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要说带娃生活中谁最操心,当然是妈妈了。孩子哭了喊妈,饿了喊妈,尿了喊妈,无聊了也喊妈。为什么跟妈这么亲,还不是因为妈妈最靠谱?

坊间传言,爸爸带娃,活着就好。还真不是不信任爸爸,实在是爸爸用各种亲身实践证明了自己有多熊。

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最近湖南就有这样一位爸爸,做了件不靠谱的事。9个月大的宝宝,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喝维生素D。妈妈就交代给了爸爸,跟爸爸说是黑色的瓶子。

爸爸想着宝宝要睡了,就没开灯,拿起来旁边一瓶黑色的瓶子,给宝爸喂了进去。

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给宝宝喂下去之后,宝宝马上痛苦尖叫,嘴上立刻就发白了。

原来,爸爸因为常年在外工作,所以对宝宝在吃的维生素D的性状剂量并不了解。所以妈妈要爸爸给孩子喂维生素D的时候,爸爸只考虑到药的颜色是对的,没开灯,没有看药名,就直接给宝宝喂了下去。

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结果发现,自己给孩子喂的并不是维生素D,而是灰指甲药水

宝宝的口腔粘膜很嫩,灰指甲药水直接导致了孩子口腔内的灼伤,加上家长给孩子洗口,导致孩子口腔多处被烧伤,口腔跟喉部都有溃烂。

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这个过程中,爸爸的大意毋庸置疑,但是妈妈也是对爸爸过于放心。毕竟孩子入口的东西,还是需要仔细再仔细。

爸爸长期在外,不熟悉药物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妈妈再三确定再喂给孩子的,而且灰指甲药水如果放在随手可拿的地方,即使不被爸爸喂下去,也很难说会不会被孩子碰到。

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之前也有一位妈妈咨询我,给孩子一口气吃了6颗维生素D,有没有危险,该怎么办?

孩子的肝肾代谢能力较成人弱,有些剂量对成人来说危险并不高,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不管是孩子生病时需要吃的药,还是平时给孩子补充的维生素,给孩子喂时都需要慎之又慎。

家长平时可以注意以下这几点:

  1. 常吃的药品专人喂

宝宝平时在吃的维生素D或者DHA、鱼肝油等药品,可以选择专人喂,可以选择照顾宝宝最多的。比如孩子的妈妈、奶奶、外婆。专人喂不容易喂错药品跟剂量。今天妈妈喂明天奶奶喂,很容易喂混,不知道谁到底喂了没有。

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1. 定时喂

同一种药品,可以选择同一个时间段喂。有段时间我经常到了下午就在想,早上的维生素给孩子吃了没,不敢重复吃,又怕漏。最后改成定时间喂,就不担心这个问题了。

  1. 药品上贴上大标签

如果给宝宝喂好几种药,可以用大一点的标签,贴在药品上,写上药名和喂药时间,以免弄混。

比如维生素AD跟维生素D隔天吃的宝宝,家长可以会忘记昨天吃的是维生素D还是维生素AD,这时贴上额外的标签,就可以防止给孩子喂错。

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1. 把药物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记得我家宝宝有一阵特别爱维生素D,看着外婆拿药,她也学着用手抠一颗药出来放嘴巴吃,心血来潮还把整板药全都抠出来。

所以不管是大人的药,还是孩子的药,都要用小药箱装好,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且告诉孩子,药是不能随便吃的,防止孩子自己误服。

给宝宝喂“维生素D”,孩子口腔却被灼伤,入口的东西家长要当心

  1. 不要跟孩子说药是糖果

宝宝生病的时候,家长希望孩子乖乖吃药,通常会跟孩子说 ,这是糖,甜甜的。虽然儿童药许多都做成甜甜的味道,但也不要跟孩子说这个是糖,以免孩子偷偷拿来吃。

总之,孩子年纪小,分辨能力弱,模仿能力又强,所以对于孩子入口的东西,家长一定要仔细检查,慎之又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