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要說帶娃生活中誰最操心,當然是媽媽了。孩子哭了喊媽,餓了喊媽,尿了喊媽,無聊了也喊媽。為什麼跟媽這麼親,還不是因為媽媽最靠譜?

坊間傳言,爸爸帶娃,活著就好。還真不是不信任爸爸,實在是爸爸用各種親身實踐證明了自己有多熊。

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最近湖南就有這樣一位爸爸,做了件不靠譜的事。9個月大的寶寶,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喝維生素D。媽媽就交代給了爸爸,跟爸爸說是黑色的瓶子。

爸爸想著寶寶要睡了,就沒開燈,拿起來旁邊一瓶黑色的瓶子,給寶爸餵了進去。

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給寶寶喂下去之後,寶寶馬上痛苦尖叫,嘴上立刻就發白了。

原來,爸爸因為常年在外工作,所以對寶寶在吃的維生素D的性狀劑量並不瞭解。所以媽媽要爸爸給孩子喂維生素D的時候,爸爸只考慮到藥的顏色是對的,沒開燈,沒有看藥名,就直接給寶寶餵了下去。

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結果發現,自己給孩子喂的並不是維生素D,而是灰指甲藥水

寶寶的口腔粘膜很嫩,灰指甲藥水直接導致了孩子口腔內的灼傷,加上家長給孩子洗口,導致孩子口腔多處被燒傷,口腔跟喉部都有潰爛。

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這個過程中,爸爸的大意毋庸置疑,但是媽媽也是對爸爸過於放心。畢竟孩子入口的東西,還是需要仔細再仔細。

爸爸長期在外,不熟悉藥物的情況下,還是需要媽媽再三確定再餵給孩子的,而且灰指甲藥水如果放在隨手可拿的地方,即使不被爸爸喂下去,也很難說會不會被孩子碰到。

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之前也有一位媽媽諮詢我,給孩子一口氣吃了6顆維生素D,有沒有危險,該怎麼辦?

孩子的肝腎代謝能力較成人弱,有些劑量對成人來說危險並不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不管是孩子生病時需要吃的藥,還是平時給孩子補充的維生素,給孩子喂時都需要慎之又慎。

家長平時可以注意以下這幾點:

  1. 常吃的藥品專人喂

寶寶平時在吃的維生素D或者DHA、魚肝油等藥品,可以選擇專人喂,可以選擇照顧寶寶最多的。比如孩子的媽媽、奶奶、外婆。專人喂不容易喂錯藥品跟劑量。今天媽媽喂明天奶奶喂,很容易喂混,不知道誰到底餵了沒有。

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1. 定時喂

同一種藥品,可以選擇同一個時間段喂。有段時間我經常到了下午就在想,早上的維生素給孩子吃了沒,不敢重複吃,又怕漏。最後改成定時間喂,就不擔心這個問題了。

  1. 藥品上貼上大標籤

如果給寶寶喂好幾種藥,可以用大一點的標籤,貼在藥品上,寫上藥名和喂藥時間,以免弄混。

比如維生素AD跟維生素D隔天吃的寶寶,家長可以會忘記昨天吃的是維生素D還是維生素AD,這時貼上額外的標籤,就可以防止給孩子喂錯。

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1. 把藥物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記得我家寶寶有一陣特別愛維生素D,看著外婆拿藥,她也學著用手摳一顆藥出來放嘴巴吃,心血來潮還把整板藥全都摳出來。

所以不管是大人的藥,還是孩子的藥,都要用小藥箱裝好,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並且告訴孩子,藥是不能隨便吃的,防止孩子自己誤服。

給寶寶喂“維生素D”,孩子口腔卻被灼傷,入口的東西家長要當心

  1. 不要跟孩子說藥是糖果

寶寶生病的時候,家長希望孩子乖乖吃藥,通常會跟孩子說 ,這是糖,甜甜的。雖然兒童藥許多都做成甜甜的味道,但也不要跟孩子說這個是糖,以免孩子偷偷拿來吃。

總之,孩子年紀小,分辨能力弱,模仿能力又強,所以對於孩子入口的東西,家長一定要仔細檢查,慎之又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