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簡介

利比亞簡介

利比亞國是北非的一個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乍得、尼日爾、阿爾及利亞跟突尼斯相鄰。面積175.9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900餘公里。

利比亞簡介

利比亞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寬闊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狹窄平原。荒漠與半荒漠佔總面積90%以上;西北部與南部多礫漠、石漠;其餘為沙漠,間有綠洲。
利比亞北部沿海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冬暖多雨,夏熱乾燥內陸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其夏季平均氣溫為35℃,冬季平均氣溫為15℃。 年平均降水量從北往南由500毫米----600毫米遞減到30毫米以下,常有來自南面撒哈拉沙漠的乾熱風為害。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利比亞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佈較廣,為主要水源。

利比亞簡介

⒈古代:

公元前3世紀,利比亞人在反抗迦太基帝國統治的鬥爭中曾建立統一的努米底亞王國。7世紀,阿拉伯人打敗拜占庭人,征服當地柏柏爾人,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

16世紀,奧斯曼帝國攻佔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區。

⒉殖民地時期:

1912年,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後成為意大利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別佔領利比亞南、北部。

二戰後,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

利比亞簡介

⒊利比亞王國及卡扎菲時期:

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制聯合王國,伊德里斯一世成為國王。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1977年3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1986年4月改國名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1969年,卡扎菲推翻了親美的利比亞國王伊德里斯。美國與卡扎菲政府就此結怨。

1980年,美國宣佈利比亞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關閉了駐利比亞大使館。 1981年,美國海軍的飛機擊落了兩架利比亞飛機,兩國斷交。1986年,美國總統里根下令停止與利比亞的經濟和貿易關係,凍結利比亞在美國的資產。

此後,美利接連發生軍事衝突,里根下令空襲利比亞。

1988年12月,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機制造爆炸,機上的259名乘客和地面11人罹難,即洛克比空難,美國認為是兩名利比亞情報官員所為(但當事人始終未認罪)。

美國政府在打敗薩達姆之後,在所謂的“戰後重建”中越陷越深,從而對卡扎菲採取了懷柔政策。而卡扎菲在威懾和利誘的情況下,也選擇了退讓。

21世紀初,美國已經開始從伊拉克脫身,而且有埃及政變這麼好的機會,美國會趁機順手推動卡扎菲下臺。

⒋推翻卡扎菲政權:

2003年9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3票贊成、2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第1506號決議,決定解除聯合國因1988年洛克比空難和1989年法國聯航空難事件而對利比亞實施的長達11年的制裁。

2011年2月,爆發反對卡扎菲政權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方面則以武力鎮 壓。

2011年2月27日,反對派在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所成立的臨時政權全國過渡委員會。

2011年3月19日,依照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空襲利比亞的行動展開。

2011年,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國名暫定為利比亞。歷史上,利比亞由的黎波里塔尼亞(西部)、昔蘭尼加(東部)和費贊(南部)三個地區構成。

2012年3月6日,利比亞東部的拜爾蓋地區(舊稱“昔蘭尼加”)宣佈實行聯邦自治。

利比亞簡介

利比亞資源豐富,特別是氣儲量十分豐富,是世界主要產油國和石油輸出國之一。這正是利比亞吸引外資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外利比亞其他資源有鐵(蘊藏量20-30億噸)、鉀、錳、磷酸鹽、銅、錫、硫碘、鋁礬土等。沿海水產主要有金槍魚、沙丁魚、海綿等。

石油生產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在利比亞只有2%的土地因為能得到足夠的降水而適合耕種。旅遊業因常年戰亂無法發展。

利比亞簡介

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少量利比亞人說英語等。

伊斯蘭教是國教,95%的居民是穆斯林,絕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佔97.2%。信奉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忌飲酒,忌吸毒。

利比亞簡介

利比亞的商業風俗,冬季前往宜穿保守式樣西裝。拜會要先定好約會時間。商務活動多用阿拉伯語、意大利語和法語。阿拉伯人款待朋友的佳餚是一道現宰的生羊肝。客人來到後現宰肥羊一隻,將生羊肝切成片,碼放在瓷盤裡,上面撒辣椒麵和香料,端到桌上敬客。這便是最盛情的款待。如果客人不吃,將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有負主人的一片心意。

利比亞的宴會要看主人和客人的興趣而定。有的宴會是在嚴肅的氣氛中進行,有的在談笑中進行。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豬肉類食品和酒禁止食用。平時以吃麵食為主,喜食甜辣風味食品。有飲茶和喝咖啡的習慣。

阿拉伯人吃飯不用刀叉只用手抓,但只能用右手。飯後上一道咖啡,不上咖啡客人不可起身告辭。烤全羊是阿拉伯人的名菜。

利比亞簡介

利比亞實行獨特的伊斯蘭教會主義,穆斯林國家的宗教禮儀非常嚴格,同利比亞人談判會見和打交道時,要遵循一般阿拉伯禮節和社會習慣。政府不鼓勵收受小費,但受歡迎。應邀作客,只有男性參加,利比亞是一個開放的自由國家。

在利比亞安排會晤要儘量提前,並準時到達。但利比亞人對時間的運用很靈活,他們並不很遵守時間表上的安排。

邀請吃飯或多加招待會是一般的款待形式。制定有嚴厲的禁酒法律條文。如被邀請到利比亞人家吃飯,只有男人能夠參加,而且要為男主人帶禮物,不能為他的妻子帶禮物。

利比亞人喜歡綠色,把綠色看成是革命的象徵,表示勝利和吉祥,忌諱黑色。此外,豬、貓、女性人體均屬禁忌圖案。酒也在被禁之列。

利比亞簡介

(卡扎菲時期的利比亞國旗)

阿拉伯人為父系家族。名字反映血統關係,姓名排序有一定順序: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家族名。柏柏爾族實行父親家族制,一夫一妻制,男娶女嫁或姑表聯煙。家族中家長為男性,家庭成員都必須按家長的要求辦事。家庭中的全部收入都由家長掌管,柏柏休人所居住的村莊由德高望重的人組成元老院,負責掌管一切事項。

利比亞簡介

利比亞烹飪融合了阿拉伯和地中海的烹飪風格,並深受意大利影響。菜單上一般都備有意大利麵食,特別是意大利通心麵。當地一道著名的飯菜是Couscous,即用粗麵粉、肉和馬鈴薯混合蒸成。肉食以羊肉、牛肉為主。Sherba是一種很好喝的利比亞湯。Bazin是一種當地的大餅,由大麥、鹽和水混合製成。

當地盛產椰棗、橙子、西瓜、杏、無花果和橄欖等水果,每年進口大量蘋果、香蕉等,市場上水果和蔬菜供應充足。

利比亞茶是一種加有薄荷葉的濃茶,有時還加有花生,深受當地人喜愛。美式和英式咖啡比較普遍。消毒牛奶、鮮牛奶等奶製品和雞蛋等隨處可以買到。超市、商店裡的食品和飲料多來自歐洲和阿拉伯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