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戰役中,德軍第42軍為何不顧曼施坦因的命令私自後撤?施彭內克伯爵為何抗命?

歷史學齋


希特勒如何處理此事呢?按甩鍋帝曼施坦因的回憶錄記載,希特勒在大本營接見了施彭內克伯爵,聽取了他陳述,再安排戈林對其審判。宣判的結果是死刑,被希特勒改為7年監禁,這很耐人尋味。



1942年7月甩鍋帝用包括古斯塔夫1000餘門火炮月餘的持續轟炸,2萬噸空投航彈(超過不列顛空投量)的火力,傷亡7.5萬人的代價攻佔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希特勒由此授予他元帥軍銜。甩鍋帝在回憶錄中得意之餘,不忘賣弄下嘴皮,指責希特勒不應耽誤時間強攻塞瓦斯托波爾,應採取圍困戰術。那麼甩鍋帝何以自信到1941年12月沒強大火力掩護就能攻佔塞瓦斯托波爾呢?

“由於蘇軍在費奧多西亞登陸,形勢無疑發生了變化。在此情況下,當務之急是迅速撤離以保存第46步兵師的實力,這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從施彭內克伯爵的位置看,他如此處理也是沒有問題的。”甩鍋帝如此回憶。



12月25日—26日蘇51集團軍以兩個師、一個海軍陸戰隊旅登陸刻赤半島。甩鍋帝是不急不躁的,德第46師也不負眾望的封閉了登陸場,俘獲蘇軍6000人,但29日蘇46集團軍費奧多西亞的登陸絕不是第46師應付過來的。如此情況下,為避免兩面受敵陷入合圍困境,施彭內克下令實施撤退,以便堅守住帕爾帕奇地峽,擋住蘇軍向克里米亞半島的擴張,無疑是正確的決策。為此第46師師長希默戰死,情況不可謂不危急。

甩鍋帝惱羞成怒,當即撤掉施彭內克第42軍軍長之職並向南方集團軍群提出控告。戰略家從來只替自己考慮,要求別人兵力不足下堅守住防線,便於實現自己狂妄自大自負的意圖。


歷史扒糞機


確實當時德軍第42軍軍長施彭內克將軍違背了他的上級曼施坦因的命令,當時曼施坦因要求施彭內克的第46步兵師必須堅守刻赤半島。由於情況的突變,施彭內克在沒有經過集團軍司令部的同意下,擅自下達了撤離命令。最終由於違抗軍令,施彭內克被解除了職務並剝奪軍銜和所有榮譽和勳章,判處死刑,後改為七年堡壘監禁。



關於施彭內克違抗命令的原因是蘇軍一個集團軍在刻赤半島的費奧多西亞登陸,並突破了德軍在這裡薄弱的防禦,在刻赤半島的德軍第46步兵師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此前蘇軍已經在刻赤半島的東面發起了登陸,被德軍暫時封閉在了登陸場內,現在僅靠德軍一個步兵師無法阻止蘇軍兩個集團軍的大規模登陸,繼續死守刻赤半島其必然就是整個第46師被合圍殲滅。介於情況的鉅變,作為指揮官的施彭內克認為此前的集團軍命令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而且情況又非常緊急,所以施彭內克便給集團軍司令部發了一封電報就關閉無線電臺轉移了。

德軍第11集團軍司令部在得到蘇軍的登陸情報後也及時做出了反應,即抽調一部分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部隊(1個德軍師、2個羅馬尼亞師)前往封閉蘇軍在費奧多西亞的登陸場。但對於施彭內克的第46師的擅自撤離刻赤半島的行動深感意外,當時集團軍司令部主要是考慮到放棄刻赤半島會讓蘇軍登陸更多的部隊,最終克里木戰事將難以迅速結束。

