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動不動就吃消炎藥,對待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補脾

如果把脾氣比喻為人體的“紀檢委”,我們身體裡的白細胞就是“戰士”。氣虛的時候,就相當於戰士“減員”“繳械”。戰鬥力不強,不能將敵人“全殲”,細菌、病毒就會變成“散兵遊勇”,持久地流竄在身體裡,這就使疾病由急性轉為慢性了。這是氣虛的女性最常見的問題,不像壯實的小夥子,起病很急、很重,但是說好了就徹底好了。

千萬別動不動就吃消炎藥,對待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補脾

氣虛的女性最常見的問題是慢性盆腔炎、慢性泌尿系統感染,這種長期存在於身體裡的慢性感染,其實就是一種慢性消耗,會反過來加重脾氣虛的症狀。而處於這種惡性循環中的女人,怎麼可能不衰老得早?

我有個親戚,70歲了,身體一直不好,但折磨她最嚴重的就是泌尿系統感染,帶病至少30年了。最開始是因為生活條件差、營養不好,所以病沒好徹底。後來她只要一勞累,毛病就犯,春節前打掃房間會犯,去買菜走遠了也會犯,平均每個月犯一次。去醫院做“尿常規”檢查,結果也經常顯示是陰性,查不出細菌,但就是感覺難受,尿頻、尿痛得厲害。消炎藥的劑量越吃越大。

她就是典型的氣虛,路不能走遠,話不能說多,走遠了、說多了,人就累得不行。吃飯也不能吃硬東西,炒菜的油多一點兒也消化不了,經常要在飯後加服一次健胃消食片之類的藥物,否則這頓飯就會一直存留在胃裡。不僅如此,到了下午,頭就昏昏沉沉的,血壓總是很低,很明顯是氣虛導致清氣不能上承的結果。

千萬別動不動就吃消炎藥,對待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補脾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先天的體質弱、脾氣不足,白細胞不能一個頂一個地發揮戰鬥力。另一方面就是吃了太多的消炎藥,人為地給原本可以“殺敵”的戰士“繳了械”。如此這般地重複幾次,白細胞的“戰鬥力”就大打折扣了,人體再次感染時,白細胞就失去了速戰速決的能力。

中醫對消炎藥也做過研究,發現它們雖然是西藥,卻具備中藥裡寒涼藥的特性。因為它們性質寒涼,所以久用或者過用是會傷氣、耗氣的。氣被傷了,免疫功能也就下降了,白細胞的戰鬥力就要隨之下降,這樣的話,不僅炎症消不掉,自己也越來越虛。久而久之,疾病就變成了慢性病。

所以,出於愛護脾氣,切忌動不動就吃消炎藥。如果吃,一定要有的放矢,就是你一定要先發現了炎症才來吃。而提示炎症的指標就是你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升高了,這是最基礎的判斷指標。即便你確實有炎症,有慢性感染,比如,你的泌尿系統感染、盆腔炎,甚至慢性咽炎、慢性闌尾炎總是復發,你也不要僅僅盯著消炎藥了,不妨增加一點兒補脾的中藥,比如黃芪。

千萬別動不動就吃消炎藥,對待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補脾

我見過一個歌唱家,因為職業的關係,她每天都會用到嗓子,所以很早就有慢性咽炎。為此她遍尋偏方,但大多都是胖大海、金銀花、藏青果之類最常用的治療咽炎的藥物,性質都是苦寒的,這些藥物對她始終無效。後來,她找到一位中醫,中醫發現了一個細節: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從舞臺上下來,她馬上就要把大衣披上,稍微慢一點兒,她就會對助理發脾氣。一開始,人們覺得她是因為“腕兒”大、傲慢,後來才知道她是真的很怕冷,演出服的薄紗裙子,她堅持不了多久,加上她的咽炎已經“慢性”了多年。這位中醫給她開的治嗓子的藥物是肉桂和麥冬,與她以前用的所有藥物都不同。這個例子說明,慢性疾病往往虛的多,只是這個演員找到中醫時,已經從脾氣虛發展成了陽虛,所以她才會那麼怕冷。對待這樣的慢性疾患,一定要注意補脾,用補脾藥解決其慢性問題。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不可盲目試用,具體情況還需辯證。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關注我以後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