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當今孩子上個小學,家長累的要死?80後們上小學時家長卻基本不用操心?

納川普說


這個問題說的的確是事實。作為80後出生的娃兒,我說一下我們那時候上學和現在孩子上學的不同。

書包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書包裡面基本上就是語文數學,到了高年級的話可能會有科學(時間太久了快忘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練習本作業本,也曾發過音樂和美術書。只不過是發下來就當了包書皮。那是後上學領起書包就走。根本不會像現在一樣書包重的要命。反觀現在的孩子們的書包裡面各種書籍都會有,除了語文,數學,英語課本外,還有各種練習冊,各種彩筆。很多學生甚至還會揹著課外補習班的書籍。整個書包算下來至少得有十斤重。甚至現在一年級的學生書包就有這樣重,沉重的書包背後就是沉重的學習負擔,學生怎麼能不累呢?

作業

我們小時候的作業是非常的少。除了語文就是數學,而且學的內容要比現在簡單的多。老師留的作業也是非常的少,基本上在學校就全部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就是回家和同學們一起打打鬧鬧。完全不會為作業而煩惱。再看看現在的學生。每天面對的就是無窮無盡的作業,除了要完成學校老師留的作業,還要完成課外輔導班的作業,作業堆積如山並不為過。繁重的作業讓現在的小學生苦不堪言。每天除了寫作業就是做作業。作業量如此之多,讓很多小學生每天的作業完成到很晚,保證不了充足的睡眠,嚴重的影響了第二天的上課狀態。而且現在的作業不僅僅是給學生自己留的。更讓很多家長苦不堪言,每天要陪著孩子寫作業。每天要給孩子簽字,每天要陪孩子讀書,每天要給孩子打卡,如此多的作業負擔讓工作一天的父母更是疲憊之極。

輔導班

說實話,我到高中以後我才知道有輔導班這一說法。當時的想法也很幼稚。聽到有的同學在校外補習班進行補習。當時的想法就是真是有錢沒處花。好好的在學校學習就夠了,幹嘛非要到補習班去補習?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更是根本沒有聽說過有課外輔導班,學習上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在學校解決的。有問題問老師,那個時候的老師也非常有責任心。只要有問題,哪怕是晚下班老師也會耐心的講解。而且那個時代的家長沒有現在的家長教育意識那麼強。學生學習好了就好好供,學習不好了,初中畢業就開始輟學打工去了。

反觀現在的小學生,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校外補習已經成為一種風氣,現在的家長也是非常焦慮。擔心孩子的成績下降會影響以後將來上大學,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會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甚至有的學生從週一到週日除了在學校上課以外,其他時間基本上都是在校外補習班。每天往返於學校和課外班。讓孩子忙得焦頭爛額,作為家長也是異常的焦慮,異常的疲憊。

時過境遷,畢竟時代不同了。人們對教育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現在小學生的家長基本上都是曾經的80後。而80後這一代人在這個時代應該是過得最累的一批人,什麼好時候都沒趕上,面對的都是殘酷的競爭和壓力。在這種狀態下,不得不對自己的孩子嚴格要求,不得不對自己的孩子抱以更高的期望,不得不去面對更多的焦慮。

80後也許擁有了快樂的童年,但是絕對不會有輕鬆的中年。

這只是我自己的簡單看法。80後的朋友你們有哪些看法?歡迎關注留言。


蕭輝田老師


我是80後我的女兒正在上小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再恰當不過了。現在孩子上的確比以前讓家長操心。

一、接送。

80年代路上的汽車不多,主要以自行車為主,大多數小學生都自己上學。現在從幼兒園到小學基本都需接送,有些孩子都上初中和高中了家長仍在接送。再加上農村合併了一些中小學孩子上學遠了,家長不得不接送,有些家長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還將孩子轉到城裡由家長陪讀。

家長家每天要按時上下班工作很忙,還要按時接送孩子,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從幼兒園到到初中,感覺每天跟打仗一樣,經常顧頭顧不了尾,讓人疲憊不堪。


二、輔導。

80年代的小學生作業都是由老師批改,那時也沒有輔導班。現在小學家庭作業全靠家長檢查,批閱,有時還要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三、擇校難。

80年代學校就那幾所,沒有私立學校,學校大門敞開著,入學沒那麼麻煩。現在隨著大量農民工子女湧入城市,城區都劃學區入學,不在學區內的想找一個學位非常難。很多人就擠破腦袋買學區房,有了學區房還不行,還要求要求房產證要滿三年,家長被折騰的苦不堪言。

三、花費。

80年代上學雖沒有免費,但學費也就幾十塊錢,沒有額外的花費。現在上學都免學費,但卻花的更多了,因為各種資料滿天飛,各種特長班收費一個比一個高,私立學校的學費更是以萬起步,比不免學費時花的更多。


