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咸豐

全國唯一一個與皇帝年號同名的縣

取意“萬物豐饒、鹹慶豐年”

古有“荊南雄鎮、楚蜀屏翰”之譽

今有“湖北西大門”之稱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人皆有姓,地皆有名

一個地名,一段過往歲月

一個故事,一幅地方風情

今天

一個穿越兩千多年的傳奇

向你走來

講述隱匿在咸豐地名背後的那些

歷史故事、人文風情…..

歷史咸豐

翻開史書,

被風乾了的寥寥數語,

證實咸豐屬地的歷史沿革可以溯源自兩千多年前。

公元1735年,

清雍正十三年,

清朝廷派流官治理,

史稱“改土歸流”,

這一時刻距今282年。

自此,有“蠻夷處所”之稱的咸豐開始匯入華夏主流文化,

步入中華文明的長廊之中。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一座城市,

從它命名之日起,

時代和地域的烙印就被深深地嵌入歷史的丘壑之中。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土司制度是組成咸豐歷史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

記錄了歷史的滄桑鉅變,見證了時代前行的腳印。

2015年7月,

唐崖土司城遺址和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

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唐崖從西南一隅的逼仄之所走向了世界舞臺。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史書漸漸泛黃

故事歷久彌新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文化咸豐

咸豐,一個歷史悠久

文化源遠流長的城市

誕生了一批國家級、省級、州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劇

南劇又稱南戲、施南調,

俗稱“高臺戲”或“人大戲”,

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戲曲劇種。

起源於鄂西容美土司時代,

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在南劇發展史上,

咸豐自始至終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其表演的內容大都積極健康,

愛憎分明,

教化人們棄惡揚善,

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人們的是非判斷能力,

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咸豐縣境內的吊腳樓

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咸豐的吊腳樓大多是飛簷翹角,迴廊吊柱。

在單體式的吊腳樓中,

有的是四合天井三面迴廊,

有的是撮箕口東西(或南北)兩廂房各三面迴廊,

有的是“鑰匙頭”兩面迴廊。

它們有的依山而建,有的臨溪而立,

有的懸在山邊,有的矗在平壩……各具特色各顯風采。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咸豐吊腳樓不但是一個別具特色的建築,

也是土家人舒適而溫馨的居所,

更是飽含土家族文化的藝術珍品和一道道絢爛多彩的旅遊風景。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舞蹈:地盤子、板凳龍

地盤子流傳於咸豐縣水井槽、

朝陽寺、曾溝、雞鳴壩、燕朝等地,

尤以水井槽、朝陽寺為盛,

當地不僅漢族人民愛跳,

土家族人民也喜歡跳。

表演時間主要是在春節期間。

它通過生、旦、丑三個角色的相互打趣逗樂、

插科打諢,生動地表達了人們歡度佳節的喜悅心情,

同時也較含蓄地表現了男女之間的愛情。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地盤子的舞蹈動作非常豐富,

有梭步、鶴鷹展翅、懷中抱月、半邊月、

半推磨等十幾個動作。

在表演上,生角文靜、瀟灑,

旦角嬌羞、含蓄、輕盈,丑角粗獷大方,靈活健美。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板凳龍作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是盛行在咸豐縣及周邊的一種非常獨特的民間舞蹈,

每逢節目、集會、慶典或農家婚喪,

這些地方都要耍一回板凳龍。

恩施板凳龍的基本動作共九個,

即龍抬頭、龍回首、龍翻身、

龍抱柱、龍戲珠、龍搶寶、龍飛天、龍入海、龍擺尾。

它的動作要領有五點:

即圓、翻、纏、竄、轉。

舞到高潮時,

只見龍上下翻舞,起伏多變,令人眼花繚亂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傳統體育、遊戲與競技:板凳拳

因咸豐與湖南湘西、

貴州東北部、重慶南部接壤,

是鹽商的重要通道,奸商、悍匪危害鄉里。

尤其在咸豐縣唐崖鎮小水坪一代,

地勢偏僻、山形險惡、溝谷幽深,

歷史上曾是個山大人稀、匪盜猖獗之地。

堅強、鐵血的土家男子自然不會屈服,

板凳便是他們還擊的利器。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為了保全性命和財產,抗暴圖存,

他們日夜操練板凳拳,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套路、一種拳術。

傳統美術:咸豐何氏根雕

咸豐何氏根雕歷史悠久,淵源流長,

是武陵土家族根雕的傑出代表。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咸豐何氏根雕善於用藝術的眼光從根材的形態、

色彩、紋理、疤瘤、材質、皮質、根椏等方面去審視,

注重選材,善於利用根的自然形態,

通過施以小雕加以豐富,

從而使材和藝融於一體,

實現原定的創作設想;

作品後期製作工藝特別注重環保,

使作品更顯古樸高雅,

生動形象,

易於永久收藏。

傳統技藝:油茶湯製作技藝

油茶湯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一種傳統美食,

很受當地人的喜愛,

當地有話曰:家無油茶湯,頓頓都不香。

正宗的土家人裡戶戶都備有一個黑鍋專用來打油茶湯,

而且從來都不洗鍋,

而是讓鍋的表面時時都有一層油湯浸著,

認為只有這樣打出來的湯才會越來越醇香。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油茶湯有著悠久的製作歷史

具有民族地方風味特色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無論是什麼級別,

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

也是國家、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寶庫。

咸豐特色的民族文化、

傳統歷史文化凝聚著民族深層次的文化基因,

是民族生命的記憶,

是創造力的精神源泉,

是我們智慧的結晶,

也是我們永恆的精神家園。

近年來咸豐縣堅持傳播、

傳承、振興三大舉措,

有力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利用。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擴展民族文化傳播面

以文化遺產日為載體,

讓民族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2008年以來,

咸豐連續主辦了十二屆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

展演各類民族文化節目,

土家族苗族文化深植於群眾日常生活;

以民族文化匠人為名片,

讓民族文化飛出深山大門,

先後舉辦土家族吊腳樓模型大賽、

嗩吶大賽、山民歌大賽、花燈大賽等民族文化賽事,

評選各類民族文化匠(藝)人,

並以他們為名片,

對外傳播咸豐獨有的民族文化。

創新民族文化傳承方式

打造技藝傳習所,

近年來,

咸豐建立了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傳習所、

尖山石刻傳習所、

板凳龍傳習所、板凳拳傳習所、

地盤子傳習所、竹編傳習所、

土苗繡活(咸豐繡花鞋墊)

傳習所等技藝傳承基地14個,

為民族文化技藝展示、交流、傳承、

培訓為提供了一個新平臺;

民族文化進校園,

在中小學開設關於民族教育的課程,

有針對性地把民族樂器、民族舞蹈、

民族山歌、民族體育、民族語言等引進課堂,

深化素質教育,有效地傳承、保護少數民族文化。

打造民族文化振興“一城一戲”

以世界文化遺址——“唐崖土司城”為平臺,

促進民族文化與旅遊相結合,

近年來,

咸豐在土司城內設置民族文化展廳對何氏根雕、

西蘭卡普、吊腳樓營造技藝等進行集中展示,

並將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遺址——“唐崖土司城”相融合,

打造旅遊精品,

為民族文化的振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以一場民族文化大戲——《唐崖土司夫人》為依託,

促進民族文化的振興。

這座叫咸豐的城,有著穿越千年的故事


圖=翼動文化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