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袋、金築財富後又一家 杭州網貸平臺金投行轉型網絡小貸

信通袋、金築財富後又一家 杭州網貸平臺金投行轉型網絡小貸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朱丹丹 北京報道

越來越多的互金平臺開始向網絡小貸公司轉型。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查閱天眼查發現,1月8日,互金平臺“金投行”運營主體杭州金投行金融資產服務有限公司發生了名稱、經營範圍、住所等多項變更。

其中,公司名稱變更為杭州金投行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營範圍變更為發放網絡小額貸款;與貸款業務有關的融資諮詢、財務顧問等中介服務。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致電金投行官網所留電話,不過電話沒人接聽。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已有貴州信通袋、金築財富等多家網貸平臺公告轉型網絡小貸公司或者申請互聯網小貸牌照。

當時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網絡小貸牌照2020年重新開放審批概率較大,但是具體的牌照發放和監管政策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

網貸平臺金投行變更為網絡小貸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 2020年1月8日,杭州金投行金融資產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名稱、經營範圍、執照副本數、高級管理人員備案等多項發生了變更。

具體來說,變更後,公司名稱為杭州金投行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營範圍變更為發放網絡小額貸款;與貸款業務有關的融資諮詢、財務顧問等中介服務。(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針對此事,《華夏時報》致電金投行官網客服電話,不過電話沒人接聽。

網貸之家研究員王海梅向本報記者分析指出,引導部分有實力、股東背景強勁,且存量業務基本清零的平臺轉型有利於監管部門化解行業存量風險,推動機構良性退出或平穩轉型,同時也給其他有轉型意願的平臺增強了信心,但其實P2P網貸平臺成功轉型小貸公司並不容易,具體可能存在存量消化難、准入門檻高、業務及槓桿限制、小貸行業本身發展存在的侷限性、地區差異等五大方面問題,多數平臺仍會由於無法達到要求而被淘汰出局。

資料顯示,金投行成立於2014年9月,註冊資本1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鄭齊定,大股東為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0%; 杭州信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0%。

而根據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2月,由杭州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杭州市財開投資集團公司合併組建,是市政府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

《華夏時報》記者也注意到,金投行此前也一直宣稱其是國有全資的網貸平臺。

該公司官網披露的2019年11月平臺運營信息,金投行借貸餘額2.96億元,借貸餘額筆數23787筆,待收利息1840萬元。

去年12月20日,金投行則發佈了《提前集中兌付公告》,宣佈停止網貸相關功能。

“2014年9月成立至今,一直堅持合規,穩健經營,為平臺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高質量的金融信息服務,發揮國資在互金領域的引領與表率作用。在各級政府和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金投行現擬用自有資金收購平臺出借人持有的全部債權,提前集中兌付出借人的全額本息,實現出借人的全部良性退出。”上述公告當時稱。

已有多家網貸平臺公告轉型網絡小貸

自《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83號文)(簡稱“83號文”)出爐以來,已有一些互金平臺公開表示轉型網絡小貸公司。

比如去年11月26日,信通袋發佈《關於申請轉型省級小貸公司的公告》稱,其於11月25日正式向有關部門提交了轉型申請,並表示將嚴格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制定轉型實施方案。同年12月1日,網貸平臺金築財富也發佈業務轉型公告,稱公司審慎考慮轉型申請互聯網小貸業務。接著12月6日,51信用卡發佈的公告中也提及,正在爭取申請83號文所述的互聯網小貸牌照等等。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早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轉型網絡小貸所面臨的主要有五大方面問題,一是存量消化,二是准入門檻較高,三是業務及槓桿限制,四是小貸行業本身發展存在的侷限性,最後,目前轉型小貸試點工作是由各地具體組織開展,可能會存在地區差異,而且地方監管部門可能對於鼓勵網貸機構轉型小貸公司的動力並不足。

而對於轉型的時間安排,“83號文”曾明確表示,2019年12月底前各地完成轉型試點工作要求的轉型準備工作,2020年1月底前各地完成小貸公司臨時牌照的審批工作。

張葉霞此前亦向本報記者分析指出,“從目前來看,網絡小貸牌照審批有望重新開閘。”但應該不會出現大量新批設的網絡小貸公司。雖然目前網絡小貸統一的監管政策尚未出臺,但從近期監管的態度來看,未來網絡小貸的准入門檻並不低,實力較弱和劣質的玩家仍將會拒之門外,而且網絡小貸監管也將會趨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