四、獨立。

80年代的孩子放學回家都會幫家裡幹活如:放牛、洗鍋、做飯、洗衣服等,現在的孩子只會學習比皇帝不難伺候,連一雙襪子要家長洗。


總之,現在的孩子上學花費大,操心多,這也是很多家庭不願意生二胎的原因。


教育黃金眼


可不是嘛,我女兒上一年級就送去私立學校了,管的嚴,成績一直都不差,今年五年級了,學習都沒讓我操過什麼心,兒子今年也上小學了,如果也去私立學校,負擔有點大,就把他送到隔壁村的公立學校了,我不怎麼在老家,都是他爸管,哪天晚上如果他爸爸下班晚了耽誤了,他就一點作業都不寫,打電話讓他爸爸趕緊回家教他寫作業,我老公說,因為這個小傢伙讓他感到很心累,就是偶爾聚個餐喝點酒他都不讓你心裡踏實


我的巴掌適合你的臉l


這個問題感覺太深刻了,我是50後的,我兒子是80後的,在這裡先不說我們那個年代上學時的情況,做為80後母親的我等到孩子上學的年齡,我的任務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學,每天早晨5點來鍾起床做早飯,一天三頓飯讓孩子吃飽,學校老師留作業,我只是督促孩子進快寫作業罷了,兒子也照樣考上了大學,如今兒子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兒子升級當了爸爸,而我也升級當上了奶奶,應該是吉大歡喜其樂融融,可誰知盼著孫子長大該上學了,剛小學一年級這個累呀,我和老伴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到兒子家收拾屋子、做飯接送孫子上下學,而80後的父母天天上下班很晚才回到家,輔導孩子作業不說,還要完成老師發的微信上傳作業,每天都到很晚,我們老輩每天都要等到他們吃完晚飯,才能休息,50後的累,而80後的工作壓力,養家餬口他們更累,我就想什麼時候是個頭,唉也就只盼著我和老伴身體好好的,多給他們幫幫忙多陪他們幾年,盼著孫子快樂健康的生活,不要再象我們這麼累就好了!


老福169030761


因為過去的家長不用檢查作業,不用批改作業,不用簽字,這些不是老師做的嗎??現在的家長要檢查簽字批改作業,孩子不認真聽課,孩子成績不好,都是家長責任,老師只負責微信發作業,然後訓家長就行了……我的天啊,我長這麼大,沒受過氣,(上學時候成績都前三,走入社會都是別人寵我,因為我小但是懂事懂道理)現在孩子上小學,天天被訓的跟狗一樣,成績全班第十都還是差,什麼平時成績不好,你平時成績在好,考大學的時候有用嗎……


用戶2964445995346


我是80後,現在也是小學生的媽媽。作為80後,我在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總是想起來小時候自己上小學的一些事情:每天放學回家,媽媽給我做晚飯、陪我一起做作業,還要招呼跟我一起在我家做功課的同班同學......那個時候的媽媽應該也挺累的吧?

但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的80後認為:在我們80後上小學的時候,家長為什麼基本不操心?好像操心孩子功課、陪伴孩子做作業的事情,屬80後最累似的。

事實上,並非如此,古往今來,大凡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沒有哪個父母是輕輕鬆鬆就能把孩子培養成成績優秀、道德高尚、品學兼優的孩子的,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與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第一、從古到今,優秀的父母都在用心地培養自己的孩子。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大凡聖賢之人,他們的成長環境中總是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為了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用蘆葦杆在沙地上教他學寫字,從別人家借書給他讀。這種苦和累,恐怕不是當今的家長能夠做到的。

近些年,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吐槽陪孩子寫作業的痛苦,但其實,對於那些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來說,陪娃寫作業僅僅是成長中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比這困難的多的事情出現時,父母依然是不懼困難,迎難而上,為的就是孩子能多學些知識。

第二、不同年代,重視教育的程度不同。

我國對知識、對教育的重視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中斷過,知識分子被稱作“臭老九”,成為社會階層中被批判的一派,強烈打擊了社會中的文化人。直到1977年,我國才恢復高考制度。而80後們上小學時,高考制度才恢復20年左右,80後的父母們多是小學文化水平,這之中有很多人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並沒有充分意識到上學、接受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而如今,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開展,人人都要接受義務教育,在信息化時代,沒有知識的人在社會上越來越難以立足。而此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80後群體成為父母后,對孩子們的學習、作業等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操心的事情也比父輩們多,這也是社會現實。

第三、不同時代,家長操心的內容不一樣。

雖然每個年代的父母都在操心孩子們的教育,但不同的時代,父母操心的內容還是有很大差別。

80後的父母輩們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操心的是:每天早上給孩子做什麼吃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是否被欺負了、這次考試有沒有拿到獎狀......

