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看灣區,看互聯網


杭州:不看灣區,看互聯網


杭州近幾年經濟增長亮眼,在其他城市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杭州卻仍然維持了高達每年8%以上的經濟增速。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概念被提出,更是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學者提出要建設杭州灣區。

國際上一些著名的灣區都是圍繞著海灣來建設,因為國際貿易中海運價格最低。灣區都有非常好的海港,於是隨著經濟發展和財富集聚,人才集聚,就形成了城市群,也有了灣區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是不靠近海的。

杭州不是一個臨海的城市,港口在寧波。上海雖然是靠海的,但首先發展起來的是黃浦江內河航運。上海的中心城市也是圍繞著黃浦江來建設的,距離海還有一些距離。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條件下,如果要提出杭州灣的建設,恐怕就要賦予灣區一個不同的概念了。換句話來講,明白了世界上灣區城市興起的歷史原因,就可以看明白杭州的發展更應該是放在長三角城市群來看待。

在未來的城市發展當中,非常明確的是長三角城市群會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杭州和南京則將共同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次中心。比較而言,由於杭州自己並不是一個長江沿岸城市,所以在發展大規模依靠水運的製造業,恐怕並不具有優勢。


杭州:不看灣區,看互聯網


那杭州的發展優勢在哪裡呢?從數據上來看,杭州正在成為新一線城市,改革開放之初,杭州的經濟總量只有上海經濟總量的10%,而這個比例到2019年已經達到了40%。杭州和上海的經濟規模的差距在快速的縮小。雖然杭州在發展水運製造業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杭州在高科技、互聯網+這樣一些行業是非常強大的。

杭州在互聯網+相關人才比重上,幾乎僅次於北京。因為這樣的行業和人才的集聚,整個杭州互聯網+這個行業,可以說發展的是方興未艾,它指揮著長三角的整個物流行業。最近我國防疫物資的統籌調配,甚至國外到中國的防疫物資調配,幾乎都是以杭州為中心。前幾日新聞,浙江紅十可以10個小時做好防疫物資調配分發就是依靠了杭州發達的物流體系。

最近杭州又提出要發展跨境電商,建設數字口岸,在互聯網+這個行業發展當中,能夠非常清楚地驗證空間經濟學的一個理論,那就是集聚經濟。在杭州,阿里巴巴作為龍頭老大,發揮了非常強大的集聚和帶動作用,充分體現了行業集聚效應。一方面,大量的人才集聚,讓一些員工先從阿里巴巴起步,然後就出來自己獨自創業。在這過程當中,相關行業經驗的積累和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知識分享,是推動創業的重要機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還是一個比較好地處理了經濟發展和宜居生活關係的城市。連續11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經濟發展而使得城市的宜居程度下降。杭州在全國一直都是重要的旅遊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也是最高的。

在世界一些發達的城市當中,越來越重視夜間經濟的發展。杭州的夜間經濟活力也很強。同時杭州還是在中國率先實施了車必須讓人的規定,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它非常好的樹立了杭州市民的文明形象。

當然,杭州並不是完美的,隨著經濟發展和汽車擁有量的提高,杭州的交通擁堵問題突出。地鐵網絡建設滯後,高校資源並不豐富,當然,一個城市的發展還是要因地制宜,找準自己的競爭優勢,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才是最重要的。總的來說,杭州正在迅速崛起為中國新一線城市,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