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器早就發明了,直到清末才使用的多?

靜靜地品雪落下的聲音


沒聽說。元朝蒙古人西征時,就已經使用火藥武器打擊歐洲人了。明朝京軍三大營中的神機營是世界第一支專職建制火器部隊,比西方早一百多年。明朝海軍就裝備有炮船,還有仿西方的三桅尖底炮艦。明朝在火藥兵器技術研究上是四處開花,不像西方集中在身管火器上,所以在身管火器方面稍顯落後了一點,但在其他方面仍是領先的,但世界上第一支燧石擊發的火槍,也是明人發明的。滿清的努爾哈赤據說也是明軍火炮解決的。戚繼光更是復活了古老戰車,將它運用到神機營部隊,是現代坦克裝甲部隊的早期雛形,用來對代蒙古人很成功,在萬曆朝鮮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明軍神機營每五百人裝備一千多支鳥銃和幾十門火炮、佛郎機。


沉140769451


這個問題很搞笑。

中國最早的火器是震天雷,最早是大金髮明並應用於戰爭,後被蒙古和南宋使用。

只不過震天雷需要點火後投擲,蒙古還曾經用回回炮投擲震天雷,南宋也曾用手拉投石機投擲震天雷,據說效果還不錯。

後來大元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金屬管火器,也就是火門槍。到了明朝在火門槍的基礎上將其放大,也就是火炮,只不過明朝槍炮不分,火槍和火炮都稱為火銃。

其實毫不客氣的說,明朝的火器都是在吃大元得老本,本土火器基本上沒突破大元的範疇,反而需要外來輸入。

比如火繩槍

佛郎機炮,當時已被歐洲正規軍淘汰,多為商船自衛火器。

再比如紅衣炮,屬於12磅非標準長炮,英國東印度公司16世紀的產品。

但是這幾種火器並沒有撼動傳統落後火器的地位,因為缺乏合格的工匠,畢竟明朝把工匠變成國家奴隸的德行來說,也不可能仿製出合格的火器。而且,明朝火器已經被洋人甩的很遠了,畢竟洋人在明初的時候就有了火繩槍,在明朝中期就淘汰了佛郎機。

各種西洋重炮

清朝的火器完全依賴於外來輸入,尤其是重炮,但是清朝力爭本土化發展,以及清朝對火器的重視,某種程度來說相比於之前有所長勁。

比如,清軍基本上以土耳其重型火繩槍為制式裝備。

紅衣大炮也開始大型化

可以發射空心爆破彈的臼炮

這是神威炮,彈重為6磅,很有可能為康熙曾經稱讚的西洋炮仿製品。

同時清朝也沒少進口火器,比如說這門重型加農炮,很有可能是60磅以上的重炮。

基本上來說,清朝的火器依賴於外來輸入,但是清朝一直沒放棄本土化,但是很多重炮就因為冶煉技術不如洋人而失敗,比如上面那個。

總體來說,清軍由於外來軍事技術的輸入以及長期的大規模戰爭,清軍軍事水平相比於明朝也提高了不少,最起碼追到了洋人三十年戰爭的水平。比如說九進十連環陣,怎麼看怎麼像西班牙大方陣和古斯塔夫方陣。

但是清軍最後依然走了前朝的老路,就是天下承平之後軍隊迅速衰落,而且都是肉搏能力退化,因為火器大規模使用以及八旗的漢化導致武德喪失殆盡,和洋人對射時候有模有樣,到了洋人發起刺刀衝鋒的時候就全線崩潰。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裝備火槍的清軍騎兵就被裝備馬刀和長矛的英軍騎兵給打到崩潰。如果清軍還練弓馬騎射的話,鴉片戰爭也不會敗得這麼慘。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這並不應該令人感到奇怪,因為任何技術的成熟,都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的!雖然火器自宋代便已經被初步運用於軍事上,而且明代更是中國火器比較流行的時代,但卻都只是初級的、原始的火器而已!

而到了清朝末期,卻正值火器技術由中國傳至歐洲,並又由歐洲反哺中國之時!別的不說,就是那著名的所謂“格林快炮”(重機槍)以及歐洲後裝膛線步槍,都是在此時被引入清朝並被其仿製的!更不要說那全盤從歐洲引進的北洋海軍的裝備了!

並且清朝末年內憂外患頻起,內有各地起義外有列強扣關。而清朝呢,則是敗仗一個接一個的打,賠款一筆接一筆的出。況且清朝統治階層還有一個“壞毛病”——面對洋鬼子的侵略時,每戰必輸,每輸必賠,每賠之後感覺到了肉疼,才會有所限制的前進那麼一小步!