實際上施彭內克將軍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在第46步兵師撤退的時候從費奧多西亞登陸的蘇軍已經切斷了德軍後路,只不過尚未來得及加強,這樣第46步兵師才得以突破,在帕爾帕奇地峽重建防線,阻止蘇軍的進一步深入。如果聽命集團軍司令部的命令,堅守刻赤半島,那麼第46步兵師毫無疑問會被蘇軍包圍,而集團軍司令部派出的增援部隊根本來不及趕到。成功的合圍德軍一個步兵師在戰爭初期對於蘇軍而言是一場巨大的勝利,極有可能蘇軍會繼續投入新銳部隊而力爭全殲這支德軍而重振士氣,僅靠那1個德軍師和2個羅馬尼亞師的增援部隊不足以成功解圍。所以從軍事上來看,施彭內克做的並無過錯,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這一點後來第11集團軍司令部也給予了承認。



本來這件事並不是十分嚴重的事件,施彭內克雖然違抗了命令,但是也是出於突發的情況而致的,不過第11集團軍司令部對於這件事做出了過於激烈的反應,不待情況明朗便立刻暫時解除了施彭內克的指揮職務,通報了集團軍群司令部。本來希特勒就特別反感前線的部隊的任何撤退行動,也反感德軍軍官團的自傲,這下希特勒抓住了機會,將這件事作為典型來處理,給予了施彭內克和第46師嚴厲的處分。顯然陸軍總司令部的判罰過重了,葬送了這位優秀的德軍將領的軍事生涯。


戰略論


在克里木戰役中,曼施坦因打得相當艱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將島上的蘇軍趕入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此時,德軍只要拿下要塞,就可以徹底佔領克里木,為此曼施坦因於12月發起了對蘇軍的最後一擊。然而在戰鬥的最關鍵時刻,蘇軍卻在曼施坦因的後方成功實施登陸。蘇軍在刻赤半島投入了兩個集團軍的兵力,德軍在此卻只有一個師的兵力,而且曼施坦因手頭的兵力都已投入到了進攻塞瓦斯托波爾的戰鬥中,這讓曼施坦因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經過慎重考慮,曼施坦因命令第46師堅守刻赤半島,等待援軍的到來。

然而在集團軍司令部的命令下達前,第42軍軍長施彭內克中將卻對第46師下達了撤出刻赤半島的命令。曼施坦因得知消息後立即聯繫第42軍,要求第46師停止後撤,可由於軍部的電臺已被關閉,集團軍司令部的命令沒有得到回覆。這一抗命事件造成了嚴重性後果,曼施坦因的計劃徹底被打亂,事後施彭內克和第46師也都受到了極為嚴厲的懲罰。那麼這位出身于軍人世家又擔任過皇家衛隊軍官的將軍為何不顧上級命令而下令後撤呢?

從當時的局勢圖中可以看出,蘇軍除了在刻赤半島的東部成功登陸外,也在費奧多西亞達成了突破,德軍第46步兵師隨時有被圍殲的危險。當然圍殲第46師並不是蘇軍的最終目的,他們還有著更深一層的意圖,蘇軍希望以費奧多西亞為立足點,向西快速穿插,進而切斷第11集團軍的後路。從事態的發展來看,施彭內克已經洞悉到了蘇軍的企圖,這讓他覺得自己有必要違背集團軍司令的命令。施彭內克決定放棄刻赤半島,並將第46師撤至帕爾帕奇地峽防線,以此阻止蘇軍的西進。

從最終的結果看,施彭內克的計劃確實取得了成功,蘇軍第44集團軍的推進也陷入了停頓,但是這並沒有得到曼施坦因的肯定。曼施坦因認為施彭內克的計劃過於草率,匆忙撤退的第46師很難保持它的戰鬥力,一旦蘇軍採取正確的戰術,就很難達成目的,而且這種先斬後奏的舉動也打亂了集團軍的部署。儘管施彭內克的命令並非出於不光彩的動機,曼施坦因還是以抗命為由解除了他的職務。

從作戰的必要性以及對部下負責的角度出發,施彭內克都覺得自己有必要違抗軍令,儘管這意味著自己是在拿性命冒險。單從軍紀角度而言,施彭內克的行為已屬嚴重違紀的行為,但從動機來看,施彭內克的命令也有情可原,這或許也是希特勒將施彭內克由死刑改為監禁的根本原因。


我是優質軍事答主戰情解碼,歡迎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