80後做父母時,更操心的是:孩子要上什麼興趣班、作業中又有哪些知識點不會、就孩子學習上的問題該用怎樣的方法幫助他提升......

總體上來講,80後上小學時,父母在孩子生活方面更加操心;而80後的孩子上小學時,80後們更偏重對孩子學習內容的關注。

結語

可憐天下父母心!

無論是80後的父母輩,還是如今做父母的80後們,對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只是在教育方式上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當然,如今孩子們的升學壓力大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投注的精力也更加多,但還是期望更多的父母可以耐下心來陪伴孩子慢慢長大,不要過於急功近利地催促孩子成長,靜待花開。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80後辣媽。專注家庭教育研究,喜歡就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教育


為孩子讀書每天要一個大人專門為此忙上忙下,早上送中午接,中午送下午接,特別農村人最麻煩,家離學校遠,早上送進學校就得趕快回家打掃衛生,九點半就要煮中午飯,十點=十就要把飯給孩子送去,+一點二十孩子放學就得有飯吃,下午三點四十又要從家裡出發,五點四十孩子放學,現在養個孩子確實太不容易了。


老兵話多


您提到的這個是事實,現在的家長普遍都會為教育孩子而苦惱。

我最近和朋友在聚會時也談到了這個事情:在我們上學那會,作業不需要家長看,不需要家長簽字,可以說家長很少會看我們的課本和作業。大部分情況下,家長可能比較關心的是成績是多少分,到底錯在哪裡也沒有時間顧及了。


而現在不一樣了,教育環境和我們當年讀書的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還是以以前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孩子的成長會遇到很大的挑戰。這倒不是說孩子學不會小學那些知識,而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內心會不斷地經歷過山車。最後的結果是父母大多會出現焦慮,最終會把壓力加倍地施加到孩子身上。

現在的父母,真的需要付出很多。從我接觸到的家長來說,大多數都是每天陪著孩子學習,基本上每天不會少於1小時。家長需要做什麼呢?聽寫,幫助孩子訂正,陪孩子預習,複習。還需要給孩子講解不懂的題目,準備各種考試。等作業都完成了,簽名,準備第二天上課的材料。

為什麼大家覺得累?這些任務太細碎,而且一旦有不完成的情況,老師可能就會在群裡批評家長或者批評孩子。家長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查看孩子的各種學習任務,確保孩子一一完成。


這種監督的方式,確實能夠讓孩子一段時間內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副作用也同樣明顯。

1、孩子會覺得壓力很大。白天在學校緊張學習一天,坐在座位上不能活動,晚上回家依然要長時間在父母的監督下學習,孩子會覺得很煩躁。

2、父母接管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會失去自主能力,慢慢地變成依賴,需要父母推動著才能往前走,甚至變成你推著都不願意走了。


對比我們小時候的成長和現在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得出哪個更好的結論。

我認為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是必要的,但是這種關心更多的應該是心理上的支持,一些大的方向上的指引。具體到學習上的細節,還是得孩子慢慢磨練。


低年級的孩子需要監督,這一點是沒有錯的。那麼現在到底哪個地方出了問題?主要是任務太多。我們的學校是競爭非常嚴重的地方,老師無法迴避,家長也無法迴避。

有沒有讓孩子快樂就能獲得好成績的?有,但是那是個別現象。對於整個班級來說,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付出努力才可能收穫好成績。

我們需要意識到現在環境不一樣了,身邊的孩子都是武裝到了牙齒,大家都是拼父母。正視現實,累是肯定的,但是堅持也是必須的。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現在的孩子上小學和80後孩子上小學,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一線老師,家有二年級女娃一枚,同是自己也是80後,我來談談自己看法。

一、社會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長們有了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孩子。

80年代,經濟發展慢,人們的生活水平低,大家普遍都窮。特別是農村時期,家長們多在家務農,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上尚是問題,哪有更多精力去關注孩子。

我記得我所在的村子,當時饅頭都買不起,都是用糧食去換;後來有了賣燒餅的,2毛錢一個,只有生病了家長才給買一個吃。

而現在,生活必需品增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雖然大家還是在為了生計奔波,但和30年前的社會相比,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起碼的溫飽甚至小康是沒問題的。這也就決定了,人們將有一部分富餘的金錢和精力抽身出來,用於孩子的教育,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

換言之:80後的父母不是不關注孩子學習,而是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對孩子學習關注少。

第二,獨生子女享有了比80後孩子更多的專寵和關注。

80年代的孩子很少有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沒有實施以前,大多數家庭是兩個到三個孩子,我的同學還有家裡姊妹四個、六個的情況。孩子多,加上家長的生存壓力大,普遍採取散養教育。上學,就是家長找個地方看孩子;放學,孩子滿大街瘋跑。學習好的那一個可能會多的一些父母的寵愛,但是父母是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業上的輔導的。