這從清朝緩慢的軍事近代化改良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因為只是到了1900年的庚子國變之後,慈禧太后才感受到了舊軍事體制的弊端,從而才會開始照貓畫虎的組建“新軍”!只不過此刻為時已晚,甚麼樣的改良也已經無法阻止清朝被歷史淘汰的命運了!

正是因為晚清時代出現了,當清軍大敗於洋人後,清朝在武器裝備與技術上才會前進一步的狀態。而晚清所處的時代,又是火器技術走向成熟的時候!所以才會給人一種似乎只是到了清末,才對火器運用得多的錯覺。


北疆同心


據我所知,火器在明朝就已經廣泛應用了。

而且,明朝甚至還發明瞭很多厲害的火器,比如子母炮、連珠槍等等。

反而是滿清入關以後,認為火器的使用會威脅到他們的統治,將先進的火氣給封存了。甚至禁止研發更先進的火氣。

直到太平天國時期。滿清應付不了了。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大量購買洋人的火器之下,滿清軍隊的火器水平才上來。


泥濘中的老虎


這是一個誤會

實際上火器的使用,明朝已經大規模使用了,明朝軍隊火器的裝備率,超過當時世界所有的軍隊,而且還出現了世界上第一支純火器裝備的軍隊。

明朝的《軍器圖說》中有這麼一句話“夷虜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可見當時明朝對火器的重視。

而代明而起的清朝,當初和明軍交戰的時候,就是屢屢吃了火器的大虧,明朝與清朝交鋒的關寧防線,採用的策略就是,修堅城,用大炮。而這樣的防線,如果不是吳三桂開關,直到明朝滅亡,清兵也沒有能夠真正的突破。

清兵真正強大的是個人戰力,所以清兵得天下之後限制了火器的發展,因為火器是可以彌補個人勇武不足的手段。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拿著火槍也可以幹掉一個屠熊搏虎的勇士,對於靠勇武得天下的大清,火器就是威脅其軍隊存在的一個因素。

這就好比弓弩,弓弩在宋代發展到頂峰,神臂弩更是宋軍賴以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神兵利器,然而到了元朝,弓弩急轉直下,元代以後少有發展,這裡一方面有火器的崛起,一方面也是馬背上得天下的元朝對於弓弩這種可以威脅騎兵武器的限制。

所以清朝為了保證其統治,特別是其以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為了防止內部民族的反叛,對火器進行了限制。這樣才能保證其勇力上的優勢得以保證,保證其軍隊上的強勢。

然而和平百年之後,以往的勇武在八旗兵裡邊就是傳說,八旗兵連太平天國的農民也打不過。而這百年也錯過了火器的發展的黃金時期。當西方列強敲開大門,國內無能戰之兵,勇武又不再可依靠時,火器不得不再次成為了選項。


葉飄刀


乾隆年間馬戈爾尼在他的回憶錄裡清清楚楚的寫著四千多清軍士兵,站在碼頭排列整齊,手持火繩槍,不怕浪費他們的彈藥,集體鳴槍為英國使團離開廣州回國送行!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最早唐朝就有了,宋朝和元朝對科技的重視,和經濟的繁榮下,軍事科技發展很快,南宋末年已經有火槍的雛形。

只是明朝和清朝時期,各方面停滯不前,導致火器發展緩慢。知識分子都去研究八股文了,之後才有小部分人有心情研究火器,但是研究火器普遍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的行為。

甚至明朝在朱棣以後,就沒列裝過自主研發的火器,都是和歐洲商人打一場後,發現更好的火器,才仿製,後來甚至仿製不出來。而清朝,因為鴉片戰爭之前,已經將近百年沒有遇到太強的敵人,軍事廢弛。民間雖然也保有大量火器,但是也沒有人喜歡【清代文獻有很多火器運用的記載,所以清朝的禁槍令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而且後裝槍出現之前,火槍的發射頻率不及弓箭,弓箭在戰爭中依舊可與火槍抗衡一二,這也影響了中原火槍的發展。

但是歐洲日新月異。鴉片戰爭後,大量的對外戰爭失利,清王朝也看到了武器差距,所以才開始新式軍隊的訓練和引進更先進的火槍火炮。


黑眼歷史觀


因為冶煉技術的問題吧。

火藥是有了,炮管和槍管,不好做啊


破曉修羅


你問的這個太沒有常識了元朝明朝都有應用火器的好吧,只能說你問這個問題太不懂歷史了!想知道我可以細細的跟你講


奪命小帥帥


因為我們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火器殺傷力太大,在士大夫眼中有違天和,所以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