥蘢,有山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據唐人張又新《煎茶水記》所載,“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揚州大明寺水第五,吳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宋歐陽修在《大明寺泉水記》中稱:“此井為水之美者也。”我在蘇州虎丘見過“天下第三泉”,這裡又看了“第五泉”。此外,園內還有“御碑亭”,有乾隆皇帝御碑三塊。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園的最西邊,是石濤大和尚之墓。石濤原姓朱,名若極,是明朝遺老,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墓塚雖然偏遠,卻極清潔。於是,口唸佛號,繞墓一週。

都看完了,想到大雄寶殿那裡靜坐一下,但是蚊子太多。這時看到身邊在為寺院修築戒壇募捐,對面則是一處功德坊,可以供花獻佛。我猶豫了一下,看到對面功德坊內是一位和尚,於是就到那裡買花供佛。可能我花的錢不多,對方顯得並不是很熱心。我想了想,自己到大雄寶殿用微信又隨喜一番。

出來之後,找輛單車往回騎行。路上看到很多“揚州老鵝”的推車,在一個小區門口買了“半隻的半隻”。老闆非常熱心,問我是在賓館吃還是在飯店吃?我說在賓館吃。老闆於是給我拿了筷子,澆好調料汁。我路上又買了一瓶可樂,這就是豐盛的晚飯了。

【待續……】

潛修集‖057. 玉人何處教吹簫——“長江行”第29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