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动不动就吃消炎药,对待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补脾

如果把脾气比喻为人体的“纪检委”,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就是“战士”。气虚的时候,就相当于战士“减员”“缴械”。战斗力不强,不能将敌人“全歼”,细菌、病毒就会变成“散兵游勇”,持久地流窜在身体里,这就使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了。这是气虚的女性最常见的问题,不像壮实的小伙子,起病很急、很重,但是说好了就彻底好了。

千万别动不动就吃消炎药,对待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补脾

气虚的女性最常见的问题是慢性盆腔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这种长期存在于身体里的慢性感染,其实就是一种慢性消耗,会反过来加重脾气虚的症状。而处于这种恶性循环中的女人,怎么可能不衰老得早?

我有个亲戚,7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折磨她最严重的就是泌尿系统感染,带病至少30年了。最开始是因为生活条件差、营养不好,所以病没好彻底。后来她只要一劳累,毛病就犯,春节前打扫房间会犯,去买菜走远了也会犯,平均每个月犯一次。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结果也经常显示是阴性,查不出细菌,但就是感觉难受,尿频、尿痛得厉害。消炎药的剂量越吃越大。

她就是典型的气虚,路不能走远,话不能说多,走远了、说多了,人就累得不行。吃饭也不能吃硬东西,炒菜的油多一点儿也消化不了,经常要在饭后加服一次健胃消食片之类的药物,否则这顿饭就会一直存留在胃里。不仅如此,到了下午,头就昏昏沉沉的,血压总是很低,很明显是气虚导致清气不能上承的结果。

千万别动不动就吃消炎药,对待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补脾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先天的体质弱、脾气不足,白细胞不能一个顶一个地发挥战斗力。另一方面就是吃了太多的消炎药,人为地给原本可以“杀敌”的战士“缴了械”。如此这般地重复几次,白细胞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了,人体再次感染时,白细胞就失去了速战速决的能力。

中医对消炎药也做过研究,发现它们虽然是西药,却具备中药里寒凉药的特性。因为它们性质寒凉,所以久用或者过用是会伤气、耗气的。气被伤了,免疫功能也就下降了,白细胞的战斗力就要随之下降,这样的话,不仅炎症消不掉,自己也越来越虚。久而久之,疾病就变成了慢性病。

所以,出于爱护脾气,切忌动不动就吃消炎药。如果吃,一定要有的放矢,就是你一定要先发现了炎症才来吃。而提示炎症的指标就是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升高了,这是最基础的判断指标。即便你确实有炎症,有慢性感染,比如,你的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甚至慢性咽炎、慢性阑尾炎总是复发,你也不要仅仅盯着消炎药了,不妨增加一点儿补脾的中药,比如黄芪。

千万别动不动就吃消炎药,对待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补脾

我见过一个歌唱家,因为职业的关系,她每天都会用到嗓子,所以很早就有慢性咽炎。为此她遍寻偏方,但大多都是胖大海、金银花、藏青果之类最常用的治疗咽炎的药物,性质都是苦寒的,这些药物对她始终无效。后来,她找到一位中医,中医发现了一个细节: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从舞台上下来,她马上就要把大衣披上,稍微慢一点儿,她就会对助理发脾气。一开始,人们觉得她是因为“腕儿”大、傲慢,后来才知道她是真的很怕冷,演出服的薄纱裙子,她坚持不了多久,加上她的咽炎已经“慢性”了多年。这位中医给她开的治嗓子的药物是肉桂和麦冬,与她以前用的所有药物都不同。这个例子说明,慢性疾病往往虚的多,只是这个演员找到中医时,已经从脾气虚发展成了阳虚,所以她才会那么怕冷。对待这样的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补脾,用补脾药解决其慢性问题。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不可盲目试用,具体情况还需辩证。

⊙图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需要咨询的读者,请关注我以后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