而現在,獨生子女成為普遍現象。每家一個的嬌寶寶獨享著來自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專寵,所有的資源都圍繞在她一個人的身上,當然所有的希望也聚焦到她一個人身上。上學放學專人接送,一日三餐費心準備,十八般武藝通通操練起來。

只有一個孩子,當然盡所能去培養。這是大部分家長的心態。

雖然二胎放開了,但是似乎家長尚未從傾盡全力培養一個孩子的心態中扭轉。

第三、社會的整體發展形成一種普遍的教育焦慮。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視野由原來只囿於一個小村子,擴展到更大的範圍。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開始瞭解了更多的“別處的生活”,“別人家的孩子“,接觸到了不同的人不同國家的教育觀念,無形中助長了整個社會的教育焦慮感。

試問哪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

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甘為人後,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不要像自己活的這般艱難,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拋棄。於是巨大的教育焦慮督促自己更多的關注到孩子的學習身上,營造出一個個“拼盡全力“的父母形象。

第四,當前語文教學改革所帶來的影響。

1課程設置

我們小時候的課程設置主要是語文數學,雖然也有體育音樂等課程,但不過是小打小鬧。

現在的社會,既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又希望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今小學每學期也都有音體美科學等小科的學情抽測,美術、體育相繼納入中高考的檢測內容,各種特長班也應運而生。

學校沒有足夠的課程幫助孩子消化知識,家長勢必會增加回家後的學習時間,壓縮遊戲的時間。你不學,人家有學的啊!

2教學改革

特別是近期的語文教學改革,對孩子的文化底蘊的沉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不僅要學習課本,還要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學經典篇目。以我們學校為例,每學期要背誦30到40首古詩,還有背誦相應的《論語》、《三字經》等篇目。

長遠來看,這樣的改革肯定會提升整體的民族文化底蘊,但是就到每個孩子來說,學習的內容不僅限於課內還要擴充到校外,壓力是越來越大了。

3學校壓力

作為一線老師,也忍不住為一線老師發聲。其實不僅僅是家長感到有壓力,教師身上的壓力也很大。教學任務日益嚴重,各種非教學的活動如同雪花鋪面而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考試、評比、迎接檢查……都說很多人羨慕教師的職業,只有深處其中的才能知道其中滋味。

很多家長一談起現在孩子上學累心,就抱怨老師不負責任。不可否認每個群體中總會有一部分良好風氣的敗壞者。但平心而論,現在孩子上小學與80年代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社會變革發展的產物。大家都成為了這種變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也從中承受了變革中的無奈和委屈。

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家中還有上二年級的女娃,我給家長的建議是:放平心態、自然養育、適時關注、順勢而為。

我是一線教師“且聽豐吟”,致力於持續輸出有價值的教育觀點和故事,陪伴孩子和學生健康成長,期待您的關注


且聽豐吟


我也深有體會,不知道是因為孩子今年剛剛上小學,還是我沒有太適應的緣故

總覺得現在的孩子上個小學,作為家長是真的累。

而我上小學的時候,卻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忘記了而已:

1.接送孩子上放學

必須按時按點的接送孩子上放學,讓孩子一個人回家是絕對不放心的,

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現在馬路上車子多到還不是最主要的,

主要是現在,壞人太多了,有時候會讓人措手不及。

不想因為自己的一是懶惰造成終身後悔,所以只能堅持接送。


2.各類輔導班

現在的孩子,有幾個不上輔導班的。

當然,肯定是有的,可是一個孩子不上倆輔導班,就總覺得孩子是在浪費光陰一樣的,

因為每個孩子的週末,都會被安排上了輔導班,別人都在進步,只有你家孩子在傻玩,

等成績出來的時候,就傻眼了,後悔了吧,家長會都覺得丟人。


3.作業

孩子幾乎每天都會有作業,並且很多作業需要在群裡打卡,

這作業是孩子的,也是家長的,因為孩子那麼小 ,完成作業需要家長的協助和監督,

並且,需要用手機的時候一般也需要經過家長的允許和幫助。

孩子很多作業還是用電腦完成的,那就更需要家長在一旁協助


別的都還好,就是老師把自己的工作都分擔給家長,

家長工作一天回來還要輔導作業批閱作業監督作業,

家長群裡各種老師佈置的任務,一不小心得罪老師孩子在學校就受排擠~

我們小時候上學也沒這麼事,作業自己記,作業老師批,卷子老師改,

那時候的老師挺辛苦,現在的老師真是輕鬆很多啊,還有寒暑假,

還有家長的紅包,還有課外的補課費~孩子沒整明白就說家長不配合老師~

啥時候變成這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