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魯政委專欄」積極發展和創新各類綠色金融產品

□錢立華 方琦 魯政委

我國各類綠色金融產品正日趨豐富,但從規模來看,仍然以綠色信貸為主導,佔比超過90%,仍需積極發展和創新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以滿足各類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的融資需要。


「名家•魯政委專欄」積極發展和創新各類綠色金融產品

中國銀保監會日前發佈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積極發展能效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穩妥開展環境權益、生態補償抵質押融資,依法合規設立綠色發展基金,探索碳金融、氣候債券、藍色債券、環境汙染責任保險、氣候保險等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其中,能效信貸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支持用能單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而提供的信貸融資。繼2012年《綠色信貸指引》發佈之後,2015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原銀監會又聯合發佈了《能效信貸指引》,鼓勵和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能效信貸業務,此次《指導意見》再次強調積極發展能效信貸,突出了提高能源效率在我國綠色轉型發展中的重要性。《能效信貸指引》明確了能效信貸的兩種方式:一是用能單位能效項目信貸,即節能項目由用能單位直接投資、運作,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用能單位提供信貸支持;二是合同能源管理信貸,即節能項目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由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設計、投資和運作節能項目,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的方式與節能服務公司分享合理利潤,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節能服務公司提供信貸支持。能效信貸業務的重點服務領域主要包括工業節能、建築節能和交通運輸節能。隨著綠色信貸規模的快速增長,我國能效信貸也在不斷增長,但在整體綠色信貸餘額中佔比仍然不高,且以交通運輸節能項目為主,未來還有較大發展空間。根據原銀監會綠色信貸餘額統計,截至2017年6月,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8.3萬億元,其中能效信貸相關餘額約為3.7萬億元(包括工業節能節水環保項目5056.6億元,建築節能及綠色建築1347.8億元,綠色交通運輸項目30151.7億元,節能服務233.7億元),佔綠色信貸總餘額比例約為44.6%。

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不僅可以釋放銀行的資本金,更能夠盤活存量綠色信貸資產、吸引更大範圍的機構投資者為綠色發展提供資金。然而,在近兩年我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資產證券化三者均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綠色信貸ABS發展卻非常緩慢,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貼標綠色信貸ABS累計發行規模僅為101億元,而同期綠色信貸餘額達到了10.6萬億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綠色信貸初始回報率不高、再按照ABS分層和自留5%的要求,發行收益難以覆蓋成本,商業銀行發行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由於較低的收益和二級市場流動性,抑制了非銀機構的投資熱情。為了積極發展綠色信貸ABS,監管層可以考慮豁免綠色信貸ABS風險自留要求,同時也可以參考美國CLO市場,創新主動管理型綠色信貸ABS產品模式,激發市場活力。

綠色發展基金可以發揮政府的經濟槓桿效應,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綠色環保領域,但《資管新規》出臺後,對過去綠色產業發展基金主要的資金來源之一商業銀行理財施加了明確的約束,導致2017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髮展速度大大放緩。在此背景下,養老金、保險機構資金等長期限資金由於體量大、投資期限較長等特性將成為擴大綠色產業發展基金投資力度的重要資金來源。此次《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鼓勵保險資金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產業基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作用,大力支持國家戰略”。綠色發展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未來保險資金或將成為推動我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探索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方面,《指導意見》提到的碳金融、氣候債券、環境汙染責任險、氣候保險等產品在我國均有實踐,而藍色債券則是首次提出,在我國尚未出現具體的實踐案例。藍色債券是一種創新的海洋保護融資工具,募集資金專用於海洋友好項目,包括一切關於恢復、保護或者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核心功能和整體健康的項目,以及增強沿海地區適應能力的項目。此次《指導意見》首次提出發展藍色債券,體現出對金融機構支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視,或將開啟我國以藍色債券為主的藍色金融市場發展新航道。

(魯政委系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